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傳統海港營運思維 港務公司舉辦高階主管2025 AI 應用暨實作研討會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2025 AI 應用暨實作研討會」展望講座,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遠傳電信井琪總經理等貴賓合影。(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生成式AI技術浪潮來襲,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為擁抱AI技術,將AI應用融入智慧港口發展,提升港口作業安全、營運效率及服務韌性。為在這波變革中搶得先機,港務公司於4月18日下午在高雄港旅運中心舉辦「2025臺灣港務公司AI應用暨實作研討會」,由董事長李賢義率公司高階主管參與研討會,邀請包括遠傳電信公司井琪總經理等業界專家,分享企業AI應用經驗,為港務公司高階主管構建AI應用專業思維,掌握AI「點石成金」關鍵秘訣,加速港務公司推動AI應用與數位轉型。 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帶領高階主管參與研討會,建立由上而下推動的數位領導力,為下一階段智慧港口發展注入新動能。李董事長分享高雄港旅運中心建置智慧營運管理平台,是港務公司的重要專案,由遠傳協助導入智慧微電網結合AI應用,提高旅運中心供電可靠度及綠電使用效率,成為國內外智慧建築典範,並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紐約市設計大獎、2024台灣優良智慧綠建築設計類黃金獎、系統類鉑金獎殊榮,實現港口智慧永續發展理念。 港務公司表示,本次研討會著重汲取民間企業AI轉型的實務經驗、AI如何應用輔助高階主管精準決策,並透過安排多項AI應用實作體驗,包含會議資料重點即時掌握、國際情資脈動快速消化、專屬問答機器人隨時待命等,讓與會高階主管親自體驗將AI與日常工作進行更深度的結合,節省作業時間並提高決策管理效率。 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進一步表示,因應行政院「AI產業化,產業AI化」政策目標,以及全方位推動公務人員AI知能培育課程,港務公司持續導入數位科技實現全方位港口營運管理,對於推動AI應用,不僅僅是導入新科技,更是思維的啟發與轉變,打造勇於創新的企業文化,將AI技術實際應用於優化業務流程,推動航港服務智慧升級與數位化轉型,提升港口營運效能與競爭力。

Read More

台中定期國際航班再加一 星宇台中/神戶首航

(民航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中國際機場又有新增國際航線的好消息!星宇航空台中/神戶定期航線首航,未來每週飛航7班,中部鄉親可直接從台中出發,造訪這個「甜點之城」。台中機場的國際航點也增至11個,每週飛航104班國際航班。 神戶機場啟動國際線營運,台中也恭逢其盛,在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健華、立委蔡其昌、何欣純、黃健豪、民航局長何淑萍與台中市觀光旅遊局長陳美秀剪綵後首航神戶;蔡其昌、何欣純與黃健豪等人均強調台中具有民眾消費力強等強大優勢,希望航空公司能在台中開闢更多國際航線。 何淑萍指出,台中國際機場今年航點與航班持續增加,夏季班表航點已達11個、恢復至疫情前79%,航班數為104班、恢復至疫情前94%;1至3月國際定期航線客運量達40萬人次,較疫情前同期恢復113%。 她表示,尤其是星宇航空進駐台中國際機場後,先後開闢高松、沖繩、澳門、富國島及這次的神戶航點,今年1至3月載客數8萬人次,市佔率已達機場國際線運量2成,期待下半年持續提升。 何淑萍指出,台中國際機場已於112年7月完成既有航廈整體改善工程,除提升航廈年容量、運作效率及運用彈性外,今年4月也將完成新建聯絡滑行道及停機坪滑行道工程,將使停機坪運作更為順暢。台中國際機場具相當大的市場潛力,未來除將持續協助航空公司儘速恢復航線或增加航班,連結全球各大城市外,也會繼續加速推動各機場之建設,讓民眾享有更便利又優質的旅運服務。

Read More

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定案 CR舉辦MEPC 83產業趨勢研討會助航商掌握未來趨勢

