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樑友善寵物 提建室內樂園

謝國樑提出微型寵物室內樂園打造寵物友善之都。(謝國樑提供)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多雨,一到冬天民眾活動空間受限,國民黨提名基隆市長參選人謝國樑一日指出,不只市民需要活動空間,毛小孩、家庭寵物也需要,他提出闢建微型寵物室內樂園,讓基隆成為寵物的友善之都。 謝國樑表示,過去基隆市政府的寵物政策著重在寵物收容、寵物防疫,不過,受限基隆經年下雨,可供寵物活動的空間十分有限,所以,他提出,闢建「微型寵物室內樂園」的概念,以提倡伴侶化、小型化、室內飼養以及高齡服務,替人、寵共同打造休閒服務的室內型微型寵物樂園,讓基隆的動物保護政策能夠更進步、更健全,讓基隆成為寵物的友善之都。 謝國樑提出微型寵物室內樂園打造寵物友善之都。(謝國樑提供) 謝國樑表示,「微型寵物室內樂園」的營運形式可以類會員制健身房運作,導入志工服務,除提供基本寵物遊玩設施外,更可搭配寵物志工管家、志工營養師在現場陪玩、指導,並設置流浪犬領養專區、寵物疫苗專區、寵物結紮專區等服務,讓寵物及飼主能夠在此獲得全面性的專業協助,節省為自家愛寵東奔西跑的時間。 有鑒於日本寵物未來高齡化的趨勢,謝國樑也提議,微型寵物室內樂園應規劃「寵物長照服務」,以寵物長期照護服務為目標,邀集動物醫院及寵物業者進行長照課程推廣,並將長照服務加入園區。 謝國樑家中也有新的毛小孩成員「小棟」,他說,媽媽是愛貓族,家裡已經有三隻貓,「小棟」是哥哥謝國棟養的第一隻貓,成為家族的新成員,期許未來讓基隆成為寵物的友善之都。

Read More

市議員會勘新寵物銀行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新寵物銀行即將完工,市議員張秉鈞關心流浪毛小孩的照顧及安置狀況,希望未來啟用時,無縫接軌。 基隆寵物銀行從自一九九九年興建後,迄今已超過二十年,因經費不足疏於整修,環境骯髒破舊,人力、物資非常匱乏。經市議員張秉鈞多次爭取,並經市府的協助,基市產發處向農委會爭取經費,終於在去年開始,重建新的寵物銀行,希望讓流浪毛孩子的環境更舒適健康,也能讓工作量繁重的動保人員工作環境更安全。 在全新的寵物銀行即將完工之際,舊的寵物銀行也面臨拆遷,市議員張秉鈞憂心在新舊寵物銀行的交接期間,毛小孩們的安置是否得到照顧? 市議員張秉鈞昨天辦理會勘,邀產發處動保所及權責單位在現場勘查;動保所回覆新的寵物銀行興建,確實造成擔任毛孩志工的不便,但對流浪動物的照顧絕對不會減少;等新寵物銀行完工時,動保所高園長協同所內同仁,把毛孩從舊寵物銀行遷移到新落成之處,遷移過程安全無虞,對毛孩們的安置,絕不會有「空窗期」。 張秉鈞指出,待新寵物銀行完工後,未來將計畫結合學校、鄰里與民間團體,一起投入動物保護行列,讓基隆市成為動物友善城市。

