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 續辦雙北學生街舞秀

十一所雙北高中職及大學學生舞團,在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同場飆舞,擺脫競賽意識,開心battle炫技留下難忘回憶。(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自9月1日啟動以來,帶領民眾欣賞交響樂演出,聆聽建築講座,欣賞漫才、走讀台北古建築等各項藝文饗宴,每場報名皆秒殺。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除感謝各界的支持,也表示:「每年的藝術季節目安排都煞費苦心,希望兼顧各年齡階層,節目也要求各類型並蓄,例如日前就特別針對Z世代,邀請十所雙北學生演出街舞秀。」 這兩年的藝術季「雙北學生街舞秀」已打出口碑,此次雙北十一所高中職、大學生同場飆舞,吸引超過兩百名觀眾到場狂歡。今年的街舞秀推陳出新,開場選定在該會一樓大廳,長達六公尺巨型阿拉伯船前,由黎明技術學院表演藝術系學生領銜開場,並結合當紅kpop音樂,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接著由十校學生在表演會場前接力熱舞迎賓,為熱鬧的街舞秀揭開序幕。 為讓現場民眾有參與感,在中場休息時間也安排黎明技術學院同學邀請全場舞者與觀眾,一邊唱跳,一邊互尬時下最夯的「16蹲」,感受街舞獨一無二的渲染力。活動結束前的「Battle time」,結合人氣DJ現場混音演出,提供尬舞炫技的舞台,將整場活動推向最高潮。尤其是熱鬧滾滾的電音,讓各年齡層的街舞愛好者,不分老少一起尬舞,嗨翻全場。其中一位景美女中的表演者,表示自己念小學時曾參加張榮發基金會舉辦的海洋繪畫比賽,現在念高中還能再來參加街舞表演,感覺非常溫馨,希望未來也能再回來Battle!」 本屆表演的舞團中莊敬高職不僅基本功扎實,Locking舞風結合帽子戲法讓人印象深刻;北一女中人氣超高,一出場便尖叫聲不斷;南強工商延續精湛舞技傳統,驚豔全場;臺科大造型吸睛,以學長姐之姿展現爆發力;popping舞風的建國中學強而有力,帥氣壓軸。為期三個月的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十月好節目不間斷,除有熱門的「娛人漫才聯歡會」還有由三金典禮御用司儀賈培德主持的「思辨講座暨辯論表演賽」以及享譽國際的長榮交響樂團演出「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音樂會」。

Read More

星宇航空攜手雅詩蘭黛集團響應乳癌防治 巨型粉紅絲帶裝點機身驚艷亮相

(星宇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星宇航空與雅詩蘭黛集團響應10月粉紅絲帶乳癌防治活動,以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動畫再創新話題!繼2022年粉紅光渲染機身、2023年推出粉紅絲帶彩繪機實際將絲帶飛上天際後,今年透過近期討論度爆表的CGI技術將粉紅絲帶繫上A350機身,虛實難辨的畫面讓飛機彷彿真的綁著巨型粉紅絲帶起飛,在空中翱翔。除此之外,星宇航空空服員、機場運務員,將於乳癌防治月配戴粉紅絲帶,合力擴散粉紅力量,迎向沒有乳癌的世界。 雅詩蘭黛集團自1992年Evelyn H. Lauder女士以粉紅絲帶作為象徵,宣導乳癌防治,已持續舉辦系列公益活動超過30年,並訂定每年十月份為乳癌防治月,透過各式行動號召各大企業及名人,共同為乳癌防治努力。今年雅詩蘭黛集團再次邀請星宇航空共襄盛舉,讓粉紅力量以創新CGI技術結合航空,透過網路傳遞粉紅絲帶的正能量! 星宇航空表示,已連續二年響應雅絲蘭黛粉紅絲帶乳癌防治活動,很榮幸能夠參與國際級慈善公益活動。為突破以往宣傳模式,今年首度推出CGI動畫影片,希望透過吸眼球的視覺效果讓更多人意識到乳癌防治的重要性,透過網路分享達到最好的宣導效果,未來星宇航空也將繼續投入各式公益活動。 乳癌防治月將持續至10月31日,歡迎大家至星宇航空官方社群平台分享給親朋好友,透過眾人的力量擴散乳癌防治精神,星宇航空一線人員將於此期間配戴粉紅絲帶,更多雅詩蘭黛集團粉紅絲帶乳癌防治宣導活動相關資訊請洽:www.elcpinkribbon.tw

