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指外傷併關節脫臼腫脹變形 醫手喬直復位變修長

醫師陳建宏說,在諸多外傷案例,看似普通的外力仍可能造成骨折、關節脫臼,不能輕忽。(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前台南榮總創傷暨高齡骨科主任陳建宏醫師應邀到成功大學等校園、社團作多場公益醫學講座,暢談運動保健人生系列 ,從骨質疏鬆、下背痛談到運動傷害等,備受歡迎。他以案例說明,一名大叔小指外傷縫合後卻不知關節已脫臼,致小指腫脹變形,換藥時經骨科醫師發現,當場將脫臼指「喬直」復位,小指恢復修長紅潤外觀,讓患者驚奇不已。 陳建宏表示,這名中年大叔「阿明」在五金加工廠上班,前不久操作機台不慎傷了小指,緊急送醫縫合傷口,返家後依舊覺得傷指很不舒服,卻又說不上來問題出在哪裡;隔天,阿明經過住家附近的骨科診所,心想順便換個藥。陳建宏說,病人一進診間,看到其腫脹變形的小指,立刻就可以判斷出傷指應該有「脫臼」,馬上安排X光檢查並得到證實,小指脫臼無誤。 陳建宏為病人施打局部麻醉後,直接將傷指拉直,只聽到「咔」一聲,原本變形腫脹的小指頭,瞬間變得修長筆直,也恢復紅潤的血色。阿明看到醫師這番神操,當場幾乎驚掉下巴,並對陳建宏說「本來只想圖個方便,找間診所換個藥就好,沒想到竟把脫臼小指復位接了回去,真令人大開眼界!」 陳建宏說,在諸多外傷案例,看似普通的外力仍可能會造成骨折、關節脫臼,千萬不能輕忽,阿明就是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他也特別提醒,若遇到較嚴重的外傷或是合併神經血管損傷,必須立即送醫,做進一步全方位的評估與手術處理;一般外傷,盡快到附近醫療院所接受X光檢查,排除有骨折或是關節脫臼的問題,避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Read More

瑪陵國小通學步道 牽手啟用

瑪陵國小新設通學步道完工啟用,市長謝國樑與學童大手牽小手踏上學習的路途。(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瑪陵國小新設通學步道,七日完工啟用。市長謝國樑與瑪陵國小學童大手牽小手,一起體驗剛完工的通學步道,也感謝農田水利會同意退縮既有圍籬,提供土地建置實體分隔人行道,成就這樁美事;未來在市府工務處及教育處將攜手合作,投入九千七百萬元改善全市十二所學校通學步道,逐步打造「以人為本」的步行城市。 瑪陵國小新設通學步道完工啟用(上),市長謝國樑與學童大手牽小手踏上學習的路途(下)。(記者王慕慈攝) 為維護學童通學安全,基隆市政府斥資二百七十二萬元經費,改善七堵區瑪陵國小旁通學步道,市長謝國樑及副議長楊秀玉、七堵區議員蔡旺璉及張耿輝、瑪陵國小校長董蕙萍與師生及當地里鄰長,七日上午共同出席竣工啟用儀式,並牽著小朋友走過平順又安全的通學步道。 瑪陵國小旁邊的通學步道年久失修,路面老舊崎嶇、鋪面破損又欠缺人行道,學童行人行走時險象環生。市長謝國樑指出,瑪陵國小旁通學步道原本破舊不堪,造成學童與居民行走不便,很高興能促成這項改善工程,他也肯定工務處長陳耀川做事「快狠準」,運用有限的經費完成這項工程,期許未來所有道路皆能比照辦理。 瑪陵國小新設通學步道完工啟用(上),市長謝國樑與學童大手牽小手踏上學習的路途(下)。(記者王慕慈攝) 工務處指出,該項工程因道路右側鄰近瑪陵溪處,這次工程也一併新設欄杆扶手。因既有道路路側為水利用地,經當地民意代表多次溝通,農田水利會同意將既有圍籬往內退縮約一點二公尺,提供土地建置實體分隔人行道,使學童有更安全的通行空間,避免人車爭道情形。 瑪陵國小通學步道為基隆市通學步道改善計畫第一案,明年度由工務處及教育處共同合作規劃全市十二所學校通學步道改善計畫,所需經費共約九千七百萬元,將逐步打造「以人為本」的步行城市。 除了通學步道以外,工務處更積極續向內政部爭取前瞻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二點零」競爭型補助,目前獲同意核定道路改善計畫計有暖暖區過港路、源遠路、光明路、南榮路及麥金路等,現正進行工程公告招標,將於明年農曆年後陸續施工。

