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神隊友 PHILIPS「新熨星」掀搶購熱潮創熨燙機新紀錄

隨著「新熨星」的推出,消費者對其快速啟動、無須手動調溫及強效蒸氣輸出的功能給予高度評價與期待。(PHILIPS/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媽媽笑出來!PHILIPS最新推出的旗艦級多合一直立式掛燙系統「新熨星」AIS6010,上市便迅速掀起搶購熱潮,這款結合創新技術與設計的革命性熨燙工具,不僅改變了消費者對掛燙機的想像,也讓繁瑣的熨燙家務變得輕鬆高效,實現每個家庭都能享受專業級熨燙效果的期待。 上市後PHILIPS「新熨星」在MYFEEL集資平台上突破銷售預期,隨著「新熨星」的推出,消費者對其快速啟動、無須手動調溫及強效蒸氣輸出的功能給予高度評價與期待,尤其是OptimalTEMP®智能溫控技術與ProVelocity®超能加熱系統,創造穿透細緻蒸氣以防止熨燙水痕,成為眾多家庭不可或缺的熨燙神器。即使是最棘手的皺褶,在45g/min的超強蒸氣輸出下,輕鬆平整,大幅縮短熨燙時間,成為繁忙都市人的新寵。 「新熨星」的1.1L大容量水箱及輕便可調的多角度燙衣板設計,讓許多使用者直呼,這款產品不僅解決了日常熨燙中的難題,還讓家居空間利用更加靈活。除了強大熨燙功能外,更能有效去除99.9%的細菌、蟎蟲及異味,讓消費者穿上潔淨如新的衣物。而這款產品通過了500多種織物的安全測試,從棉質到絲綢皆能安全熨燙,不必擔心衣物被燙傷。 「新熨星」通過了500多種織物的安全測試,從棉質到絲綢皆能安全熨燙,不必擔心衣物被燙傷。(PHILIPS/提供) 隨著產品的熱銷,PHILIPS「新熨星」已成功打響市場,預計將成為現代家庭熨燙工具的首選。首批購買的消費者將享受超早鳥優惠價$7,290元起,並可獲「PHILIPS充電式除毛球機」贈品,首100名顧客還有機會獲得「PHILIPS燙衣防燙尖角手套」的加碼禮,更多活動與優惠詳情,請至MYFEEL集資平台查看:https://myfeel.design/GKDbX

Read More

SWATCH THE SIMPSONS 系列腕錶陪您渡過萬聖節

Swatch_AYE_CARUMBOO!_腕錶採用鮮明搶眼的_47_mm_大錶殼,由人見人愛的霸子帶來大膽的骷髏「骨感」風格。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Swatch 推出 2 款全新 The Simpsons 系列腕錶,迎接即將到來的萬聖節和墨西哥亡靈節。隨著夜幕加深,這 2 款腕錶絕對能帶來歡樂和光彩。 首先登場的是以 Bart Simpson ( 霸子 ) 為主角的 AYE CARUMBOO! 腕錶採用鮮明搶眼的 47 mm 大錶殼,由人見人愛的霸子帶來大膽的骷髏「骨感」風格。黑色背景下展現霸子被電到後的白色和粉色重影,圖案覆蓋整個錶盤和錶帶。錶帶設計也添加閃電元素,甚至連指針也是閃電造型,成為完美搭配萬聖節裝扮的一款腕錶! Swatch 以擁抱生活樂趣見稱,因此推出 D'OH OF THE DEAD 腕錶慶祝墨西哥亡靈節。這款經典 NEW GENT 錶款包含The Simpsons 所有家庭成員,以 Ofrenda(家庭祭壇)為設計靈感,於錶盤和錶帶上加入了傳統的裝飾元素和色彩。 無論您是期待 10 月 31 日萬聖節還是 11 月 1 日亡靈節,這 2…