Read More

CR掌握MEPC 82閉幕動態 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雛型摘要尚待IMO進一步收斂

目標型海運燃料標準(GFS)草案執行內容示意圖。(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2屆會議(MEPC 82)已於10月4日圓滿結束,驗船中心(CR)指出,本次會議針對航運業最關切的溫室氣體減排議題展開漫長地討論,其中減排中期措施雛型整理概要如下:IMO預計於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MARPOL)附錄VI新增第五章,增訂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該規定預計適用國際航線總噸位5,000以上的所有船舶,未來將再評估延伸適用至總噸位400以上的船舶。 規定內容包含:1. 技術性措施:目標型海運燃料標準(Goal-Based Marine Fuel Standard, GFS): 船舶統計其每年所用燃料或能源產生之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gCO2e/MJ),包含CO2、CH4及N2O等,以得出該船的年度溫室氣體燃料強度(Greenhouse Gas Fuel Intensity, GFI)達成值。 若船舶GFI達成值不超過IMO所規定之上限(GFI要求值),則當年度符合規定;反之,超標不合規者,則需採取補救措施; GFI要求值,將逐年加嚴,以利接近2050年時將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2. 經濟性措施:對溫室氣體排放建立定價機制,以促進船舶採用零/近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燃料和/或能源: 大多數支持對船舶普遍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稅(費)並輔以回饋(feebate)機制; 回饋獎勵機制預計僅回饋給採用零/近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燃料和/或能源(zero or near-zero GHG emission technologies, fuels and/or energy sources, ZNZs)的船舶。 CR表示,由於這是新的政策,雖然已有雛型,但仍需進一步收斂,還需考量全球糧食供給的影響、新措施的生效時間點、溫室氣體排放的範圍,如採用「油井到艉流(Well-to-Wake, WtW)」,或「考慮到碳源之油艙到艉流(Tank-to-Wake, TtW)並搭配永續性概念」的方式、加嚴的力道及機制,如每年或每5年加嚴一次、具體的收費機制及費率等。 CR補充,根據IMO的規畫,將於明年再次召開額外會議,以研議具體草案細節。此修正案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在MEPC 83會議上獲得批准,並於同年10月採納通過。 為協助我國航運各界即時了解國際上最新的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趨勢,CR已發布會議結論快報(https://www.crclass.org/mepc82 ),摘要MEPC 82重點內容,歡迎各航運先進參閱。

Read More

萬海航運啟用生質燃油 為減碳目標航向新里程

萬海船隊的新船。(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致力於環境保護,近年來持續進行船舶設備升級,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為響應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2030年和2050年減排目標,10月7日宣佈開始在全球船隊使用生質燃油,為減碳目標邁進新的一步。 萬海航運以4,333 TEU級貨櫃輪WAN HAI 510泰春輪做為首艘導入生質燃油使用之船舶,泰春輪目前航行於遠東往返印度的CI6航線,透過與燃油供應商KPI OceanConnect共同合作,於新加坡供應符合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單位ISCC(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 Carbon Certification)所認證之生質燃油(B24 biofuel),該批燃料採用回收食用油所生產之甲酯生物柴油(Used Cooking Oil Methyl Ester biodiesel, UCOME)與傳統低硫燃油(Very Low Sulphur Fuel Oil, VLSFO)混合,預期可較傳統低硫燃油減少20%之碳排放量。 萬海航運表示:「採用生質燃油是我們減碳之路上的重要一步,我們有責任尋找更環保的解決方案,同時透過船隊使用低碳燃料,進一步實現ESG節能減碳的目標」。 生質燃油的使用代表了萬海航運在減少碳排放的正面作為,也彰顯了公司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未來,萬海將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擴大對環境保護的影響力,保護當代與未來世代的環境,實現真正的永續發展。

