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響應世界自行車日 逾百車友環騎感受山區仙境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響應世界自行車日,一日舉辦環騎活動,獲車友熱烈參與。(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配合「二0二四世界自行車日全台環騎暨響應活動」,交通部觀光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結合轄內菱波官田線、山海圳國家綠道-嘉南大圳北幹線、南幹線部分路段,提供車友欣賞菱田生態,感受山區仙境。 西拉雅管理處自行車活動,由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西拉雅管理處長徐振能等人領騎,百餘位參加民眾從十一歲到七十六歲都有,由於西拉雅管理處認養路段將近五十公里,騎乘長度是全台前三名,對車友而言具有挑戰度。 徐振能表示,菱波官田多元自行車道以及山海圳綠道,周邊有許多景點與美食,包含戀占石、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八田與一紀念園區、赤山龍湖巖、台南市定古蹟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等;另有菱角餐、菱角粽等在地美食、還有西拉雅6G-梅子雞、刺仔雞、桶仔雞、薑黃雞、咖啡雞、苦茶油雞等,都是美味佳餚。 西拉雅管理處官田遊客中心現正舉辦「TOUCH SIRAYA,TOUCHING TAIWAN」攝影展,歡迎民眾前來欣賞,深入了解西拉雅風景區獨特的人文、自然及物產豐富性等。民眾於展覽期間前來官田遊客中心入口處掃描QRcode進入該貼文,只要按讚及留言處上傳一張與展覽的合照,即可抽拍立得相機,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Read More

以行動守護台灣海洋生態 富威電力參與日月光海洋日聯合淨灘

富威電力參與2024日月光海洋日聯合淨灘活動,共同守護海洋生態。(日月光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森崴能源及其子公司富威電力今(1)日受邀響應2024日月光海洋日聯合淨灘活動,串聯日月光半導體中壢廠、高雄廠、矽品精密、環鴻科技員工及眷屬,與在地居民、日月光供應商、非營利組織及團體等,參與「2024日月光海洋日」聯合淨灘活動。活動號召千人於七個地點同步舉行,一同捲起袖子還給海洋乾淨的海岸,共計清除數噸垃圾,為台灣海岸線帶來清新的面貌,展現國內企業守護海域的決心。 富威電力作為國內最早投入綠電交易的售電業者,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綠電交易等多元減碳方案。自2021年起,富威電力成為日月光投控的綠電供應夥伴,富威電力表示與日月光投控的合作,建立首次合作集團式綠電採購的重要經驗,截至目前,富威電力共轉供日月光綠電約6萬張憑證,相當於減少3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展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富威電力參與日月光聯合淨灘活動。(日月光提供) 日月光投控行政長暨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表示,日月光集團持續為臺灣生態及環境努力,在聯合國世界海洋日的前夕,以淨灘實際行動做表率,期待發揮正向影響力,吸引更多有志民眾參與守護海洋的行動。另外日月光也規劃長期認養海灘,並號召更多企業、團體、員工一起投入環保的行列,共同守護台灣美麗海洋。 富威電力總經理郝遐鵬表示,海洋垃圾不只影響當地居民與景觀,更會造成生態浩劫,富威電力作為能源永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需要對環境有所貢獻,除了母公司森崴能源每年至少2次的淨灘活動,並積極響應價值鏈內夥伴的永續行動,今年已是連續第二年響應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舉辦之淨灘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現「SDG14永續海洋與保育」與「SDG17建立多元夥伴關係」。 聯合國訂定每年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森崴能源及其子公司富威電力長期投入淨灘活動,2022年8月更向新北市府登記認養石門尖子鹿站的東北角海岸線,常態性守護海岸線,結合各界力量提升國人對海洋生態的重視。 作為數百家企業的綠電供應鏈夥伴,富威電力投入推動多項減碳措施,並加入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取得企業綠級淨零標章,辦公室自6月1日開始使用綠電,至2050年採逐年達成服務場域淨零目標。

