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臺商投資需求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動土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滿足臺商投資需求及平衡區域發展,經濟部昨(27)日舉辦「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動土典禮」,典禮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主持,包括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屏東縣縣長周春米、立法委員鍾佳濱、莊瑞雄,以及園區公協會與重要廠商代表計約150名,皆踴躍出席致賀,展現地方對園區開發的高度期待。本園區面積為26.86公頃,預計可促進投資新臺幣(下同)50億元、提高產值100億元、創造就業機會790個,將有助於促進屏東的經濟發展與就業繁榮。 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致詞時表示,為平衡區域發展,行政院於110-111年間,先後核定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科學園區、運動休閒園區、實驗中學及高鐵站等設置計畫,期望加速引進科技產業,讓屏東由農業大縣轉型為工業重鎮。陳揆表示,本園區是屏東高鐵特定區開發案之第一塊拼圖,期勉園區開發招商順利,未來可吸引更多產業與人才落腳屏東,以加速帶動屏東的繁榮發展。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在疫情期間,每年仍繳出雙位數的營運成長績效,目前園區土地出租率已超過97%,為持續提升發展動能,經濟部特別推動屏東園區的擴區計畫。林次長向屏東鄉親允諾,本基地,未來將扮演區域發展“破風手”的角色,將致力做到如期如質完工、用心招商、貼心服務及優化環境等事項,並與屏東科學園區鏈結,以形塑在地科技產業新聚落。 屏東縣縣長周春米於致詞時感謝中央對屏東建設的支持,並細數屏東高鐵特定區各開發案進度,強調未來屏東發展潛力無窮。她同時表示,屏東縣水資源豐沛,擁有最優質的投資環境,現在投資屏東“正對時”,歡迎所有廠商踴躍前來投資,讓屏東縣成為具競爭力的希望城市。 加工處處長楊伯耕受訪表示,受地緣政治衝擊,將加速驅動臺商回流趨勢。為提前整備產業用地,加工處特爭取前瞻計畫經費挹注推動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計畫。擴區基地不僅公設完善、租金低廉、水電供應無虞,且緊鄰省道台1線,交通十分便捷,未來周邊又將開發高鐵站、實驗中學及科學園區,未來發展潛力無窮。楊處長歡迎所有業者把握良機、踴躍進駐,以搶占獲利商機。

Read More

工業局打造紡織業減碳方案 邁向低碳排產業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加速紡織產業低碳轉型,工業局推動紡織業淨零減碳相關工作,協助業界建立減碳認知,評估分析工廠碳排放量;另透過減碳技術觀摩,提升紡織業者減碳意識。今(112)年將持續透過紡織產業低碳轉型計畫,運用補助與輔導資源並行,推動紡織產業「先低碳、後淨零」。以大帶小策略串聯紡織低碳聯盟,透過訪視諮詢與個案評估,打造專屬減碳方案,技術法人將偕同公會以家數倍增方式擴大參與,促使紡織業邁向低碳排產業。 因應國際紡織非營利組織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 TE) 2030年全球紡織供應鏈需減碳倡議,國際知名運動暨戶外休閒服飾品牌愛迪達(Adidas)、耐吉(Nike)要求供應鏈減碳須達30 %,加強減碳為紡織業須面對之重要課題。 111年透過台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布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針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等6大公會推薦紡織相關產業廠商,並與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共同訪視、進行初步製程碳排放量評估,完成廠商訪視諮詢123家次;同時,完成盤查紡織產業上中下游(如紡絲、加工絲、紡紗、織造、染整至不織布)各製程工段碳排放量盤查,涵蓋上游產業 7家、中游產業14家、下游產業 15家。 為加速國內企業低碳轉型,參考國內外紡織大型企業如台灣化學纖維、新光合纖、遠東新世紀、Kuraray、INDORAMA VENTURES等之減碳作法,歸納出「原料替代」、「製程優化」、「設備優化」、「能源優化」及「設計優化」5大紡織產業減碳技術,完成國內紡織產業減碳路徑分析,提供給產業界參考。另為擴大推廣減碳技術成效,工業局於111年11月15日協助大統新創公司辦理節能減碳成果觀摩會,分享減碳策略及低碳製程推動步驟,實地觀摩包含低浴比染色機應用、天然氣鍋爐、太陽能板設置,共計23家廠商49位業者與會,反應熱烈。