CR產業趨勢研討會由鄭志文執行長主持,帶給航運界最即時的國際動態與政策解析。(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4月18日於台北國泰萬怡酒店,舉辦MEPC 83產業趨勢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聚集我國各大航商高階管理及技術主管,共同探討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 83 屆會議(MEPC 83)所拍板定案的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透過實務經驗交流與掌握最新國際規範動向、研析對策,並共同思索我國航運產業永續轉型之路。 CR執行長鄭志文博士於開幕致詞時表示,本次會議中歷經長期討論的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終於定案,根據決議自2028年1月1日起,國際航線總噸位5,000以上船舶,須符合IMO所定的年度燃料溫室氣體強度(GFI)目標值,超標者將依分段級距繳納費用至IMO淨零基金。此外,有關碳強度指標(CII)更進一步定案2027至2030年間,每年以2.625%幅度持續加嚴船舶能效規定,展現IMO在管控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高度決心。CR將持續關注國際產業發展,全力協助我國航商與國際法規接軌,盼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下,持續鞏固台灣在全球航運中的關鍵地位。 研討會開始由CR研究處法規組葉德生組長針對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進行重點解析,簡報內容包含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的時程表與流程圖,詳細說明驗證GFI資料流程與船舶決定合規措施的細節,協助航商掌握未來各節點所需遵循的規定。葉德生組長指出中期措施的設計重點在於刺激產業的燃料轉型,透過IMO淨零基金回饋獎勵給使用零與近零溫室氣體燃料或能源(ZNZs)的船舶,使航運產業實現綠色轉型。 緊接著CR技術處副處長黃義順亦針對航運業因應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的未來趨勢與準備策略進行簡報分享,說明船舶能效管理計劃(SEEMP) 將納入GFI計劃之影響,並強調SEEMP內容涉及範圍較廣,建議船東可於2027年9月即開始送審,預留充裕的因應時間以符合要求,會中也分享了替代燃料與新興技術的發展趨勢,並深入分析不同時間節點下,使用各類替代燃料以達成減排目標的最佳策略。 CR產業趨勢研討會集結國內各大航商之高階管理與技術主管,共同關注IMO溫室氣體減排最新措施與趨勢。( 驗船中心提供) 本次研討會議討論熱烈,顯見各大航商對於替代燃料的選用策略尤為重視,在未來替代燃料的供應量與價格趨勢尚未明朗的情況下,IMO已公布的中期減排措施,成為各大航商評估船隊影響的重要指標,會中航商也分享了使用替代燃料的可行性與投資效益,顯示出航運業界面對全球的能源轉型已積極布局,攜手邁向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 節能減排將是全球航運產業必須要面對的共同課題,CR將持續致力於為航商提供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協助與支援,並創立官方LINE帳號與FB臉書粉絲團即時分享各項訊息,歡迎航運界先進踴躍加入,共享最新海運產業動態。本次研討會資料已發布於CR官網-技術研討會資料下載專區(https://www.crclass.org/seminar/),歡迎各界踴躍下載。

