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關舉辦蘇澳港區聯合座談會 攜手業者優化通關環境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增進蘇澳港區通關便捷及強化業者與海關間雙向溝通,基隆關於114年7月18日舉辦聯合座談會,由該關副關務長吳慧燕親赴蘇澳主持,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蘇澳港營運處、宜蘭縣報關商業同業公會及相關運輸業者及倉儲業者,進行充分溝通及交換意見,深獲業界肯定。 基隆關表示,本次座談會特別就出口供船舶專用燃料用油等貨品,因貨品特性或包裝情況特殊,致無法依據規定標示者,究應如何處理產地標示問題進行討論;同時就相關政令及業務進行宣導,包括為防杜中國貨品經臺灣違規轉運至美國,輸美貨品須檢附產地聲明書,並依規定正確標示產地;採用C2(文件審核)報單無紙化作業,以節省時間與成本;報關業者應落實對報關證管理義務,如遇領有報關證員工離職時,應依據報關業設置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自該員工離職之翌日起1個工作日內以書面或線上方式向海關申報,並於7日內繳銷報關證;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透過納保官與多元方式強化納稅者權益保障;關務署設立廉政平臺及關務夥伴廉政指引,強化企業法遵與誠信倫理;提醒民眾防範高回報投資、網購、假中獎及陌生連結等詐騙手法。 基隆關最後表示,感謝蘇澳港區業者積極配合海關推動各項政策,該關將持續藉由舉辦業者座談會等多元化為民服務管道,進一步瞭解業者需求,並經由雙方互動,相互啟發,達成共識,共同提出解決方案,期使營造更優質、更便捷的通關環境。

Read More

高雄港國際郵輪114年度艘次成長近2倍 喜迎郵輪經濟榮景

港務公司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由行政副總高傳凱(中),偕同基隆港務分公司主秘林健明(左)及台中港務分公司主秘陳素芳(左二),花蓮港務分公司港務長林清富(右二)及高雄港務分公司棧埠處處長蔡建郎(右)等高階主管與會。(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由行政副總高傳凱主持,會中表示,高雄港國際郵輪業務迎來亮眼成績!114年全年預報達107艘次,較113年59艘次大幅成長近2倍。而在下半年更將預計迎接71艘次國際郵輪,含母港航線34艘次及掛靠港航線37艘次,預估可帶來逾10萬人次旅客,為高雄在地觀光注入人潮與商機,展現積極招商具體成果。 母港航線由歌詩達郵輪莎倫娜號(Costa Serena)及麗星郵輪探索星號(Star Navigator)領航,航程北向日本那霸、石垣島及宮古島;而探索星號另開闢有別以往的南向航線,前往越南峴港、下龍灣及菲律賓佬沃、科隆島、公主港、長灘島,提供全新南向郵輪觀光航線。過往高雄港母港航線多以北向日本航程為主,此次探索星號拓展南向航線,提供高雄港豐富多元的航程選擇,充分展現高雄港作為南臺灣海洋門戶的位置優勢及發展南向母港航線的潛力,未來可望吸引更多郵輪航商以高雄港作為多元母港航線據點。 而在掛靠港航線部分,預計也將迎來多艘頂級國際郵輪造訪,包括麗星郵輪領航星號(Star Voyager)、三井海洋郵輪海洋富士號(Mitsui Ocean Fuji)、大洋郵輪里維拉號(Riviera)、挪威郵輪奮進號(Norwegian Spirit)、璽寶郵輪探險號(Seabourn Quest)、挪威郵輪太陽號(Norwegian Sun)及日本郵船郵輪株式會社飛鳥二號(Asuka 2)。其中海洋富士號將於9月25日首航高雄港,飛鳥二號則於12月30日靠泊高雄港,特別的是將會首次待在高雄港迎接新年,未來更規劃於115年擴增掛靠高雄港航線,展現臺灣港務公司積極赴日招商的實質成果。 為推動郵輪業務發展,高雄港務分公司積極訪商推廣,114年4月攜手交通部觀光署赴美國佛州邁阿密參加全球郵輪產業年度盛會Seatrade Cruise Global 2025,與荷美郵輪、精緻郵輪、公主遊輪、嘉年華集團、璽寶郵輪、挪威郵輪、地中海郵輪、星風郵輪、皇家加勒比郵輪集團及迪士尼郵輪等航商洽談交流,行銷臺灣港群建設成果、岸上觀光優勢及國際客船優惠措施等,吸引多家航商高度關注,爭取未來更多郵輪來臺佈局。隨後於5月由臺灣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率隊前往日本,拜會日本嘉年華郵輪公司、商船三井客船株式會社及日本郵船郵輪株式會社等業者,推廣臺灣港群港埠資源及港口城市觀光魅力,促成日本航商將高雄港納入航線規劃,強化與日本郵輪市場的雙向交流。 高雄港務分公司除了積極訪商、參加國際大型郵輪論壇及推出多項國際客船優惠措施,亦持續強化旅運中心軟硬體設施,提升郵輪接待服務品質,為高雄港郵輪業務發展打造優質的作業環境,並攜手地方政府共同行銷高雄港觀光,讓國際旅客體驗高雄的人文風情、歷史建築及在地美食,提升郵輪經濟效益,帶動郵輪產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繁榮。

