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舉辦校園徵才初步媒合超過1200人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讓海大學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總共超過70家公司與機構、將近3,000個職缺,為海大學生提供國內外多元就業的選擇。許多同學當場投遞履歷、直接面試,在校生也積極爭取實習機會,參與十分踴躍,初步媒合超過1,200人,早一步敲開職場大門。 接下來到3月底還有多場校園徵才說明會:長榮海運、萬海航運、陽明海運及中鼎工程等知名企業,可洽教務處實習就業輔導組,電話(02)24622192分機1193,或至2023年校園徵才官網:https://linktr.ee/ntoudoiac查詢。 海大實習暨就業輔導組邀請許多知名廠商來到海大為學生提供國際化、多元就業的選擇,其中以海運、科技業待遇最優,釋出多項年薪破百萬職缺,工程、造船、航空、物流、生技及食品等企業也都開出優渥福利,另外也針對非應屆畢業生釋出不少實習名額,提前預約人才,海大的外籍生也把握機會了解不同的公司,是一個規劃未來在臺工作的好機會。 (海大提供) 許泰文校長於開幕式時表示,人才的培育與發展一直是海大重視的目標,在各專業領域中培育高階管理人才,接軌產業需求,以海洋為主體,但不以海洋為限,希望同學們都可以找到最適當的工作,為自己職涯做出良好規劃。 海大承辦校園徵才博覽會多年,教務長呂明偉感謝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的肯定,除降低學生對職場的認知落差,並讓學生在畢業前多了解各產業的不同職缺需求,同時也協助企業招募到海大培育的各領域專業人才。

Read More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專書出版

(航港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以從事燈塔相關工作人物為題的專書「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在近日正式出版上市,該書以10組燈塔人及其眷屬口述歷史訪談為基礎,結合珍貴的歷史文獻與老照片,將150多年來燈塔人不畏辛勞,堅定守護燈塔、點燈照亮航海人安全回家路的心路歷程,以燈塔人的視角、燈塔就是他們的家為出發點娓娓道來,讓更多人可以更深入的瞭解燈塔的過往,並期待能藉此凝聚更多關注、喜愛燈塔的力量,共同來探索、挖掘更多燈塔的文化歷史,豐富這橫跨百年的光之記憶。 航港局表示,為推動燈塔人文歷史保存及文化推廣,近年來除積極收集相關史料與照片,出版燈塔相關書籍讓民眾認識燈塔外,為了更深入刻劃百餘年來,在山之巔、海之濱細心守護燈塔的燈塔人歷史軌跡,於110年底啟案辦理燈塔口述歷史影音紀錄,藉由訪談喚醒燈塔人與家人多年來在燈塔工作、生活的珍稀記憶,再搭配其珍藏的日記與照片,推出以「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為題之專書,忠實呈現燈塔人的第一手故事。 航港局進一步說明,主題名稱的「LIGHTHOME」是將燈塔英文的「lighthouse」轉化,凸顯出過往燈塔人駐守燈塔,以燈塔為家的特點,而「以光為家」則是在於燈塔形象雖為指引海上的明燈,但燈塔人要如何去點燈發光,並守護光不會在黑暗中熄滅,是需要全心投入才能達成的事,希望民眾若去各燈塔觀光時,能夠想到燈塔不僅僅只是會發光的建築,引領每艘海上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指標,而是承載著許多人辛酸血淚與情感,並成長、傳承維護燈塔技藝的地方。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除了燈塔人的故事,也匯集了燈塔地圖、設計簡介與燈塔之最等科普知識,並邀請不同領域工作者寫下在成長、生活中與燈塔的接觸及印象,是值得收藏的工具書與燈塔人文專書,專書定價新臺幣650元,未來可於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通路購買,有意願購買者可與業者洽詢,另外也可以至線上網站觀賞主題紀錄片。 以光為家網站:https://lighthome.motcmpb.gov.tw/

Read More

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重啟外貿貨櫃業務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重啟外貿貨櫃業務,"AH UNION(眾望友聯)"輪上週於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俄羅斯外貿航線出運貨櫃裝船,前往下一站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此係鎮海港區過去卅多年來正式重啟外貿貨櫃業務。(見圖) 寧波舟山港消息,鎮海港區1987年首開國際貨櫃班輪航線,後來因港區之間業務調整,鎮海港區貨櫃業務開始以內貿櫃為主要發展方向。鎮海港埠公司表示,今年浙江海港集團聚焦全面高品質發展,對港區內原有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完善拓展外貿貨櫃業務,進一步織密海上航線網路提升整體服務能力,促進區域生產要素流通和商貿往來,鎮海港區外貿貨櫃航線的開通,也為余姚、慈溪、義烏等鎮海港腹地區域提供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出海大通道,有力促進區域經濟貿易增長。 據稱,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建港已50年,初步建成海、陸、空立體的集疏運網路體系,通航航線已輻射至全球80多個國家。此次外貿貨櫃航線的重啟,有助於港口國際化水準和對外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