Read More

田寮河公園 穗花棋盤腳開花了

田寮河公園東明路段穗花棋盤腳綻放,像串串珍珠。(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東明路田寮河畔,市府五年前拆掉河邊老違建打造都市公園,當年種下的穗花棋盤腳正值花期,串串盛開,夜晚開花,白天枯萎掉落,網喻為「夏夜的煙火」、「美麗的一夜情」,夜晚吸引很多民眾拍照觀賞。 基隆市政府打造田寮河畔都市公園,五年前將東明路河邊整排違建拆除,造都市公園,串連田寮河步道,現在已經成為市民早晚休閒運動的後花園。 今年植栽綠化有成,在田寮河東明路(福虎到旺牛橋)段的穗花棋盤腳(俗稱水茄苳),每年的六到八月開花,夏天正值花期,長長的花朵由上至下依序綻放,花瓣為乳白色,由許多淡粉紅色的雄蕊所襯托,果實成熟後略呈四稜形,很像古代弈棋盤之腳,故稱之為穗花棋盤腳。 田寮河公園東明路段穗花棋盤腳綻放,像串串珍珠,夜晚開花白日凋落被喻為「美麗的一夜情」。(記者王慕慈攝) 穗花棋盤腳的花穗最長有一公尺長,花蕊約在傍晚七、八點左右展開,午夜完全綻放,隔天清晨雄蕊與花瓣不經枯萎即掉落,約莫傍晚花蕊又會慢慢從花瓣裡悄悄的伸展開來,綻放的花串有酒紅、淡粉紅、白色等,夜晚盛開經過樹下可聞到濃郁的芳香,網喻為「夏夜的煙火」、「美麗的一夜情」。 最近基隆臉書社群紛紛報花訊,夜晚吸引許多民眾來拍照,他們說,這算是基隆珍貴稀有植物,不用遠赴小琉球去賞花。 田寮河公園東明路段穗花棋盤腳綻放,像串串珍珠,夜晚開花白日凋落被喻為「美麗的一夜情」。(記者王慕慈攝) 市府都發處公園科長陳彥材說,田寮河帶狀公園闢建約近八百九十萬元,全長約一百五十公尺,一0七年底完工,導入人行廣場及步行空間,將人車有效分流,使田寮河畔人行道串連計畫更趨完整,同時,改善景觀照明設備及提升排水系統並新增休憩廣場,達到都市永續發展目的。

Read More

議員爭取經費 打火兄弟有新床

經爭取到經費贖罪多功能床組,讓基層隊員有舒適的「家」。(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為打火兄弟營造舒適的「家」,市議員童子瑋、陳宜合力爭取經費,購置床組給消防弟兄,讓基層打火兄弟在備勤時有舒適睡眠環境。 基隆市消防局寢室多年來沒更新,不少隊員自掏腰包自備床墊以養精神,市議員童子瑋與陳宜得知後,合力爭取經費,購置六組多功能床組給消防局,希望讓隊員能養足精神為民服務。 市議員童子瑋指出,在走訪消防局的過程中,深感消防同仁辛苦,經消防局行政科長蘇元鏞提議,童子瑋市議員和信義區市議員陳宜,兩人一起爭取二十萬元購買床組,作為第一批示範,包括有書桌、衣櫃及抽屜式樓梯,讓隊員有足夠的收納空間,同時兼顧安全的上下床環境。 科長穌元鏞指出,消防局相當感謝兩位議員爭取經費,嶄新的床組先分配在七堵分隊與信二分隊,進行分隊空間重新分配,打造出更加寬廣舒適的寢室環境,重塑小坪數的舒適性,未來將再編列預算,把第一、第二大隊所屬分隊的寢室環境,全部汰舊換新。 基隆市消防局表示,未來消防局將逐年編列經費,首批注入三十三萬三千元,改善所有消防分隊寢室環境,讓隊員得以充分休息維持最佳戰力,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Read More