Read More

長榮交響樂團歲末鉅獻 梵志登攜手朴智潤回顧浪漫樂派

(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交響樂團即將前往國境之南,分別於12月12日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12月13日於屏東演藝廳音樂廳各演出一場涵蓋浪漫主義早、中、晚期經典佳作的音樂會──「梵志登、朴智潤與ESO: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由長榮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攜手法國廣播愛樂樂團的樂團首席、韓國小提琴家朴智潤(Ji-yoon Park),聯袂獻上扣人心弦的歲末音樂饗宴。 音樂會將以《威廉.泰爾》序曲揭幕,這是義大利作曲泰斗羅西尼(Rossini)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不只在1829年首演時就廣受歡迎,甚至200年後的今天,依舊盛演不衰。序曲共分為四個樂段:「破曉」、「暴風雨」、「牧歌」與「瑞士兵進行曲」,其中的瑞士軍進行曲,曾被中廣新聞引用做為開場音樂長達數十年,成為每位台灣觀眾琅琅上口的旋律。 接續登場的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將小提琴音樂浪漫璀璨的意象推至巔峰。此曲是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代表作之一,對後世的小提琴協奏曲創作具有標誌性意義。長榮交響樂團特別邀請到2009年比利時伊莉莎白皇后國際大賽得獎者,同時也是法國廣播愛樂樂團現任樂團首席——朴智潤擔綱獨奏。透過她細膩精湛的琴技來詮釋此曲,將可讓現場樂迷感受到演奏技術與情感表達的兼容平衡之感。 音樂會下半場則邀請聽眾沉浸於恬靜溫暖的浪漫情懷,由梵志登執棒演繹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該曲輕鬆寫意、平易近人,是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在奧地利鄉間避暑時,僅花了三個月即完成的傑作,樂句之間流露的自然淳樸風格,與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被暱稱為「布拉姆斯的《田園交響曲》」。 本場音樂會按照作曲年代,逐一呈現代表浪漫樂派三個時期、三位音樂大師風格截然不同的不朽鉅作,帶領樂迷感受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的熱血澎湃,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抒情柔美,與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的悠然恬適。長榮交響樂團邀請粉絲於歲末時分,共赴一場浪漫樂派的回顧之旅。購票詳見長榮交響樂團官網或OPENTIX兩廳院售票系統。

Read More

東方海外在CDP 2024年供應商參與度評級中榮登A級榜單

(東方海外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東方海外貨櫃航運有限公司(OOCL)欣然宣布,在2024年度披露周期中,該公司榮登CDP“供應商參與度評級"(SEA)A級名單。這是OOCL首次獲得這一全球ESG殊榮,彰顯了公司在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現。 “供應商參與度評級"由CDP組織發起,旨在加強企業參與並加快全球供應鏈減排行動。該評級旨在表彰企業在供應商參與方面的卓越表現,同時明確供應商參與的最佳實踐標準。評選基於企業在五大關鍵領域的氣候信息披露情況,包括:治理與業務戰略、目標設定、碳排放報告(範疇三)、風險管理流程以及供應商參與度。榮登A級榜單的企業,因其在氣候變化有關的供應商參與度方面表現出色,以及在推動實現凈零排放與可持續經濟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而受到表彰。 榮登“供應商參與度評級"A級名單,是對OOCL在整個價值鏈中致力於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充分認可。OOCL將繼續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端到端服務,並與合作夥伴、供應商及所有其他利益相關方攜手,共同打造凈零排放的未來,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Read More

