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議員要求幫每個市民儲備一個月戰備口罩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造成口罩搶購之亂,市議員曾俊傑二十一日質詢時,要求市府在這次疫情過後,幫每個市民儲備一個月的戰備口罩,萬一有疫情發生,再平價發售給市民應急使用。  曾俊傑議員說,新冠病毒侵襲,口罩被認為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利器,但也引發「口罩之亂」,到目前為止,口罩仍然由中央管制中。  台灣目前一天口罩的生產量最高是二千萬片,雖然距離二千三百萬人口還有一點距離,但事實上已經足夠。曾俊傑說,等這次疫情過去後,民眾一定會有自己有購買並囤積口罩的行為,但是除民眾的自發行為外,市府也要負起幫民眾存戰備口罩的責任。  他說,以一個月的安全戰備存量來計算,高雄市民共二百七十七萬人,一個月要八千三百一十萬片,看起來頗多,但依照全台目前一天二千萬片的生產量來看,要達到一個月的需求量並不困難。  曾俊傑表示,市府透過大量購買可以壓低價錢,用便宜方式取得,幫市民「超前部署」,萬一疫情再度發生時,市府可以平價釋出,讓每個市民可以順利購得三十片來應急。  經發局長伏和中答覆表示,市府雖然有口罩存量,但是數量不多,這次很感謝各界的捐贈,市府會向中央爭取更多的口罩備用。財政局長李樑堅則說,市府財政不佳,但會利用機會向中央爭取補助經費。

Read More

明新科大與新竹縣政府簽定青創育成計畫 

明新科大與新竹縣政府簽定青創育成計畫,將青年的創意夢想具以產品實現。(明新科大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明新科技大學日前與新竹縣政府青年事務中心簽訂「二0二0年新竹縣竹青創生夢想育成計畫」,期點燃青年有志於新竹縣發展的創業動能,提升新創風氣,發展在地特色產業及鼓勵投入地方創生產業,協助青年創意啟發、創業培力,進而實踐創業構想,計畫簽約儀式由明新科大校長林啟瑞與青年事務中心副主任詹皓智代表簽約。  詹皓智副主任表示,「竹青創生夢想育成計畫」為新竹縣政府首次針對培育青年創業所委託的計畫案,希冀未來可以打造「新竹縣新創團隊交流平臺」,藉由「竹夢Young點子競賽」、「商業實戰課程」、「創業工作坊」及「成果展示會」的活動及課程,徵求具有創新、創意、創業想法的青年以進行培力計畫,將青年的創意夢想具以產品實現,透過媒合商轉機會,導入市場行銷,以達成青年創業、地方創生的綜效目標,活動總獎金高達四十萬元。  明新科大校長林啟瑞表示,明新科大的核心價值在於培育為產業所用的實務人才,加上推動跨領域的「創新、創意、創造」教學型式,以「學中玩、玩中做、做中學」的新創課程,培養學生創新思考、適性參與、解決問題,實務應用的跨域能力,以因應秒速進展的產業趨勢。  承辦「竹青創生夢想育成計畫」的管理學院院長杜鳳棋教授表示,此計畫結合縣府和學校的三創資源與人力,為有志投入創意、創新、創業的青年團隊提供專業與豐富的資源,成為青年創業夢想的推手,未來管院也將設立「創業精英班」,希望能將三創教育向下札根,造福更多學子。

Read More

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工程超前 廿一日上樑

宜蘭市新建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工程進度超前,廿一日上梁。(宜蘭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市新建李科永紀念圖書館,總經費九千萬元,工程進度超前,廿一日上梁,預計今年九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市公所爭取經費內裝與設施,預計明年中旬開館。  李科永是苗栗縣竹南鎮人,曾與王永慶先生兄弟在宜蘭縣羅東鎮從事木材業,經過辛苦奮鬥歷程成為木材大亨。感念兒時學習辛苦及社會溫馨,事業有成後,熱心奉獻於教育界,例如:竹南、海口、頂埔國小的校門。一九九七年李科永文教基金會成立,李科永文教基金會秉持父親為教育奉獻的理念,積極捐贈圖書館,落成後交由當地政府管理。第一座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在竹南鎮竹南運動公園落成,目前臺北市士林區、宜蘭縣羅東鎮、高雄市中央公園、臺中市南屯區均設置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將來增加宜蘭市及新北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新建工程上樑典禮,廿一日登場,副縣長林建榮、市長江聰淵到場參與。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興建經費,基金會捐款新台幣七千萬元,市公所配合新台幣二千一百萬元,建造總經費共新台幣九千一百萬元,施工履約期程四二0個日曆天,目前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興建工程進度約百分之六十,預計進度百分之五十六,進度超前約百分之三,將積極爭取上級補助內裝及設備經費。宜蘭市長江聰淵希望未來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能成為休閒、學習及遊客駐足的場域,他表示,現代化圖書館漸漸走出以借閱書籍為主軸的公共空間,未來發展需兼具教育、資訊、文化典藏及休閒等多元的公共平台,以更開闊的視野、舒適的環境,讓學習及閱讀是樂趣,「不以課本為世界,以世界為課本」。