Read More

MSC與中國恒力重工簽署建造十艘2.1萬TEU雙燃料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地中海航運(MSC,見圖)訂造新船再加碼,該公司與中國恒力重工簽署建造十 艘2.1萬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船的意向書,該批貨櫃船預計於2027年開始交付。 消息指出,MSC持續新造船下單,旨在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市場龍頭地位,亦係因應新的貨櫃運輸聯盟成立後的獨立運作之需,各家海運聯盟均將在明(2025)年二月生效。 據瞭解,此係繼今年八月份雙方簽署策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後,MSC與恒力重工簽訂的首份新造船合約。根據策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在新造船、配套發動機、船舶修理、改裝等業務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在全球航運首富、創始人兼集團董事長Gianluigi Aponte船長領導下,僅八月份,MSC即下單訂造了42艘貨櫃船,總價超過70億美元。 ALPHALINER數據顯示,MSC目前訂造新船運能已達199.59萬,訂造運能規模甚且超過目前排名第六的ONE貨櫃船隊運能(193.86萬TEU)。該公司目前船隊規模達859艘、611.18萬TEU,佔全球貨櫃船隊比率的兩成,其中自有船565艘、運能313.7萬TEU,租賃船294艘、297.47萬TEU。 在此之前MSC已在江蘇韓通船舶重工訂造12艘2.1萬TEU LNG雙燃料動力貨櫃船,預計2027年下半年至2028年開始交付。與此同時,MSC與上海外高橋造船達成協定,訂購六艘1.9萬TEU貨櫃船,還在蓬萊京魯船業訂造12艘1.15萬TEU LNG雙燃料貨櫃船。如果MSC落實與恒力重工的首份貨櫃新造船合約,亦象徵著恒力重工進入大型貨櫃船市場,這也將是恒力重工的首筆LNG雙燃料新造船訂單。 恒力重工前身為STX大連,主要建造超大型貨櫃船、VLCC、VLOC、超低溫船、氣體船、散裝船等,據悉,恒力重工也在擴大產能,並計畫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恒力集團將再投資110億元,在大連長興島地區正式啟動恒力重工產業園二期工程和配套產業園,這將使其年造船能力翻倍。

Read More

CNC成立菲律賓新公司進軍菲國內航運市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達飛集團旗下正利航運(CNC)宣佈在菲律賓成立新公司-CMA CGM Philippines Shipping,該公司也成為菲律賓政府允許外國航運公司進軍該國國內航運市場後,第一家在菲律賓註冊並經營菲律賓國內航線的外資航運公司。(見圖) 消息指出,新航線由掛菲律賓旗的1037TEU"CNC PILIPINAS"輪營運,將進一步改善菲律賓主要港口之間的連通性,並與達飛的全球網路連接,從而縮短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區域內貿易往來。CNC表示,經營菲律賓國內航線的船舶,將使用極低硫燃料油(VLSFO),以減少空氣污染,符合達飛對行業環保的承諾。同時在菲律賓國內和國際運輸中,使用相同的貨櫃無需換櫃操作,可簡化貨物處理流程有效提升效率,進一步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達飛亞太區首席執行長Bo Wegener表示,亞洲對其全球業務增長貢獻大,CNC在菲律賓國內市場推出航線服務,是達飛亞洲業務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公司將繼續加強在亞洲市場的開拓。菲律賓交通部海事副部長Elmer Sarmient,非常高興CNC推出首個菲律賓國內航線業務,這是菲律賓致力於培育充滿活力的市場、吸引國際投資的有力證明,這不僅將提升其國內航運能力,還將為船員創造就業機會。 CNC首席執行長Steven Zhu認為,菲律賓擁有充滿活力的國內和國際貿易環境,在航運市場和創新領域發展潛力大,很高興成為第一家在菲律賓成立公司的外資企業,未來將與菲律賓政府加強合作,為菲律賓國內航運業帶來先進的知識、技術和基礎設施。

