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疏洪道入口堰自行車道再造完成 不分日夜「騎」樂融融

二重疏洪道入口堰自行車道改道工程完成,主線道拓寬為四公尺寬之雙向車道,騎乘令人感到心曠神怡。(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因應經濟部水利署淡水河二重疏洪道入口段疏濬及河道整理工程,影響二重疏洪道入口堰自行車道通行;新北市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預先進行自行車道改道工程日前完工,改造後自行車道主線道拓寬為四公尺寬之雙向車道,及增設夜間照明設施,提供更優質、舒適之自行車騎乘環境,讓車友不分日夜都可「騎」樂融融。 高灘處長張修銘表示,新北河濱自行車道優化主要為提供以民眾需求為中心,創造連續、友善、舒適、人性化及不中斷之設施環境,這次除對改道的自行車道進行拓寬外,更兼顧環境生態功能,保留既有之榕樹及塊石;除提供綠蔭及生物跳島等功能外,亦利用周邊既有花崗塊石,打造騎乘中供民眾休憩之中繼站,欣賞灘地美景的同時,享受自然風光。 二重疏洪道入口堰自行車道改道工程完成,主線道拓寬為四公尺寬之雙向車道,騎乘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記者吳瀛洲攝) 張修銘指出,自行車騎乘夜間安全亦是重點考量,這於改道自行車道旁之綠地,間距每三十公尺設置一盞景觀高燈以供夜間照明,讓民眾無論白天或夜晚,均能安心享受騎乘自行車之樂趣。 高灘處表示,改道之「二重疏洪道入口堰自行車道」全長約二七0公尺,毗鄰新北大都會公園、熊猴森樂園、重新觀光市集及鴨鴨公園,附近更設有辰光自行車租借站,提供自行車道的可及性及便利性;歡迎車友沿著二重環狀自行車道前來時,不妨可在「二重疏洪道入口堰自行車道」留步休息,放鬆身心、享受自然風光。

Read More

藍營挺善樑 宣講不同意罷免

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一日舉辦「基隆挺善樑、反惡罷暨國會改革」快閃宣講活動,市議員曾紀嚴、何淑萍、韓世昱及市黨部副主委劉經緯等到場聲援。(國民黨基隆市黨部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一日在信義市場前舉辦「基隆挺善樑、反惡罷暨國會改革」快閃宣講活動,市議員曾紀嚴、何淑萍、韓世昱及市黨部副主委劉經緯等到場聲援,強調謝國樑為市民守護市產,卻被側翼團體抹黑並發動罷免,根本是民進黨的煙霧彈,只有守護基隆才能守護國會,呼籲支持謝國樑的市民朋友,一定要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 基隆市議會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曾紀嚴指出,上週凱米颱風來襲導致高雄市區內淹大水,當初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時強調「路平燈亮水溝通」清理下水道,結果卻被民進黨罷免,高雄市民正深受其害。謝國樑當選後把基隆市的財產拿回來,為了市民的權益設想,卻讓有心人因此不高興而提出罷免,呼籲善良的基隆百姓一定要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票。 何淑萍則請善良的市民睜開雙眼,不被蒙蔽,基隆市不同意罷免,要的是安居樂業。其實這次連署罷免只是民進黨使用的煙霧彈,目的是要在之後對國民黨部分的立法委員再提出罷免,好讓民進黨國會席次增加。並且罷免花的錢是花各位納稅的血汗錢,還讓為大家服務的市長、立委甚至市議員要面對罷免無法兼顧服務品質,真是勞民傷財,沒有天理。 韓世昱希望大家少點口水,多點做事,謝國樑上任以來,為了早起會民眾的便利,也增建廁所,這都是謝國樑上任來以來,為市民權益所設想而爭取的公共設施。想想當初前市長林右昌上任第一、二年時,也沒什麼政績,後來很多政績都是第三年以後才逐漸顯現,因此懇請大家一定要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給謝市長時間把政見做好,拿出政績。 劉經緯也呼籲現場民眾,民進黨是專門搞鬥爭的政黨,林右昌政見跳票不計其數,不負責任卻也沒有被提罷免,現在反倒為了民進黨的利益去罷免謝國樑,完全是雙標政黨。公道自在人心,拜託鄉親支持謝國樑。