Read More

海洋學權威陳鎮東院士海大演講 與學子分享科學精神與思辨態度

陳鎮東院士與現場師生的互動使講座笑聲不斷。(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為拓展學子視野與胸襟,舉辦藍海講座,特邀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講座教授陳鎮東蒞校演講,他深耕海洋碳化學與全球變遷研究多年,在去年底公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中,終身科學影響力於海洋學(Oceanography)領域排名全球第5。陳院士以講題「常識與知識並重:在不疑處有疑」,以各種提問啟發學生跳脫框架、獨立思考,吸引逾百位師生師生聆聽,現場多次引發笑聲與熱烈掌聲。 講座由許泰文校長親自主持開場,他表示,陳鎮東院士是全球碳循環及生態研究先趨之一,陳院士自臺大化工系畢業後即赴美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後,曾於美國任教7年,1984年受中山大學延攬回臺,多年來領導許多大型海洋相關研究計畫,於2022年榮膺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會士,為臺灣海洋科學領域第一人,當年度也獲得國際整合海洋生物圈研究計畫會士榮耀,更於去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 講座中,陳院士強調,從課堂學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常識是知識的活用。他以水的結構來開啟學生的思考,同樣的兩杯水,放入相同體積的彈珠跟鹽巴,為何彈珠那杯會溢出而鹽巴那杯不會,因為水中有單獨的水分子跟水分子團存在,當鹽加入了水中,會破壞水分子團的連結,所以體積變小不會溢出,但密度就變大了。 他進一步分享自己在求學階段就登上了《Nature》期刊的論文,指出湖泊中具有營養鹽,在研究時不能把湖水當成純水,這是一個觀念上的錯誤。而他第一篇登上《Science》期刊的文章,則是揭開其他研究採用純水的計算方程去計算海底熱泉的原始溫度的問題,這是當時多數人未曾察覺的錯誤觀念。 陳院士說,做科學有很多地方都有可能會出錯,並舉例解釋科學上的系統性誤差。他分享自己在研究臺灣海峽水文時,從化學信號得知到冬季應為向南流動,但過去多數文獻卻紀錄一年到頭都是往北流。他深入分析後發現,因東北季風強勁,海洋科學船在冬季難以出航,實際觀測多集中東北季風減弱、吹南風的時候,所以實際船測都是往北流。陳鎮東院士在埋首研究的這條漫長路上,時常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但往往能以數據說服原先反對新想法的同行。 此次透過陳鎮東院士的分享,為海大師生帶來寶貴的學習經驗,師生們對科學研究背後的思考過程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體會到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海洋環境快速變化的當代,科學研究的價值與社會責任顯得更加重要。

Read More

海攬公會六月中旬召開會員大會 對美關稅政策意見調查相關建議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召開理監事會,由理事長翁堯賢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十七日召開第十三屆第十六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翁堯賢主持,會中決議訂於六月中旬召開會員大會並討論後續籌備事宜。 同時,會中針對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對於產業造成的影響,也有諸多交流,而為航政主管機關可以即時掌握業態及提供必要之協助,公會也向全體會員發送意見調查,對於企業現行及長期的營運狀況相關建議,希望可以作為政府因應措施之參據,並盡量降低產業衝擊。 另外,緬甸於三月底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其民生及基礎建設重大災情,FIATA 國際貨運代理聯盟為此設立「緬甸地震善後募款基金」,籌措所得將轉予同為FIATA組織會員的MIFFA緬甸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協助在當地提供基本救災服務與救援重建工作;如同2023年對土耳其及敘利亞震災伸出援手,基於人道關懷不分國界,理監事會也通過參與本次募款賑災活動以盡棉薄之力。 會中通過新入會七家包括:阿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台北曼斯菲爾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名門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華成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速可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火星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商信佰達供應鏈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Read More