Read More

市港再生標竿計畫 全面推動

基隆港東三東四旅運新建築接近完工,提供更好旅運服務。 (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長林右昌上任五年,市政藍圖定調「市港再生標竿計畫」,一個核心,兩個翅膀,以「穿著西裝改西裝」的高難度為基隆城市改造量身訂製,接下來兩年半時間,將與「大基隆歷史場景」兩大旗艦計畫力拚把量做到最大,細緻、穩健完成,為基隆這座城市打下百年基礎。 過去五年多來,啟動「市港再生標竿計畫」新章。市長林右昌昨在市議會定期會報告重大建設進度,目前城際轉運站進度超前,預計五月底完成新建轉運站一樓共四十五支鋼柱及鋼梁組立,站體逐漸成形,預計明年七月底完工,委外營運,完工啟用後將公路客運及市區公車集中一處,減少市區繞道,未來串聯新舊站,結合西二、三倉庫文化創意觀光專區,成為海陸客源服務重要據點。 山海城串聯再造工程,舊二分局豎梯最快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看見結構樣貌,明年六月完工,與城際轉運站一西、一東,成為基市再生翻轉重要工程,也串接市區觀光、商業廊帶斷點。 港東三、東四碼頭旅運工程,基隆港務分公司預計今年六月完成第一期長一百公尺新設旅運建築,明年中完成二期一百八十五公尺旅客通廊,並釋出商業空間。西二、西三倉庫旅運中心預計明年底完工,港公司將投入五億元闢為第二旅客服務中心,未來通關量從每小時一千二百人次提升到三千人次。 西岸會展與旅運智慧大樓也預計今年底完成招商,以「讓與地上權」方式辦理投資招商,目前積極洽談國內外投資者,今年三月二日止完成公告,原訂五月說明會因疫情影響,延到七月招商,以「展覽在南港、會展在基隆」布局。 此外,軍港遷移主體營舍工程預計明年底完工,東櫃西遷持續進行中,西岸碼頭浚深、櫃場優化,西十六、二十七興建倉庫增加五千多坪樓地板面積將完成。 接著,海洋廣場延伸的東岸轉角廣場,經費七千萬元正辦理發包,預計七月動工,市府規畫東岸郵輪廣場預計今年八月動工,將港區服務設施、臨港水岸與市區動線串聯,打造市區新亮點。港區周邊田寮、旭川、西定及南榮河水質改善,大幅提高基隆水域整體環境。 輕軌建設則在今年三月召開綜合規畫期中審查會議,針對方案工程、營運規劃、系統選擇、轉乘設施、維修基地配置及經濟效益等檢討,含環評完成後再提報環評審議並報院核定。

Read More

林右昌倡跳島遊 基隆嶼七月開放

「海上龍珠」基隆嶼預定七月重新開放登島觀光。 (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二月六日起國際郵輪禁止靠泊我國港口,基隆市長林右昌說,基隆港今年原本預計有六百五十艘郵輪航次,現因疫情幾乎是零,損失衝擊最大,目前已經向中央爭取研議島內的跳島遊程,讓旅遊回溫,而基隆嶼火山地形天然景觀,豐富生態將是首選,市府正整修通往燈塔的攻頂塑木步道,國內疫情已趨緩,預計七月可以正式開放登島觀光。 受到疫情影響,基隆郵輪母港空蕩蕩,市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長曾姿雯說,母港與掛靠港整個損失,從觀光產值,含物資補給、郵輪觀光等粗估,去年約四十幾億元,今年減少很多,如果從預登來看,減少近二十億元左右。 「海上龍珠」基隆嶼預定七月重新開放登島觀光,百合花開是天然景觀。(記者王慕慈攝) 跳島旅遊可能到澎湖或到馬祖,停靠不同港口,要看郵輪公司的包裝行程,先從國內開始,但先決條件是船要能進得來,並符合疾管署相關規範。 跳島郵輪行程去年起進行資源盤點,台灣及周邊大小島嶼各自有多變的地質及豐富生態特性,基隆可以與台東、連江等縣市政府合作,規劃六到十天的行程,探訪馬祖藍眼淚、金門閩式聚落、澎湖吉貝嶼石滬、綠島朝日溫泉等,在島嶼之間來來往往地旅行,玩遍全台灣及離島。 此外,有「台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去年六月二十五日開放,短短半年時間吸引七萬一千多人次登島觀光,市長林右昌表示,疫情已有趨緩,預計七月可開放登島。 市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長曾姿雯說,正在整修通往燈塔的攻頂塑木步道,這次步道修繕長度有七百三十公尺,為了運送石材和木頭,還搭建臨時流籠,工程人員也住在島上趕工,預計六月底完工,未來基隆嶼將朝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為劃設目標。 市府表示,核准登基隆嶼的業者有二十艘船,遊客可到碧砂漁港、八斗子漁港、八尺門漁港及基隆港小艇碼頭等處搭船,每艘船皆配有隨行專業導覽解說人員,隨票徵收一百元規費。