Read More

即測即評 航港局辦理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執照首場電腦化筆試測驗

(航港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為提升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測驗之即時性及便利性,於111年委託建置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測驗即測即評系統,並已於17日至19日於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辦理首場電腦化筆試測驗,計有95人報名,首日參測47人,實際到考41人,到考率87.23%。 近年來遊艇及動力小船遊憩活動盛行,民眾報考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測驗人數逐年增加,航港局表示該測驗一直以紙本方式辦理,印製考卷、施測發卷、畫卡及閱卷等,均需大量人力的投入,才能讓每一次的筆試測驗順利進行。為提高行政效率及優化筆試測驗作業,航港局在111年委託廠商建置電腦化測驗系統,以電腦化測驗取代傳統的紙本作業,讓試題安排更靈活、答題更方便;另外,應考人可於測驗結束後,立即得知筆試成績。 除了試務工作效率及品質的提升外,航港局進一步表示,以往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測驗大多將筆試與實作安排在同一天,因此為配合實作測驗的水域安排,筆試地點大多選擇鄰近實作水域的活動中心或大型集會場所,試場條件落差甚大,且距離市區甚遠。為改善此一情形及配合即測即評系統上線,航港局已在北、中、南、東各地區,包含金門、澎湖等地區規劃12處設備完善且交通便利之電腦化試場;另為提供應考人有更好的應試品質,即測即評系統亦支援友善的作答介面(例如:提供字體大小、圖片尺寸調整及答題與作答時間提示等),免除過去因應考人畫卡不清致影響測驗成績之情形。 (航港局提供) 自112年3月起,交通部航港局預計辦理28場遊艇與動力小船駕照測驗,均將採用即測即評系統施測,此項措施有望嘉惠全國每年約3千名有意報考遊艇與動力小船駕照測驗之應考人,航港局也將針對施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滾動檢討題庫,以符實需。

Read More

港務公司持續打造商港垂釣區安全友善環境

(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於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安平港、布袋港、澎湖港及花蓮港等8座商港規劃垂釣區,共14處水域免費開放提供釣友休閒遊憩,自去(111)年5月全面開放至今(112)年3月,已約達17萬2千餘進出人次並廣受釣友好評。 從事釣魚活動前,釣友可透過「商港垂釣預約系統」進行查詢港區天氣狀況與開放情形後預約報名,進入垂釣區時,須全程穿著安全裝備(救生衣及防滑鞋等防護裝備),以維護人身安全。 港務公司為提供釣友友善安全環境,在各商港垂釣區設有相關安全設施(含救生圈、掛勾、告示牌及揭示資訊等)及乾淨廁所,並委託管理單位(釣魚協會社團與保全) 執行釣友服務工作,包含釣場巡查、環境清潔及維護釣友安全,於現場設置基本急救設備、設施維護,以及設施損害之即時通報,港務公司也要求管理單位依規定為垂釣區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辦理救生演練,透過模擬釣友落水及身體不適等緊急狀況,提升緊急救護知能與熟練技術,在緊急關頭把握黃金救援時間,營造更安全之商港垂釣區環境。 港務公司在商港非開放垂釣之區域,廣設告示牌,提醒釣友勿擅入及採捕水產動植物,以防止危險與觸犯商港法致遭裁罰。港務公司持續檢討精進管理機制,提供安全友善垂釣環境,讓釣友們能安心地享受釣魚樂趣。

Read More

海大張英如助理教授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張英如助理教授設計做中學的地質教學模式,打破教學時數和教室的限制,讓學生更貼近自然,增加學習續航性和趣味性,提升同學上課意願與學習成效,獲得「110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計畫殊榮,為少數理學門的獲獎者,並於日前接受教育部劉孟奇次長親自頒發獎章。許泰文校長海大行政會議公開表揚張英如老師。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熱誠、有興趣,才會長久。」張英如助理教授說,這是在教學上最大且永遠的挑戰。張老師開設的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和能源概論課程,期望讓學生明白自己所生長的這片土地的獨特性,進而衍生出對土地的認同感與提升愛護地球的態度,臺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是環太平洋最活躍的火山和地震帶,造就絕美而稀有的地質景觀,是絕佳的地質科學教育場域,將學習地點延伸至野外環境,著重在實做與探索中學習,有助於學生理解眼前所見的地質現象、沉積特徵和構造成因,激發學習興趣下改善學生上課容易分心、不敢提問等問題,亦能將課堂授課知識和實務相呼應。 課堂授課時間融入:字卡教學、即時搶答、Kahoot即時學習成效測驗,增進師生互動、快速掌握學習成效,並且透過讓學生當老師進行能源議題及非傳統油氣資源的報告,加深學習記憶、訓練表達能力,另外張助理教授也將重點學習項目、Kahoot測驗解說、報告內容及補充教材製作成影片,打破教學時數,讓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反覆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並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評估學習成效。 學生們十分投入在野外環境的探險、抓掘尋寶,不僅是獲得知識,同時也獲得探索的快樂,張英如助理教授希望學生們可以在未來的每一次出遊中,從觀光客跳脫到地質學家的角度,去體會這片土地的意義,就如同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種下地質種子一般,未來會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是很珍貴的收獲。