Read More

東光國小深耕數位學習獲績優

基隆市東光國小全面性進行數位學習,榮獲教育處數位學習績優學校卓越獎。(教育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教育部舉辦二0二三自主學習節暨數位學習成效分析研討會頒獎,基隆市東光國小以全校深耕,著有績效,獲學習績優學校卓越獎。 東光國小自一一一學年度開始,申請教育部數位學習THSD精進方案,讓東光學子達到百分之百的生生有平板,可以全面性的進行數位學習。學校亦邀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代理副校長劉遠楨教授入校指導與長期陪伴,讓各班的推動不偏離計畫精神。 教育處代理處長楊桂杰表示,開心看見學校老師的投入,給孩子多面向的嘗試,並在各領域都讓孩子一展才能。基隆教育的精神在於愛及自我實現,感謝教育部看見了基隆的努力,也給予一線老師最實際的肯定。

Read More

台東旅宿業3年獲276張國際證書 饒慶鈴:持續推動為國際友善旅宿首選城市

台東縣推動特色旅宿國際認證,縣府七日舉行授證典禮暨成果發表會。(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台東報導 台東縣推動特色旅宿國際認證邁入第三年,今年共有三十七家業者通過取得一0一張證書,其中,全台首創與高醫合作HFS健康照護旅宿認證,更有二十一家旅宿業者通過,成果豐碩。 縣府七日舉行授證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縣長饒慶鈴表示,感謝旅宿業者攜手提升在地接待品質,三年來累計一百四十八家旅宿業取得二七六張證書;明年將擴大至樂齡族群及寵物旅宿輔導,希望更多優秀旅宿業夥伴與縣府團隊共同深耕台東,豐富國內外旅客多元的觀光旅宿需求,打造讓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友善住宿環境。 七日授證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由縣長饒慶鈴、法約爾國際認證機構董事長王孝慈、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台東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泉傑等親自頒發證書,勉勵縣內旅宿業者獲得殊榮。 饒慶鈴表示,縣府自一一0年起推動特色旅宿認證計畫,一一一年更首推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發展的HFS健康照護友善旅宿認證,課程由小港醫院專業醫護團隊為旅宿業同仁進行急救相關訓練、考核,並取得急救證照,建立令人安心的健康照護旅宿,其遠距醫療連線機制更是領先全臺旅宿業。 饒慶鈴指出,台東縣自一0九年起連續四年強勢入榜 Booking.com 「旅客評分卓越獎」及「全球最好客目的地」,代表台東優質服務的旅宿是全球公認的好品質。不僅服務好,因應不同旅人的需要,台東更發展出自己的「慢經濟」模式,將自然生態、人文文化及創新串聯在一起,讓每位旅客都能感受到台東濃濃人情味。未來將持續鼓勵縣內業者投入認證輔導計畫,打造一萬人回訪一百次的宜居城市。

Read More

知事官邸織事集 紡織產業齊聚

來知事,學「織事」!織事集活動,台文館文創新品也搶先曝光。 (台文館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來知事,學「織事」!集結台南紡織產業主料(布料)、副料(拉鍊、鈕扣等配件)與創作品牌的主題市集「織事集」,九、十日於知事官邸戶外廣場舉辦,活動包括草地手作體演、歌手駐唱、邊角料創作與抽獎活動,當日台文館的「當文學成為日常」系列文創商品也將搶先曝光,預購並可享折扣。 活動由兩位織品設計師江玉婷與黃宥琳策劃。江玉婷表示,織事集由民間自主舉辦, 源於文化局的個人社造計畫「在台南的地方織事」,串連包括南方設計、草頭黃工作室等,對台南紡織產業關注,去年首度推出市集,串連上下游產業,廣獲好評,今年更入選為台南四百民間活動之一。 今年參與品牌涵蓋紡織業整體產業,南大視覺藝術設計系學生自創品牌等,結合產官學界。黃宥琳表示,感受紡織產業維持榮景不易,希望結合各界力量推廣,早期文南路有成衣加工區之稱,西市場也有布行和紡織相關店家,透過織事力量,串連在地品牌與廠商,呈現產業故事與手作趣味性,探訪市集攤商可獲得紡織小知識,還可參與邊角料創作與抽獎。 台文館表示,今年度商品開發由日常用品發想,推出「文學,巾」(手巾)、「文學,證」(證件套)、「文學,包」(萬用包)三款商品,在研發、包裝進行創新嘗試,呈現台文館精神,也連結台南悠久的紡織歷史,兼涵台灣文學及在地產業意,希望讓文學融入生活。 由團隊和台文館合作開發的「文學,巾」,強調台南製造;「文學,證」,融合建築特色;防水萬用「文學,包」,結合馬賽克紋理,包裝以「稿紙」為靈感,串連日常用品與文學,讓使用者展開人生文學篇章。