Read More

國民黨新北國會改革街頭宣講13區同步登場

國民黨國會改革街頭宣講啟動,新北市黨部昨日於市轄十三個行政區同步舉行。 (國民黨新北市黨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一日上午在十三個行政區內同步舉行「讓陽光照進國會,民進黨怕什麼?」國會改革宣講,其中板橋區在慈惠宮旁路口,由立委葉元之及市議員林國春、劉美芳到場宣講,吸引不少過往民眾駐足聆聽。 葉元之強調,國民黨查弊不是要找麻煩,而是希望執政黨不要搞弊案,國會調查權相關法案不是政治法案,而是民主法案,這會期,國民黨團提出包括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免健保費、假牙補助、醫藥品質提升等,國民黨會持續推動福國利民法案。 葉元之指出,民進黨在野就主張國會改革,但執政了就想擋法案,原因就是不想被查,否則有什麼好怕的? 國民黨國會改革街頭宣講啟動,新北市黨部昨日於市轄十三個行政區同步舉行。 (國民黨新北市黨部提供) 在中和區的宣講活動於廣濟宮前登場,由在地立委張智倫與市議員陳錦錠、邱烽堯、金瑞龍和游輝冗,中和里長聯誼會長謝森儒也率同多位里長參加,張智倫帶領現場民眾一起呼口號「查弊案、要民主」。 張智倫表示,國民黨團在立法院這會期就通過五十五個福國利民的法案,包括國會改革法案,不料遭到大法官會議宣告暫時處分,最離譜的是民進黨的發言人,在大法官會議宣告前就先預告大法官會議的結論,令人懷疑是「綠色大法官」,受到民進黨的擺布,他希望社會大眾一起表達「查弊案、要民主」的心聲,讓國會改革能夠繼續推動。

Read More

政院指立法院先通過NCC人事案再定新法施行日 黃國昌:勿踐踏民主法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行政院一日指立法院先通過NCC人事案再指定新法施行日,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說,行政院長卓榮泰為了護航有線電視大亨屬意的翁柏宗非法就任NCC代理主委,大剌剌放話要讓翁柏宗一直做下去,如此公然玩弄法律、踐踏法律之行徑,令人完全無法接受。 黃國昌表示,此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四條的修正,目的是要修正不合理的萬年委員條款,立法者的決定非常清楚,雖然未更動第十六條之內容,但仍應依循前例在公布後即施行。 舉例而言,《印花稅法》第三十一條明訂「修正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然而,二00二年修正第八條時,行政院未另訂施行日期,公布即施行;《大學法》在二0一0年八月修正第二十五條時,施行日期同樣授權行政院定之,行政院亦未另訂施行日期,公布即施行。 前行政院長陳建仁四月三十日提名的NCC委員,卓榮泰一直拖到到七月九日我總質詢時才鬆口背書,現在轉過頭來用NCC委員有多重要,藉此要脅國會,此種行徑令人不齒。 此外,對於NCC委員的人事同意權,即便卓榮泰如此沒肩膀;民眾黨黨團早就表示願意實質審查,並提案再延會來審查,非常遺憾,民進黨黨團並不同意延會,連民進黨自己人都不當一回事,行政院還有什麼資格大放厥詞?呼籲卓榮泰法令三讀公布後該施行就請依法辦理,別想當太上院長,把立法院當立法局。

Read More

上街宣導市政遭干擾 謝:彼此尊重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市長謝國樑連續幾天站上街頭問候民眾並宣導市政,不過卻有支持罷免的民眾做出尾隨或干擾行動,謝國樑對此強調尊重大家有不同的意見表達,但雙方都有表達意見的時間跟空間,最好能彼此尊重、不要干擾。 謝國樑強調,絕對真心、真誠尊重各種不同意見,包括罷免團體所提論述與想法都尊重,但希望能在理性、平和的環境下,彼此訴求自己的理念跟想法;謝國樑說,站在路口跟民眾打招呼、發放政策宣傳品,沒有影響到任何人,也不會去對不同方表達不同的意見,所以希望說大家都能夠有自己表達意見的時間跟空間,最好能夠不要彼此干擾。 謝國樑說,對於不同意見都會盡力予以尊重,但是還是希望大家盡量理性,不要造成彼此潛在的衝突,因為這樣對台灣、對基隆都不是好的方向,也不是好的風氣。

