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區農會創會百年 張善政市長肯定農業表現傑出亮眼

龍潭區農會創會百年,張善政市長肯定農業表現傑出亮眼。(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丘安/桃園報導 成立於民國十三年的龍潭區農會,十五日舉辦創會百年的慶祝活動,市長張善政對農會百年來的表現很是讚賞,更希望下個百年有更亮眼的表現;農會也在祝活動中展示很珍貴的舊歷史照片很有意義。 設置於民國十三年的龍潭農會,歷經多次更名在民國三十八年間才正式稱為龍潭鄉農會,龍潭農會十五日舉辦創會百年和食農教育推廣活動,張善政和多位地方民代都前往致賀,龍潭農會也特別蒐集百年來的在地照片文物,製作「時光走廊」,展現龍潭農業發展歷程很是難得。 龍潭區農會創會百年,張善政市長肯定農業表現傑出亮眼。(新聞處提供) 張市長表示,龍潭區農會創會百年,與農友們共同努力成就傑出的農業表現,發展具代表性的東方美人茶、桃映紅茶、龍泉米等農產,且整體財務穩健,恭賀龍潭區農會百年生日快樂,期待下個百年有更亮眼的表現。 另為慶祝龍潭區農會百週年,農會也辦理一系列食農教育活動,與在地的茶廠、農場、茶文化館等單位合作,辦理有機蔬菜、茶、雞、多肉植物和鯉魚生態多種產業食農教育活動,以傳承傳統農產業的文化。 龍潭區農會創會百年,張善政市長肯定農業表現傑出亮眼。(新聞處提供) 包括立委呂玉玲、林月琴、市議員徐玉樹、張肇良、劉仁照、農業部農糧署北區分署長黃昭興、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長何明光、石門管理處長林昆賢、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郭坤峰、茶業改良場場長蘇宗振、市府農業局長陳冠義、客家局長范姜泰基、龍潭區長黃世琪、龍潭區農會理事長謝明宏、常務監事黃璟舞、總幹事湯明吉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Read More

泰男失足三貂嶺登山步道獲救

(新北市消防局第六大隊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一名35歲泰國人籍男性,今(15)日一早至瑞芳區三貂嶺步道登山,約走了2-3小時,第三瀑布旁跌倒手腳受傷,幸好還有另外3位朋友陪伴,12時43分在撥打緊急求救電話報案,新北市消防局第六大隊出動金山中隊、瑞芳及雙溪分隊,共5車14人前往救援,消防人員於13時56分接觸患者,患者左肩脫臼,15時將民眾帶至楊厝登山口,隨後送往基隆長庚醫院;其餘人員協助載往火車站,現場狀況解除。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六大隊大隊長羅億田表示:假設山區活動遇到危險或身體不適,一定要先保持冷靜並判斷當下狀況,立即手機撥打119或112求救,尤其在較偏遠地方時,有同伴的協助引導,能讓救援能量快速到位。

Read More

苗栗表揚孝悌楷模 宏揚「百善孝為先」

苗栗縣後龍鎮萬善祠十五日舉行第九屆孝悌楷模表揚大會,頒發當選證書及「孝德可風」中堂表揚十五名獲獎學生。  (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萬善祠十五日舉行第九屆孝悌楷模表揚大會,頒發當選證書及「孝德可風」中堂表揚十五名獲獎學生,旨在宏揚「百善孝為先」的精神。 後龍萬善祠建祠(百姓公)有一二三年歷史,規模雖小卻長期投入許多大型社會公益事項,表彰孝悌、濟助弱勢之外,也多方舉辦書法、歌唱比賽等提振藝文涵養的活動,已連續九年獲內政部宗教團體「宗教公益獎」殊榮。 經管理委員會遴選出來的十五名孝悌楷模,有新港國中小國中部謝宗祐、國小部梁恩瑀、仁德醫護專校蔡怡嬅、中和國小蔡怡瑄、大山國小陳昱睿、外埔國小洪采柔、同光國小黃紅紳、成功國小張景翔、西湖國中李晨愷、後龍國小顏亮全、後龍國中洪昱睿、海寶國小陳宥吟、溪洲國小趙崇鈞、維真國中郭雨珊及龍坑國小李維晉。 縣長鍾東錦表示,恭喜同學和校長,也代表家長的家庭教育很成功,另要感謝主委李長峰帶領團隊用心宏揚傳統孝道美德。鍾東錦強調,孝順是為人的根本,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順父母,即使再會做事做人,那都是假的,畢竟孝順、反哺向來是人的崇高本性。 鍾東錦有感而發指出,在網路資訊爆炸時代,他呼籲學生要認真讀書、聽父母的話,多陪伴雙親也是很好的孝順方式,反之,如果年輕人吸收錯誤資訊產生偏差觀念,進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那肯定是非常糟糕的事,大家務必謹記在心。