Read More

綠能海洋永續未來 海大研發成果亮相2024智慧能源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將在此次展覽中展示多項海洋能源技術創新,為台灣未來能源發展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歡迎業界專家與民眾於10月4日至6日前往台灣智慧能源週風力發電展,參觀R區0506展位,共同探索海洋能源的未來。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受到颱風影響延期至10月4日至6日,南港展覽館2館現場展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本次以「綠能海洋,永續未來」為主題,於4樓R區0506展位展示海大在海洋能源技術的最新研發成果與實體技術項目,並攜手產學合作企業展示專業技術,包含富連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台灣水研公司、以科國際海洋能源公司及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等,為台灣海洋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更多跨領域的合作機會,並加速推動台灣綠色能源的轉型,顯示海大對永續發展目標的具體貢獻。 此次展覽聚焦於海大在海洋能與離岸風電領域的前瞻技術,包含造船系柯永澤名譽教授與海工中心張國安榮譽講座教授針對台灣離岸風電進入深水區域需求所開發的「浮柱截面增大至水線的半潛式離岸浮式風機平臺」技術,能有效提高結構穩定性並減輕浮體的重量;造船系關百宸副教授率領的團隊則展示「浮式風力發電平台結合震盪水柱式波能轉換器」技術,可改善現有浮式風力發電平台的動態特性,不僅能提升發電效率,還能有效減少風浪對設備的破壞,提高穩定性並降低設備成本;機械系溫博浚教授的「無人機影像偵測技術之風電機組的缺陷量測與分析」技術能以非接觸式的方式進行葉片缺陷檢測與分析,能顯著提升維護效率,並大幅減少維護成本。 另光電系的李弘彬教授為離岸風機的水下結構物提出一套創新的陰極防蝕系統設計,研究團隊以實際海況為基礎建立3D幾何模型,評估鹽度、電阻、極化曲線等參數,旨在優化水下結構物的防蝕性能,並實際在基隆小艇碼頭海域測試,證實可有效達到最佳的防蝕效果。機械系周昭昌教授則展示小型風電結合液流電池儲能的研發成果,他在東北角建立了首座結合風能、光伏能源與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的驗證場域,為未來儲能技術的優化提供數據支持。 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致力鏈結海洋能產業,邀請產學合作會員廠商共同展出。富連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其獨家波浪能發電技術,透過浮動平台結合波浪動能轉換系統,有效地將海洋波浪能轉換為電力,還能夠在海洋環境中長期運行,對於未來海洋能源的開發具有深遠影響。台灣水研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其創新技術「多功能脈衝冷卻水路清洗機」,能針對模具及相關設備的冷卻水路進行高效的物理清洗,有效去除長期累積的水垢,避免傳統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影響,並能廣泛應用於汽車、機車、金屬壓鑄、醫療精密成型、船舶機械應用及AI伺服器水冷系統等多個領域。 以科國際海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KE International Ocean Energy)為環境友善且具備商業價值的綠能解決方案推動者,該公司與以色列Eco Wave Power (EWP) 合作,將EWP獨有的波浪能發電技術引進台灣,浮體裝置單元可安裝在現有的海洋結構上,例如碼頭或防波堤,實現模組化的設計,並具備防腐蝕、風暴保護、易維護等優勢。致力於打造海洋能交流平台的社團法人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匯聚海洋能產業的上下游及產官學研資源,舉辦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專業技術課程及推廣教育講座,並提供海洋能場址開發諮詢服務,為會員提供一個交流、互助與曝光的機會,協助企業實現經營升級與成長,朝向2050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邁進。 此外,海大與東錨台灣以本次能源展為契機,於10月2日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MOU) ,雙方將聚焦於離岸風電浮式基礎技術的研發,共同推動台灣深水區域的離岸風電技術發展,這一合作將為台灣浮式示範風場的建設注入新動力。

