港務公司首辦數位發展應用工作坊競賽 祭出獎金吸引數位創意提案

港務公司「數位發展應用工作坊」提案競賽第一名及最佳人氣獎-「公用散雜貨碼頭營運效率智慧化管理」提案團隊。(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首屆「數位發展應用工作坊」競賽,由總公司及基隆、臺中、高雄、花蓮分公司同仁跨單位組隊提案,競爭激烈,從24組提案中挑選出9組進入決賽,最終經8位內外部專家學者評選,由「公用散雜貨碼頭營運效率智慧化管理」團隊獲得第一名,獲頒2萬元獎勵金;第二名「隨時隨SEE,坐擁港灣」獲得1萬6千元;第三名「履約一把罩」獲得1萬2千元。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此次「數位發展應用工作坊」競賽活動先在基隆、臺中、高雄、花蓮港口所在地,進行了4個月的提案培訓及初選,從24組提案中選出9組入圍決賽。獲獎團隊中,第一名團隊以「公用散雜貨碼頭營運效率智慧化管理」為主題,運用RPA(流程機器人)技術辨識及處理逾萬筆船舶簽證與艙單等資料,除可望透過數位工具降低人工作業,並有助分析客戶貢獻度、發掘潛在商機;第二名「隨時隨SEE,坐擁港灣」結合CCTV與AI辨識技術,建置港區數位儀表板,即時偵測垃圾、設施損壞等異常狀況,實現港區智慧化管理;第三名「履約一把罩」聚焦工程管理流程優化,透過系統整合與自動化簽核,每月減少30%以上行政作業時間。本次競賽的各項提案橫跨營運管理、安全監控、工程履約等多元面向,並結合數位工具應用,為港口營運管理帶來更高效的營運模式、更精準的管理決策,以及更安全的作業環境。 臺灣港務公司業務副總經理鄭淑惠表示,首屆「數位發展應用工作坊」競賽團隊主要由基層同仁組成,希望引進創意能量,作為啟蒙數位思維的種子,競賽成果豐碩,這些來自第一線的創新方案,不僅展現同仁的創意能量,更為提升港口營運效能帶來實質效益。鄭淑惠強調本次競賽的目的在於激勵同仁敢於突破及勇於嘗試提出新想法,希望未來透過這樣的平台,孵化更多數位創意想法轉化為實際港口應用服務。

Read More

海保署前往新加坡學習海洋污染應變技術 強化海洋防護網

所有參訓學員順利完訓。(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率領中央及地方應變主管機關及相關事業夥伴,飛往新加坡進行專業海洋污染應變訓練。海保署說明,為因應全球貿易增加帶來的海洋化學品污染風險,此次訓練旨在提升海洋應變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應變效率,參訓的30位學員皆已順利完訓並取得 OPRC-HNS 操作級與管理級證書。 海保署表示,此次特別邀請英國 Gorton Consultancy Limited 的專家進行指導,增強我國在面對海洋污染事件時的應變能力,課程涵蓋化學品分類與標示、國際海運危險品章程(IMDG Code)及有毒有害物質(HNS)的運輸及洩漏應變策略等,更實地前往新加坡Resolve Marine 海事公司參訪並交流海難事故應變心得,也邀請國際油輪船東污染防治協會(ITOPF)分享其在海難事故的賠償計畫,課程最後以假定情境進行分組兵棋推演作為總結。 海保署指出,由於海上載運的化學品來源多樣、成分複雜及型態多元,相較於海洋油污染事故,化學品事故在應變上最大的挑戰主要來自化學物質的差異性(火災、爆炸、毒性和環境危害)和不同物質特性展現(氣體/蒸發、漂浮、溶解及沉降),本次訓練更著重於事故案例解析,深入剖析化學品洩漏的應變策略及物質特性,強調事故發生初期的關鍵決策對污染控制的重要性。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說,本次訓練共30位學員皆順利取得 OPRC-HNS 操作級與管理級證書,透過此次訓練及寶貴的經驗分享,學員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術,進一步強化我國的海洋污染應變網。海保署亦將持續培訓海洋污染應變人力,確保海洋環境的永續發展。