智慧港區與永續治理並進 臺中港務分公司榮獲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金獎

臺中港務分公司「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工作團隊大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GLCT)舉行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頒獎典禮,臺中港務分公司以「打造智慧友善港區環境」專案榮獲「場域環境永續組」企業金獎,由臺中港務分公司主任秘書陳素芳代表領獎,展現臺中港在推動環境永續、智慧轉型與綠色港埠發展上的卓越成果,深獲評審肯定。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2050淨零碳排趨勢,臺中港務分公司積極推動港區環境管理及智慧化轉型作為,在港區內建置三座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推動船舶岸電設施使用,並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整合港區用電用水資訊與影像監控設備,有效提升作業效率與資源使用效能,兼顧港區安全、環保與效率。此外,臺中港亦積極進行港區綠美化與植樹造林,近兩年持續舉辦植樹活動,打造森林公園步道等綠意盎然的港區景觀,並以行動支持政府「向海致敬」政策,推動海岸清潔維護及生態保育放流,提昇環境友善意識。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本次獲獎肯定公司長期深耕永續環境管理的努力,透過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展現企業落實ESG目標之具體行動,此次專案涵蓋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SDG 6(潔淨水源)、SDG 7(潔淨能源)、SDG 11(永續城市)、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等,體現臺中港致力於推動永續港區。展望未來,臺中港將持續深化智慧港區建設,發展永續環境與低碳運輸,邁向更具競爭力與環境友善的國際港口。 臺中港務分公司「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工作團隊大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迎接母親節Lalamove推出加大保溫袋送上感恩優惠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迎接母親節,Lalamove 機車快送空間翻倍,全新推出加大保溫袋,母親節送優惠助力即時配送。(附圖由Lalamove提供) 母親節將屆,因應節日帶起的禮品快遞、餐點外送需求,即時貨運平臺 Lalamove 於機車配送服務全新推出「加大保溫袋」附加選項,為機車快送提升兩倍大承載空間,讓用戶可以在每筆訂單中配送更多物品,母親節心意不打折,輕鬆滿足快遞需求。 Lalamove表示,本(四)月21日起至4/28止,在 Lalamove APP上完成簽到任務,還可領取機車快遞九折及加大保溫袋現金折抵優惠券,數量有限領完為止。 母親節作為家庭聚餐的重要時刻,為避免餐廳一位難求的窘境,許多消費者會選擇向餐廳店家訂購餐點,並透過 Lalamove 即時配送到家。Lalamove 台灣總經理丁彥宇預估蛋糕、飲料、餐點等飲食類外送需求在母親節前兩周將增加約20%,至母親節當週末,更有望因食品、禮品、花束等取件及配送需求旺盛,帶來三成機車快送訂單成長。 看準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即時、快速與便利的配送服務,Lalamove 全新推出「加大保溫袋」附加服務選項。用戶可於選擇 Lalamove 機車快遞服務時加價選購「加大保溫袋」附加服務,享有近兩倍大的保溫袋承載空間,不僅可減少分批配送的麻煩,提高配送效率,也能為餐點、花束提供更多的空間,確保配送品質。 此外,迎接母親節,Lalamove 送上感恩優惠,即日起至4/23止,使用 Lalamove APP 預先儲值不限金額,均可領取143元即時貨運優惠券,新用戶於4/30前下載 APP並完成註冊,首筆訂單輸入專屬優惠碼「LANEW252」,可領取總價值150元優惠券。

Read More

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隆重登場 19家企業獲獎共創綠鏈物流新視界

金獎獲獎企業合影。(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響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鼓勵具有物流經濟活動企業逐步實踐永續經營,由社團法人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主辦、經濟部指導的「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頒獎典禮暨『智創綠鏈永續共造物流全視界』研討會」4月16日於台北萬豪酒店盛大舉行,產官學研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台灣物流生態鏈商業夥伴邁向低碳、智慧與永續的新里程碑。 ESG物流永續獎項聚焦於「物流作業」、「場域環境」、「能源運用」及「創新應用」四大面向,計有33家業者申請,經評選後金獎11家、傑出獎8家企業,展現企業在ESG行動上的積極與創新。 本屆獲頒金獎企業有立益物流、東森國際、萬泰物流供應鏈、鴻泰國際物流、中保物流、和泰豐田物料運搬、萬達國際物流、精誠資訊、台中眾鈴汽車、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及三井物產台灣供應鏈。 本屆獲頒傑出獎企業有承穎科技、智信數位整合、旺德電通、汎普電子科技、格新智能、泰科動力、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及矽谷能源。 協會賈凱傑理事長感謝所有得獎者與會及來賓的參與支持。他強調,「ESG物流永續」不僅是未來趨勢,更是企業在全球市場上重要即戰力與競爭力。而本獎項是對企業努力的肯定,也是推動產業共同邁向智慧、綠色與低碳未來的重要平台。期望透過本獎項與平台,促使更多企業正視物流永續的重要性,積極參與、落實行動,攜手共創台灣智慧、低碳,具國際韌性的物流新未來。 本屆典禮邀請經濟部前部長、財團法人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張家祝董事長蒞臨致詞,肯定ESG物流永續獎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價值,並勉勵企業持續以創新與責任實踐環境永續,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綠色競爭力注入新動能。去年2024年底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與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首屆ESG交通運輸永續獎,深獲隸屬交通運輸產業的重視紛紛報名參加,積極爭取獲獎榮耀,以向大眾宣示領先該行業落實ESG交通運輸永續的決心。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蘇文玲署長亦親臨現場致詞,強調政府持續推動物流產業朝向低碳與數位轉型,尤其經濟部提供節能設備、導入能源監管系統及AI大數據等資源補助,協助業者提升能源效率與營運效能。同時積極推動低碳倉儲與綠色運輸,鼓勵企業採取具前瞻性的減碳作為,打造智慧化、永續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帶動產業邁向綠色經濟新未來。 當前全球在面臨國際供應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SBTi減碳目標、TCFD揭露要求等規範陸續上路同時,物流系統已從幕後走到前線,成為企業能否因應國際規範、維持市場接單力的關鍵。物流的ESG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延伸,更牽動整體產業鏈的低碳轉型與國家綠色競爭力指標。 典禮現場除頒獎外,亦安排獲獎企業進行實務專題分享,包括中保物流「雲端智慧派遣與車隊碳效率管理」、汎普電子「智慧棧板與循環科技」、旺德電通「倉到家綠鏈實踐」、以及精誠資訊「智慧物流在永續與低碳最佳化解決方案」,分享企業均展現智慧技術與綠色行動的融合成果,著實成為產業轉型提供寶貴借鏡的實證。