後疫情時代 高醫與越、雙印線上進行健康照護與研究趨勢研討會

2022後疫情時代亞太地區健康照護與研究趨勢研討會中,高醫與與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進行線上齊聲探討。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照護與科學研究會發展成什麼新常態?高醫在衛福部新南向政策的支持下,與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進行「2022後疫情時代亞太地區健康照護與研究趨勢研討會」,線上齊聲探討。 高醫院長鍾飲文致詞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各國都在尋求因應與調適,希望藉此論壇進行深度且廣度的討論,相互汲取防疫經驗,發展出新的健康照護與科學研究模式。 會中,邀請高醫體系醫院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郭昭宏院長、市立大同醫院傅尹志院長,以及高醫大醫學院長盧柏樑等人擔任座長,共有200餘人報名參加。 與會人士多認為,後新冠肺炎的威脅在短期內不可能停歇,國人應吸收各國經驗,讓醫療照護系統與科學研究早日回到常態,由怕它、接受它、習慣它到和它共存,才能讓民眾的健康受到持續性的照顧。 2022後疫情時代亞太地區健康照護與研究趨勢研討會中,高醫與與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進行線上齊聲探討。 (記者王正平翻攝)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於會中發表「臺灣於C肝治療推動概況」,他指出,新冠肺炎使各國的C型肝炎防治腳步放慢,但臺灣在國家政策及各種醫療行政措施的支持下,從特殊族群的微根除開始,積極推展2025年提前達到WHO根除C肝的目標,縱使疫情嚴峻仍排除萬難持續進行;臺灣經驗可提供其他國家參考,期能加速推動亞太地區的根除C肝計畫。 護理學院陳幼梅教授與李佳倫督導也分享高醫臨床護理如何發揮?性,讓護理教育回到常軌;高醫大公衛系陳培詩主任與國際醫療中心蕭世槐主任則分享即將刊登在著名期刊的科研文章。 另外,越南震興醫院副院長林承寬綜合過去二年越南三級醫院如防治新冠肺炎經驗,特別是在醫院急診室的防疫安排;印尼介紹該國第二大省加里丹省醫療照護系統;印度發表用於複雜及臨床樣品分析的快速綠色分析技術,特別是可能殘存新冠病毒的冷凍食品或臨床手術檢體上,讓線上與會人士受益良多。

Read More

林口、台北長庚院長任期屆滿 陳建宗、黃集仁接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1日舉辦院長交接典禮。林口長庚院長由顱顏整形權威陳建宗接任,盼導入精準醫療與人工智慧提升服務品質;急診界大老黃集仁則接任台北長庚院長,盼形塑都會區醫院特色。 長庚醫院指出,陳建宗曾任基隆長庚院長,2020年7月起擔任林口長庚執行副院長,專長為整形外科,也是前院長羅慧夫的門生,曾執行超過1700例內視鏡顱顏重建及顏面骨折修復手術,以及超過200例電腦導航輔助顱顏重建手術,還具有創傷眼窩、顏面鼻部整容重建的國際醫療經驗。 陳建宗表示,未來林口長庚將努力研發新的醫療技術,導入更多精準醫療與人工智慧來提升服務品質,同時發展更多元化的醫學教育訓練,培養年輕學子成為日後醫界的中堅份子,期許成為國內成為各項指標的領頭羊,與世界一流的醫療機構並駕齊驅,盼以「共好」的觀念和醫院同仁共同打拚。 長庚醫院表示,接任台北長庚醫院院長的黃集仁專長為急診醫學、重症照護、災難醫學、健康管理與促進,同時也是現任的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他致力推動國內急診檢傷分類5級制,積極改善急診問題,將台灣急診管理制度推向世界領先國家之列。 黃集仁指出,台北長庚醫院可謂是長庚體系的「起家厝」,未來將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都會區民眾的生活節奏與需求,重新形塑都會區醫院特色並推廣國際醫療,同時著重在高齡長者的醫療需求,導入最先進全面的微創技術,提供更彈性的治療時段。 目前長庚醫療體系在全台共有4大院區,包括林口、高雄、基隆和嘉義院區,合計9家醫院。現任院長分別是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高雄長庚院長王植熙、基隆長庚院長賴旗俊、台北長庚院長黃集仁、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桃園長庚院長楊政達、雲林長庚院長黃東榮、嘉義長庚院長楊仁宗、鳳山醫院院長李建德。