Read More

台船承造海巡署艦隊連江艦交船暨花蓮艦命名下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廠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第三艘1000噸級巡防艦「連江艦」交船暨第四艘「花蓮艦」命名下水。 台船公司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六艘1000噸級巡防艦,基隆廠昨(六)日舉辦第三艘「連江艦」交艦及第四艘「花蓮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活動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主持並率同海委會管碧玲主委、台船公司黃正弘董事長與基隆市議會多位議員、基隆市政府代表,及海巡之友會幹部等產官學各界共同見證參與,其中「花蓮艦」特別邀請由鄭副院長命名與擲瓶,希冀為本艦帶來滿滿祝福、保衛海防。(見圖,台船提供) 台船表示,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為加強巡邏台灣海域及保護漁民,特別委由台船建造六艘1000噸級巡防艦,首艦彰化艦已於111年11月交船,第二艘台中艦於112年12月交船,昨日第三艘「連江艦」交船,第四艘「花蓮艦」命名下水。 新造1000噸級巡防艦船身相較過去1000噸級巡防艦更長、更大,耐浪性更強,武器系統方面,搭載中科院開發之鎮海武器系統,取代 40 快砲,該系統射程約 10 公里,可裝載 42 枚 2.75 吋火箭彈,負責水面近戰防禦任務,對射距內目標具威嚇與攻擊的能力。同時配備射程達120米之高壓水炮,能在東北季風期間海象惡劣之海域執行護漁及查緝走私偷渡等勤務,有效打擊越界作業之大陸漁船,提升我國海域執法與護漁能量。 台船公司將協助海巡署及海軍造艦之需求,參與各型作戰與後勤艦艇之設計與建造工作,以滿足海巡署及海軍之所需各類型艦艇之汰舊換新期程,力推「國艦國造」造艦方案期許,亦配合政府推動「國艦國造與造修合一」之既定政策。

Read More

立院交委會考察馬祖及參加高雄馬祖包機首航儀式 交長陳世凱指示推動各項交通暨觀光建設

(交通部航政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6日考察馬祖地區交通及觀光建設,此次馬祖考察立法院由陳雪生委員與連江縣縣長王忠銘、縣府各局處首長及相關縣議員等民意代表親自出席。交通部由部長陳世凱率次長林國顯、航政司司長韓振華、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林福山、觀光署署長周永暉、民航局局長何淑萍、航港局局長葉協隆、公路局局長陳文瑞、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中華郵政總經理江瑞堂等主管人員參加,另數位部亦派代表出席。 上午考察行程首先赴馬祖大橋預定地勘查,馬祖大橋計畫係由連江縣政府委託公路局辦理綜合規劃作業,綜規報告業依行政院相關意見修正完成,另因本大橋海事工程困難度高,國發會現正委託國外顧問公司再詳細評估其工程可行性、經費合理性等。陳部長表示,馬祖大橋未來完成後,可以陸運方式連結南、北竿,交通運輸更有效率,屆時如南竿機場配合拆除,可讓土地作更活化的運用,後續國發會評估結果定案後,交通部及公路局將積極協助縣府辦理綜合規劃檢討修正相關事宜。 接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連江縣交通觀光座談會,針對縣府所提觀光、陸海空運提案逐一討論處理。觀光部分,縣府提案馬祖淡季振興旅遊獎勵活動,陳部長表示將由觀光署針對活動予以協助,共同行銷及推廣馬祖淡季觀光旅遊。陸運部分,縣府爭取補助南竿鄉清水村停車場新建工程,部長請縣府儘速將計畫提報公路局進行審議,以利納入「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改善停車問題計畫」審核補助;另馬祖大橋計畫部分,部長已請公路局後續依國發會評估結果妥予檢討修正。 海運部分,縣府提案補助新建客貨船加強疏運、補貼連江縣海運補貼1.1億元事項,航港局提出縣府先就針對新建客貨船各種營運情境進行財務分析、調整相關海運經營管理合約等建議,陳部長指出,海運在馬祖地區聯外交通扮演重要角色,歷年來交通部亦協助縣府爭取各項補助,請航港局協助縣府進行新建客貨船可行性評估作業及審查,也請縣府參考航港局建議尋求改善作法。另提案建構莒光鄉與南竿鄉之間貨運渡輪,航港局已協助提供縣府參考澎湖縣租用貨船之模式,委託民間船舶執行物資運補,並將持續協助縣府研討精進做法。 空運部分,縣府提出南竿-高雄航線包機轉為定期航班,請中油於南北竿設置航空加油營運站點及相關設施等訴求,陳部長請民航局持續觀察包機成效,並邀集縣府、中油公司、觀光署及航空公司等單位評估前述包機轉為定期航班議題,以及就航空加油設施需求予以協處。另縣府提出由民航局就北竿機場跑道改善案回應地方關切關場時間並研商配套措施等訴求,陳部長要求民航局於設計及施工階段積極滾動檢討,評估縮短關場時間之可行性,並搭配連江縣政府相關配套措施,降低對馬祖居民及旅客影響。 下午考察行程,由陳部長偕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等委員參加高雄馬祖航線包機首航儀式,陳部長指出交通部已向提升馬祖便捷交通的目標大步邁進,相信對馬祖在地發展與觀光有大幅的助益,也已要求觀光署、民航局持續觀察包機成效,結合公、私部門妥為規劃包裝旅客遊程,吸引旅客前往,促使觀光業者與民航業者共同合作逐步開發市場並永續經營。