海大與水試所啟動海洋基因體解碼計畫 意外發現文蛤新物種

海大與水試所啟動海洋基因體解碼計畫。(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 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於7月17日宣佈啟動「臺灣海洋基因體解碼計畫」,以「海洋10年臺灣100」為口號,希望在2030年前完成100種臺灣海洋生物基因體圖譜,這項計畫不但有助於守護海洋資源,也能幫助漁業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育。令人振奮的是,研究團隊已透過基因解碼,發現臺灣沿海尚未記錄的新物種,暫名「寶島文蛤」,未來將正式命名並發表。 本計畫呼應聯合國「海洋科學十年」(2021–2030)倡議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4項「保育與永續利用海洋資源」,聚焦四大核心工作,包括鎖定代表性海洋生物深入研究;建立先進的基因定序平台,並推動基因資訊分析技術;促進國內外跨領域合作;培育基因資料分析與整合的人才。首階段預計在3年內完成30種代表性物種的全基因體定序,具文化意涵的飛魚、經濟價值高的康氏馬加鰆(土魠)、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微藻、應用潛力大的海洋酵母,以及具生態指標意義的環境細菌等,系統性建構臺灣海洋基因體基礎資料,為未來的研究、產業應用與政府決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此次寶島文蛤的新發現,為海大臺灣海洋基因體中心研究團隊運用先進的第三代定序平台與Hi-C技術,完成文蛤屬(Meretrix?spp.)貝類全基因體定序的意外驚喜。基因分析顯示,新發現的寶島文蛤表現出更多免疫功能相關基因,顯示其具備較高的抗病潛力,未來可望成為水產養殖的新品種。透過基因資訊輔助,也有機會培育出高抗病潛力、快速成長與高環境適應力的新品系,為氣候變遷下的水產養殖提供永續解方。 海大許泰文校長表示,感謝農業部及水產試驗所長年支援,促成本計畫順利整合政府與學界的研究資源,共同推動臺灣成為亞洲領先的海洋基因體研究重鎮。農業部水試所張錦宜所長也指出,本計畫有助於強化我國海洋科技自主能力,並呼應「海洋國家」政策,為海洋永續治理提供重要科學支撐。 「臺灣海洋基因體中心」於2023年設立,由海大蔣國平特聘教授推動、中央研究院湯森林研究員擔任執行長。該中心在國科會中程綱要計畫支持下,整合國內海洋與生技資源,建構全臺最完整的海洋基因體資料平台與定序技術基地,並積極推動基因體應用於物種保育、生技研發、水產育種等領域,深化產學研合作,期望提升臺灣在藍色經濟中的產業競爭力。

Read More

桃園機場展現應變韌性 首次演練旅客疏散避難情境

桃園機場配合行政院北部地區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共動員駐站單位約200人參與,展現跨單位合作維護機場安全的高度共識與行動力。(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機場公司配合行政院北部地區城鎮韌性防空演習,17日13時30分至14時進行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等項目,此次演習共動員機場駐站單位約200人參與,更首次加入旅客演練部分,由防護團人員在各責任區指引入境旅客,於航廈內進行疏散避難,順利完成演習。 本次演習由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擔任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特種防護團指揮官,並由中華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長榮航空公司、星宇航空公司、聯合航空公司、昇恒昌公司、采盟公司、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長榮航勤公司、桃園航勤公司、良福保全等防護團分團參與。團員身著防護團背心,首次以各自責任區範圍,分別於入境長廊、各航廈證照查驗區、行李提領區和航廈各出入口等地,手持標示牌,引導旅客依疏散避難方向演練,展現跨單位合作維護機場安全的高度共識與行動力。 機場公司表示,本次演習為首次加入旅客演練部分,入境旅客依廣播及防護團人員指引,於航廈內依入境動線進行疏散避難。客運巴士、計程車及租賃車暫停發車,場內車輛依航警指示停車並配合演練。機場公司員工則自辦公區,快步移動至第二航廈地下室卸貨區,依指定動作進行跪姿掩護,完成疏散避難演練。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親赴現場視察員工疏散流程,肯定各單位之投入與配合。 桃園國際機場為24小時不間斷營運的國際機場。此次配合「北部地區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機場公司以實戰化為目標,全面檢視各項應變作業流程,並落實民眾保護與旅客服務雙重使命,展現高效應變能力。機場公司感謝所有旅客與參演單位的支持與配合。

