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貿局與美國肯塔基州簽署經貿合作協議

(國貿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美國肯塔基州經濟廳長Jeff Noel於本(3)月18日至21日來臺訪問,並與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江文若共同簽署經貿合作協議。經濟部與美國商務部於2021年底建立臺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TTIC)架構,以促進臺美雙邊貿易、投資及科技合作,而加強與美國各州之經貿合作,亦為推動工作重點之一,本次簽署的經貿合作協議有助未來雙方透過各項活動協助業者掌握商機資訊。 臺肯雙邊貿易關係密切,2022年臺灣出口到肯塔基州之金額達17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38%,而臺灣自肯塔基州之進口金額為2.8億美元,亦較前一年成長8%。 肯塔基州係美國電動車重鎮,根據美國相關報告指出,2030年肯塔基州將成為全美前三大電動車電池生產州之一,包括Toyota、Ford及GM等均在肯州設有生產基地。而臺灣具12年以上電動車關鍵系統開發能量與供貨製造經驗,且臺商藉由優秀ICT及半導體產業基礎,多家零組件業者已切入國際電動車供應鏈,如Tesla、VW、GM、BMW等,開發供貨品項超過100個。 臺美雙方產業彼此互補,有許多共同利益領域可進一步合作,雙方未來若能形成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則兩國未來無論是在電動車開發、研究及生產的合作上,其商機潛力將相當可觀。藉由本項經貿合作協議之簽署,臺肯雙方將擴大在電動車、航太、金屬及農業方面之合作,透過市場資訊及經貿訪問團交流,增進商機媒合機會,協助雙方企業在彼此市場布局,達到互惠互利雙贏目標。

Read More

現代東京輪衝撞高雄港碼頭 航港部門進行調查評估

現代東京輪衝撞高雄港碼頭。(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有關21日貨櫃船-HMM TOKYO(現代東京輪)衝撞高雄港碼頭,交通部航港局初步回應: (一) 目前該船仍在現場,因為有適航性問題管制中,經檢查後才會解除管制,商港作業碼頭屬於管制區域。 (二) 管制員當下有通報,後續將進行海事調查以釐清責任。 (三) 港務公司就碼頭損壞情形進行評估了解中,後續將向船方提出求償。 (四) 有關本次事故與引水人有酒精反應是否有因果關係之情,後續將蒐集相關事證進行海事調查釐清。航港局將盡快完成海事調查,檢討引水人責任及懲處。 現代東京輪衝撞高雄港碼頭。(航港局提供) 依據韓新遠洋太平洋公司通知,台灣韓新遠洋代理塞浦路斯籍貨櫃船「現代東京輪HYUNDAI TOKYO 」,該輪塞浦路斯籍貨櫃船、IMO:9305673、總噸:74,651、船長:304公尺、船東:BERYL SHIPPING CORPORATION、代理: 台灣韓新遠洋股份有限公司

Read More

寧波遠洋首度晉入全球前30大運能排名創紀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Alphaliner數據顯示,寧波遠洋運輸公司(NINGBO OCEAN)本(三)月在全球一百大貨櫃船公司首度晉入前卅大排名廿九,在中國大陸班輪公司運能排名則升至第五,兩項排名均刷新歷史紀錄。(見圖) 截至本月廿日該公司貨櫃船隊運能為75艘、運能62251TEU,其中包括了31艘自有船及44艘租賃船,尚有十、運能17102TEU1新造船訂單,排名全球廿九及大陸第五大貨櫃船公司,大陸前四大航商分別是全球排名第四的中遠集團(COSCO)、全球十三名的海豐控股(SITC)、全球十五名的中谷海運(ZHONGGU LOGISTICS)及廿一名的安通控股(ANTONG HOLDING/QASC)。 據稱,運能是航運企業的核心資源,是衡量船公司實力的重要指標,寧波遠洋本次運能排名創造新高,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浙江省最大貨櫃班輪公司地位。近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航運市場,寧波遠洋根據業務發展需求建造新船及船舶租賃,打造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新型運輸船隊,去(2022)年十二月該公司成為大陸港航企業首家"A拆A"上市公司邁上新征程。未來寧波遠洋將持續提升主業壯大船隊規模、優化船隊結構,發揮浙江海港集團航運板塊主力軍作用,打造亞洲區域物流服務商、參與浙江海港集團增添新動能。