Read More

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紀念健行

農水署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典禮暨健行,共同見證濁幹線的源遠流長。(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濁幹線」為八田與一技師於一百年前率領台日工程師興建完成迄今,水源來自濁水溪而命名,通水至今灌溉雲林三四五00公頃的農地;一日於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舉辦「濁幹線百年大圳通水典禮暨紀念健行活動」,由農業部次長黃昭欽親自主持。 雲林濁幹線百年大圳通水典禮,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立委劉建國、農水署蔡昇甫署長、雲林管理處林國華處長、雲林縣議員張維崢、陳芳盈、林內鄉長劉姿言、元長鄉長李明明等嘉賓共同出席,以及現長參與健行的一千五百多位民眾,共同見證通水典禮及百年來維護濁幹線的用心,讓雲林縣農業發展有豐碩成果。 農水署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典禮暨健行,共同見證濁幹線的源遠流長。(記者陳正芬攝) 黃昭欽次長說,濁幹線係由八田與一技師於一百年前興建完成,能灌溉雲林一百年,也要感謝過去農田水利會及現在農田水利署同仁們的默默服務。活動最主要秉持敬天謝地、飲水思源的心,讓大家透過認識農田水利設施,能更加了解農田水利文化,甚至是政府為照顧所有農民,關懷農業的用心,期勉大家持續努力。 農水署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典禮暨健行,共同見證濁幹線的源遠流長。(記者陳正芬攝) 農水署長蔡昇甫說,百年前,雲林的灌溉水源貧乏,雖有濁水溪穿流而過,但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溪水川流入海,幸經八田與一技師率領台日水利工程人員,以四年的時間,於一九二四年開通濁幹線,改變雲林的農業面貌,讓雲林農田從看天田,變成灌溉田,豐富了物產,增加了人口,讓雲林逐步成為台灣的農業大縣。未來農田水利事業人員,也將運用最新科技面對極端氣候變遷的挑戰,讓濁幹線長長久久,源遠流長。

Read More

世界自行車日 茂管處6/3邀車友深度騎行茂林

茂管處「茂林-高雄山城線」是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中唯一一條「山岳型」路線,風景幽美,歡迎大家前往挑戰認證。(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高雄報導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響應交通部觀光署「2024世界自行車日-單車遊程嘉年華及全臺環騎」活動,特於一日舉辦16條多元路線踩點GO「茂林-高雄山城線」認證活動,邀請車友們一起挑戰從旗山騎乘至六龜十八羅漢山,挑戰自己的體能。 茂管處長柯建興表示,「茂林-高雄山城線」是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中唯一一條「山岳型」路線,凸顯高雄山城特色地型,跨越高雄市美濃區與六龜區,沿途客家風情、田園風光、山林生態美景一次飽覽,更有客家美食口福可享,搭配茂林紫斑蝶賞蝶活動、六龜寶來不老溫泉泡湯,特別適合邊騎邊玩,來一趟高雄山城自行車漫遊,歡迎各路好手挑戰唯一「山岳型」自行車路線。 此外,至今年六月底止,民眾只要完騎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中任一條路線,並至指定景點完成認證,即可獲得該路線專屬限量紀念徽章;而茂管處為了鼓勵更多車友多多騎乘「茂林-高雄山城線」,只要車友們在完騎後至「十八羅漢山服務區」進行認證,即可現場獲得茂管處提供的限定好禮一份。更多景點及遊程資訊歡迎至茂管處自行車專題及「16條多元路線踩點GO」認證活動查詢詳細資訊。

Read More

地下變壓器故障 高雄前金5/31晚間899戶無預警停電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一帶5月31日晚間發生無預警停電,計有899戶受影響,台電查出事故原因係地下變壓器故障所致。(記者陸瓊娟翻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自強二路、光復一街、五福三路、光復二街、成功一路、長生街、光復三街一帶5月31日晚間21時10分發生無預警停電,計有899戶受影響,台電立即出動搶修,經查事故原因係地下變壓器故障所致。經隔離故障區間及轉供復電,半個多小時後復電。造成民眾不便,台電深表歉意。 台電高雄區處表示,31日晚間21時10分接獲通報,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自強二路、光復一街、五福三路、光復二街、成功一路、長生街、光復三街一帶停電,計有899戶受影響。事故發生後,台電立即出動搶修,經隔離故障區間及轉供復電,於21時45復電896戶逾9成9,其餘3戶待吊換變壓器後,於23時27分全數復電。

