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嘉新獎學金 深耕文化教育 薪火相傳

嘉新獎學金設立三十週年暨嘉新優良著作獎頒獎典禮,創辦人張敏鈺先生(中)與得主交流。 記者黃秋儒∕專題報導 嘉新企業集團創辦人張敏鈺先生,自幼家境清寒,感於未能接受正規教育,發願於事業有成後,回饋深耕文化教育。一九六0年張創辦人設置嘉新獎學金,並於一九六三年六月十日成立「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獲頒第一號「財團法人設立許可證書」,為臺灣第一個由私人創辦的基金會,一九九四年為紀念張創辦人功在嘉新及已故夫人龔福明女士,變更全銜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 「嘉新獎學金」成立初期以就讀中等學校之軍公教子女、社會清寒子女等成績優異學生為獎助對象,而後增列大學獎學金,一九六五年成立「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由中華日報協辦,獎勵在田徑與游泳項目成績優異之學生,並配合國家體育政策發展。 除了兩大獎學金,基金會亦關注國內文化學術發展,陸續創設其他獎助項目,包括優良著作獎、研究論文獎、特殊貢獻獎、嘉新新聞獎、嘉新科技研究獎等。至今已有超過十餘萬優秀學生與傑出學者,受惠於基金會各種獎助。雖然部分獎項已功成身退,成為會史的一部分,但它們都曾引領風潮,受到國人普遍的關注。 嘉新兆福基金會創立時,9位董事及執行秘書合影。 基金會與時俱進,近年來更積極投入鼓勵青年創業、弭平國內城鄉教育資源落差、以及世界永續發展等計畫。譬如大力贊助偏鄉兒童課後輔導計畫、創設獎學金高達十萬元的嘉新永續力獎學金、以及自二0一四年起即與時代基金會合作,建立新型態創業育成中心,協助並鼓勵有志青年勇於創新、創業,提升國家競爭力。 民國74年金鼎獎頒獎典禮,張創辦人(左)接受行政院長俞國華先生(右)頒獎。 今年獎學金計539生獲獎 典禮降低碳排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於今(卅一)日上午於新莊頤品大飯店舉辦獎學金頒獎典禮,頒發「第六十五屆嘉新獎學金」、「第六十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及「第三屆永續力獎學金」,三項獎學金共計五百三十九位學生獲獎,總獎助金額達新台幣八百八十六萬元。基金會六十五年來持續回饋社會,近年更著力強化兩大面向,發展傑出青年的培力計畫,以及積極鼓勵學子關注永續議題。 今年基金會從一千七百七十位優秀學子中,透過嚴謹審查程序,選出五百三十九位獎學金得主。 本屆典禮共有近五百位同學及家長出席,基金會藉此機會肯定得獎同學,更提供豐富內容來為同學注入持續向前的能量,包含展示歷屆獎學金得主的個人勵志語錄、本屆得主表演現代舞「初衷」、優秀獎學金代表分享奮鬥故事,以及台灣水泥業第一位女總座王立心總經理暢談真摯心聲與成長經歷。 除提供獎學金外,基金會積極與各大企業、公益機構合作,規劃培力計畫與活動並贊助交通費,讓所有得主無論居住何處都能受惠,如女力講座、一日成長營、跨國企業參訪等。基金會也希望發揮棉薄之力呼應當今時代問題,創立永續力獎學金,以喚醒青年對環境發展的關注。本屆典禮更具體落實減碳,從交通、場地布置、餐盒包裝及餐點設計,盡可能降低碳排及廢棄物,並進行全面性碳排統計,未來將以本次整體碳排量做為逐年改善的基準。 本屆典禮主題以「啟願」為主軸,「啟」願而非「祈」願,代表無論想要達到多麼宏大的目標,都必須自己跨出第一步。如同嘉新兆福基金會為促進社會美善,於六十五年前創立了國內第一個以助學為主的財團法人,迄今造福超過十餘萬學子,累積發放獎學金金額超過二億七千萬元,秉持初願,不間斷幫助弱勢學子、培育優秀人才、支持青年創業、文化推廣及提倡永續。基金會衷心期盼以「改變世界,有時只需一個人跨出勇敢的第一步」之精神共勉之。 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 助紀政/王冠閎更上層樓 以獎勵田徑及游泳項目成績優異學生為主的「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於一九六五年設立頒發,是國內民間鼓勵及培育體育人才歷史最悠久,也是極具榮譽性的活動。張敏鈺先生在工作經驗與旅遊各國的體會下,常覺得強健的體魄是一個人求學和事業的根本,體育獎的種子便開始在他的意念中萌發。一九六四年他和中華日報董事長楚崧秋先生(當時張敏鈺先生亦擔任中華日報常務董事)商定細節後,創設嘉新體育獎學金,並在一九六五年頒發第一屆獎學金。獎學金的申請作業自始委託中華日報社代辦,這也是本項獎學金以「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命名的原因。 