Read More

前2月外銷訂單金額減18.8%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發佈今(112)年2月份外銷訂單統計,2月外銷訂單421.2億美元,較上月減少54.0億美元或減11.4%,經季節調整後減7.6%。 與上年同月比較:外銷訂單減少94.5億美元或減18.3%,按新台幣計算減11.6%。累計1至2月與上年同期比較:1至2月外銷訂單896.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8.0億美元或減18.8%。 經濟部分析,全球通膨、升息壓力仍存,終端需求不振,客戶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加以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致2月外銷訂單421.2億美元,較上月減11.4%,較上年同月減18.3%;累計1-2月896.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18.8%。 按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皆因終端需求疲弱,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致累計1-2月接單分別年減4.8%、21.8%;光學器材因面板終端產品需求仍顯疲弱,且價格低於上年同期,加上光學鏡頭接單減少,1-2月接單年減43.3%。 展望未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雲端資料中心,以及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與企業數位轉型需求持續擴展,有助於挹注接單動能,惟通膨、升息壓力仍存,俄烏戰爭及美中科技戰未見緩解,恐制約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影響外銷接單表現,宜密切關注,並妥為因應。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3月份接單看法,預期接單將較2月份增加之廠商家數占28.4%,持平者占54.8%,而減少者占16.9%,按家數計算之動向指數為55.8;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54.3,預期3月份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2月份增加,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53.5、53.9及51.1。

Read More

今年前2月僑外投資金額減47.88%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112)年1-2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336件,較上年同期增加12%;在核准金額部分,投(增)金額計美金9億6,830萬3,000元(折合新臺幣290億4,90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7.88%,主要因111年1-2月核准丹麥商CI II CHANGFANG K/S等以新臺幣105億6,343萬4,743元對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彰芳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貸款投資,用以轉投資彰芳離岸風場等大型投資案,比較基期偏高所致。112年1-2月核准新設公司件數為190件,新設公司投資金額美金3,844萬7,550元(折合新臺幣11億5,342萬6,500元);另112年1-2月核准新南向國家來臺投資件數為83件,較上年同期增加25.76%,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億8,080萬1,000元(折合新臺幣84億2,40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5.34%,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 陸資來臺投資方面,112年1-2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7件,較上年同期減少22.22%;投(增)資金額計美金1,089萬4,000元(折合新臺幣3億2,68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99%,主要因112年1-2月核准香港商永道無線射頻標籤(香港)有限公司以新臺幣2億7,500萬元增加臺灣分公司營運資金,從事RFID中介軟體等研發及銷售。自98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1,563件,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5億7,714萬8,000元(折合新臺幣773億1,444萬元)。 對外投資方面,112年1-2月核准(備)對外投資件數為73件,較上年同期減少8.75%;投(增)資金額計美金14億9,829萬8,000元(折合新臺幣449億4,89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1.97%,主要係因112年1-2月核准國巨股份有限公司以歐元7億2,300萬元(約折合美金7億1,699萬9,100元)間接受讓取得法國施耐德電機公司(SCHNEIDER ELECTRIC)旗下法國HUDSON HOLDCO FRANCE股權,從事經營工業感測器產銷業務等大型投資案所致。另112年1-2月核准(備)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為25件,較上年同期增加8.70%,投(增)資金額計美金3億7,812萬9,000元(折合新臺幣113億4,38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0.04%;其中投資金額較大者為新加坡、越南及印尼。 對中國大陸投資方面,112年1-2月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51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31.08%;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4億974萬4,000元(折合新臺幣122億9,23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2.53%。

