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笨港附近擱淺的母小抹香鯨,送到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收容,由志工全天候照顧。(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桃園笨港沙灘二十二日擱淺的一對母子小抹香鯨,其中子小抹香鯨擱淺不久已死亡,母鯨媽媽送到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收容,體長約二百五十公分、重約四百公斤,目前由志工二十四小時復建中。
基市產發處表示,母抹香鯨體表有擦傷,體態稍微消瘦,剛入池時呼吸因為緊迫還有嗆水,而有呼吸速率偏快偏淺,且會噴出白色泡沫,入池後個體整體表現穩定,雖對外界警覺但沒有過於激動的反應,經整夜在志工保護休息後,目前個體呼吸深度增加且速率減緩,心跳則維持穩定速率。
醫療團隊二十三日進行抽血,並針對呼吸道進行細胞採樣,以及做細菌培養,後續將安排超音波、胃液等檢查,以更完整評估動物整體狀況。
小抹香鯨與侏儒抹香鯨,可算得上是體型最小的鯨魚之一,牠們身長雖然只有二、三公尺,但身體型態卻和十幾公尺的抹香鯨相似。
基市產發處指出,小抹香鯨與侏儒抹香鯨是台灣擱淺的常客,估計每年擱淺的鯨豚中,約莫有十分之一就是牠們,但由於牠們生性容易緊張,導致另外一個困擾,就是擱淺時的救援特別困難,如果現場吵雜或有大動作,牠們會因為過於「緊迫」,引發生理性崩潰而難以營救。
特別的是,牠們多半單獨行動,但其實又非常害羞且容易緊張,遇到漁船靠近或緊急事件,會排出銹色糞便充作欺敵之用,就像魷魚一樣製造煙霧彈後禲就趁亂而逃,故有些地區的漁民又稱他們為「吐血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