受獎者當中不乏求學階段的潛力優秀青少年選手,在獲嘉新體育獎學金之肯定後,更堅定其志向,激發其潛能,終成為代表國家參加亞運、奧運之國手,並獲得獎牌者。兆福基金會為國家培育不計其數的優秀運動人才,並經社會各界高度肯定。 民國112年嘉新獎學金頒獎典禮上,部分得主與基金會張董事長(後排左4)及尹執行長(後排左3)合照。 在田徑場上締造無數紀錄的傳奇選手紀政,曾是嘉新體育獎學金的受惠者。紀政回想起她初踏入體壇的年代,無論是政府、民間的資源都十分匱乏,體育競賽的關注度不如今日。紀政坦言,獲得「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對她家中的經濟狀況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筆錢讓家人在新竹買下房子,使她更能專注投入在田徑場上,不需隨時懷著不安感。獎學金制度對於年輕選手而言,更是一種「肯定」,因申請獎學金除了需要運動表現優異之外,學業成績也要達到一定標準。 二0二0及二0二四年代表臺灣出賽兩屆奧運的游泳新秀王冠閎,從國小領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到大學。王冠閎非常感謝兆福基金會二0一七年贊助異地訓練,對他幫助甚大,而後於二0一九年選入體育署「備戰奧林匹克運動會黃金計畫」,更加精進運動表現。 當然,「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除了獎勵優秀體育人才外,同時也不忘那些為國內基礎體育運動扎根的教練,每年亦頒發教練特別獎給這些體育教育幕後推手,期待透過善的循環,發掘出更多的「臺灣之光」。 嘉新兆福基金會透過合作關係整合內部與外部資源,如與Women@Google合作,讓學習資源更豐富被加乘運用,促成教育平權機會。 1960年開辦 臺灣第1個獎學金 創多項光榮紀錄 臺灣第一個獎學金─嘉新獎學金自一九六0年開辦,第一屆申請學子高達五千餘人,共錄取一千兩百名,各獲頒新台幣三百五十元,與彼時物價相較,相當於一般公教人員一個月薪資,除可給付全額學雜費外,生活費亦綽綽有餘。嘉新獎學金開辦迄今超過一甲子,創造「歷史最悠久」、「申請人數最多」、「受獎人數最多」等紀錄,為台灣私人創辦基金會之先河。 嘉新兆福基金會前財務長張小平(中)出席牡丹鄉偏鄉課輔計畫活動現場。 嘉新獎學金於每年三月至四月中申請,經學校覆核後提交基金會。收件截止後,兆福基金會先依形式要件進行初審,隨後召開獎學金委員會議,由委員以多數決評定得獎名單,歷屆委員包含李元簇、李煥、蔣彥士、毛高文……等,足見此獎學金的公信力與重要程度。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的申請與評審程序亦同,每年兩項獎學金均有數以千計的申請件,顯示嘉新獎學金一直受到學生普遍的關注。 二0二三年嘉新獎學金得主——臺灣藝術大學的許同學,其父近年突因腦出血、右半身癱瘓,開腦手術也患上失語症,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不斷奔赴各醫院就診,前後曾住院一年進行治療。許同學原於婚宴會館打工,受疫情影響暫停,且打工時間不易配合父親就醫回診時段,決定先以學業為主,設計插畫接案為輔。許同學曾表示「我知道可能有些人也跟我有類似遭遇,也曾經在夜深嘆氣很累,閃過很想放棄自己的念頭,但希望我們可以哭、可以破口大罵,但還是要堅持下去。」基金會於審核過程中,發現許同學的設計才華及家庭狀況,主動邀請許同學至公司兼職,協助美編工作,提供其每月固定薪資來照顧家人,盼助許同學度過難關。 嘉新研究論文獎助出版物。 創立永續力獎學金 激勵學子關懷環境 基金會於二0二二年創立永續力獎學金,激勵對環境永續懷抱熱情並以實際行動創造改變的優秀學子,亦期盼藉此喚醒更多青年環保意識。鑑於當下地球面臨的巨大環境危機,永續力獎學金冀望啟發學生提出並實踐創新想法來減少環境損害(環境要素),滿足人類需要(社會要素),亦或促進社會經濟永續發展(經濟要素)。 張創辦人回憶錄─《平凡中創新機》,2024年新版。 歷屆永續力獎學金得主所研究或著力的主題相當廣泛,包含水資源永續利用、海洋生態保育、偏鄉教育關懷、綠能建築、公共衛生強化、及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二0二三年的得主國立臺北大學陳映蓁同學於該年頒獎典禮上,分享如何以茶葉渣再利用為題,期盼解決每年花費三億元清運茶渣的問題。今(二0二四)年得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黃怡瑄研究海中微生物分解PLA塑膠方法,希望成為解決海洋塑膠汙染問題的科學家,尋找人類與世界最佳的永續平衡。  