Read More

新聞稿誤植民眾照片 邱佩琳道歉

照片原創人陳錡輝在市議員鄭文婷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市議員鄭文婷一日上午在服務處召開記者會,指責市長謝國樑花大錢做廣宣,卻剽竊民眾創作的照片,市府涉及違反著作權法,並由陳情民眾陳錡輝現身說法。副市長邱佩琳在臉書上道歉,並把照片下架。新聞科已向陳先生道歉,未來引以為鑑,將更為小心照片的使用。 鄭文婷指出,七月十七日基市府大動作為火車站南站公車候車亭,舉辦啟用典禮,找來多家電子媒體採訪,市府更自行委託影像處理廠商,在現場拍攝,誰知市府發布新聞稿所用的照片,卻是盜用民眾的創作,總計基市府盜用民眾陳錡輝享有著作權及著作財產權的照片,共有七張。 陳錡輝表示,自己身為攝影學會會員,平日即有隨身攜帶相機拍照的習慣,七月十六日下午三點多經過基隆火車站南站的時候,碰巧南站公車站的圍籬剛拆除,現場根本沒甚麼人,他幾乎天天經過該處,知道這個圍籬剛拆除,所以趕快拿出相機來拍攝,到晚上七點再經過同一個地點的時候,還是一樣沒甚麼人,再次拿出相機來拍夜景,並且在搭火車的過程中,把其中九張照片分兩篇文章,上傳到「基隆人日常」臉書,藉以讓大家知道公車站已經完成整修。 次日竟發現基市府卻將他的創作,拿給媒體做為報導使用,不僅如此,基市府的官方網站也一併刊登,而謝國樑市長、邱佩琳兩人的臉書專頁,也是一樣未經同意而擅自使用陳先生的創作,總計有七張照片被使用,陳先生表示太離譜,公部門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情?陳先生對於市府這樣的行為感到非常不滿。 鄭文婷呼籲市府,應妥善處理後續賠償事宜,提醒市民如果在網路上或Line群組,看到漂亮的照片,即使不知道出處,不知道著作權人為何,都可以註明出處,以示對著作權人的尊重,才不至於誤觸法網。 邱佩琳表示,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見到星宇航空候車亭的照片,非常漂亮,特別儲存下來。自己寫臉書的時候,沒有注意用了其中兩張,沒有取得陳先生的授權直接使用,非常抱歉,已從個人FB上撤下。

Read More

有愛海洋 歡迎身障朋友來玩和平島

基隆市政府攜手海洋委員會、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暨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身心障礙團體代表與輪椅夢公園,宣示基隆推動有愛海洋的理念。(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巿府今年推出無障礙親海計畫,邀請身心障礙者於和平島海域遊玩海上活動,一日攜手海洋委員會、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暨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身心障礙團體代表與輪椅夢公園舉辦「Ocean Time! 有愛海洋漫漫玩」啟動記者會,宣示基隆推動有愛海洋理念,增進身心障礙者生活體驗。 海洋委員會副處長郭進興、北觀處處長陳煜川親自出席啟動記者會,基隆市政策推廣大使楊寶楨也共同參與。市長謝國樑感謝海洋委員會、北觀處與多方資源共力支持,並以象徵愛與共融的儀式揭開無障礙海域遊憩新契機,展現基隆推動「海洋無障礙」的決心。 巿府推動無障礙親海計畫,首創本市多元類型障礙者同場共融遊玩,透過專業教練團隊及特製無障礙遊具,研發友善的海上體驗活動,將身障平權與永續海洋理念跨界整合,讓有愛城市發展邁出新的里程碑。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分享親自參與試辦的感動,雖充滿挑戰但別具意義,從無障礙海洋遊程設計到試辦,全程由身心障礙者參與討論及規劃,實踐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無障礙、自主及平權的精神。基隆擁有獨特的海洋文化與資源,期望累積無障礙海洋活動經驗,未來發展出基市無障礙親海遊憩服務模式,打造多元共融且能永續發展的無障礙海洋場域。