Read More

畢業即就業!中金院畢業生就業媒合率 最高可達98%

中信金控釋出超過兩百個職缺給中金院畢業生,就業媒合率最高可達98%。(中金院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一日舉辦第六屆大學部暨第七屆研究所畢業典禮,今年學士班畢業生一百七十七人、碩士班四十一人,中金院董事長馮寄台與中信金控獨立董事楊聲勇親自出席為畢業生送上祝福。從一開辦就打著「畢業即就業」的中金院,今年持續與中信金控攜手推動就業媒合專案,提供超過兩百個職缺,就業媒合率最高可達百分之九十八。 中金院表示,今年中信金控總計提供超過兩百個職缺給中金院畢業生,除在銀行方面,提供法人金融儲備RM計畫相關職缺,中信金控各子公司包含人壽、證券及產險今年也釋出職缺。今年就業媒合專案預計於六月上旬可完成,媒合率最高可達九成八,加計歷屆大學及碩士生約八十人錄取相關職缺,其中更有三位實習表現優良,直接錄取法人金融儲備RM計畫。 中金院董事長馮寄台(右)頒發創辦人獎予系優秀畢業生。(中金院提供) 中金院指出,目前中信金控還與中金院合作開辦法人金融業務學程、個人金融專業學程、金融保險學程及資訊科技學程,每年修課人數近百人,其中完成課程修課及學期實習者,畢業後皆有意願至中信金控就業,顯示產學合作成效卓著。本屆法人金融業務學程更有超過二十人取得法人金融儲備RM計畫快速通關資格,未來有機會成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專業法人金融業務人才。 校長施光訓表示,中金院創立以來培育出的六屆畢業生皆非常有競爭力,更勉勵學生,要用謙卑的心奮鬥不懈,進入職場後持續精進自我、站穩腳步,盼畢業校友們共同擴大中金院在金融業的影響力,貢獻所學專業。

Read More

雲嘉南綠色旅遊一騎來 上百車友飽覽沿海美景

參加雲嘉南管理處一日舉辦「嬉遊雲嘉南,綠色旅遊一騎來」車友,飽覽沿海美景。(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響應世界自行車日,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一日推出「嬉遊雲嘉南,綠色旅遊一騎來」,串聯夕鹽段與台江段自行車道,百餘位參加的車友暢遊沿海,飽覽濕地鹽田風光。 雲嘉南管理處長許宗民指出,配合交通部二0二四世界自行車日全台環騎暨響應活動,推出轄內最具特色的自行車道,其中夕鹽段可看到台灣西南濱海的鹽田、潟湖、濕地與鳥類生態;另台江段的龍山漁港可搭船,烤蚵遊台江內海,見證歷史軌跡。 雲嘉南管理處長許宗民(右二)與車友們一同手作文蛤福袋。(記者盧萍珊攝) 「嬉遊雲嘉南,綠色旅遊一騎來」分為挑戰組(四十公里)、休閒組(十五公里),沿途前往水晶教堂、井仔腳瓦盤鹽田、馬沙溝彩繪村、青鯤鯓扇形鹽田、七股龍山宮、七股遊客中心等景點,結合集章抽獎及文蛤福袋手作DIY,參加車友騎乘結束後,可參與分組抽獎,共有二十個獎項,其中頭獎是市價超過三千元的藍芽運動耳機,不僅能運動也能拿大獎。 這項活動也獲不少企業響應,包括奇景光電副總經理蔡憲彰率領二十四位夥伴、媽咪樂健康科技在地企業組團參加,鐵人三項國手王威凱也出席,鼓勵大家要有環保意識,推動台灣的綠色永續旅遊。

Read More

強化防災處置應變能力 中和公所與第七大隊辦防災社區演練

(新北市消防局第七大隊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強化防災社區面對災害時處置應變能力,中和區公所與新北市消防局第七大隊今(1)日上午於中和區飛駝活動中心舉辦忠孝里防災社區成果演練,計30位里民參與演練。演練項目包括地震應變、CPR及AED操作、火災救援等模擬災況,藉此驗收防災社區災害防救實作知能訓練成果。 (新北市消防局第七大隊提供) 消防局第七大隊長鄭向晃指出,防災首重自救,若能藉由防災社區的推動,提升每位里民的防災觀念,那麼公部門災時的介入,必能事半功倍。未來仍將持續推廣號召更多里,以及社區管理委員會等,共同響應成立防災社區,深植多一份準備、少一份災害的在地防災概念,與市民共同守護社區的安全。 (新北市消防局第七大隊提供)