Read More

海關說明執行農產品特別防衛措施種類基準數量及基準價格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說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為降低農產品受進口貨物衝擊,經行政院核定,對花生等14種農產品實施特別防衛措施種類基準數量及基準價格。 關務署進一步說明,我國現行對花生、東方梨、大蒜(含種用蒜球、生鮮冷藏大蒜及乾蒜球)、檳榔、雞肉(含雞腿與雞翅及其他雞肉塊)、液態乳(含鮮乳及其他液態乳)、動物雜碎(含家禽雜碎及家畜雜碎)、紅豆、乾香菇、柚子、柿子、乾金針、豬腹脅肉及食米(含稻穀、糙米、白米及米食製品)實施特別防衛措施。當該等農產品之累積進口量超過當年度基準數量,或進口價格低於基準價格之一定比率時(差額超過基準價格百分之十),除原應課徵關稅稅額外,另加徵額外關稅,並以該二基準所計算稅額較高者為之,僅動物雜碎以其累積進口量超過基準數量時課徵額外關稅;進口人檢附關稅配額證明書者,不予加徵。 另當該等農產品之累積進口量達當年度基準數量九成時,該署亦公告提醒進口人注意。有關112年度實施特別防衛措施農產品之基準價格、基準數量與累積進口量,及農產品課徵額外關稅注意事項等相關資訊,請至關務署官網(https://web.customs.gov.tw/貨物通關/特別防衛措施)查詢。

Read More

DHL 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出爐台灣整體排名上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依據DHL與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公布DHL 2022全球連結程度指數(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GCI)報告(附圖由DHL提供),全球連結程度指數追蹤171個國家與區域的四大關鍵國際流動,包含貿易流、資金流、資訊流與人流,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台灣排名全球第17名,較兩年前上升兩名,在亞太區國家中排名第四。 DHL國際快遞台灣總經理黃湧君表示,台灣在最新報告中的整體排名上升,在亞洲排名僅次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跟韓國,這點凸顯台灣企業強大的適應力跟經貿實力,即使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持續挑戰,仍展現韌性跟國際競爭優勢。DHL國際快遞致力於推動全球貿易,也承諾將繼續支持台灣企業連結全球。 DHL與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公布DHL 2022全球連結程度指數(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GCI)報告,是疫情流行期間第一份有關全球化發展的全方位科學評估報告。根據最新報告,即使受到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等事件的衝擊,國際流動在近兩年仍展現韌性。DHL 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在 2020 年經歷小幅下降後,於 2021 年開始回升並超過疫情前水準。儘管部分流動的增長趨緩,整體而言在2022年仍持續成長。到 2022 年的年中,國際貨物貿易較疫情前水平高出 10%。2022 年的國際旅行較 2019 年水平低 37%,但相較於 2021 年已增加一倍。 DHL 國際快遞全球執行長 John Pearson 表示,最新的 DHL 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駁斥了對全球貿易衰退的預測,全球化不僅是流行字彙,更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強大力量。這股力量能打破壁壘、開放市場,並創造無數機會,推動個人、企業和國家的繁榮發展。 根據DHL 全球連結程度指數報告,中美兩國正在進行多重脫鉤。根據貿易、投資、資訊及人員流動(例如,貨物出口、併購交易和科研合作)等十一項連結領域評估,自 2016 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流動在十一個調查領域中有八 個領域呈現下降。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貿易流動在十個領域中則有七個出現下降,甚至是大幅降低。儘管如此,中美之間的連結仍然遠超過其他沒有共同邊界的跨國流動。此外,截至目前為止,中美兩國脫鉤並未導致敵對國家聯盟間的全球流動產生進一步的分裂。 DHL 全球連結程度指數的分析顯示,全球化已走向區域化的預測並非事實。在過去廿年內,跨國貿易、投資、資訊和人員流動的平均距離持續增加,在新冠疫情期間,貿易流動甚至延伸到更遠的距離,近期唯一呈現明顯區域化的是人員流動,主因在於新冠疫情期間旅行模式的改變。