Read More

桃園機場體驗營 7月18日報名開跑 夜宿桃機直擊航空樞紐24小時運作秘辛

「桃園機場體驗營-2025夜宿桃機Chill一夏」自7月18日中午12點起至7月25日中午12點開放網路報名,敬請把握機會。(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延續前兩年廣受好評的「桃園機場體驗營-2025夜宿桃機Chill一夏」,將在8月底至9月初共舉辦三梯次,今年的活動不僅保留過去的人氣行程,另推出兩大全新亮點,將帶領學員進入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並首度與長榮空廚攜手合作,直擊機上餐點的備餐流程,報名自7月18日中午12時起於官方網站開放,敬請把握機會。 機場公司表示,為讓民眾深入了解機場運作,體驗營已邁入第三屆,往年吸引大量航空迷報名,去年報名人數更逼近2,000人,顯示大眾對航空產業的高度關注。為回應民眾需求,今年度活動設計更加多元,讓學員能搶先一窺北登機廊廳,親身感受第三航廈的嶄新風貌。同時,也將安排學員來趟長榮空廚知性體驗之旅,走進長榮空廚廠房,探索飛機餐的生產過程,從食材的進貨、選料、烹調、組裝、運送到餐具配件的篩選包裝,每一個作業程序,都有食品安全衛生的嚴格把關。 深受學員好評的人氣王星宇航空,今年仍將前進星宇航空的「運籌中心」與「飛機維修棚廠」等神祕場域,親身體驗機組員訓練流程。住宿方面,入住全臺唯一機場航廈內的膠囊旅館「町·草休行館」,體會夜宿機場的新鮮感,享受夜晚在觀景臺欣賞飛機起降的樂趣,並深入空側區域,了解消防隊與地勤作業如何確保機場24小時持續運作。 體驗營活動共計三個梯次,分別是8月23日至24日、8月30日至31日和9月6日至7日。每梯次正取28名學員,每人費用5,000元,報名超過人數上限將採電腦抽籤方式決定錄取名單,歡迎年滿18歲的民眾踴躍報名,全程參加的學員們還可獲得專屬紀念品及參加證書。 桃園機場旅運量穩定成長,2025上半年客運量超越2024年同期,已達2,346萬7,882人次。機場公司希望透過體驗式營隊,讓大眾從不同角度實地觀察機場運作,加深對於航空產業的認識,探索桃園國際機場的無限魅力。 「桃園機場體驗營-2025夜宿桃機Chill一夏」自7月18日中午12點起至7月25日中午12點開放網路報名,錄取名單將公布於桃園機場官方臉書粉絲團,所有報名資訊與活動公告,僅透過官方網站和粉絲專頁發布,不會透過Line或社群受理報名。另外,報名時僅須提供姓名、聯繫方式等基本資料,機場公司公告錄取名單後,才會通知學員進行匯款及提供個資等報名手續。 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至「桃園機場體驗營-2025夜宿桃機Chill一夏」官方網站:https://www.taoyuan-airport.com/2025camp/ 。