Read More

陽明推船遞永續響應基隆童話藝術節親子活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推出“我的城市就是博物館” 親子活動,共同歡度基隆童話藝術節。(附圖由陽明提供) 陽明海運以推展海洋文化教育與支持在地社區共榮發展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之方向,旗下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並策劃、舉辦各式與海洋、港口及貨櫃運輸相關的文化活動,深耕基隆在地發展,今年於基隆市熱鬧展開童話藝術節之際,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推出基隆港環境教育 「我的城市就是博物館」 大船小船滿港灣親子活動,結合童話藝術節系列活動,歡迎民眾與學童共同體驗基隆海洋城市魅力。 今年陽明海運透過結合基隆在地特色與企業精神的大型共創藝術裝置 「島雨匯聚‧船遞永續」 響應基隆童話藝術節;雨匯聚成浪、浪堆積成島的海洋城市意象,展現 「以海為源」 的人文情懷,同時也透過藝術作品的粼粼波光,呈現陽明海運船舶航行世界,提供全球快、準、穩、省的運送服務精神,表達陽明海運 「船」 遞幸福、航向永續發展未來的能量。 陽明表示,基隆童話藝術節集點活動也延伸至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內,吸引更多民眾體驗 「基隆1915」 展覽從基隆航行到世界大洋的魅力,並自四月一日起同步展開基隆港環境教育 「我的城市就是博物館」 大船小船滿港灣親子活動,藉由趣味船舶巧克力手作體驗及實地走訪基隆港活動,認識港邊船隻的種類及任務,了解基隆港大小船舶帶來的迷人故事。歡迎大小朋友到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藉由輕鬆且深入淺出的展出內容認識航運產業,並透過海上職人分享的故事開啟對海洋無限想像,從心出發擁抱大海。 「我的城市就是博物館」 及更多活動資訊請參考基隆海洋文化藝術館官方網站或臉書粉絲團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1915/?locale=zh_TW)。

Read More

海能風場全數完工併聯 投入綠能發電行列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近年疫情影響全球離岸風電工程建設進度,但臺灣離岸風電業者持續與公部門共同打拼努力,繼2021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示範案43座風力機,第3座離岸風場-海能風場47座風機全數完工併聯,加入綠能發電行列。 海能風場是JERA捷熱能源(49%)、麥格理綠投資集團(26%)及風睿能源(25%)共同合作攜手開發的離岸風場,完工後共47座8MW風機,總裝置容量為376MW,每年可為約38萬戶家庭提供潔淨風能。 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複雜度遠遠超過陸上風電,首先要先克服海上工作環境,操作人員必須於受風浪起伏的工作船身上操作起重機具;風浪過大時船隻必須立即返航;其次,風機零組件、基樁水下基礎合計重達數千公噸,從港口運輸至風場、組裝、安裝至定地點並進行施工安裝,都需要經過精密安排,才不會出現安裝嚴重落差,但海能結合本土與國際施工團隊克服臺灣冬季險峻的季風氣候,完成所有建設,箇中辛苦不足外人道。 從現在開始,只要國人站在竹南龍鳳漁港或是騎乘單車經過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除了可以看到我國首座離岸風場,也就是海洋示範風場的單樁式的風力機組,更可以遠眺海能風場套筒式風力機組,單機裝置容量從示範階段的2座4MW、20座6MW到潛力場址階段的47座8MW,皆為極其精彩的離岸風電展示櫥窗,這遠眺渺小的風力機組,都是提供我國永續綠色能源的生力軍。 經濟部表示,由衷感謝全體離岸風電施工人員的付出、各開發商與在地供應鏈業者的踴躍參與,未來將在公私部門協力推動下,共同朝向2025年離岸風力裝置容量達5.6GW以上,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更將滿足國內企業因應RE100的綠電需求,期能擴大再生能源推廣,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盡力達成能源轉型政策目標。