Read More

惡男加油站旁放鞭炮恐嚇後車 警逮人車上毒蟲也被抓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麥姓男子二十九日駕車行經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停等紅燈,因綠燈亮還不前行,遭後方車輛按喇叭提醒,不料,他竟不顧一旁就是加油站,對後車放鞭炮恐嚇才離去,南港警方調閱監視器三十日在信義區捷運永春站附近查獲麥男,其車上王姓毒蟲見狀,立即趁隙將一包毒品丟出車外,但仍為眼尖警發現,遂將兩人一起帶回偵辦。 南港分局一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玉成派出所自臉書社團獲悉,有駕駛於二十九日晚間在南港路二段路口停等紅綠燈時,遇前方自小客於號誌轉換綠燈後遲遲不開車,遂對其鳴按喇叭提醒,未料該車非但不往前行駛,反而從駕駛座下來一位男子隊其叫囂,隨後並從車上拿出沖天炮燃放,完全無視加油站近在咫尺。 警方隨即啟動偵查,經調閱監視畫面以車追人鎖定涉案麥男身分,並於三十日晚間在信義區捷運永春站附近發現麥男車輛,於是員警立即上前盤查。 盤查過程員警發現副駕駛座的二十九歲王姓男子動作詭異,偷偷從窗戶丟出一包裝有不明粉末的信封袋,警即上前制止,並將信封撿起,打開一看竟藏有安非他命毒品,警遂將二人一起帶回。 麥男坦承當時認為後車按喇只是在挑釁威脅,才會下車放鞭炮反制,王男也坦承持有毒品,害怕被查獲才會趁隙丟出車外,警訊後將兩人分依公共危險、毒品罪嫌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

Read More

歷時64天 花蓮慈院篩檢站完成階段性任務

花蓮慈濟醫院篩檢站舉辦徹站感恩會,歷時六十四天的多功能篩檢站正式結束服務。(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受花蓮縣衛生局委辦,自四月二十五日起承接新冠肺炎快篩站,後於五月份設立PCR篩檢站為東部民眾採檢,並在六月份轉型為多功能篩檢站,直到六月三十日宣告退場;前後共六十四天的時間,串聯花蓮慈院與慈濟基金會將近三十個科室的相互協作,動員五百四十八人次,提供超過一萬五千人次的患者服務。醫務秘書李毅感恩全院同仁上下一心,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互助合作,攜手度過花蓮疫情最顛峰的時刻,如今疫情趨緩,歷時六十多天的篩檢站任務終於畫下句點。 篩檢站正式結束服務,花蓮慈院特別舉辦徹站感恩會,邀請花蓮縣衛生局檢驗科長林燕孜出席,林燕孜代表縣府及鄉親們對花蓮慈院表達感恩,因為這樣艱難且長時間的任務,只有花蓮慈濟的動員力與續航力能做得到。 急診部主任陳坤詮表示,感恩各科室派出支援的醫療與行政同仁,在這越來越熱的氣溫下,頂著大太陽和小黑蚊的威脅,又因為身著防護裝而汗如雨下,脫水、中暑、長汗疹,所幸種種辛苦和壓力都在大家相互打氣與堅持之下度過。 陳坤詮說,現在社區內仍然有每日新增的確診者,但多數民眾為輕症,自行在家中使用快篩試劑作篩檢,再到防疫門診請醫師確認確診和通報即可,少部分有較嚴重的症狀才會進到急診,和過去三個月相比已經大幅減少急診團隊的負擔,這是所有人努力的功勞。