Read More

基隆老屋再掀熱潮 義二路義重町澡堂神秘面貌曝光

基隆市文化局近日於 Facebook 網路社群平台舉辦基隆老屋照片分享活動,獲得熱烈迴響。其中基隆網友分享珍貴照片,包含極為罕見的澡堂老屋「貴賓池」、許振燦內科與闢建西岸貨櫃場前的仙洞民房等。 (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文化局近日於Facebook網路社群平台舉辦基隆老屋照片分享活動,獲得熱烈迴響。其中基隆網友分享珍貴照片,包含極為罕見的澡堂老屋「貴賓池」、許振燦內科與闢建西岸貨櫃場前的仙洞民房等,不僅讓網友爭相展現基隆隱藏的神秘老屋,同時也證明基隆富含深厚文化底蘊。  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提到,由文化部補助的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補助計畫已經執行一年來,成果相當豐碩,即日起至六月三日正在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四樓,舉辦「基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成果展」,展現基隆老屋的文化風貌及改造實力。  文化局也在粉絲專頁上發起活動,請網友一起來分享老照片,此次活動讓許多過去尚未曝光的老照片有被看見的機會,且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史實,像是平日難有機會窺見的義二路澡堂老屋「貴賓池」,透過網友照片與影片支援一揭神秘面貌,發現建築立面不只保有酒瓶、龍蝦與溫泉的雕飾,更有在地人上線親身分享曾於民國六十一年實際消費的經驗,十足令人驚喜。  陳靜萍指出,非常感謝網友在文化活動上的熱情參與,藉由網路社群平台的串聯分享,呼應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補助計畫,基隆經文化局輔導及送審後,共十案獲得補助,皆是民間自發申請,極具文化資產保存的象徵意義。同時搭配網路線上聲量加成,發掘出過去不曾見過的文化風華與建築面貌,相信還有更多隱藏在城市角落的基隆老屋等待被發掘、再生與使用。  陳靜萍說,老屋是一座城市最顯而易見的歷史文化招牌,如何接續寫下新時代的歷史篇章,也讓下一代更加認識基隆,基隆老屋的保存再生只是第一步。文化局也邀請大家在六月三日前來看展,除了認識基隆老屋外,也一並同思考與探索屬於這座城市的下一步。

Read More

疫後重振郵輪觀光信心 集思廣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二十一日正式揭牌啟用。 (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二十一日舉辦啟用暨揭牌典禮,啟動郵輪產官學界整合平台,強化國內外郵輪觀光網路治理及專業人才培育,促進觀光郵輪產業蓬勃發展。 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郵輪航次多數停擺,嚴重影響臺灣郵輪市場,海大「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特別舉辦「郵輪跨域平台經驗分享」活動,邀請郵輪觀光產官學界代表與會,分別提出如何在後疫情時代,重拾消費者對郵輪觀光的信心,及對於郵輪產業未來發展的因應之道,相信在「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積極推動下,將成功打造產官學界整合平台,帶領產業突破困境。  海洋大學表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郵輪公司看中臺灣市場,紛紛將郵輪母港設在臺灣,讓臺灣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為了加速發展臺灣郵輪觀光產業,交通部觀光局去年二月邀集海洋大學、高科大及高餐大共同簽署「臺灣郵輪研究發展合作備忘錄」,致力完成北三角(日、韓、臺)、南三角(越、菲、臺)郵輪聯盟串聯,希望透過成立「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加強臺灣郵輪產業的全球能見度,更可直接鏈結產業與人才培育,提升國際競爭力。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依據國際定期郵輪協會報告顯示,臺灣所處的西太平洋為近年成長最快速的郵輪市場。郵輪是臺灣觀光發展重點,除了臺灣具有先天地理位置優勢之外,加上國家政策支持,讓臺灣在亞洲郵輪市場極具發展的優勢。國內最大郵輪母港,占九成以上郵輪航班的基隆港,去年度客運量再刷新歷史紀錄,全年達一百零九萬人次,足見臺灣極具發展郵輪產業的潛力。  海大海洋觀光管理學系主任林谷蓉指出,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該中心設置的宗旨,乃致力於臺灣郵輪觀光發展相關議題研究、跨領域整合臺灣郵輪觀光相關學門人力與資源、推動與國內外郵輪產官學機構及部門合作,以作為臺灣郵輪觀光發展決策諮詢與政策制定的智庫,提升郵輪觀光產業核心競爭力。  具體目標係配合國家觀光發展政策與施政重點,深化郵輪觀光議題研究、整合創新郵輪研發平台、建構郵輪觀光大數據資料庫、建置郵輪觀光法制化、型塑推廣郵輪旅遊文化、培育郵輪觀光優質專業人才,以及促進國際接軌暨區域治理。