Read More

智財布局成果閃耀國際亞太之冠 工研院7度榮獲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

(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科睿唯安(Clarivate)昨(20)日頒發「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給臺灣11家機構,得獎者包括:工研院、鴻海、聯發科、廣達電腦、友達光電、台達電、瑞昱半導體、台積電和緯創資通,以及首度進榜的南亞科技和華邦電子。今年臺灣得獎機構數不但再創歷史新高,亦領先德、英、法等國,高居全球第三。工研院在經濟部支持下,連續6年、第7度獲獎,不但是臺灣獲獎次數最多的機構,更蟬聯亞太區研發機構得獎之冠。顯示經濟部長期協助臺灣產業深耕創新研發,掌握專利布局趨勢,打造優質智財環境,強化國際競爭優勢之成果豐碩。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今年臺灣獲獎家數持續再創新高,連續3年名列全球第3,顯示臺灣優異的研發創新力,在全球市場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臺灣11家獲獎機構持續專注投入研發,專利組合涵蓋淨零排放、電動車、半導體等重要領域,這也是近幾年政府積極投入科專預算,布局專利的範疇。其中特別在淨零排放領域,臺灣11家獲獎機構皆進行關鍵技術布局,積極研發電動車、綠能、節能、電池等相關創新科技。同時,今年僅有3家研發機構上榜,工研院不但名列其中,是亞太區獲獎最多次的研發機構,展現工研院科研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引擎。未來,經濟部也將持續擴大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低碳電力,滿足企業綠電需求,攜手產業以科技力加速前瞻技術研發及應用,透過產官學研緊密合作,持續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優勢,創造臺灣淨零轉型新動能。 科睿唯安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報告長期透過專利數據分析來評估機構的創新能量,表揚頂尖機構對於創新的堅持,以及他們所展現的絕佳創造力。科睿唯安全球智權策略長Vasheharan Kanesarajah表示,恭喜工研院第7度獲選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工研院在多項創新指標的表現皆顯著提升,其專利在全球多個產業都有極大影響力,包括日本的半導體能源研究所SEL、南韓的三星、美國的IBM、AT&T、蘋果的專利,均大量引用工研院的專利,領域涉及半導體、通訊、OLED等。期待看到工研院能持續以創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帶動產業與經濟發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近年來,產業的智財經營思維轉變,專利可成為企業主動攻擊的利器,不再只是被動防禦的工具,工研院專利經營策略也從三大方向,進行智權多元化應用。首先,建置專利城池,攜手臺灣產學研共組之創智智權(IP Bank),目前已蒐羅數千件全球熱門技術優質專利,是產業進軍國際的堅實護盾。第二,用專利布局未來,工研院積極研發新興淨零排放趨勢專利,提供一站購足的解決方案,協助產業快速掌握減碳新商機。第三,活化專利價值,工研院鏈結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與臺灣26家重要金融行庫,打造無形資產融資服務機制,已協助25家新創與中小企業,獲得8家銀行融資,累積超過3.5億元,成為臺灣產業轉型升級之關鍵動能。 面對全球高度競爭時代,專利不僅可作為保護研發創新之重要基石,也是捍衛商機之武器、進攻國際市場之跳板,更可作為無形資產融資過程中之活水。為了讓產業更容易掌握專利營運策略,工研院專利特刊《專利這樣做,商機拿到手:創新非知道不可的專利故事》推出新增版,內容除原有的專利五大心法:國際合作、維權訴訟、企業投資/新創募資、精準布局、商機促成,更新增第六大心法:無形資產融資,精選生醫醫材、電動車與循環經濟等產業之成功案例,展現專利多元化應用之必要性;同時,為滿足2050淨零排放全球之趨勢,更新增淨零永續技術專利簡介,協助國內企業加速推動淨零轉型,包括發展終極潔淨的氫能源、CCUS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的碳循環,低碳材料等,打造臺灣綠色永續生態圈。

Read More

基港公司取得環保署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證書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開鑼!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近日取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證書,集結不同領域與不同專長的同仁創立專業港區教學團隊,期間辦理課程試教逐步調整教案。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自106年起在總公司指導,基隆市環保局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輔導下,由該分公司同仁自行辦理「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籌備工作,並在近日取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基隆港環境教育園區」證書。 該分公司基於推動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多年,希望將執行經驗透過課程方式推廣至外界,因此為因應不同對象該分公司設計了適合一般民眾(成人)的「油黑翻轉-跟著港口變乾淨」以及小學5-6年級的「基隆港好『熱鬧』-藏在貨櫃背後的祕密」兩套課程,作為基隆港環境教育的課程主軸,將港口之油污染緊急應變工作、綠港政策執行以及國際商港被賦予的任務,納入課程設計。希望透過環境教育課程教學,將更多人能夠了解港區內的特殊作業工作模式以及綠港政策永續經營理念。 未來該分公司將以ESG及SDGs為核心,將港區工作執行內容融入環境教育,逐步擴充課程使教學內容更多元(如港史、自然資源、裝卸及棧埠作業、工程、港安職安……),亦將持續與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及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及周邊社區團體合作,透過所屬不同環境教育課程深耕在地,共同打造環境教育產業鏈,提供民眾及遊客更多優質環境教育及旅遊選擇。 附圖為港區油污染事故解說,邀請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志工參加「油黑翻轉」環境教育課程,以模型模擬港區油污染事故緊急應變,以及基隆港全職環境教育人員進行港區設施及生態解說,由全職環境教育人員向參訪團體,介紹基隆港港區的設施、飛鳶以及周邊的自然生態。(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海大舉辦校園徵才初步媒合超過1200人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讓海大學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總共超過70家公司與機構、將近3,000個職缺,為海大學生提供國內外多元就業的選擇。許多同學當場投遞履歷、直接面試,在校生也積極爭取實習機會,參與十分踴躍,初步媒合超過1,200人,早一步敲開職場大門。 接下來到3月底還有多場校園徵才說明會:長榮海運、萬海航運、陽明海運及中鼎工程等知名企業,可洽教務處實習就業輔導組,電話(02)24622192分機1193,或至2023年校園徵才官網:https://linktr.ee/ntoudoiac查詢。 海大實習暨就業輔導組邀請許多知名廠商來到海大為學生提供國際化、多元就業的選擇,其中以海運、科技業待遇最優,釋出多項年薪破百萬職缺,工程、造船、航空、物流、生技及食品等企業也都開出優渥福利,另外也針對非應屆畢業生釋出不少實習名額,提前預約人才,海大的外籍生也把握機會了解不同的公司,是一個規劃未來在臺工作的好機會。 (海大提供) 許泰文校長於開幕式時表示,人才的培育與發展一直是海大重視的目標,在各專業領域中培育高階管理人才,接軌產業需求,以海洋為主體,但不以海洋為限,希望同學們都可以找到最適當的工作,為自己職涯做出良好規劃。 海大承辦校園徵才博覽會多年,教務長呂明偉感謝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的肯定,除降低學生對職場的認知落差,並讓學生在畢業前多了解各產業的不同職缺需求,同時也協助企業招募到海大培育的各領域專業人才。