Read More

「連江艦」交船「花蓮艦」下水 搭載鎮海武器系統保衛海防

台船公司基隆廠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舉行第3艘1000噸級巡防艦「連江艦」交船典禮。(台船提供) 記者蔣謙正/綜合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6艘1000噸級巡防艦, 6日上午在基隆廠舉辦第三艘「連江艦」交艦及第四艘「花蓮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活動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主持並率同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台船公司董事長黃正弘與基隆市議會多位議員、基隆市政府代表,及海巡之友會幹部等產官學人士共同參與見證。「花蓮艦」特別邀請由鄭副院長命名與擲瓶,希望為該艦帶來滿滿祝福、保衛海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為加強巡邏台灣海域及保護漁民,特別委由台船公司建造6艘1000噸級巡防艦,首艦彰化艦已於111年11月交船,第二艘台中艦於112年12月交船,6日第三艘「連江艦」交船,第四艘「花蓮艦」亦將命名下水。 台船公司基隆廠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舉行第4艘「花蓮艦」命名典禮。(台船提供) 新造1000噸級巡防艦船身相較過去1000噸級巡防艦更長、更大,耐浪性更強,武器系統方面,搭載中科院開發之鎮海武器系統,取代 40 快砲,該系統射程約 10 公里,可裝載 42 枚 2.75 吋火箭彈,負責水面近戰防禦任務,對射距內目標具威嚇與攻擊的能力。同時配備射程達120米之高壓水炮,能在東北季風期間海象惡劣之海域執行護漁及查緝走私偷渡等勤務,有效打擊越界作業之大陸漁船,提升我國海域執法與護漁能量。 台船公司作為國內最大造船廠,設立初衷即係配合國家政策及支援國防建設,近年更積極配合「國艦國造」政策,建造海巡署與海軍作戰性能優異之艦艇。 台船公司將賡續精進設備及能力,協助海巡署及海軍造艦之需求,參與各型作戰與後勤艦艇之設計與建造工作,以滿足海巡署及海軍之所需各類型艦艇之汰舊換新期程,不負國人及相關單位力推「國艦國造」之造艦方案期許,亦配合政府推動「國艦國造與造修合一」之既定政策。