Read More

竹縣積極推動客家母語辦海陸客語《書面語》朗誦比賽

竹縣積極推動客家母語辦海陸客語《書面語》朗誦比賽 , 吸引全臺學子近一百人參賽,希望重振客語文化。(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是客家大縣,新竹縣政府積極推動客語及客家文化傳承,自去年起攜手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辦理海陸客語《書面語》朗誦比賽,今年競賽吸引來自全臺學生近一百人參加,日前在竹東國小登場,分為國高中組及國小組,各選出前三名及七名優選,希望藉此提高學子們學習客語的興趣。 縣長楊文科強調,「語言失,文化滅,族群亡」,客語是客家文化的載體,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文化,就沒有客家人,因華語的強勢環境,珍貴的母語像原住民語、客語、閩南語正慢慢流失中,許多客家人已經不會講、也聽不懂客語,現在若不加強推動客語復振,幾十年後可能就聽不到客語,非常可惜,所以客家人應該在生活中有自信地講客語、要教小孩講客語,呼籲自家的客語自家教,自家的客語自己救。 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理事長莊萬貴表示,比賽活動由縣府贊助經費、協會主辦,推廣客語基層紮根,提高學習客語興趣,加強學生日常及閱讀客語運用能力。這次比賽不僅是語言能力的競技,更是讓書面語融入日常生活和教學的一個契機。 松林國小五年級的劉昕朣同學自小在一個以華語為主的家庭中成長,家裡沒有使用客語的環境,但仍以出色的表現拿下國小組第一名。劉昕朣表示,雖然家裡不講客語,但她對客家文化非常有興趣,感謝指導老師讓她能夠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國高中組第一名為復旦中學附設國中部陳姵竹同學,展示出色的客語朗讀能力,感謝指導老師的教導,細心糾正她的發音,學習更多客語詞彙讓她感到開心。她說自己是客家人,做客家事,也期許更多人能一起為復振客家母語盡最大的心力。

Read More

明新科大畢業典禮 饒舌歌手婁峻碩與畢業生一起走花路

明新科大畢業生拍下「一起‧走花路」,象徵走出校園後如花綻放,迎向美好未來。(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明新科技大學十五日舉行一一二學年度畢業典禮,以流行文化用語「一起‧走花路」為主題,象徵「一路繁花踏來‧夢想一路生花」,祝福畢業生踏入社會能如花綻放,迎向美好燦爛人生。校方特別請來年輕人喜歡的創作饒舌歌手婁峻碩擔任畢典歌手演唱,一起歡送祝福二千一百多位畢業生。 校長劉國偉以中英雙聲道致詞,歡迎所有國內外來參加的畢業生家長親友團。他說,做為科技人才的培育搖籃,明新科大培養在產業有即戰力、對AI有敏銳力,以及具備國際溝通力的技職菁英,畢業生表現優異,廣受企業喜愛。希望畢業生珍惜大學同窗的緣份,帶著師長的祝福,保有熱情,持續走在花路上綻放自我,順利走向未來康莊大道。 先鋒科技總裁陳勝標為畢業生致詞演講,分享創業經驗和挑戰等經歷。他以「聰明勇敢、飲水思源」八字期勉畢業生要無畏困難、勇於接受挑戰,同時要有一顆溫暖的心來貢獻自己、回饋社會。他說,「教育是最重要的投資」,成功教育就能翻轉人生,因此長期支持明新科大教學設備更新與贊助人才培育,提攜學子不遺餘力。劉國偉校長代表校方頒發「社會傑出貢獻獎」表彰陳勝標總裁對技職教育的貢獻。 畢業典禮頒發畢業生獎項,包括智育、群育、體育、服務、勤奮向學等獎項,其中旅廚系曾懷萱、電子系郭智凱、機械系莊金寶、企管系碩班王希勻、多遊系陳美儀及運管系吳承晏六位,在全國競賽、國際交流、創新發明、研究創作或是運動競賽各領域表現傑出,特別獲頒「畢業生傑出成就獎」。 明新科大畢業典禮邀請饒舌歌手婁峻碩在畢業典禮最後現身演唱,一起歡送畢業生,為大學生涯留下最美好的回憶。(記者彭新茹攝) 畢委會表示,畢典「一起‧走花路」的主題,在校園內各處精心佈置花朵裝飾的打卡牆,供畢業生拍照留念。邀請廣受年輕人歡迎的創作饒舌歌手婁峻碩,在畢業典禮最後現身演唱,陪畢業生一起走花路。婁峻碩一出場帶來的驚喜讓全場歡聲沸騰,婁峻碩演唱快歌、慢歌共三首獻給畢業生,現場與畢業生們互動像是開演唱會,讓出席的畢業生們在畢業典禮的歡樂氣氛中,為大學生活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Read More