Read More

海員總工會全代會登場貴賓齊聚 工會改革創新福祉再升級

海員總工會舉行第二十八屆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由理事長章烈忠主持,會中包括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專門委員許根魁、中華民國鐵路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游東巡、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副秘書長馬潮、全國船聯會秘書長林沛樵 、中華海洋事業協會副理事長王堉苓、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理事長桑國忠 、船舶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蕭榮發等貴賓與會。(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員總工會舉行第二十八屆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由理事長章烈忠主持,會員代表出席踴躍,會中包括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專門委員許根魁、中華民國鐵路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游東巡、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副秘書長馬潮、全國船聯會秘書長林沛樵 、中華海洋事業協會副理事長王堉苓、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理事長桑國忠 、船舶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蕭榮發等貴賓與會。全國總工會副秘書長馬潮,代表ITF頒贈海員總工會理事長章烈忠勳章。 全國總工會副秘書長馬潮,代表ITF頒贈海員總工會理事長章烈忠勳章。(記者陳瓊如攝)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專門委員許根魁在致詞表示,海員總工會理事長章烈忠過去四年辛苦了,度過疫情。從這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百分之百出席,顯現海員對工會愈來愈有向心力,高出席率就是對工會支持,新的會員代表也是活力來源,期新任理事長帶著工會往前進,及與勞動部在勞動議題合作。鐵路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游東巡指出,海員總工會是國際工會,台灣的門面,理事長棒棒強棒,需用心做事情,來滿足會員需求,奉獻及堅持,這四年充滿記憶與美好回憶。 章烈忠在致詞時表示,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四年就過去了。這四年一起走過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也見證了船員在困難中堅守崗位,讓整個航運業得以持續運作。隨著疫情解封,產業迅速回溫、重現活力,這一切都要感謝大家的付出!為所有的海員朋友熱烈喝采!回顧這幾年,工會始終秉持「以海員為本」的信念,憑著專業和熱情,努力提升會員福祉、爭取權益、強化國際交流,也積極因應產業變遷,不斷推動制度創新。深知海上的每一位夥伴都值得擁有更穩定、更有尊嚴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章理事長強調這四年走過疫情、面對挑戰,也一起經歷轉變與成長。謝謝每一位會員的支持與信任,也感謝第27屆幹部對他的支持與陪伴。未來期待新一屆領導團隊延續這份使命,繼續為海員發聲、為產業注入動能。中華海員總工會,將始終與大家並肩同行,堅守海員權益,照顧船員家庭,讓每一位遠航的夥伴,都能安心、有尊嚴地前行! 工會的這四年幾項重要成果包括:走向國際,讓世界聽見台灣海員的聲音,代表台灣海員參與國際會議,包括第46屆ITF大會、第38次亞洲海員高峰會、第30次挪威/亞洲海員委員會,以及IMO的MEPC 83會議等。透過這些平台,和世界各地的夥伴交流政策與經驗,讓台灣的立場與聲音被聽見、被尊重。 會員福利大升級,生活更便利:建置Google Sites平台,整合全台82家簽約飯店資訊,會員透過官網或LINE群組就能輕鬆查詢。不只如此,福利內容也大幅提升:包含子女獎學金、自強活動補助、退休補助、岸上勞保補助、急難救助等等,每年來累計補助超過2,000人次,總金額達1,450萬元! 教育訓練多元化,兼顧專業與心理健康:開設了英文班、法規解析課、保全與心理韌性課程等。2025年更與ITF合辦「船員壓力與同儕支持訓練」,邀請國際講師來台授課,未來也會進一步擴展到海事學校與航運公司,幫助更多船員面對壓力與挑戰。海員健康照護再升級:我們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提供遠距醫療、慢性病管理、心理輔導與健康教育等服務,照顧長期在海上的夥伴,真正做到身心照顧不打烊。 登輪關懷不中斷:我們持續登輪訪視,提供即時協助與關懷。今年還特別準備了國際網路卡與ITF聯絡資訊,讓船員在靠港時也能感受到來自工會的溫暖。逢年過節,更送上節慶禮品,不分國籍、跨越語言。推動制度改革,加速服務數位化:我們推動岸上保費合理化、研擬會員不在籍投票制度,同時優化會員管理系統,讓大家可以線上申請、收到Email通知,甚至會費自動計算,真正走向數位化與高效率。 產業轉型中,呼籲政府加速人才培育:隨著科技與環保趨勢興起,從商船到風電船,產業對海員的需求越來越多元。我們呼籲政府強化教育訓練、提升實習與就業銜接機制,幫助海員有更好的職涯發展,迎向海運新時代。組織運作穩健,新血加入助創新:大家所屬的第28屆代表已在今年4月順利選出,選舉圓滿、交接順利,展現工會民主制度的健全。這屆也加入了不少年輕代表,帶來新思維與活力,為工會注入創新動能。