Read More

星宇航空榮獲APEX五星航空獎 精品級服務獲國際旅客肯定

星宇航空榮獲APEX五星航空大獎,由北美公司總經理王嘉基代表領獎。(星宇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全球知名航空乘客體驗協會(APEX, Airline Passenger Experience Association)於加州長灘會議娛樂中心舉辦2025 APEX大獎頒獎典禮,星宇航空榮獲「2025五星航空」獎項 (2025 Five Star Major Airline),全球僅40家航空公司獲得此殊榮。 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健華表示:星宇航空自成立至今,致力在軟硬體上提供旅客精品級的服務,並且珍視每位旅客的意見回饋,作為改進與成長的動力,不斷在設備、服務上精進,非常高興今年首度獲得APEX五星航空殊榮,象徵星宇航空打造優質飛行體驗的努力獲得成果,並贏得國際肯定,星宇航空未來將不斷精益求精,持續帶給全球旅客舒適且安心的精品飛行之旅。 APEX五星航空評鑑為全球唯一依據旅客真實評價作為評選標準的航空獎項,今年搜集來自超過600家航空公司、百萬個飛行行程的旅客評鑑結果,透過獨立的稽核公司進行認證,全球僅40家航空公司獲得APEX的五星級殊榮,同時代表著躋身全球前7%頂尖航空公司的行列。 星宇航空近年來於國際航空業界逐步嶄露頭角,今年初獲Airbus邀請,將其新世代A330neo廣體客機作為該機型代表,於新加坡航空展展出。不只硬體的傑出深受國際肯定,星宇航空的機上用酒更於今年《Global Traveler》Wines on the Wing評選中,奪得「最佳國際線頭等艙葡萄酒」整體排名第一名。本次榮獲APEX五星航空,代表著整體服務獲得全球旅客的喜愛,星宇航空將再全力拓展航網及機隊,同時堅持對服務品質與飛安的要求,為旅客打造印象深刻的精緻航空服務。

Read More

ClassNK核發GTT開發薄膜型LNG運輸船原則認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核發GTT開發的三萬m3級薄膜型LNG運輸船原則認可(AiP)。 日本海事協會核發原則認可(AiP)給法國GTT集團開發的三萬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 carrier),該船配備兩個Mark III Flex薄膜型儲槽,其壓載艙設計及壓載操作可以排除裝載極限值,以提升操作靈活度。此AiP即證明該設計概念的可行性。 該協會表示,一般而言,在配備膜型儲槽的LNG運輸船中,通常需要根據沖激負荷(Sloshing loads)的強度評估來確定裝載極限值,而這可能會構成接駁運輸時的挑戰。GTT開發新的LNG運輸船型,其壓載艙分為上下兩部分:在壓載操作期間,先將水泵入上部壓載艙,以保持較低的定傾高度(GM),同時滿足穩度要求、降低橫搖加速度。這有助於防止在任何貨物裝載量下出現過度沖激負荷,從而容許不受限制的裝載量並排除先前的裝載極限值。 日本海事協會根據其結合IGC章程的「鋼船規則」第N章(NK Rule Part N),對該船型執行了設計審查,在確認符合規定的要求後,即核發了AiP。在評估概念的可行性時,該協會確認了造船廠及營運商在設計和營運期間應遵循的壓載艙設計與壓載操作相關的關鍵條件及參數。 附圖為LNG運輸船示意圖及AiP 授證典禮,左及右為GTT集團執行長Mr. Jean-Baptiste Choimet及日本海事協會常務理事暨技部本部長 松永昌樹(Masaki Matsunaga)。

Read More

航港局勞務採購大型拖救船強化海難應變能量

鈺洲啟航輪擱淺於野柳岬岸際情形。(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為強化海難應變能量,交通部航港局預計明(114)年下半年完成採購程序,將委由專業廠商維運操作,將可有效提升我國海難船舶拖帶能力,防止擱淺情事發生。 航港局係針對本次大陸籍貨輪「鈺洲啟航」鈺輪擱淺事件提出處置說明,據稱,行政院已核定「強化離岸風場緊急拖救船舶能量計畫」,航港局將以勞務採購方式尋求國內外大型拖救船舶於臺灣港口待命,可對抗八級風,四到六公尺浪高,具一萬匹以上馬力,拖力則可達150噸以上,該局預計明(114)年下半年完成採購程序,將委由專業廠商維運操作,有效提升我國海難船舶拖帶能力防止擱淺情事發生。 談到本次大陸籍貨輪「鈺洲啟航」於康芮颱風海警發布前十餘小時出港避風,由於主機動力不足擱淺於新北市野柳岬,航港局海事中心於當日中午係主動發現該船船速異常,隨即通報國搜中心及海巡署啟動緊急應變機制,並積極協助船方調度拖船拖帶救援,由海巡署成功救援17名船員,惟船長於該船尚未有流錨現象時即於當日晚間九時宣布棄船,以致造成擱淺情事發生。航港局於第一時間立即成立應變小組,迄今已召開12次應變會議,會同海保署及新北市環保局等單位積極應處,目前已完成難船油櫃防堵工作,以及野柳、東澳、龜吼、大武崙及核二廠進水口備便攔油索等防污設施,每日並持續監控岸際及海面情形,目前尚無油污外洩情形,並安排船舶於海象許可下展開抽油,同時同步尋求更大型船舶協助抽油作業,另於海象許可下,持續維持鈺輪周邊攔油索佈設完妥,倘有異常發生將立即處置,以確保生態及環境維護。 有關外界關切該船於颱風前出港避風程序部分,港務公司表示依商港法第22條規定略以:「商港內之船舶於颱風警報發布後,應自行加強防颱措施或依商港經營事業機構指示移泊或出港」。該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係依據前開法令規定訂有「基隆港颱風期間船舶靠泊作業要點」,其中第五點規定:「七級暴風圈抵達基隆港六小時前,緊急應變小組綜合中央氣象署資料及引水人辦事處意見研判分析,適時宣布暫停船舶進出港作業。已駛抵港口外海水域或在港繫泊危險品船(含油輪及化學品船)、汽車船、貨櫃船及吃水較深之船舶均應離港避風,不得滯留港內。」辦理。