Read More

竹市巴黎奧運英雄見面會 喜洋洋

陳念琴勇奪巴黎奧運拳擊女子銅牌,新竹市政府卅日下午五時在巨城購物中心廣場舉辦「巴黎奧運英雄見面會」,現場發放一千杯免費珍奶兌換券。(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拳擊國手陳念琴勇奪二0二四巴黎奧運拳擊女子六十六公斤級銅牌,新竹市政府三十日下午五時舉辦「巴黎奧運英雄見面會」,代理市長邱臣遠與陳念琴、教練柯文明以及神祕嘉賓吳詩儀,於現場發放一千杯免費珍奶兌換券,與民眾一同共享榮耀;此外,陳念琴與柯文明教練更提供一百張親筆簽名卡片,讓排隊前一百名的幸運市民和粉絲可以珍藏留念,並上台合影近距離欣賞奧運英雄的英姿。 竹市「拳擊女王」陳念琴勇奪巴黎奧運拳擊女子銅牌,新竹市政府三十日下午五時在巨城購物中心廣場舉辦「巴黎奧運英雄見面會」,現場發放一千杯免費珍奶兌換券。(記者曾芳蘭攝) 邱臣遠表示,恭喜念琴榮獲巴黎奧運銅牌,創下目前生涯在奧運會場上的最佳成績,更是竹市在奧運場上的第一面拳擊獎牌,為了將喜悅榮耀與市民一起分享,市府特地舉辦英雄見面會,讓市民朋友一睹奧運英雄與教練風采。並感謝八十五度C新竹市迎曦店大力贊助一千杯珍奶兌換券 邱臣遠除了在現場宣布奧運選手及教練獎金加碼外,更玩起「彩蛋梗」,贈送神秘祝福禮物給陳念琴與柯教練,陳念琴及柯教練則回贈奧運紀念帽,在眾人的掌聲中,主持人突然介紹另一位彩蛋嘉賓,同樣也在巴黎奧運女子六十公斤級奪銅的「拳擊美少女」吳詩儀特地前來為念琴站台祝賀,再現奧運「吳琴戰隊」,並將奧運吉祥物Phryge(弗里吉)致贈給邱臣遠,象徵將巴黎榮耀帶回新竹,引爆會場熱烈歡呼,讓粉絲又驚又喜。 教育處長林立生表示,為勉勵及感謝陳念琴與柯教練在巴黎奧運勇奪銅牌,市府特別加碼將選手獎勵金增加至五十萬元;教練獎勵金增至二十五萬元。 教育處表示,民眾領到珍奶兌換券後,只要於今年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十三時至二十時,共十天期限,前往八十五度C迎曦店(新竹市東門街一0五號),即可憑券免費兌換冰黑糖珍珠厚奶茶大杯乙杯,每日限兌百杯,總數一千杯,請民眾把握兌換期間,共享喜悅。