AI引領創新 新竹一區112學年度自主學習聯合成果博覽會竹北高中登場

新竹一區一一二學年度自主學習聯合成果博覽會,各校作品從科技創新到人文探索到環保議題,成果令人驚艷。(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一區一一二學年度自主學習聯合成果博覽會十五日於竹北高中登場,共有來自新竹縣八所合作學校的優秀自主學習作品參展,更邀請陽明交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聯發科技術經理和工程師等十二名評審,整個博覽會場猶如碩士論文口試,評審對學子創意皆給予高度肯定,而學子透過評審的提問和意見,更加確立未來的生涯志向。 主辦單位竹北高中校長陳瑞榮表示,新竹一區人才輩出,各校秉持探索自我、創新價值、共構與協作的宗旨,致力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推廣,各校作品涵蓋廣泛的主題,從科技創新到人文探索到環保議題,無一不展示出他們的才華與努力。例如,3D列印技術展示了來製造的無限可能、參與「青年IN生態」比賽為環保貢獻心力、探討落葉碳化後淨化水質的效能、音樂與大腦的關聯等,展現學生們在醫學領域的探索、跨領域創意與實踐能力。 學子的自主學習成果展示,猶如碩士論文口試,評審老師皆給予高規格提問,讓學子受益匪淺。(記者彭新茹攝) 陳瑞榮說,其中竹北高中學子高浚廷靠自學程式語言,對學校輔導處繁重的升學協助業務感同身受,主動提出流程數位化的創新方案,完成「書審諮詢線上報名系統—升學即時通」,大幅減輕人力負擔,展現卓越的解決問題能力。另一名學子因母親罹患梅尼爾氏症,從孝心出發,深入研究該疾病,搭配Python與YOLOv8機器學習,最後協助判讀梅尼爾氏症眼振現象。 此外,竹北高中區宇豐的「以AI輔助製作物聯網空氣對流機」、鄭芷綾「重理輕文下的校刊生態」;湖口高中學子的「硝糖火箭」;關西高中學子對外來物種影響「校園水圳蝦類觀察」;六家高中學子探索人體骨骼、關節與肌肉的奧妙;竹東高中學子「從零自製磁鐵史萊姆」;仰德高中「舞臺整體造型實務」、等等,都讓人看到學子的創意無限。

Read More

交通部考評道安改進方案 進行座談交換意見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考評基隆市執行院頒「道路交通秩序與交通安全改進方案」一一二年度年執行成果。(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黃司長運貴率隊考評基隆市執行院頒「道路交通秩序與交通安全改進方案」一一二年度年執行成果,聽取基隆市政府簡報及實地檢視業務,並由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觀測指標團隊進行縣市診斷簡報後,進行座談交換意見。 依據交通部一一二年事故診斷分析,基隆市近三年每十萬人事故死亡率八點一人,低於一般縣市平均每十萬人十七點一人,為同組八縣市最低。一一二年除整體事故之三十日死亡人數三十一人高於目標值二十三人外,其餘整體事故A1類死亡、高齡者事故、行人事故之A1死亡、三十日死亡人數均遠低於目標值,足見市府一年來積極推動行人友善政策,建構安全的通行環境成效已逐漸顯現成果。 會中市府除報告友善機車行車環境、高齡化交通環境通用設計、行人學童行動不便者等弱勢族群路口安全高齡化交通環境通用設計、速度管理等防制重點外,工程、教育、執法、監理、宣導、管考各小組也提出未來精進事項。交通部也針對基隆市近年來事故風險較高的側撞、同向擦撞、自撞、行人穿越道路事故、教育宣導面向等提出精進策略建議,雙方意見交流、期望未來基隆道路交通更安全順暢。 基隆市交通處長王圳宏表示,基隆市道路交通在市府團隊的努力及市民的配合下,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持續進步中,市府將秉持謝市長友善行人政策、加強各項道安精進作為,讓基隆成為一個交通安全、友善、便捷的幸福城市。