Read More

新住民新力量 新北表揚5名新住民語文優良教學支援人員

新北市「新住民語文優良教學支援人員評選」,今年由阮氏草、吳淑嫺、呂曉昭、李潔儀及黃寶雲等五位教支人員獲獎。(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自一一一年起全國首創「新住民語文優良教學支援人員評選」,今年由阮氏草、吳淑嫺、呂曉昭、李潔儀及黃寶雲等五位教支人員獲獎,適逢台灣教師節及國際教師節前夕,教育局於二十三日感謝並表揚默默耕耘的跨國界教師,他們長期推動新住民語文教學及多元文化不遺餘力,無私奉獻積極投身校園教學與國際公共服務,參與的學生也在儀式現場大聲說出對國際教師的感謝。 新住民越南語教支人員李潔儀分享,為了自己的專業決定攻讀研究所進修,期間在撰寫論文時遇到很大的難題,由於母語是越南語,在表達主觀意見時頻頻卡關,靠著堅信「當期待的結果未出現時,不要停止努力,直到它出現為止」的信念,最終順利畢業。 目前就讀德明財經科大學一年級的阮景和回饋,他從小在越南長大,直到小學才返回台灣,當時完全不會中文的他,不管在學校課業及同學相處上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溫暖的潔儀老師耐心的陪伴他寫作業、讀書及分享生活點滴,讓他有勇氣適應陌生的環境。 新住民馬來語教支人員黃寶雲確信「愛,是為他人的益處多走一哩路!」,只要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激發潛能,她願意奉獻她所有的時間體力,帶領學生在市集擺攤認識多元文化,培訓學生參加東南亞語文競賽和藝文表演等,讓學生有更多元展能的學習機會。 秀朗國小五年級趙宥恩分享,他曾在課堂抱怨家庭收入不高,必須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寶雲老師聽到後溫暖的提醒他,有責任感的爸爸為家庭付出在外工作很辛苦,應該要心存感恩。寶雲老師就像家人般,還發掘了自己的語言天賦,訓練參加演講比賽,藉由這次分享要大聲說出「我愛寶雲老師!」。

Read More

太管處步道志工 體現人與自然友善和諧價值

山友響應一人一袋一石護步道。(太管處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炎炎盛夏前往高山步道活動是最消暑的休閒娛樂,除了健行、登山外,在太魯閣園區內的高山步道上還有一群步道志工,以雙手手作修復步道,身體力行友善大地的行動。 太魯閣步道志工自民國九十九年成軍至今,改善的足跡包括轄區小奇萊步道、石門山步道、大禮(水管路)步道、白楊步道、綠水合流、綠水文山步道及砂卡礑步道等。太管處表示,雖然花蓮0四0三強震,震亂了原有的生活常規和工作計畫,在快速調整後,步道志工隊一如往昔,在夏季回到高山步道,踏石築夢。今年八月由步道志工和管理處同仁一行十二人再次前往小奇萊步道,進行三天手作步道的維護工作。 改善的工項包括維護清理原已設置的導水溝,精進地形排水設計,及設置階梯、鋪面改善,有效解決多處路面積水問題;另增設邊坡砌石駁砍約十一公尺,防止凍拔現象和沖蝕溝加劇,讓步道品質不再惡化。步道志工隊與其他類型的志工服勤型態較為不同,高山路遙施作時需以人力收集、運送現地可用材料(石材或砂石),得付出相當大的體力勞動,還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有成。 步道志工手作修復步道。(太管處提供) 在步道施作現場尤其需要相當多人力幫手,此次小奇萊三天手作步道維護,所需石材總計重量約計有七至八公噸。為讓民眾有機會參與步道維護,太管處於現場宣導「一人一袋一石護步道」,讓路過的山友以自身的力量,協助石材、工具的運送,除可親身體驗步道維護困難之外,看到步道旁共同參與運送暫放的石材,回歸成為腳下的步道時,除了給予高度肯定外,還有多了一份榮譽和參與成就,太管處期望透過共同參與,喚醒大眾珍惜高山步道構築不易,愛護設施落實公民道德精神。  

