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買香港引資大獲好評 外資參與踴躍回響熱烈

  櫃買中心陳麗卿總經理(前排左四)、凱基證券方維昌總經理(前排右三)與參加法說會的9家上櫃公司代表合影。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櫃買中心11月15日與凱基證券共同合作於香港舉辦海外法人說明會,本次活動係由櫃買中心陳麗卿總經理率團,計有穩懋(3105)、弘塑(3131)、雙鴻(3324)、譜瑞-KY(4966)、聖暉*(5536)、萬潤(6187)、旺矽(6223)、M31(6643)及群聯(8299)等9家上櫃公司參與,吸引近145人次的外資機構投資人參加,進行62場次的會議,顯示這些櫃買市場的優質上櫃公司對外資機構展現了高度吸引力。 櫃買中心表示,本次海外法人說明會所邀請的9家上櫃公司都是目前市場關注的人工智慧(AI)、IC設計及半導體製程等產業領域中的優質公司,因此除了吸引當地眾多大型資產管理公司與保險公司外,本次亦有從新加坡及韓國等地遠道而來的專業投資機構積極參與。法說會當天,櫃買中心也特別向外資機構介紹櫃買市場(Taipei Exchange)的優勢與特色,包括建構多層次股票市場以扶植企業發展,及股票及債券兩大核心業務的亮眼表現,並向與會機構介紹櫃買市場擁有相對高的殖利率、合理的本益比及豐富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等,以展現上櫃公司的投資價值,同時也分享櫃買中心近年來推廣ESG及相關金融商品的具體成果。 櫃買中心近年來除積極協助上櫃公司實踐永續發展,提升企業價值外,更透過歷次海外法說會之舉辦,安排優質上櫃公司與外資機構法人直接面對面會談,提升上櫃公司的國際知名度,帶動更多國際資金進入櫃買市場,持續增進我國證券市場交易動能。

Read More

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發展中心促成日藥本舖與NaturKidz果乾合作

  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發展中心促成日藥本舖與NaturKidz果乾合作 展望天然健康食品新藍海。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發展中心成功促成日藥本舖與紐西蘭果乾品牌的合作,攜手推廣高品質、無添加的天然健康食品。此次合作將紐西蘭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與台灣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重視緊密結合,為雙方市場開拓新契機。 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發展中心處長魏緹娜(Tina Wilson)表示,紐西蘭與台灣長期保持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紐西蘭雖地處偏遠,但以其天然純淨的環境聞名,好山好水出產好水果,90%的出口商品為食品,台灣更是紐西蘭第八大出口市場,產業與台灣互補,又位於南半球,農產品產季恰好與台灣相反,可避免台灣農業受到衝擊,自台紐FTA生效以來,十年來幾乎所有產品均已降至零關稅,帶動雙邊貿易的成長。協會希望借由此次合作,讓更多台灣消費者認識來自南半球的優質產品,特別是在台灣銀髮族和孩童對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加的情況下,提供天然、安全的選擇。 日藥本舖董事長謝德璋表示對此合作充滿信心。他指出,台灣雖以水果產地著稱,但對於來自紐西蘭的高品質果乾,市場認知度仍有限。日藥本舖將以自身的行銷專業及消費者信任度,積極推廣紐西蘭健康果乾,強調「天然無添加」的核心價值。紐西蘭品牌代表Bonnie感性地分享,作為一位母親,她希望孩子們能享受到最健康的食品。紐西蘭果乾採用純天然製程,無防腐劑添加,冷凍技術保留97%的營養價值,充分展現紐西蘭「好山好水好產品」的特性。未來,她期待更多產品能透過日藥本舖平台進入台灣市場,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 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發展中心經理簡孟潔指出,除了果乾外,紐西蘭還擁有其他潛力產品,包括蜂蜜、能量棒、乳製品以及寵物保健品等,均有進一步合作空間。協會亦表示,若日藥本舖有OEM需求,紐西蘭供應商能提供全面支持,滿足其品牌開發目標。此次日藥本舖與紐西蘭果乾品牌的合作,不僅是兩國商業夥伴關係的新里程碑,更是為台灣消費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未來,雙方將持續努力,讓更多天然、健康的食品進入台灣市場,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美味選擇。