Read More

2警保護少年有功獲表揚

市警局週報時由局長翁群能頒發獎勵金,給林真丞及黃聖仁二名績優警察。(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二名員警獲警政署表彰一一二年度「全國少年保護工作績優警察」殊榮。代表基隆市警局的前少年隊偵查員林真丞及少年隊偵查佐黃聖仁二人,當選全國「少年保護工作績優員警」殊榮,於八月一日召開警察局週報時,由局長翁群能頒發獎勵金,並表達祝賀與肯定。 少年隊指出,前偵查員林真丞,去年偵破犯嫌利用未成年坐檯案件,深入追查金流及對話而溯源,破獲傳播公司,避免受不肖份子利用,防制更多的少年受害,並瓦解背後黑手;另外,偵查佐黃聖仁長期用心經營學責區,深獲校方信任,聯繫管道暢通,積極協處校園事件,並深入追查出兒少性剝削及恐嚇等,嚴重危害少年身心健康的案件,及時避免案情擴大,導致更多的少年受害。  

Read More

13位校園長宣誓就職交接

基隆市政府一日舉行一一三學年度校(園)長交接佈達典禮。(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一日舉行一一三學年度校(園)長交接布達典禮,共有十三位校(園)長宣誓就職,市長謝國樑親自主持布達典禮,頒發聘書與派令、進行印信交接儀式,同時勉勵校長在教育現場上發揮領導力,展現專業與熱情,適性發展、拔尖扶弱,成就每一個基隆孩子。 市長謝國樑表示,市府非常重視下一代的未來,今年七月一日已成立「兒童暨少年事務處」,落實零歲到十八歲兒童及少年的關懷及照顧工作,將基隆打造成為真正的「兒少友善城市」,而校長更要將學校打造成為「兒少友善校園」。教育是百年樹人的願景工程,校長是最重要的工程師,擘劃學校願景與執行,期待與各位校(園)長共同攜手努力,給基隆的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及優質在地的就學服務。 今年度共計三位新聘校(園)長、五位連任校長及五位轉任他校校長,其中三位新任校(園)長分別為正濱國中校長李康莊、和平國小校長范師旗、港西國小校長羅健霖;五位連任校長分別為長樂國小校長林維彬、南榮國小校長曾敬棠、復興國小校長陳心瑩、安心幼兒園園長林滋貴、過港幼兒園園長簡美秀;五位轉任校長則分別為銘傳國中校長林世傑、武崙國小校長楊志欽、中興國小校長鄭兆斌、中山國小校長楊坤祥、長興國小校長吳哲銘。

Read More

北市青年職涯補助計畫擴大 青年局加碼共享運具時數券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青年局八月一日宣布「共享運具(機車)時數券/折價券及大眾運輸工具補助計畫2.0」正式上路,進一步加碼青年職涯發展支持措施。此舉旨在鼓勵青年積極參與職前準備,並提供高達每月一千二百元的交通補助,最高可達 個月,幫助青年減輕求職期間的交通成本壓力。 此次計畫的關鍵改變包括三項重點。首先,申請條件大幅放寬,除北市設籍青年外,涵蓋了在台北市就讀並透過北市青年局實習職缺進行實習的青年。其次,補助期由原本的一個月延長至二個月,受惠者可選擇領取共享運具券(如GoShare、iRent、WeMo)或基北北桃都會通的大眾運輸補助,每月價值至少一千二百元,以提升其尋職或實習的交通靈活性。最後,對於北市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的青年,計畫提供的支持時長更可達四個月。 青年局職涯科科長楊銘澤表示,此次政策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希望在台北發展的青年,都能夠在職前準備過程中享有更實質的支持。楊科長指出,這一舉措不僅是對青年求職道路的鼓勵,也有助於降低其參與職場實習的經濟負擔。 他強調,這次補助計畫簡稱為「青年職涯添好運」,意在讓青年在求職過程中能夠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並期待透過交通補助,為青年提供更多便利。青年局希望透過此計畫,能夠讓更多青年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尤其是那些有志於在台北發展的年輕人。此政策不僅體現了市政府對於青年職涯的重視,也顯示出其在實際支援措施上的持續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