Read More

工研院科技助農成果回饋社福 攜弱勢學童體驗愛玉DIY

孩子們使用工研院「愛玉果膠凝固特性分析TQX檢測」技術輔導廠商生產的愛玉,透過親手洗愛玉並搭配鳳梨果醬製作鳳梨愛玉,體驗DIY的樂趣。(工研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日前串聯台灣橄欖園關懷協會和嘉義天仁扶幼社的弱勢學童參與古蹟日系列活動的食農教育公益活動。孩子們使用工研院「愛玉果膠凝固特性分析TQX檢測」技術輔導廠商生產的愛玉,透過親手洗愛玉並搭配鳳梨果醬製作鳳梨愛玉,體驗DIY的樂趣,同時認識並品嘗在地食材的美味,享受快樂學習的時光。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愛玉是台灣特有的農特產,而鳳梨更是台灣外銷的重要經濟作物。工研院響應聯合國「二0三0永續發展目標(SDGs)」,積極運用創新農工科技與商品化策略來輔導產業夥伴,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對於來自台灣橄欖園關懷協會及嘉義天仁扶幼社的多數學童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體驗手洗愛玉,製作過程中,孩子們忍不住驚呼「就像變魔術一樣」,最後大家一同品嘗淋上鳳梨果醬的愛玉。 工研院研發的「愛玉果膠凝固特性分析TQX檢測」,首度在國內導入愛玉品質分級制度,讓原民部落愛玉農能輕鬆辨識品質等級,並透過友善種植與檢測技術,培育出高品質的愛玉子,此技術同時促進愛玉農與食品業者合作,推出多元特色商品,助力台灣愛玉產業升級,邁向永續生產。 工研院也攜手嘉義知名伴手禮品牌旺萊山鳳梨酥工坊,提供DIY活動所使用的鳳梨果醬。廠商致力於將鳳梨全果應用,包括果肉、果皮以及鳳梨莖葉,製作成多種產品,不僅開發出鳳梨食品,還利用鳳梨葉製作環保紙盒,並將鳳梨纖維製成紡織布包,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提升農產的附加價值。 工研院持續推動創新農工科技,強化產業策略布局,將秉持「用科技做公益、讓台灣更美麗」的理念,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公益,推動地方創生與環境教育,攜手各界共同增進社會福祉。