Read More

新總圖多元活動 鼓勵閱讀台灣話

台灣閱讀節以「閱讀台灣話」為主題,規劃本土語言闖關活動,邀請民眾一起說唱讀寫玩。(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圖歡慶台灣閱讀節,今年以「閱讀台灣話」為主題,九日於新總館閱之森公園,舉辦本土語言闖關活動,邀請市民朋友一起說、唱、讀、寫、玩,探索台灣本土語言與文化,現場並有手語劇、手語歌、書攤市集及說故事等多元節目,沉浸在閱讀台灣話的精彩世界。 市圖表示,活動當日邀請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成立的親子手語劇團,演出《小手等一下》,以生動有趣的劇情、律動歌曲及互動遊戲,讓民眾在輕鬆愉快氣氛下,學習生活中的手語溝通方式。另現場也有手語歌演出,感受台灣手語的獨特多樣性,呈現獨特的視覺饗宴。 活動也規劃本土語言闖關活動,由實境解謎團隊設計八攤關卡,規劃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及台灣手語的聽、說、讀、寫等關卡,闖關成功,有機會抽到新總館造型的3D紙雕便條紙。 九、十日於館內哇劇場,還能欣賞由雞屎藤舞蹈劇場帶來的台語兒童戲劇,將台語精髓融入劇情,讓人感受滿滿感動,另舉辦「蕊丁布可·迺『冊』市」書攤市集,多達一百攤,匯聚各類書籍,讓閱讀融入你我日常生活。 市圖指出,今年台灣閱讀節,以多元活動,拉近民眾與本土語言距離,邀請民眾一起閱讀台灣話,讓閱讀融入我們的生活日常,詳洽市圖官網。

Read More

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頒獎 首次加入優良租賃住宅服務業者評選

市政府七日舉辦一一二年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頒獎典禮,由市長黃偉哲公開表揚獲獎者。(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府七日舉辦一一二年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頒獎典禮,由市長黃偉哲公開表揚並肯定獲獎人員對南市不動產交易市場健全發展的努力,期盼透過頒發相關從業人員楷模,促進不動產交易市場優良發展。 黃偉哲表示,本次獲獎優秀從業人員是南市不動產買賣減少紛爭的重要推手,透過專業人士對於買賣雙方的不動產買賣服務,將可提供更公開透明的法律知識及交易資訊。 今年度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經地政局評選後,獲獎名單包含優良地政士吳素華、許榮庭、詹邵棻及楊明宗,優良不動產經紀人員林富國、林筱耘、陳萱蓉、蔡江南、鄭銘偉及謝孟修,優良不動產估價師張慈韡,優良租賃住宅服務業為國成物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計十二位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及業者獲獎。 地政局表示,台南市表揚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已成為一項優良傳統,自一0三年起已表揚共計一0五名優良不動產從業人員,今年更擴大舉辦,首次加入優良租賃住宅服務業者評選,期盼藉由表揚方式,持續提升不動產從業人員素質及服務品質。