Read More

海大與東錨台灣簽署MOU 助力浮式風電在地化

海大與東錨台灣簽署MOU 助力浮式風電在地化。(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未受到颱風山陀兒的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東錨台灣有限公司(Mooreast Taiwan Ltd.)於10月2日由許泰文校長及Sim Koon Lam董事長代表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MOU)。本次簽約聚焦離岸風電浮式基礎技術研發,不僅呼應能源署對浮式風電產學合作的政策規劃,更為實現台灣浮式示範風場的目標注入新動力。 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目前已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朝向深水區邁進,進入浮動式風電時代。海大致力於海洋產業永續發展,在海洋工程、結構設計與計算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實力。東錨台灣為新加坡商Mooreast 台灣子公司,Mooreast作為全球領先的繫泊系統供應商,擁有豐富的離岸風電浮動式基礎工程設計與生產經驗。感謝造船系柯永澤名譽教授及海工中心張國安榮譽講座教授促成本次產學合作,此次海大與東錨台灣的合作,正是為實現台灣浮動式示範風場這一宏偉藍圖邁出的關鍵一步。 許泰文校長強調:「此次合作不僅回應政府政策,還為台灣的能源轉型帶來實質性的貢獻。海大將充分發揮在海洋工程領域的專長,助力浮式風電技術的在地化發展。Mooreast 憑藉在大型油氣產業及浮式風電的多年實力,這次合作將對國內人才培育產生深遠且實質的影響。」 Sim Koon Lam 董事長表示:「台灣政府對於浮式離岸風電的發展政策清晰,這為我們的合作提供了絕佳的機遇。東錨台灣將充分運用新加坡累積的國際經驗,全面支援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浮式風電的核心樞紐。海洋大學具備概念設計和浮式平台在波浪影響下的動態反應分析能力,結合 Mooreast 的工程和製造技術,必能提升台灣在浮式基礎領域的競爭力。」 這次產學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浮式風電平台設計優化、波浪動態反應分析、材料與結構強度研究、安裝方法創新及人才培育。將結合東錨台灣的工程設計經驗與海大的概念設計能力,共同開發適合台灣海域特性的浮式風電平台,預計提高浮台的穩定性與效能、耐久性和成本效益,並共同研發更高效、更安全的浮台安裝方法。此外,東錨台灣將為海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並安排業界專家進行專業指導,培養台灣未來的浮式風電人才。 本次合作將導入國際經驗與技術深耕台灣浮式離岸風電產業,並為台灣在全球離岸風電市場中奠定堅實基礎。期望隨著合作的深入推進,台灣會在亞太地區浮式風電發展與供應鏈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此外,海大與東錨台灣也分別於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淨零永續展」參展,海大於4樓R區0506展位展示海洋能源技術的最新研發成果;東錨台灣於1樓P區P1330A展位展示於繫泊系統領域的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展覽至10月6日歡迎參觀。

Read More

2024 FIATA全球年會巴拿馬舉行 大連結全球物流面臨的挑戰

FIATA全球年會台灣代表與FIATA主席Mr.Turgut Erkeskin合影。左起台北市航空承攬商業同業公會曾俊鵬常務理事及FIATA副會長也是中華貨物通關自動化協會楊瑞如理事長,FIATA主席Mr.Turgut Erkeskin台北市海運承攬商業同業公會翁堯賢理事長及公會法規組吳俊澤副召集人。(海攬公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4年FIATA World Congress於9月24日~9月27日在中美洲巴拿馬舉行,此次大會由巴拿馬貨運代理協會(APAC)和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共同主辦,會議以「大連結」(The Great Connection)為主題,吸引了超過八百多位來自85個國家的業界領袖和專家參加,共同討論全球物流面臨的挑戰。主要議題包括數位化、永續發展以及快速變化的全球供應鏈環境,特別一提的是,此次大會以淨零碳排為原則,所有與會者的名牌皆是以回收材質製作,會議資料也皆採用無紙化,大會期間透過一系列的小組討論、研討會及交流活動,為與會者建立重要平台,主辦方也積極推動美洲地區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 巴拿馬運河事務部部長 何塞·拉蒙·伊卡薩·克萊門特(Jose Ramon Icaza Clement)與商業工業部代表 卡洛斯·奧約斯·博伊德(Carlos Hoyos Boyd)在致詞中特別強調巴拿馬的戰略角色,尤其是巴拿馬運河和塔庫門機場的連接能力,巴拿馬作為全球物流樞紐,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連接性。世界關務組織(WCO)秘書長伊恩·桑德斯(Ian Saunders)則提出了海關現代化改革,強調海關與物流業者之間的合作。國際民航組織(ICAO)秘書長Juan Carlos Salazar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運輸論壇(ITF)秘書長Dr Young Tae Kim亦同時在線上向所有與會來賓致詞談話。FIATA總幹事Dr Stephane Graber重申了FIATA促進合作與推動積極變革的承諾,並強調只有透過團結合作,全球物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蓬勃發展。FIATA主席圖爾古特·厄爾克斯金(Turgut Erkeskin)呼籲加強合作與創新以提昇物流產業的韌性和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此外,二十多年來,FIATA與TT Club每年舉辦青年物流專業人士獎(Young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YLP),為行業中嶄露頭角的年輕人進行表揚肯定,今年全球冠軍得主是德國聯邦貨運和物流協會(DSLV)的歐洲區得獎者Laura Cristin Egerer,其論文《不可靠環境中的可靠物流解決方案》探討超大型燃燒室的出口以及危險品海運貨物的進口,Ms. Laura以她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在大會現場發表她對這些複雜貨物運輸的解決方案,深受與會者肯定。FIATA今年特別安排YLP全天活動,邀請來自歐、亞、美、非的四位全球決賽選手,分享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投入的努力和自我發展的過程;設置YLP談話節目,與會者可以通過投票選出他們最喜歡的選手。本屆活動更是表達了國際貨運物流業對年輕專業人才的重視以及培養新一代領袖的堅定承諾。 此次FIATA年會首次發表《FIATA市場報告》,如高昂的運費成本、航線改道的連接問題以及勞動力嚴重短缺,報告全面概述了貨運代理面臨的挑戰和機會,為全球貿易和不斷演變的物流行業提供寶貴見解。作為今年大會的主辦地區,因此以拉丁美洲作為主要研究案例來了解全球供應鏈、中小微企業(MSMEs)和基礎設施發展動態,該報告強調,需進行針對性的投資和政策以促進物流行業的包容性和永續發展。 閉幕典禮依照傳統,由巴拿馬貨代主席將FAITA Talking Stick 交接給下一屆年會的主辦城市越南河內,由越南物流協會主席Paul Khoa接手。明年年會舉辦時間為10月6日~10日。主席團Extended Board也投票選出2027年的年會舉辦城市為衣索匹亞的巴迪斯巴貝多。