Read More

台南溪北16歲成年禮白河碧雲寺登場 200學子步道健走、躦轎底

參與成年禮活動的青少年,獲得成年禮證書。(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做十六歲成年禮儀式的溪北場,一日在白河火山碧雲寺登場,透過步道健走、時光走廊、躦轎底,二百位學子為自己留下難忘的成年禮,副市長趙卿惠代表市長黃偉哲頒發證書給參與活動的學子們,祝福學子長大成人,要正向面對人生各種挑戰。 趙卿惠表示,台南人做十六歲的傳統習俗,蘊涵崇天敬神、飲水思源,這次成年禮活動由白河區公所結合火山碧雲寺,以兼具傳統和創意方式,讓青少年了解所生長環境、在地文化,透過步道健走,沿途欣賞山林生態,是很棒的戶外體驗。 參加成年禮的青少年們參加「躦轎底」儀式,祈求獲得觀音佛祖的庇佑。(記者陳佳伶攝) 做十六歲是台南年年舉辦的傳統儀式,見證人生只有一次的十六歲轉大人的過程;期許青少年學子以正向態度面對人生挑戰,勇於突破瓶頸,成為優質公民。 參與活動的青少年學子,由志工帶領,登上碧雲寺後方的碧雲火泉步道,來回一點五公里,希望青年學子們挑戰自我、不畏艱難,邁向高峰;走過主辦單位搭建的誕生之門、教育之門和成年之門,象徵穿越時光走廊,回顧成長歷程;廟方也為參加成年禮活動的青少年們,安排「躦轎底」儀式,學子祈求獲得觀光佛祖的保佑,也代表完成「轉大人」的成年禮儀式。 青少年學子登上碧雲寺後方的碧雲火泉步道,象徵挑戰自我,逐步邁向高峰。(記者陳佳伶攝) 不少參與成年禮儀式的青少年說,這項活動很有意義,宣告自己以後是大人了,要學會承擔更多責任。 主辦單位白河區長董麗華表示,十六歲不僅是個人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也象徵個人從年幼走向成熟,從依賴他人走向自立自強,要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及義務,期許參加活動的學子,都有不同的成年禮體驗。

Read More

第58期《海洋高雄》電子期刊出刊 探索海洋多元面貌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海洋局一日表示,第五十八期《海洋高雄》電子期刊於一日出刊,邀請您一起共話海洋議題、探索海洋的多元面貌。高雄市一直致力於發展海洋產業,透過產官學民合作,吸引青年迴流高雄沿海地區創業,本期探討高雄在海洋地方創生的成果。 第五十八期《海洋高雄》電子期刊於一日出刊,邀請您一起共話海洋議題、探索海洋的多元面貌。(海洋局提供) 海洋局指出,在台北長大的黃煥升回高雄從事養殖業,新竹的王偉旭則結合半導體與漁業,將家鄉高雄的海鮮行銷全國,他們的創業歷程見本期「海洋菁英」。高雄為漁業青年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協助,如「聚漁返鄉」課程強化行銷力,並向政府爭取資金營造優質養殖環境,本期「封面故事」揭示高雄市在漁業發展的軟硬體成果。 海洋局說,永安區新港國小善用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海洋教育,見本期「海洋教育」,海洋委員會推出的GoOcean APP則為民眾接觸海洋活動帶來方便,見本期「海洋新知」。 海洋局提到,本期「特別企劃」報導高雄本地遊艇製造業者嘉鴻集團與遊艇休閒產業經營業者亞果集團,探討他們在遊艇產業的發展,「古早事」解讀一八五九年船戶公約碑文,瞭解高雄港當時的面貌,「正港味」採訪以高雄養殖臺灣鯛奪獎的料理做法,「海洋亮點」報導今年黃色小鴨重磅回歸臺灣,創造「小鴨經濟」的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