Read More

台灣麥當勞首間「雙綠建築認證」餐廳 台北舊宗二開幕

全台第一間取得美國LEED+台灣EEWH雙綠建築認證的麥當勞餐廳—台北舊宗二餐廳開幕,歡迎消費者蒞臨體驗!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呼應品牌永續願景,台灣麥當勞在40週年之際,翻開餐廳發展全新扉頁;全台第一間美國LEED+台灣EEWH雙綠建築認證的麥當勞餐廳—台北舊宗二餐廳,今(23)起正式營業! 台北舊宗二餐廳融合生態工法、建築工法節能設計、資源再利用與淨零排放概念,共有10多項環境友善設計,其中,會發電的「太陽能節能玻璃」、以回收衣物和塑膠做成的「衣纖木」步道、自行車「鐵馬驛站」、「電動車充電樁」等,都是首度結合應用在台灣麥當勞餐廳。透過節能減碳的餐廳設計,預計每年將可減少約38公噸的碳排放量,約等於2.54公頃森林一年的碳吸存量。 友善低碳交通,台北舊宗二餐廳首設自行車「鐵馬驛站」,歡迎騎自行車前來的消費者,多多利用! 為慶祝第一間雙綠建築認證的麥當勞餐廳開幕,即日起至9月25日連續三日,於上午11時至晚間20時,至台北舊宗二餐廳消費任何餐飲,即可獲得以100%回收塑膠再製而成的「百分百購物袋」(紅色款);歡迎消費者蒞臨體驗,一起從日常生活輕鬆做環保,讓我們的環境更好。 台北舊宗二餐廳不僅獲得美國綠建築協會LEED建築設計與施工類別(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tail)的黃金級認證,也符合台灣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中的「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六項指標,為黃金級的綠建築,並已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 消費者走進麥當勞台北舊宗二餐廳,體驗的不只是綠建築的舒適怡人,用餐過程中也有環境友善巧思。餐廳所使用的紙盒、包裝紙、紙袋,甚至紙巾等紙類,100%取得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確保林木資源生生不息;同時,產品包裝袋全面採用無添加氟化物(PFAS)的防油紙,保護環境永續及顧客健康。台北舊宗二餐廳也導入內用杯與最新型的回收台,透過Reduce(減廢)、Reuse(重複使用)、Recycle(回收),減少環境負擔。 未來,台北舊宗二餐廳也將成為麥當勞的「環境守護概念店」,作為各種環保創新的前導店之一;歡迎消費者至台北舊宗二餐廳,感受全方位的綠色用餐體驗。 呼應綠建築餐廳的氛圍,台北舊宗二餐廳採用「居家舒活風」(Human Comfort)的室內設計風格;莫蘭迪柔和溫暖的色彩搭配,與貼心的圓弧收邊桌椅,可讓不同客群依人數多寡選擇所需座位,帶給消費者如同在「家」的自在與溫馨。 氣候變遷是現今最大的挑戰之一,全球麥當勞宣告2050年淨零排放的同時,也設下2030年餐廳與辦公室減碳36%的目標;而台灣麥當勞在2022-2024年之間,陸續於22家餐廳融入綠建築元素,未來20年預計減少超過15,302公噸碳排放量。 麥當勞餐廳發展事業群副總裁黃美玲表示,「台灣麥當勞在積極展店、汰弱換強的同時,也將節能減碳融入餐廳規劃中;未來3年,預計還將有24間自建的麥當勞餐廳,依情況與條件適度加入綠建築元素,透過餐廳建築設計友善地球。」

Read More

攜手童行環保彩繪 39件入選作品頒獎典禮

攜手童行環保彩繪入選作品頒獎,讓得獎小朋友嗨翻天。(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臺灣環保研究基金會透過繪畫比賽,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的藝術力與創造力,繪出環保議題的多元觀點,廿三日假彰化縣議會舉行入選得獎作品童趣趴頒獎典禮。臺灣環保研究基金會副董事長謝孟霖說,環保的活動,要長期的從點、線實際行動開始,並找出物種、棲地及基因多樣性來解決,這次小朋友很用心、非常的棒! 這場攜手童行環保彩繪活動,由財團法人台灣環保研究基金會主辦,彰化縣環境生態保護協會承辦,曹嘉豪議員、周君綾議員協辦,邀集了高中、國中、小學生就舊濁溪斷流後的環保議題發揮創作,並從三千五百多件作品中,選出特優、優選及佳作等卅九位得獎者,並頒發獎金、獎狀鼓勵。 主評審林純珠老師則指出,很高興同學能將被忽略的環保概念呈現出來,尤其是國中、國小入選的作品,學生能從構圖及環保概念鉅細彌遺的表師出來,另高中高年及的作品,色調鮮明,並以動漫的主角,及環保超人來詮釋環保,都非常難能可貴。 縣議會秘書長謝孟霖曾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台灣熊的保育,並以台灣熊的棲地、食材等和現場小朋友互動,掀起小朋友的極度興趣。曹嘉豪、周君綾議員則希望小朋友們不要沉迷手機,要多接觸了解環保。