Read More

ClassNK核發5萬m3與2.3萬m3大型LCO2運輸船AiP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核發5萬m3與2.3萬 m3大型LCO2運輸船原則認可(AiP)。 日本海事協會宣布核發原則認可(AiP)給川崎汽船(Kawasaki Kisen Kaisha, Ltd.)、商船三井(MOL)、日本造船(Nihon Shipyard Co., Ltd.)、日本郵船(NYK)、三井物產(Mitsui & Co., Ltd.)、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oration)、以及三菱造船(Mitsubishi Shipbuilding Co., Ltd.)所共同開發出50,000 m3與23,000 m3等級的大型液態二氧化碳(LCO2)運輸船的設計概念。在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CS)專案於全球如火如荼進行的情形下,將CO2從捕集地點運送到封存地點的LCO2運輸船需求預期會持續增加。該協會表示,此AiP是朝向標準化船體設計邁出的一大步,以實現數量充足的LCO2運輸船供應,授證儀式於美國休士頓Gastech2024展覽上舉行。 該協會根據其整合採行IGC章程之鋼船規則第N章(NK Rules Part N)規定,對此大型LCO2運輸船執行船舶設計審查。IGC章程(IGC Code)是以散裝方式載運LCO2與液態天然氣此類液化氣體時,其船舶構造與設備適用的國際章程,該協會在確認設計皆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後即核發此AiP。 此AiP包含以斷裂力學技術為基礎的工程臨界評估(ECA)來進行儲液槽安全評估程序,以省略可能在儲槽製造時造成瓶頸的銲接後熱處理(PWHT)。日本海事協會將透過安全評估及更多相關舉措來持續為先進的脫碳倡議貢獻己力。 前述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從排放廢物中分離並捕集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穩定的地下結構中的技術。工程臨界評估(Engineering Critical Assessment, ECA)係以斷裂力學為基礎的評估方法,用於判斷焊接等工事中發現的缺陷是否會導致結構在設計使用壽命期間出現倒塌等現象。焊接後熱處理(Post Weld Heat Treatment, PWHT)則是焊接後進行的熱處理,透過重新加熱並將焊接區域維持在約600°C的溫度,以減少焊接區域的殘餘應力。一般來說,會在熱處理爐中進行此處理。如儲槽太大而無法存放在熱處理爐中時,會透過局部加熱(使用加熱器等)來進行熱處理。與在熱處理爐中進行熱處理的情形相比,進行熱處理的時間可能會增加,並可能成為儲槽製造的瓶頸。 附圖為Gastech2024展覽AiP授證儀式,左起:三井物產執行董事暨行動業務第二本部長 白井 卓哉(Takuya Shirai)、川崎汽船常務執行董事 金森 (Satoshi Kanamori)、商船三井專務執行董事 梅村 尚(Hisashi Umemura)、三菱造船社長 上田 伸(Shin Ueda)、日本造船社長 檜垣 清志(Kiyoshi…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