Read More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專書出版

(航港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以從事燈塔相關工作人物為題的專書「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在近日正式出版上市,該書以10組燈塔人及其眷屬口述歷史訪談為基礎,結合珍貴的歷史文獻與老照片,將150多年來燈塔人不畏辛勞,堅定守護燈塔、點燈照亮航海人安全回家路的心路歷程,以燈塔人的視角、燈塔就是他們的家為出發點娓娓道來,讓更多人可以更深入的瞭解燈塔的過往,並期待能藉此凝聚更多關注、喜愛燈塔的力量,共同來探索、挖掘更多燈塔的文化歷史,豐富這橫跨百年的光之記憶。 航港局表示,為推動燈塔人文歷史保存及文化推廣,近年來除積極收集相關史料與照片,出版燈塔相關書籍讓民眾認識燈塔外,為了更深入刻劃百餘年來,在山之巔、海之濱細心守護燈塔的燈塔人歷史軌跡,於110年底啟案辦理燈塔口述歷史影音紀錄,藉由訪談喚醒燈塔人與家人多年來在燈塔工作、生活的珍稀記憶,再搭配其珍藏的日記與照片,推出以「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為題之專書,忠實呈現燈塔人的第一手故事。 航港局進一步說明,主題名稱的「LIGHTHOME」是將燈塔英文的「lighthouse」轉化,凸顯出過往燈塔人駐守燈塔,以燈塔為家的特點,而「以光為家」則是在於燈塔形象雖為指引海上的明燈,但燈塔人要如何去點燈發光,並守護光不會在黑暗中熄滅,是需要全心投入才能達成的事,希望民眾若去各燈塔觀光時,能夠想到燈塔不僅僅只是會發光的建築,引領每艘海上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指標,而是承載著許多人辛酸血淚與情感,並成長、傳承維護燈塔技藝的地方。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除了燈塔人的故事,也匯集了燈塔地圖、設計簡介與燈塔之最等科普知識,並邀請不同領域工作者寫下在成長、生活中與燈塔的接觸及印象,是值得收藏的工具書與燈塔人文專書,專書定價新臺幣650元,未來可於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通路購買,有意願購買者可與業者洽詢,另外也可以至線上網站觀賞主題紀錄片。 以光為家網站:https://lighthome.motcmpb.gov.tw/

Read More

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重啟外貿貨櫃業務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重啟外貿貨櫃業務,"AH UNION(眾望友聯)"輪上週於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俄羅斯外貿航線出運貨櫃裝船,前往下一站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此係鎮海港區過去卅多年來正式重啟外貿貨櫃業務。(見圖) 寧波舟山港消息,鎮海港區1987年首開國際貨櫃班輪航線,後來因港區之間業務調整,鎮海港區貨櫃業務開始以內貿櫃為主要發展方向。鎮海港埠公司表示,今年浙江海港集團聚焦全面高品質發展,對港區內原有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完善拓展外貿貨櫃業務,進一步織密海上航線網路提升整體服務能力,促進區域生產要素流通和商貿往來,鎮海港區外貿貨櫃航線的開通,也為余姚、慈溪、義烏等鎮海港腹地區域提供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出海大通道,有力促進區域經濟貿易增長。 據稱,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建港已50年,初步建成海、陸、空立體的集疏運網路體系,通航航線已輻射至全球80多個國家。此次外貿貨櫃航線的重啟,有助於港口國際化水準和對外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