Read More

八旬婦路倒 暖警送回家

八旬老婦人與女兒相約,卻走失路倒,員警趕到一眼就認出老婦人的身份。 (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警二分局信六路派出所前天上午九時接獲報案,張姓八旬高齡老婦在市區信四路一信銀行旁走失路倒,警員吳丘懿獲報後,立即趕到現場處理,警一眼認出協助護送與家人團聚。  員警到場發現一名老婦坐於信四路一信銀行旁,臉部有多處擦傷流血,趕緊攙扶至路旁,並通知警員魏志宇、實務生周承葳協助,把老婦人載到派出所,同時通知救護人員到所協助清理老婦傷口,確認並無嚴重傷勢。  警員魏志宇一眼就認出,老婦人是獨居在信五路一帶的八十歲張姓老婦。為維護老婦安全,員警將她護送至郵局前,正巧碰見老婦的女兒,就在郵局前焦急等待。張婦女兒表示,她正要在附近尋找時,員警已經將老婦尋獲,家屬非常感激員警熱心幫忙。

Read More

防走失手環 助童找家人

男孩在超商內好像迷途,員警到場詢問協助找到家人。(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市區發現莊姓男孩,在超商內徘徊似是迷途,身旁沒有大人陪同,民眾發現後向警方報案,員警到場憑著莊姓男子身上的一條手鍊,得知男孩的身分及家屬聯繫電話,協助男子安全回家。  警一分局南榮路派出所副所長張錦堂及警員陳思雯,昨天凌晨二時左右接獲民眾報案指稱,在基市南榮路某超商內發現一名男孩需協助。警方獲報後立即前往了解,員警到場後先行詢問這名男孩年籍資料,但男孩無法正常對答,疑似身心障礙,而該時段仍下著綿綿細雨,男孩僅著短袖衣褲,員警深怕他濕冷飢餓,先買點零食飲料提供男孩止飢。  員警看見男孩手上配戴一條防走失手環,隨即查得男孩的身分及家屬資料,立即協助莊姓男孩返家,莊姓男孩的家屬頻頻向警方表達感謝之意。

Read More

二信姜宇庭奇襲 登頂成功

二信高中姜宇庭,大學申請入學成功在六校系兩階段通過。 (二信高中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大學申請入學放榜,二信高中再添台清交成政及醫牙學系的頂大生達十九人,其中最受囑目的是普三孝班姜宇庭,雖然大學學測考五十級分不算最高,但他以社會科及國文科的優勢,迴避不擅長的數學,申請六校系兩階段均全壘打,放榜後選擇自己喜歡、離家近的政治大學「登頂」成功。  姜宇庭是二信高中普三孝班學生,輔導老師戲稱他發揮了戰場上奇襲的戰術,將自己優勢最大化並迴避弱點,直取看似總級分難攻克的頂大目標,申請了政大民族、成大歷史、交大社科及台北大公共行政與歷史等六系。  姜宇庭在六校系一階「全壘打」通過,第二階段備審及面試也展現自己的文史「優勢」,他的小論文得獎作品「清領時期的客家移民淺論─以頭份為例」擄獲評審的心,還讓大學教授事先來電「搶人」。  教務處主任劉俊濰表示,大學採學測五選四新制後,考生的「優勢策略」變得非常重要,學子弄懂大學入學「遊戲規則」,不用十項全能也一樣有就讀頂大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