Read More

市海再生交流啟動 海大與市府共創多元共榮海洋城市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基隆市政府共同致力打造海洋城市,提升基隆觀光、經濟與生活,於海大行政大樓第二演講廳舉行第一次市海交流平台會議,由基隆市謝國樑市長與海大許泰文校長共同主持。謝國樑市長表示,基隆市的發展有5成以上與海洋有關,一定要跟海大結合才能發展出特色,謝謝海大的團隊與市府的團隊籌備平台,希望讓基隆市民及全國民眾看看,往後的海洋城市會有多美。 市海再生平台建立海大與市府溝通管道,將於會後籌組對接小組妥善溝通討論,透過定期會談密切合作落實結論。許泰文校長於開幕致詞時感謝市長帶隊來到海大,海大有大學社會責任要把專業落實在國家與社會,以海洋領域的高度專業,從教育、文化、產業及建設等各方面提升市府的各項規劃建設,希望透過市海再生交流平台改變基隆印象、凸顯基隆特色,讓基隆更有亮點,讓下郵輪的旅客可以留在基隆。 海大除持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培育學用合一人才,也積極協助學生創業、在地就業,提供輔導及資源。另外,海大於去年度獲得國發會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計畫,期望強化地方事業體整合發展並順利對接各部會資源,結合基隆市發展藍圖共同推進,透過多元化的輔導資源及諮詢服務,讓青年返鄉創生,加速在地產業發展,讓地方創生的量能持續提昇。 許泰文校長表示,海大會積極加入基隆的相關建設與議題,基隆好、海大會更好,希望讓基隆市在商圈、觀光活動等提升港都特色,對接的團隊要清楚,溝通一定要有結論,讓成果顯現出來,盡海大最大的力量讓基隆市成為全國楷模,與市府共創雙贏。 (海大提供) 市海交流平台會議包括基隆市政府副市長邱佩琳、秘書長方定安、都市發展處處長謝孝昆、產業發展處處長林鼎超、文化局局長江亭玫、交通處處長王圳宏、工務處處長陳耀川、民政處處長張淵翔、觀光及城市行銷處副處長林文榮、教育處處長劉美蘭、環保局副局長管鳳珠及其下各處室人員皆到場出席,顯示市府對市海交流平台的重視。

Read More

張榮發基金會邀請偏鄉學生北上校外教學

那瑪夏國中的翁婕恩同學(右2)榮獲張榮發基金會舉辦「道德月刊徵文比賽」佳作,(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張榮發基金會贊助高雄那瑪夏國中全校師生共74人北上進行2天1夜的校外教學,並舉辦溫馨感人的相見歡儀式,讓師生們留下深刻難忘的回憶。學生也在現場表演原民歌舞,讓基金會大廳頓時轉換成為原始山林,飄散出原民專屬的文化穹音。 執行長鍾德美致詞時特別勉勵孩子們:「來台北一遊,都會的風光雖然吸引人,但家鄉的好山好水也有另一種獨特的品味,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培養出適應各種不同環境的能力。」 那瑪夏校長楊振明表示,山區家庭經濟較為困頓,學校所提供的午、晚餐,常是孩子一天中最主要的供餐來源。經由張榮發基金會多年來協助晚餐經費,不只解決學生的晚餐問題,校方並可充分利用餐後時光,運用科技、實作、分享、陪伴等方式,讓孩子不用在街頭虛擲光陰,反而對課業產生興趣,並帶來許多良好成效,例如確實達成國中階段所應具備的基本學科能力,該校去年畢業生繼續升學比率也近96%。 楊校長進一步指出:「翻轉偏鄉教育是靠生命影響生命的一個歷程,感謝張榮發基金會成為偏鄉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提供支持與鼓勵,讓孩子能專注自身生命,開啟自己夢想的未來。」學校去年獲獎紀錄滿滿,包括年度教學卓越獎銀質獎、第二屆【閱讀素養典範學校】、高雄市科展國中生物科第二名等獎項,也在基金會所舉辦的第一屆「道德月刊徵文比賽」中拿到佳作獎項,並由執行長鍾德美今日親自頒發獎狀與獎金給獲獎學生。 除了那瑪夏國中,張榮發基金會的「守護偏鄉 讓愛同行」專案每年均編列相關費用,以實際行動在交通、餐費、課輔、贈書、職涯體驗、藝文、偏鄉醫療等方方面面協助全台相關偏鄉學校。

Read More

中遠海運三方打造甩掛物流濰營航線升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運甩掛物流航線升級,隨著貨櫃貨物由濰坊港裝運至營口,由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中遠海運客運、泛亞航運三方合力打造的甩掛物流濰營航線全面升級。(附圖取自中遠海運) 中遠海運表示,由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所屬煙臺中遠海運甩掛物流作為營運平臺,中遠海運客運提供運能保障的中遠海運甩掛運輸濰營航線正式開線,航線開通以來,縮短了遼寧至山東運輸距離,使公水聯運各環節銜接能力和效率得到明顯提升。航線升級後,將進一步拓展服務範圍,服務觸角延伸至山東內陸濟南、淄博、臨沂等地,搭建起更為穩固的山東腹地至東北地區的網格化運輸網路,服務方案進一步提檔升級;同時在泛亞航運的支援下,營運模式更加穩定高效,目前可實現船舶一周雙班,為客戶提供山東-遼寧"三日達"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 中遠海運指出,濰營航線的開設升級是繼“煙臺-大連"航線後的又一次突破,彌補中遠海運"濰坊-營口"貨櫃直達航線的空白,進一步豐富環渤海灣甩掛產品,為原有傳統陸路運輸客戶提供更為經濟、穩定、環保、低耗的物流解決方案,將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共創"綠色"物流。