Read More

慶祝榮民節 北榮桃園分院提供免費健康服務

北榮桃分於榮民節歡慶活動提供免費義診及健康諮詢。(北榮桃分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慶祝建院三十周年暨第四十六屆榮民節,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於一一三年十至十一月期間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除了日前已順利完成慶祝大會、新型MRI(核磁共振造影)設備揭幕儀式,以及熱鬧的園遊會和愛心義賣外,本(十一)月亦應邀參與大溪區退伍軍人協會所舉辦的「慶祝榮民節大會暨全民國防、募兵政策與關懷弱勢聚會」。慶祝活動中,大溪區退伍軍人協會王玟舜理事長代表捐贈白米等民生物資,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提供義診,獅子會進行免費聽力檢測與助聽器配戴等服務,表達對榮民、榮眷的關懷與至高敬意。 民眾諮詢肺癌篩檢條件,癌症篩檢個管師提供諮詢及衛教。(北榮桃分院提供) 除了有前海軍總司令苗永慶上將、桃園市榮民服務處鄭源敏處長、桃園市退伍軍人協會革安明理事長、黃國園關懷協會蔡忠誠理事長、大溪守望相助隊吳念庠中隊長、國旗屋張老旺先生等貴賓蒞臨祝賀外,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楊斯年副院長亦共同參與,並大喊「榮民節快樂」,向在場榮民表達祝福。 北榮桃園分院楊斯年副院長率領社區醫學部護理師,為現場民眾免費提供量測血壓血糖及肺癌篩檢等相關健康諮詢,並親自上台介紹有關金字塔三級醫療服務計畫及該院為榮民、榮眷提供之各項綠色通道服務,並闡述醫院未來發展方向。楊副院長表示,北榮桃園分院將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與桃園市榮民服務處攜手並肩,為榮民與榮眷提供更優質、更周到的的服務與關懷。

Read More

永豐金控獲The Asset最高榮譽「玉璽獎」

  永豐金控喜獲《The Asset》「玉璽獎」,由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代表領獎。圖為主辦單位《The Asset》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際知名財經媒體《The Asset(財資雜誌)》於2024年舉辦的The Asset ESG Corporate Awards頒獎典禮於11月7日在新加坡盛大舉行。永豐金控自2020年起連續四年榮獲《The Asset》最佳ESG企業白金獎(Excellence in ESG-Platinum Award),今年更上一層樓,首度榮獲ESG(環境、社會、治理)最高榮譽「玉璽獎」(Jade Award)。 永豐金控自今年7月1日起,將永續發展委員會提升為董事會層級委員會,邀請金控所有3位獨立董事成為委員,展現對永續治理之重視,並在董事會下新設永續辦公室,指派金控副總經理擔任永續長,協助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各項工作,為國內首家在董事會下設立永續長和永續辦公室的金控公司,不僅為國內業界樹立高標準,也實踐了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此外,永豐金控深耕太陽能發電融資超過10年,更是唯一一家連續9年獲頒經濟部能源局光鐸獎的金融業者,以綠色金融助攻台灣淨零。這些舉措展現了永豐金控在永續發展的卓越表現,並在推動過程中發揮領導力和創新精神,獲評審高度肯定,頒給永豐金控此項榮譽。 永豐金控近年屢獲國內外指標型永續評比的高度肯定,包括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並連續三年在S&P全球永續年鑑銀行產業中排名前5%;MSCI ESG評級達到領導等級的AA;CDP供應鏈議合獲得「領導等級A」最高榮譽,並連續四年獲得CDP氣候議題「領導等級A-」殊榮,以及連續五年榮獲「天下永續公民獎」。此次獲頒「玉璽獎」,再次凸顯永豐金控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傑出表現,獲得國際高度認可,成效卓著。 永豐金控已承諾在2030年達成自身營運淨零排放、2050年達成全資產組合淨零排放,已完成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設定並獲驗證通過,並積極推動綠色營運,同時整合旗下子公司打造綠能金融生態圈,將資金導引至綠色、永續的經濟活動,提供能源轉型和產業轉型所需的金融支持,期以金融力量助力台灣實現淨零目標。此外,已自2022年7月起逐步去碳,涵蓋燃料煤開採、發電及非常規油氣相關之投資、融資及固定收益商品承銷業務,計畫在2030年全面退出燃料煤相關業務:包含開採、發電、加工、貿易、運輸與物流、設備製造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專案投融資業務。永豐金控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推動永續發展,為社會和環境創造更大的價值,朝「翻轉金融,共創美好生活。Together, a better life.」的企業願景持續前進。

Read More

高麗菜種植超量 農糧署籲請農民分散種植避風險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農業部農糧署表示,今年受九月豪雨、山陀兒及康芮颱風影響,蔬菜產量減少價格走高,十月後氣候逐漸穩定且轉為冷涼,適合平地各類蔬菜生長,農民種植意願增加;依據該署敏感性蔬菜供育苗量預警系統資料,十月中旬及十一月上旬甘藍超種亮紫燈,該署已透過簡訊、Line及官網等多元媒體管道發布宣導訊息,籲請農民調整生產規劃,分批減種或轉作其它作物,避開甘藍產銷失衡風險。 農糧署指出,受九月豪雨及連續颱風影響,國內蔬菜產區受損,供應減少,價格上漲。查台北果菜批發市場近一週蔬菜平均日交易量一千一百五十九公噸,較去年同期一千三百二十二公噸減少十二點三%;平均每公斤交易價格五十二點一元,較去年同期三十八點三元上漲三十六點一%。 該署補充說明,本年自十月山陀兒颱風過後,氣候逐漸穩定且轉為冷涼,適合蔬菜生長,加上蔬菜市場價格仍高與因颱風豪雨延後種植等因素,十月上旬起平地甘藍有集中種植情形,達警戒(紅色燈號五百四十萬至六百萬株)及超種紫色燈號六百萬株以上範圍,其中十月中旬及十一月上旬甘藍種植數量分別達六百七十九萬及六百四十八萬株,入秋以來二次亮紫燈,超過合理種植規模。以生育期六十至七十天推估,預估十二月下旬以後進入盛產期,倘氣候平順溫暖,有產銷失衡之虞,建議農民審慎評估種植風險,切勿追價搶種,以維護合理收益。