Read More

老人疏忽辨識訓練開課

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辦理「老人疏忽辨識工具及服務分流指引」教育訓練課程,協助第一線長照服務人員能夠更加敏銳識別長者在家庭或機構可能遭遇的疏忽情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衛生局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快速發展,長照需求日益增加,為使第一線長照服務人員能夠更加敏銳識別長者在家庭或機構可能遭遇的疏忽情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辦理「老人疏忽辨識工具及服務分流指引」教育訓練課程,總計五十七人參加。 課程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授課,分享其多年在長照服務的寶貴經驗,一步一步帶領學員們瞭解如何在實務上使用「台灣老人疏忽辨識工具」。 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張賢政也呼籲,「老人疏忽問題」需要透過第一線長照服務人員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能在前端就做到預防及轉介,才能有效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Read More

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程序 國民黨靜待柯真相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民黨中央三十日表示,有關媒體詢問柯文哲主席住家及黨部遭搜索部分,尊重檢調及法院裁決,而台北市長蔣萬安及新北市長侯友宜對此都表示,已經進入司法程序,靜待調查結果釐清真相。 對於柯文哲住家等處因京華城案被搜索,國民黨表示,尊重檢調及法院裁決。本黨仍期望司法勿枉勿縱,基於事實進行調查及審理,避免政治力介入操作,以為司法公信。 台北市長蔣萬安及新北市長侯友宜昨日出席「YouBike2.0E+自行車通勤綠廊 雙北攜手開啟綠色通勤新時代」記者會,接受媒體聯訪時都表示,已經進入司法程序,靜待調查結果釐清真相。 對於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與沈慶京唱歌一事,是否會認為外界對此觀感不好,蔣萬安與侯友宜都表示,案件相關關係人都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就靜待調查結果。 至於當初力促藍白合的媒體人趙少康,曾說早知道就承諾把補助款給柯文哲就可以藍白合,侯友宜僅回應「那一頁早就翻過去了,已經很久了」。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也說,他相信無罪推定原則,在證明有罪之前是清白的,由檢調把一些疑團解開,大家有懷疑的地方,讓法定公正的第三方做一定程度的調查也不是壞方法;但他認為,在柯文哲二十九日開完記者會後馬上就搜索,「節奏感也抓太強」。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尊重司法,毋枉毋縱,畢竟現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說,廉檢調人員一早七點多到柯文哲位於金山南路二段的住家及其相關處所搜索,預計會約談柯文哲。尊重檢調與司法查案的作為與裁決,也希望京華城的相關爭議,透過司法與檢調的深入調查,儘速釐清給社會更完整的真相。 李彥秀呼籲,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調查、搜索與羈押的目的是查明真相,而不是對外放話的管道,應該要秉持毋枉毋縱的原則,避免政治力介入操作,重拾人民對司法的信任。

Read More

公車遭追尾 有心人造謠拋錨

市公車在基隆地院前被小黃追尾車禍,臉書黑成二手公車故障。(基隆市公車處提供)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公車「日拋」被議員指為基隆日常,二十九日下午有一輛二0三路線公車直行東信路往市區方向,在基隆地院前遭轉彎駛出的小黃追尾,暫停路旁掛三角警示錐並報警處理,結果也被人在臉書社群用「號外」黑說中古公車又故障;基市公車處說,公車當時是靜止狀態被追撞,市警交通隊受理已約定擇期簽立和解書,計程車自負車損。 基隆市經管公車一百六十三輛,五年內十二輛、六至九年五十輛,十年以上一0一輛,平均車齡九點三八年;審計室分析一一二年一至八月間公車進廠檢修,單一車輛進場檢修天數累計逾三十一天的有六十六輛,占了總數的四成多。復因近來公車屢生拋錨、車門險掉落等事件,被拿來攻訐變成日常。 市公車在基隆地院前被小黃追尾車禍,臉書黑成二手公車故障。(基隆市公車處提供) 但是,二十九日下午四時三十分許,有民眾以「號外」在臉書社群PO出一張東信路法院前一輛公車後面擺放警示三角錐,並被放大解讀成「人家不要的公車當成寶」,「基隆市政府是淘汰公車回收廠」等,還扯到罷免案,讓看見的民眾以為公車又出包,嘆外表看起來亮麗像是新車,估計每輛車都已跑了五、六十萬公里,不故障才怪! 基隆市公車處長鄭永陽澄清,這次是二十九日下午四時十分許,在基隆地院前有李姓駕駛二0三路線公車(深澳坑經富貴社區),行至東信路直行往市區方向,一輛計程車從崇法街右轉去擦撞公車;鄭永陽說,當時公車靠站靜止狀態,遭計程車輕微追撞,公車無損,僅板金沾到計程車黃漆。 經報警後,現場由交通隊派員處理,並協調擇期簽立和解書,由該計程車自負其車損,東光派出所警員現場指示移車,另拉開引擎蓋及放置三角錐,因為駕駛擔心被民眾投訴因而做此應處,並非公車故障。