Read More

榮昌科技召開AEO資格認證啟始會議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安全認證優質企業(下稱AEO)的認證啟始會議,宣示取得AEO資格的決心,並邀請基隆關AEO驗證小組到場見證。 基隆關指出,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天線系統及戶外用次系統利基市場,提供客戶完整的電子零件整合設計與製造服務,產品應用涵蓋Wi-Fi分享器、車用線組、4G/5G戶外用通信應用、交通天線、工業級天線、物聯網應用產業及技術服務範疇,為符合世界關務組織(WCO)所定全球貿易安全與便捷標準架構(SAFE Framework)的國際規範,積極申請加入AEO行列,有助於完善各項安全機制,提升整體企業形象及貿易競爭力。 基隆關進一步表示,AEO制度旨在建立海關與企業間夥伴關係,透過全面檢視、精進企業作業程序與安全風險預防對策,強化整體供應鏈安全機制,使貨物能於安全便捷的環境下快速通關。經過認證合格業者,貨物出口至與我國簽署AEO相互承認協議的國家,如美國、新加坡、以色列、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及瓜地馬拉等國,均可享有與該國AEO業者同等進口通關優惠。 基隆關指出,目前經該關完成驗證並取得AEO資格廠商累計已達91家,涵蓋進出口業、製造業、報關業、承攬業、倉儲業、海運運輸業、公路運輸業及船務代理業等業別。如需瞭解申辦AEO相關規定,可洽詢該關單一窗口,聯絡電話:(02)24202951分機5412、5414、5421,或利用AEO網站(https://aeo.customs.gov.tw)查詢相關資訊。

Read More

卡爾瑪助力奧地利鐵路物流服務商實現碳中和

(卡爾瑪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卡爾瑪與奧地利鐵路物流服務商Innofreight Solutions GmbH(Innofreight)簽署合同,為其提供全球首台卡爾瑪重型電動叉車,計劃於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付。 Innofreight成立於2002年,致力於為紙漿造紙、農業及建築等各工業部門提供模塊化鐵路貨運解決方案。該公司設備廣泛應用於歐洲三種標準軌距,業務輻射20個歐洲國家。Innofreight當前設備車隊擁有60台不同起重能力的卡爾瑪柴油叉車。 Innofreight總經理Peter Wanek-Pusset表示:“要想在204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必須即刻就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卡爾瑪既是我們的長期合作夥伴,又是高效節能環保電動化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我們十分高興能與卡爾瑪共同推進此倡議。” 卡爾瑪奧地利地區銷售經理Dietmar Kohlhuber說道:“我們非常自豪地宣布迎來首個卡爾瑪高效節能環保重型電動叉車訂單,這是卡爾瑪於2021年底發布的卡爾瑪電動化系列的最新產品。作為鐵路物流領域真正的先鋒企業,Innofreight能夠選擇卡爾瑪,我們倍感榮幸,這次合作將充分展示電動化設備在高標準貨物裝卸作業中的優勢。”

Read More

揚子江船業新造4600TEU中谷瀋陽輪交付啟航

揚子江船業新造4600TEU中谷瀋陽輪交付啟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揚子江船業集團新揚子造船為中谷海運新造第六艘4600TEU型貨櫃船"中谷瀋陽"輪上週交付啟航。(附圖取自揚子江船業) 據瞭解,中谷物流在2021年與大陸船廠簽訂18艘SEALION 4600系列4600TEU型貨櫃船訂單,其中包括揚子江船業十艘、招商工業南京金陵八艘。該型SEALION 4600系列貨櫃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設計,入級中國船級社(CCS),新船總長228米,型寬40米,型深19.6 米,設計航速15節,設計吃水13.75米,總噸54466,可容納4636個標準貨櫃,支援裝載冷藏櫃與鐵路櫃適貨能力,主要服務於大陸沿海南北線和亞洲區域短航線的運輸。此外,該型船具有G-EP和G-ECO附加標誌,達到綠色造船、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的目的。 “中谷瀋陽”輪是中谷和揚子江合作建成的第六艘具備生態保護附加標誌和環境保護附加標誌的綠色船舶,雙方通過電簽方式完成本船的交付。"中谷瀋陽"輪為國際近海航區貨櫃船,主要服務於大陸沿海南北線貨櫃運輸和亞洲區域內短程航線運輸,實現散貨貨櫃運輸,全面推動中谷物流綠色化、低碳化和智慧化的發展策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