Read More

台灣航空公司首創 長榮航空全球客服中心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中英文服務

長榮航空全球各地客服中心即日起推出中、英文24小時全天候客服,提供旅客安心、便利的服務。(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即日起正式推出全球各地客服中心24小時全天候的中、英文客服服務,是台灣首家提供此創新服務的航空公司。透過這項服務,旅客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時間早晚,僅需撥打長榮航空當地客服專線,選擇中文或英文服務,就可獲得客服專員的即時協助。更多有關全球各地客服中心資訊,可至長榮航空官網查詢:www.evaair.com。 為提供旅客與時俱進的服務,長榮航空於2019年推出AI文字客服機器人,提供超過500項專業知識,包括訂位票務、班機時刻、行李額度、機場資訊等查詢服務。同時,為滿足更多旅客的需求,結合中文的真人文字客服,提供更深入的諮詢服務。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及旅客便利性,於2022年起透過GENESYS系統,推出「虛擬排隊」功能,若旅客於等待過程中選擇專員回撥服務,即可由系統代替旅客繼續排隊,由專員依原等候順序回撥,減少旅客在客服專線上的等待時間。 長榮航空此次率先推出的24小時全天候中、英文客服,是持續提升旅客服務的重要進程,確保旅客隨時隨地都能獲得即時、專業的協助。未來長榮航空還將擴展其他語系的真人文字客服,為旅客提供多元服務渠道。 長榮航空於今年除榮獲SKYTRAX「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第8名,並連續9年贏得五星級航空公司肯定,日前也由美國生活旅遊雜誌Conde Nast Traveler評選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第九名,長榮航空將持續專注於服務創新,為全球旅客提供無與倫比的旅行體驗。

Read More

長榮航空全球客服中心 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中英文服務

長榮航空全球各地客服中心即日起推出中、英文24小時全天候客服,提供旅客安心、便利的服務。(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5日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全球各地客服中心24小時全天候的中、英文客服服務,是台灣首家提供此創新服務的航空公司。透過這項服務,旅客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時間早晚,僅需撥打長榮航空當地客服專線,選擇中文或英文服務,就可獲得客服專員的即時協助。 長榮航空指出,長榮航空於2019年推出AI文字客服機器人,提供超過500項專業知識,包括訂位票務、班機時刻、行李額度、機場資訊等查詢服務。同時,為滿足更多旅客的需求,結合中文的真人文字客服,提供更深入的諮詢服務。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及旅客便利性,於2022年起透過GENESYS系統,推出「虛擬排隊」功能,若旅客於等待過程中選擇專員回撥服務,即可由系統代替旅客繼續排隊,由專員依原等候順序回撥,減少旅客在客服專線上的等待時間。 長榮航空全球各地客服中心即日起推出中、英文24小時全天候客服,提供旅客安心、便利的服務。(長榮航空/提供) 長榮航空此次率先推出的24小時全天候中、英文客服,是持續提升旅客服務的重要進程,確保旅客隨時隨地都能獲得即時、專業的協助。未來長榮航空還將擴展其他語系的真人文字客服,為旅客提供多元服務管道。 長榮航空表示,於今年榮獲SKYTRAX「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第8名,並連續9年贏得五星級航空公司肯定,將會持續專注於服務創新,為全球旅客提供無與倫比的旅行體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