Read More

成功國小多啦A夢迎新生

基隆市成功國小三十日以「多啦A夢」為主題,舉行迎接小一新鮮人入學活動。(議長童子瑋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成功國小三十日以「多啦A夢」為主題舉行迎接小一新鮮人入學活動,議長童子瑋開心地與小一生問好打招呼;他說,成功國小是「特色校園環境改善工程」的模範學校,從擔任議員起就大力支持學校各項重要建設和計畫,很高興能看到學校蛻變,能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校園也開放給民眾運動,可以說是「社區化」最好的呈現。 成功國小今年以多啦A夢為主題,由校長陳怡君扮演品學兼優的靜香,學校教師們扮演專門照顧學童的多啦A夢、個性溫和愛好大自然的大雄等角色,一早在校門口迎接學生與家長們。許多小一生一開始不敢踏進學校,在看到可愛的多啦A夢揮手後,才露出笑容,在老師耐心的帶領下,這群新鮮人踏進新的班級,認識新的同學。 校方舉辦座談會,座談會開始由音樂班同學演奏揭開序幕,展現音樂班精湛學習成果與美好亮點,接著校長向新生家長們介紹學校各設施,老師則教新生們自己DIY手做狀元帽,最後還有英語闖關活動讓新生們體驗雙語學校快樂氛圍與健康學習的特色。 校長陳怡君指出,今年的小一新生共有五十一人,分成兩個班級,成功國小是個多元學習場域,如同多啦A夢的百寶袋,提供多樣化學習,學校是雙語學校,還有全市國小唯一的音樂班,也有推行食農教育、科技教育,希望孩子們適性發展,達成學校願景「健康」、「快樂」、「創新」、「卓越」,孩子們來成功、一定會成功。 議長童子瑋表示,成功國小不僅是雙語學校,更有師資優良的音樂班,是基隆非常有特色,培育優秀藝術家的搖籃。自己擔任議員起,就長期關注成功國小的改造,從爭取建設可容納四百人的演藝廳、音樂琴房修繕、校門口地坪修建、鋪設彩虹跑道等,如今校園環境越來越好,看著學生們在越來越完善的教學環境中為夢想努力,身為大人的我們怎麼能不為下一代無憂逐夢而努力呢?

Read More

新生扮列車長 邱佩琳帶隊進校園

副市長邱佩琳(左一)化身列車長帶領著小小列車長們加入長興國小大家庭,正式成為小一新鮮人。(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八月三十日是一一三學年度的開學日,副市長邱佩琳與教育處代理處長楊桂杰、長興國小校長吳哲銘、基隆推廣大使楊寶楨,熱情迎接每一位新生加入長興國小大家庭,正式成為小一新鮮人。 長興國小鄰近七堵火車站,迎新活動融合鐵道元素,將每一位新生裝扮成小小列車長,由副市長邱佩琳帶領小車長們,伴隨學生吹奏悠揚的直笛樂,一同敲擊智慧鑼,敲響學習的興趣與熱忱;也結合學校豐富的生態環境,學生在手型造型卡寫下對於新階段、新環境的期待與盼望,加以彩繪後黏貼成臺灣藍鵲的翅膀,象徵在學習的旅程展翅高飛;另外配合長興國小英語村的特色,邀請英語老師與外籍老師使用中、英雙語搭配,提升學生英語的學習興趣。 另外,為歡迎新生入學,邱佩琳特別致贈每一位新生優質繪圖本,期許小朋友們可以用圖畫紀錄學習歷程,展現積極學習的態度,同時也將「給新生家長的一封信」贈予家長會長劉志河,信中說明市府刻正推動的重要教育政策,如投資學生學習與安心就學情境、重視師資專業與學生個別差異、營造美好校園與亞洲有愛城市,表達與家長攜手共創基隆教育環境的決心與目標。 邱佩琳說,每一位新生都是家中的寶貝,從幼兒園進入到國民教育階段,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在基隆市的學校讀書家長可以放心,也期許在基隆的教育事務方面,盡最大的努力積極爭取資源、推動教育事務,致力營造最溫暖、最有愛的教育氛圍,也祝福每一位新生都能擁有非常豐富的學習旅程。