Read More

北英語讀者劇場「聲聲」不息 邀您一起聽好戲

竹林國小榮獲高年級組特優。(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致力辦理多元雙語學習活動,將新北市學童培養成敢說、能講、愛用英語的世界公民。今年四月舉辦國小英語讀者劇場比賽東、中、西區賽,共二百二十九隊、一百八十五校參與,五月於中央研究院辦理市賽,有六校獲得特優、十二校榮獲優等及十八校取得佳作,民眾可至新北市英語教學資源中心網站欣賞優秀表演作品。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為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以強化生活語言的表達能力,達成畢業時能用英語自我介紹一分鐘之階段目標,鼓勵學校持續辦理全校性、全年級英語競賽,另每年由教育局辦理二場全市性英語競賽活動,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成效的舞臺,更藉由師生練習創造出有助於學習英語的校園氛圍,以落實新北市生活化英語教育政策。 榮獲中年級組特優的大崁國小校長謝正平表示,英語讀者劇場讓孩子沈浸在有趣互動的氛圍中,誘發學習興趣與動機;指導老師江姿瑩、黃品菁表示,從為學生量身訂做劇本、雕琢每個字詞、發音,到揣摩每句語氣、表情和情境,讓師生共同經歷了一場深度英語學習之旅;張心妮、康筑媗同學分享,訓練過程很辛苦,但在練習中唸得發音標準時,老師都會給予稱讚及鼓勵! 竹林小學榮獲市賽中年級組和高年級組特優,校長鄭智云表示,每一次的比賽都是平時努力練習的成果,是學生跟老師共同的心血結晶;指導老師張珍麗、陳立薇表示,教導學生融入角色,透過聲音的語氣和情感,把故事人物的個性鮮活表現出來,讓臺下觀眾閉上眼睛就能聽出一齣好戲;五年己班魯明暄同學表示,在老師們的鼓勵與堅持下,修正發音及語調,認真揣摩用「聲音」演戲,終於,站上榮耀的舞臺;四年丁班張文臻、簡言伊同學第一次參與比賽,也分享因為這次的演出,讓發音更標準。

Read More

暖暖地方創生計畫 加強社區間的聯結

「基隆Podcast」邀請「山辰香室」的創辦人林冠辰和「山水草間」的創辦人柯智偉,分享他們在暖暖進行地方創生的計畫及其中的酸甜苦辣。(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當提到暖暖,你會想到什麼?是梁靜茹經典的情歌,或是台灣濕度最高的地帶?如今,暖暖不只有其氣候特色,更有一群致力於挖掘當地故事與特色的創新團隊,透過精心策劃的微型計劃,正在將暖暖地區的文化創意和設計展現於世人眼前;「基隆Podcast」邀請「山辰香室」的創辦人林冠辰和「山水草間」的創辦人柯智偉,分享他們在暖暖進行地方創生的計畫及其中的酸甜苦辣。 林冠辰表示,「山辰香室」不僅是一家專注於手工香水製作的商家,更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展現,疫情期間的反思促使他更深入探索暖暖的在地商機,並決定全心投入地方創生的行動。他們的香水不只是單一產品,而是一種帶有自然時光感的生活體驗,致力於將自然的純淨與美好融入每一瓶香水。去年他們在「暖暖直販所串接計畫」中推出的「微醺正濱」香水,以正濱漁港的海水為靈感,融合了港口的海水清新與柴油氣味的肉桂尾調,將這片海域的獨特味覺記憶巧妙地封存於香水之中。 柯智偉則分享了「山水草間」的創立故事,這個從父親手中繼承下來的草藥花園,他將其改造成一個結合咖啡廳與生態花園的綜合空間。在這裡,訪客不僅可以品嘗到精緻的咖啡和簡餐,還可以購買多樣的花卉,甚至參與手工藝的製作。柯智偉希望這個空間不僅是一個放鬆身心的地方,更是一個能增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場所。他們利用回收的建材和廢棄的農業用具,創建了一個充滿再生資源和綠色永續理念的空間。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指出,這些返鄉的創新計畫不僅促進地方的文化發展,也加強社區間的聯結。隨著六月二十九日即將到來的「暖暖親水季」,期待這些計劃能夠為基隆市帶來更多的合作和發展,讓山與海的美麗得以串聯,吸引更多人來到這座城市,體驗基隆的獨特魅力。

Read More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初選結果揭曉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家環境研究院十五日指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短影音競賽」第一階段創作構想說明收件,以環保節能設施為題材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數量最多,占比為十九%;被選出十件作品將進入第二階段拍攝影片暨網路人氣票選。 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表示,競賽自啟動以來,受到來自全台大專院校學生的熱烈響應,以他們的創意和視角,展示各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劉宗勇指出,有多位學生不約而同地介紹「暨大永續生活實驗室」、「第一銀行綠色金融教育館」及「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可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不只限於環保節能設施或自然教育中心,更包括企業、銀行及宗教團體等都一起推動環境教育。 第二階段入圍團隊須將短影音作品,上傳至「環教趴趴GO」網站,進行網路人氣票選,民眾將有機會參與其中,為自己喜愛的作品投票。影片將於各大社交平台上公開,吸引更多人關注並支持環境教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