Read More

經濟部節能標竿獎選拔活動起跑 歡迎公民營企業機構踴躍報名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積極推動各項淨零碳排工作,為獎勵公、民營企業及學校參與自發性節能減碳,辦理112年節能標竿獎選拔活動,以選拔、表揚具有推廣效益之節能標竿單位,即日起至5月31日止受理報名,歡迎符合參選資格之單位踴躍報名。並於選拔後透過節能標竿獲獎單位觀摩,分享與傳承節能經驗,引領全國各界投入節能、淨零工作。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今(112)年度「經濟部節能標竿獎」共分為6組進行評比,評選項目將著重於企業或機構採行之節能減碳措施與具體成效,及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目標,所推動之淨零轉型行動方案(如: 綠色金融、節能技術擴散、導入ESCO服務、淨零綠生活等),屆時將邀集產官學研能源專家成立評審小組進行審查及實地訪視,評選出具卓越績效之企業及單位。 能源局進一步說明,本活動預定於12月辦理經濟部節約能源表揚大會並公開頒獎,各組將分別頒發「金獎」與「銀獎」,獲得「金獎」及「銀獎」單位之能源管理員,將各頒發5萬元、3萬元之獎金及獎狀。此外,能源局亦提供每家「金獎」單位新臺幣30萬元,辦理節能觀摩推廣活動,將各產業的節能成功經驗和更多的業者分享。 能源局最後強調,節能標竿獎活動之精神在於節能標竿典範技術之傳承,後續將以加值、分享的精神,透過示範觀摩擴散獲獎單位之節能成功案例與經驗,提供有興趣廠商共同參與及投入節能推動,以期帶動全國各界積極落實節能及2050淨零轉型。 112年度「經濟部節能標竿獎」相關參賽辦法及「節能標竿獎系列觀摩研討會」活動報名資訊(預定於6至7月辦理),將公告於「節約能源園區」(https://www.energypark.org.tw),歡迎上網查詢。

Read More

地中海詩歌號首航基隆港五月再迎榮耀號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昨(十五)日於西三碼頭喜迎地中海郵輪公司(MSC)旗下之「地中海詩歌號(MSC Poesia)」首航基隆港,為疫情解封後首艘超過九萬總噸以上之郵輪靠泊,更是復航以來首次載客逾兩千人之國際郵輪至基隆港通關作業。 據瞭解,「地中海詩歌號」本次靠泊計有2145名旅客入境,約一半以上為歐美旅客,其中約有1600人為團客,下船即搭乘46輛遊覽車進行岸上行程,餘500多名旅客則隨市府安排導覽,搭乘觀光巴士或郵輪打卡徒步路線圖,暢遊基隆各景點品嚐美食。 「地中海詩歌號」係於2008年下水,為地中海郵輪旗下「音樂級」郵輪船隊中第三艘下水之郵輪,其主打浪漫、奢華風格之內裝更講究與藝術結合。自今(2023)年一月五日起,該輪即從義大利熱那亞港啟程,展開為期118天之環球航程,途經地中海、美洲及紐澳航線上之特色港口,並於環遊世界航程中首航基隆港,基隆港更成為詩歌號於東北亞航程中造訪之第一站。基隆港務分公司特別製作首航紀念牌並邀請船長到西岸旅客中心接受贈牌留念,共度極具紀念性之時刻。 基隆港務分公司說明指出,詩歌號郵輪為地中海郵輪公司2023年預報基隆港五航次掛靠作業中之第一航次,作為五月四日首航基隆港「地中海榮耀號」之先鋒,榮耀號將近十八萬總噸,為航行亞洲港口有史以來最大噸位之郵輪。2022年十二月基隆港務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曾率隊前往地中海郵輪公司瑞士日內瓦總部拜訪執行長Mr. Onorato,親自行銷臺灣港群郵輪旅運設施,並提供靠泊優惠方案促成地中海郵輪公司至臺灣港群營運郵輪業務。 本次詩歌號靠泊作業為開啟基隆港新里程碑,體現基隆港務分公司與地中海郵輪公司越發緊密之羈絆,期能以具有優良服務聞名的基隆港迎接更多地中海郵輪公司旗下郵輪到來。 地中海詩歌號主要規格如下:總噸92,627,船長293.8公尺,船寬32.2公尺,可載客數3605人,該輪上一港為馬尼拉、下一港石垣島。 附圖為地中海詩歌號靠泊基隆港西岸旅客中心,由基隆港務分公司林健明高級研究員(左二) 於西三旅客中心致贈地中海詩歌號船長Sarcinella Pietro(左三)首航紀念牌 (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