Read More

台北國際射擊大獎賽地主首日傳捷報 「證件妹」吳佳穎快又準獨攬2金

「證件妹」吳佳穎快又準獨攬2金。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2024年台北國際射擊大獎賽今(23)日在桃園公西靶場開戰,這是台灣第1次舉辦世界層級的射擊賽,地主選手首日拿下2金1銀。3屆奧運國手「證件妹」吳佳穎佳不僅拿下女子個人10公尺空氣手槍金牌,並與隊友劉恆妤、余艾玟聯手拿下團體金牌,另中華隊在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拿下團體銀牌。 10公尺空氣手槍預賽每人打60發,吳佳穎以578分排名第1,日本女將相澤ひかる575分,排名第2。中華隊鄭晏晴雖以572分排名第3,但由於1個國家最多只能派出3位選手,而她未能在賽事遴選前取得正選名額,故成績不列入排名計算(RPO),無緣晉級個人8強決賽。團體賽則以資格賽成績計算排名,中華隊3女將以1715分摘下首金,日本以7分之差銀牌,新加坡拿下銅牌。 中華隊張潞、林暐傑、蔡育成以2分之差,拿下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預賽男子團體銀牌。 吳佳穎在決賽「快又準」,不僅最快完成,而且前10發打完就以102.5分一路獨走。隨後進行淘汰階段,每射2發淘汰1人,劉恆妤排名第7,挺著7個月大肚子的準媽媽余艾玟最後排名第5。吳佳穎在2名日本女將夾擊下,最後以242.2分拿下第2金,比銀牌相澤ひかる高出5.3分,佐佐木千鶴拿下銅牌。 談到今天比賽,吳佳穎表示,心情很放鬆,畢竟在熟悉的場地,加上天氣不錯。更重要的是「能夠看到各國這麼多選手在靶場很開心,不然這裡(公西靶場)平常很冷清。」在台灣舉行的世界級國際賽搶下頭彩,吳佳穎說:「希望25公尺(手槍)也能將獎牌留下。」 吳佳穎表示,巴黎奧運前壓力較大,回台隔天就到日本東京旅遊,讓自己放空一下。從17歲開始練習射擊,吳佳穎經常在世界各地征戰,但「不帶槍」出國的機會並不多,而且為了保持手感,平常不太可能長期休息,這次能到東京玩5天,對她已是很難得的放鬆。 日本這次來台選手超過一半以上是警察或自衛隊,相澤ひかる與2020年東京奧運選手佐佐木千鶴都是警察,另一位東京奧運選手山田聰子是自衛隊。相澤ひかる來自警察世家,父親與丈夫也是警察,她在20歲考上警察後才開始練習射擊,過去在ISSF(國際射擊運動總會)最佳成績是銅牌,這次創下個人最佳成績。 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預賽,沙烏地阿拉伯以1701分拿下團體金牌,中華隊張潞、林暐傑、蔡育成以2分之差拿下銀牌,新加坡拿下銅牌。進入個人8強決賽,張潞以0.1分的些微差距,排名第4,無緣拿下獎牌。沙國阿納奇(Atallah Nidaa Alanazi)、日本森田馨介、新加坡張嘉恩分別拿下金、銀、銅牌。 張潞過去曾在亞錦賽拿過團體銅牌,這次在團體賽先創下個人最佳成績,隨後個人賽拼到坐4望3,並領先0.3分,可惜最後一槍射9.2分,與個人第1面國際獎牌失之交臂。張潞說:「有點小失落,但沒辦法挽回,只能明天混雙再拼。」 不定向飛靶今天進行預賽前3輪,每輪打25盤。女子組部份,中華奧運五朝元老林怡君70分暫居第1,另一巴黎奧運國手劉宛渝以67分與澳洲選手迪恩(Kiara Sioux-Lin Dean)並列第2。男子組部份,中華奧運國手楊昆弼以71分暫列第3名。明天上午進行預賽4、5輪,前6名進入下午決賽。