Read More

無言身教勝過千言萬語 高醫大感恩大會緬懷大體老師

高雄醫學大學楊俊毓校長帶領團隊向大體老師及器官捐贈者家屬致意。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1日舉辦110學年度人體暨器官捐贈感恩大會,一同緬懷大體老師的無言身教、器官捐贈者的遺愛人間,及家屬的無私成全;楊俊毓校長提醒在座學生要將這份感恩與感謝長存於心,在為人醫者的路途中,隨時提醒自己:莫忘學醫之初衷、莫忘恪守大體老師的身教、莫忘家屬們的殷殷期盼。 高醫副院長林志隆也特別分享,這次的器官捐贈者中有一位洪睿憐小朋友是他照顧過的孩子,睿憐媽媽曾和睿憐提及自己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8歲的睿憐對媽媽說,如果她發生意外,也要媽媽對她放手,所以當睿憐生命危急心跳停止時,選擇將器官捐贈遺愛人間,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感謝捐贈者及家屬的捨得及無私大愛,使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重燃生命之火,讓瀕死的生命得到重生。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他們是醫學生學習生涯最特別的指導者,雖然靜默無語,傳遞的知識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卻勝過千語萬語。 對醫學生而言,大體老師是他們醫學生涯的第一位病人及引路人,透過大體老師的身教,原本在書本中所學到的知識,以真實的樣貌呈現在眼前,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只是人體構造,學生也透過家訪大體老師的家屬,來了解老師的生平及決定獻身醫學教育的無私精神,省思生命的意義,懷抱感恩的心情落下每一刀。 高醫大感恩大會緬懷大體老師,感謝捐贈者及家屬的捨得及無私大愛,使病人重燃生命之火,讓瀕死的生命得到重生。 (記者王正平攝) 醫學系二年級黃之儀同學說,謝謝老師們讓他們意識到醫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仁愛與利他;牙醫學系二年級關宇伶同學表示,期許自己日後要懷著感恩與敬慎之心,面對患者、面對家屬,盡一己之力,將這份大愛精神延續下去。 今年捨身貢獻醫學教育的大體老師,有樂觀豁達並拾金不昧的計程車司機連文土,一生奉獻給家庭的家管媽媽余文瑤,事業上遭遇挫敗又無怨無悔照顧家人的穆憶台,幽默且坦然看待生死的邱漢文,將生活和生命視為一場試煉修行的瀟灑水手林喬木,把畢生寄情於方向盤的聯結車高手蘇啟勝,家逢巨變仍奮鬥不懈,成功重振家業的周根源,有生命中不斷為人付出,熱心堅強的李炳烈,喜好念佛事親至孝的女兒胡瓊文,虔誠信仰一貫道的摩登阿嬤黃林金鑾,勇敢率性的漂亮母親王桂玲,克盡職責且安之若素的銀行行員蔡福壽,中校退休又擔任軍眷診所主任的醫官易誦禹,台南署立醫院仁心仁術的王自強醫師。

Read More

天氣不穩造成水稻損失 宜縣府向中央爭取理賠維護農友權益

縣長林姿妙前往縣內最大稻穀乾燥中心孝威穀倉視察稻穀經收及集運調度情形。(宜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目前正值宜蘭稻作收割期,縣長林姿妙一日前往縣內最大稻穀乾燥中心孝威穀倉視察稻穀經收及集運調度情形,並呼籲農友不青割、不搶收,以維宜蘭縣稻作品質及農友收益。另日前宜蘭天氣不穩定,造成水稻收穫損失減少,雖農委會已全面納保,依現行保險規定受災農友擔心恐領不到理賠金,縣府與農民站在一起,並已向中央爭取專案救助或更優化的理賠機制,以維護農友權益。 林姿妙表示,宜蘭是全臺唯一一期稻作之縣市,因農地有適當時間休息,生產出的稻米粒粒飽滿、晶瑩剔透,品質相當好,近年更出口到日本,讓好滋味飄香於國際。日前宜蘭水稻受天候影響,造成稻米不捻實、稻熱病等損害情形發生。農委會於今年全面推動水稻收入保險,基本型保費由中央全額支付,只要全鄉(鎮市)當期作減收超過近五年平均收穫量之二成即自動理賠。因今年為中央推動水稻保險制度第一年,其理賠門檻恐無法顧及小區域損失或稻米品種容易落穀之區域(特殊品種),縣府非常關心及重視農民權益,已建請中央針對水稻是否可以專案救助或將保險理賠制度作更細緻的滾動檢討,以減輕農民損失並維護農民權益。 五結鄉農會總幹事游偉榛說,農會自六月二十日開始經收稻穀繳交作業,所有同仁全體總動員,截至六月三十日已加工乾燥計五千公噸稻穀,就是要讓田間收割機,可以產出最大的效能,將農友辛苦種植的稻穀即時送入農會乾燥中心及公糧倉庫,以嘉惠農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