Read More

竹女小禮堂獲指定市定古蹟

新竹女中小禮堂外觀概況,正立面上方有拱形百頁推窗,門窗框以幾何線條勾勒出建築立體感,以簡單的三角形三葉竹泥塑裝飾,整體形制優美典雅。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近日召開文化資產審議會,針對指定新竹女中小禮堂為市定古蹟案進行審議。委員們認為建於一九三一年的竹女小禮堂歷史久長,建築形式為磚造建築、水泥瓦、兩坡水屋頂,正背面牆體有扶壁柱,門窗框以幾何線條勾勒出建築的立體感,立面上方以簡單紅色圓盤綠色三竹葉泥塑裝飾,整體形制優美典雅,是新竹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學校建築,因此在會中一致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 新竹女中小禮堂外觀概況,正立面上方有拱形百頁推窗,門窗框以幾何線條勾勒出建築立體感,以簡單的三角形三葉竹泥塑裝飾,整體形制優美典雅。(記者曾芳蘭攝) 市府說明,新竹女中於今年四月二十八日主動申請校內「小禮堂」指定為古蹟,文化局並在八月二十四日召開文資價值評估現勘及審查會議,初步研判具相當文化資產價值,予以列冊追蹤。文化局在十月二十三日召開專案小組會議,由小組委員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而後續於十二月四日召開文化資產審議會議,委員認為竹女小禮堂為日治時期提供給在台日人就讀之高等女學校,有其時代歷史意義;另在建築式樣上,據舊照片顯示禮堂屋架為鐵造芬克桁架,建物為一層加強磚造,內設三門非為完全對稱平面。 新竹女中小禮堂外觀概況,正立面上方有拱形百頁推窗,門窗框以幾何線條勾勒出建築立體感,以簡單的三角形三葉竹泥塑裝飾,整體形制優美典雅。(記者曾芳蘭攝) 此外,小禮堂南向山牆拱形門上方有拱型百頁推窗,窗上有拱型葉片飾帶,另外左右各有上下推拉窗,並以水平線腳勾勒形似窗楣,環繞建物一周。正背面牆體有扶壁柱,牆面以灰泥拉毛妝點,符合古蹟指定基準之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等三項基準,因此委員一致決議指定為市定古蹟。 文化局補充,新竹女中小禮堂興建迄今業逾九十二年,也是新竹女中最能代表百年校史的歷史見證之一。後續市府將與校方通力合作,進行後續一系列修復與再利用工作,讓古蹟再現風華。

Read More

新營行善團到府慰問弱勢保全戶

翁振祥(左三)帶領新營行善團致贈保全戶生活物資。 (公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關懷居家使用維生器材身障弱勢保全戶,新營區長翁振祥七日帶領行善團員到府慰問,並致贈營養補給品等生活物資,打造新營區成為溫暖有愛的城市。 新營公所指出,關懷及照顧家中仰賴維生器材的身障民眾,並建立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防災整備觀念,新營區公益平臺(行善團)秉持著市長黃偉哲推動「照顧弱勢優先」施政理念,積極媒合民間愛心資源,提供弱勢必要扶助與實物,傳遞愛與溫暖。 今年的活動,除致贈「杏福禮物卡」以外,還結合柳營奇美醫院「關懷月營養補給計畫暨容愛長照二點零宣導活動」,由新營區公所暨公益平台行善團大旺營造公司暨台南縣獅子會長許嘉峰及其夫人林沛瑩、新營菩薩殿關懷協會理事長黃昭憲及新營天鳳宮聖母愛心會主委蕭育宗前往保全戶家中致意,提供保全住戶營養補給品。 翁振祥感謝奇美醫療體系與在地企業回饋地方的理念,期望藉由關懷活動,減少家屬經濟及精神上的負擔。

Read More

吳修齊基金會捐款熱蘭遮助失智家庭

吳修齊基金會董事代表與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監事合照留影。(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關懷失智長輩與失智家庭,重視失智預防議題,捐贈五十萬元給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由協會創辦人白明奇醫師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 吳修齊基金會執行長陳宏田、董事楊明井及陳春風六日到熱蘭遮失智症協會,了解協會各項服務工作並捐贈款項,鼓勵協會繼續擴大服務,讓台南市成為一個高齡健康友善城市。陳宏田說,吳修齊獎自二0一三年接受申請,起初是個人獎項,後來改為鼓勵對社會公益事業有貢獻的團體。 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創會及現任理事長白明奇醫師說,這筆錢將用於失智家庭關懷、失智照護博覽會,國際失智症月健走宣導等各項服務工作,協會將朝利他、創新、永續、自我實現等四方向,繼續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