Read More

海保署攜手教師傳愛百校 推廣海洋保育觀念

(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推廣海洋保育觀念,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說故事達人黃莉娟老師,走進高雄市四維國小幼兒園,舉辦《臺灣鯨讚》繪本故事活動,透過豐富有趣的故事內容,讓小朋友深入認識鯨豚生態及海洋保育的重要性,更帶領小朋友親手製作「海洋世界」拼貼畫,讓孩子們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美麗海洋,進一步培養愛護海洋的情懷。 海保署指出,這場活動別具意義,是黃老師推廣《臺灣鯨讚》海洋廉政故事的第100間學校。值得一提的是,四維國小的王淵智校長正是海洋保育署推動首本繪本《小海龜的逆襲》首場故事活動的合作夥伴。回顧107年在新光國小舉行的第一場故事活動,如今再次於王校長任職學校舉辦百校里程碑活動,意義非凡。 王淵智校長表示:「很榮幸能與海洋保育署再度合作,更高興看到海洋保育教育在學校持續扎根,讓孩子從小培養對海洋生態的認識與熱愛。」黃莉娟老師也分享:「回到這個起點,提醒我們推廣繪本教育的初衷,就是希望喚起每個人保護海洋的心,讓更多人與海同心。」 海保署表示,《臺灣鯨讚》繪本故事富有教育意義,廣受教師與家長好評,本次更結合廉政教育,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海洋知識與公正廉潔觀念深植於學童心中。未來亦將持續舉辦活動,並透過海保署網站(https://www.oca.gov.tw)及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oca8028),分享更多海洋保育教材及影片,歡迎各界踴躍參與,一同為永續海洋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關務署與惠光導盲犬學校合作 優化海關緝毒犬育種犬源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為培育優質緝毒犬,擴大拉不拉多犬育種基因庫,與惠光導盲犬學校合作,由該機構無償提供冷凍犬隻精液,優化海關緝毒犬育種犬源,為下一代緝毒生力軍打下良好基礎。 關務署表示,惠光導盲犬學校成立於85年,是台灣第一所導盲犬培訓機構,其專業技術受到國際導盲犬聯盟認可,於92年成為其正式會員,並與紐西蘭、澳洲、日本、韓國、香港等地導盲犬培訓機構保持技術交流並建立犬隻互惠合作關係。該機構採用拉不拉多犬作為培訓犬隻品種,其種犬篩選對於髖關節健康及性情穩定度方面採取嚴格標準,並採用國際工作犬登錄系統(International Working Dog Registry)進行基因多樣性管理。 關務署進一步說明,海關緝毒犬培訓中心自97年開始運作,承襲澳大利亞邊境執法署科學化基因育種制度,並持續獲得澳方及美國運輸安全署提供優質冷凍犬隻精液,擴展我方犬隻育種基因庫多樣性及培育量能,截至今(114)年1月已陸續培育出125胎共809隻健康仔犬。 關務署也談到,海關緝毒犬培訓中心與惠光導盲犬學校各自在緝毒犬及導盲犬培訓專業領域中長期耕耘,持續透過國際交流更新犬隻育種及培訓技術,相信此次資源共享合作能樹立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協力之典範,期望能結合雙方犬隻優勢基因,培育兼具穩定性與高度工作適應力的拉不拉多犬,為台灣工作犬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