Read More

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五大嶄新航線啟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五大嶄新航線夏季啟航,其中包括預計今年九月中旬開航的基隆-日本石垣航線。(見圖,李錫銘攝) 今年由交通部航港局與多家航商通力合作共推出五條新航線,包含三條限定試辦航班與兩條固定航線,分別為本(七)月25日至27日基隆-花蓮、八月14日至18日布袋-澎湖-金門、八月25日至27日基隆-澎湖,以及本月至九月臺南安平-澎湖馬公與預計九月中旬開航的基隆-日本石垣。 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五大嶄新航線啟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五大嶄新航線夏季啟航,其中包括預計今年九月中旬開航的基隆-日本石垣航線。(見圖,李錫銘攝) 今年由交通部航港局與多家航商通力合作共推出五條新航線,包含三條限定試辦航班與兩條固定航線,分別為本(七)月25日至27日基隆-花蓮、八月14日至18日布袋-澎湖-金門、八月25日至27日基隆-澎湖,以及本月至九月臺南安平-澎湖馬公與預計九月中旬開航的基隆-日本石垣。 其中限定航班將於本月至八月底陸續啟航,基隆-花蓮及基隆-澎湖航線規劃夜航航班,讓旅客晚上出發船上過夜,除了節省一晚住宿外,還可體驗船上多元活動,如夜航觀星、曙光迎曦、魔術及樂團表演等,一覺起來即可開始岸上遊程,打造「搭船即是旅行」的海上新體驗。至於布袋-澎湖-金門跳島航線,讓本島旅客一次暢遊兩大離島,也讓金門與澎湖居民無需轉機即可互訪。臺南安平-澎湖馬公及基隆-石垣國際航線,將提供旅客多元旅行選擇,促進海洋觀光交流發展 其中限定航班將於本月至八月底陸續啟航,基隆-花蓮及基隆-澎湖航線規劃夜航航班,讓旅客晚上出發船上過夜,除了節省一晚住宿外,還可體驗船上多元活動,如夜航觀星、曙光迎曦、魔術及樂團表演等,一覺起來即可開始岸上遊程,打造「搭船即是旅行」的海上新體驗。至於布袋-澎湖-金門跳島航線,讓本島旅客一次暢遊兩大離島,也讓金門與澎湖居民無需轉機即可互訪。臺南安平-澎湖馬公及基隆-石垣國際航線,將提供旅客多元旅行選擇,促進海洋觀光交流發展

Read More

交部責成航港局規劃打造全國性藍色公路觀光示範船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17200115/87b4bd30-d720-46e1-bda7-5a9dba850e1a.mp4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熱鬧登場,五大嶄新航線啟航打造海洋旅遊新體驗,交通部部長陳世凱昨(十七)日宣布,交部已責成航港局規劃打造一艘全國性的藍色公路觀光示範船,進一步完備觀光運能、推動區域共榮,也為活絡藍色公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 交通部航港局昨日上午舉辦「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媒體發布會,正式宣布將有五條嶄新航線啟航,為仲夏海洋觀光揭開序幕。交通部陳世凱部長、林國顯次長、航政司韓振華司長、澎湖縣陳光復縣長、林皆興副縣長、連江縣王忠銘縣長、觀光署陳玉秀署長、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及多家航商與旅行社代表等眾多貴賓均出席啟動儀式,共同見證臺灣海洋觀光發展的重要時刻。(見圖,李錫銘攝) 交通部部長陳世凱致詞時表示,台灣是一座海島國家,除了飛機和鐵公路,其實搭船旅行,從海上看台灣,用不同角度重新認識這片土地,是「藍色公路」想帶給大家的體驗。陳部長指出,從上任交通部長以來,積極推動藍色公路海洋觀光,並請航港局與觀光署攜手合作,研擬具體方案,從開闢航線、優化港口旅運設施、購建新船、創新遊程等多面向推進。今年七月一日交通部也正式核定「海洋觀光航線發展暨行銷推廣獎助要點」,希望藉由獎助機制,鼓勵航商與旅遊業者跨域合作,設計更多元、有趣的海上行程。 航港局局長葉協隆指出,本次新推出航線的各項遊程,都是由航商及旅行社精心設計的,同時,地方政府也鼎力支持,協助搭配在地行銷推廣活動或提供優惠等共同宣傳,大幅提升遊程豐富度及吸引力。嘉年華活動記者會現場也邀請到各航線代表說明遊程內容,並同步設立展攤導覽,由各航商與旅行業者、地方政府展示豐富的遊程與船上體驗活動內容。未來將持續透過「航、港、船、遊」的整合發展,攜手 相關單位 跨域合作推廣海洋觀光遊程、優化海運服務設施及船舶, 讓藍色公路不再只有交通選項,而是能串聯在地文化特色、觀光產業與海上體驗的旅遊產品,成為國內外旅客體驗慢活海上旅行的新選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