Read More

基隆美展徵件 首獎30萬元

「基隆美展」徵件活動已開始,將於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一日受理初審收件。(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年度藝文盛事「基隆美展」徵件活動已開始,將於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一日受理初審收件,首獎基隆獎獎金高達三十萬元,總獎金達七十五萬元。基隆市文化觀光局邀請全國藝術創作者踴躍投件,為基隆這座城市注入藝術新風采。 文化觀光局局長江亭玫表示,基隆美展長期以來是藝術家展示才華的重要平台,盼透過這項盛會,促進藝術創作者間的交流,提升基隆在全國藝壇的地位與連結。 今年基隆美展的徵件類別涵蓋東方媒材(如水墨、膠彩、書法)、西方媒材(如水彩、油畫、平面複合媒材)、攝影與新媒體藝術三大類別。除了常規獎項,特別設立的「基隆獎」無分類僅取一名,獎金高達三十萬元,旨在鼓勵創作菁英參與。其他獎項包括第一名六萬元、第二名四萬元、第三名兩萬元及佳作一萬元等。符合資格的中華民國國籍藝術創作者,年滿十八歲,且作品未曾於公開競賽得獎者皆可參賽。參賽者可透過線上投件參加初審。詳情可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

Read More

武崙國小通學步道仍待改善

市議員吳驊珈發現人車交通管制順暢,但通學步道狹窄,行人通行還要閃避人行道上路燈桿,更有車輛占用接送區。(巿議員吳驊珈辦公室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八月三十日開學日,巿議員吳驊珈特別邀集武崙國小校長楊志欽和武崙里里長李文財,到武崙國小關心校門口前新啟用的紅綠燈號誌使用情形。近年來武崙國小、武崙國中附近社區興起,住戶、車流大幅增加,影響校園週邊交通安全,自一一0年起,校長楊坤祥及里長李文財向當時的立法委員蔡適應服務處反映,希望增設紅綠燈及改善人行道、家長接送區。 市議員吳驊珈指出,當年擔任立委蔡適應執行秘書時就持續辦理會勘,與時任立委的蔡適應、議員張之豪、里長李文財及當時的校長楊坤祥共同推動武崙國小增設紅綠燈號誌及通學步道改善,上任市議員後,持續協助各單位溝通,終於在今年開學前完成設置啟用。 為了解增設交通號誌對人流與車流的改善,市議員吳驊珈特地在開學日當天,與校長楊志欽在校門口關心紅綠燈啟用後,家長接送、學童上學及校門口交通狀況,發現人車交通管制順暢,但通學步道狹窄,行人通行還要閃避人行道上路燈桿,更有車輛占用接送區。 開學日,巿議員吳驊珈特別邀集武崙國小校長楊志欽和武崙里里長李文財,到武崙國小關心校門口前新啟用的紅綠燈號誌使用情形。(巿議員吳驊珈辦公室提供) 楊志欽表示,武崙國小校門前為上坡路段,車輛皆加速行駛,行人通行不便,以往只能以人工、肉眼方式判斷路況,現在設置了交通號誌,以機器取代人工,有效改善學童、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市議員吳驊珈表示,感謝市府、武崙國小等單位,共同完成設置紅綠燈,守護學生、社區安全,未來會持續關心武崙國小週邊通學步道改善計畫,持續提升行人友善空間。

Read More

民防會報強調軍事支援及戰災搶救

強化防災戰力,基隆市召開113年下半年三合一會報。(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市二十九日下午,在災害應變中心召開一一三年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戰力綜合協調及災害防救」會報第二次定期會議。 會議由副市長邱佩琳主持。下半年三合一會報重點著重在「支援軍事作戰」及「戰災搶救」。會議中採用兵棋推演的形式,設計四項主題,分別為「整合轄內民物力動員能量」、「協助應召員報到及地方治安維護」、「軍需物資及車機徵購徵用」以及「民生物資短缺管控措施」等課題。 行政院災防辦李參議肯定基隆市各項防災工作,例如積極推動防災士、韌性社區、企業防災,以及善用各項防災大數據來進行各項防減災工作。年度市港合作的海難演習也順利辦理完成。動員會報林副署長表示,中央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強化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並對基隆市「全民防衛動員機制」整合運作給予肯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