Read More

高師大舉辦AI大師論壇 探討AI創新應用與教育發展

高師大舉辦AI大師論壇,探討AI創新應用與教育發展。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AI大師論壇」,吸引產學研專家與學生近百位參加,聚焦AI在商業與教育中的應用,會中展示該系在AI教育中的深耕,並為學術與產業提供交流平台。 此外,特別邀請AI專家孫志彬教授與NEXAI創辦人林上哲擔任講座,孫教授探討AI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展示如何優化流程、提升決策效率;林創辦人則分享AI在教育的創新應用,並透過實作示範幫助學生理解AI操作。 主辦單位事經學系主任陳隆輝表示,AI技術是商業與教育創新的關鍵,事經學系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核心技能,而AI即是其中的核心。期望學生透過論壇,加深對AI應用的理解,激發創新熱情。隨著AI技術的發展,教育者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的競爭力。高師大事經學系將持續舉辦相關論壇與研習,推動AI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技能。 論壇由事業經營系友會協辦,會長彭日騰感謝榮譽會長陳俐蓉及系友們的支持與協助,尤其感謝系友智卉心媒體CEO許琮智統籌策劃。許琮智指出,這次論壇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期望激發學生創新靈感。技嘉科技同時提供AI電腦設備,供學生操作,讓他們體驗AI的運算能力,深化實踐與理解。 校長王政彥高度肯定此次論壇,期望未來事經學系持續結合產學資源,推動AI技術在教育與商業的應用,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學生,幫助他們在數位時代中脫穎而出。

Read More

浮游生物「糞粒」助攻藍碳 中山大學碳匯研究登國際期刊

中山大學洪慶章特聘教授團隊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登上國際期刊「海洋污染公報」,藉此呼籲政府著眼海洋性藍碳。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十五年,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於深海。整體海洋碳移除量,占全臺年碳排三十四點五%,潛力驚人,這項跨國研究登上國際期刊「海洋污染公報」,藉此呼籲政府著眼海洋性藍碳。 研究團隊指出,很多國家提出解決全球氣候暖化困境根本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期望二0五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進而衍生碳權、碳稅、碳費等減碳機制;目前臺灣碳匯無具體數據,亟需詳查臺灣森林、海洋及沉積物中的碳匯能力。 洪慶章與海軍官校副教授施詠嚴攜手組成跨校、跨國的研究團隊,首次對臺灣「自然碳匯量」進行全面性盤查,強調海洋在全球氣候解決方案中的關鍵角色,為未來碳匯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該研究統整了洪教授團隊橫跨十五年的顆粒態有機碳通量數據,並結合相關文獻,揭示臺灣周邊海洋性藍碳扮演著二氧化碳移除的重要角色;洪慶章解釋,相較於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藍碳才是占地球面積最大的固碳高手,且多數人以為濱海藍碳如紅樹林、海草床與鹽灘地是藍碳吸碳的主角,但研究發現,真正幕後吸碳高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大量海洋浮游生物,也概括所有海洋生物的死亡顆粒及「糞粒」。 他指出,光線可穿透海平面下約一百五十公尺,這些海洋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過食物鏈遭浮游動物捕食,進而代謝成糞粒,間接將微藻轉換為顆粒有機碳,沉降至深海或海底沉積物中,可儲存達數10年至數百年,是藍碳重要的「生物幫浦」。 中山大學洪慶章特聘教授團隊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 (記者王正平翻攝) 洪慶章也揭露臺灣自然碳匯現況,森林碳匯、海洋沉積物碳匯及海洋藍碳的二氧化碳年移除量分別為二一五0萬噸、四二一0萬噸及九六八0萬噸;其中,海洋碳匯每年移除約占臺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二億八千萬噸中約三十四點五%,對臺灣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關鍵作用。對照臺灣距離達成淨零排放,仍有約一億六千萬噸二氧化碳的缺口。 他強調,應加強對臺灣陸地與海洋碳匯的實海域測量,需要更多的研究船來協助,同時加速採取去碳化能源策略,如減少使用石化燃料,及推廣電動車、再生能源及氫能技術。未來政策應納入更多創新技術,如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存儲、造林、森林復育、生物炭、大型海藻養殖及海洋鹼度添加等,以有效達成二0五0年的碳中和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