Read More

佛光大學推法嚴經清唱劇第二部十二月台北上演

佛光大學推出的法嚴經清唱劇由謝元富教授擔任指揮。(佛光大學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礁溪佛光大學首創以音樂清唱劇銓釋華嚴經後,今年再度推出新作「阿蘭若處見蓮華」為名,並將在十二月六日假臺北市中山堂正式首演。 繼去年以「華嚴經--善財童子的成佛之道」為題的第一部華嚴經清唱劇之創作後,第二部有關華嚴經的清唱劇取名為「阿蘭若處見蓮華」,表示全劇的主軸就像「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之中,一朵智慧的蓮花綻放,這朵蓮花開啟了覺悟的聲音,並讓這聲音響徹宇宙」一般。新上任的佛光大學趙涵捷校長表示,在他初掌佛光大學校務時,就能聽到這樣一種既可以發揚星雲大師創校精神,又可以展現佛光大學創新精神與人文關懷理念的創作與展演。提供整部劇基本創作構想的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表示,全劇分為三幕九景,第一幕的「菩提樹下」包含了「受供、魔擾、降魔」等三景,用以傳達佛陀是如何來到菩提樹下,並能夠獲得突破性之覺悟的過程。 清唱劇的作曲家劉靜江老師指出,以音樂來詮釋文本故事,以人聲來唱頌,讓佛教經典故事能以另類的方式被閱讀、被理解。一直扮演著穿針引線角色的佛光大學創意與科技學院謝元富院長表示,從法華經清唱劇開始,這已經是第四部創作,佛光大學本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願意以創造性的新嘗試,來詮釋佛教經典的智慧,這也是佛光大學本於取之於社會,服務於社會,讓社會能夠沐浴於佛陀智慧之海的宏願。 這部劇作的首演將第一次採取售票方式,十二月六日假臺北市中山堂演出,有興趣,可以到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購買演出的門票。

Read More

桃市警察局志工大隊表揚大會 張善政期勉共同守護治安

桃市警察局志工大隊表揚大會,張善政市長期勉共同守護治安。(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十四日晚間前往中壢區,出席「警察局一一三年志工大隊表揚大會」,並頒發熱心服務團隊獎及協勤志工楷模。張市長表示,感謝警察局志工大隊以熱情、溫暖的態度引導民眾洽辦公務,協助提升服務品質,並搭建起警察局與民眾溝通的橋梁,讓市民辦理業務時更加順暢,期勉志工持續攜手共同守護治安。 警察局指出,小檜溪派出所於本(十一)月五日啟用,並成立小檜溪志工分隊配置二十名志工,擴展服務網絡,警察局志工人數已達一千零八十四人,有助提升治安與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感謝桃警志工團隊及所有志工夥伴們的奉獻與付出。 桃市警察局志工大隊表揚大會,張善政市長期勉共同守護治安。(新聞處提供) 警察局表示,市府積極運用科技推動智慧桃園政策,針對治安與交通部分,今(一一三)年已完成刑事鑑識新實驗室、桃園科技犯罪偵查二點零暨數位科技戰情中心、交通科技執法中心以及警犬隊,致力營造「治安放心、交通順心、服務貼心」的市民宜居環境。 包括立法委員呂玉玲、議員周玉琴、陳韋曄、市府警察局長吳坤旭、志工大隊大隊長何淑子、民防大隊大隊長高世嘉、守望相助大隊大隊長蕭毓中、交通義勇警察大隊副大隊長張阿統、義勇刑事警察協會副大隊長彭久銘、山地義勇警察隊長曾鴻姿及顧問團團長賴呂鳳蓮等均一同出席。

Read More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相當於成年國人每8人就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有感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患者藥品眾多,易混淆或出現藥品交互作用,影響健康,臺中榮總提醒病友,遵循醫囑用藥,有問題就問藥師,避免自行增減藥或停藥,才能妥善控制慢性腎臟病。 腎移植病人 一天需服用多種藥物 臺中榮總藥學部陳秀美主任指出,中重程度的慢性腎臟病常與心血管或代謝疾病伴隨出現,而腎移植病人則有免疫抑制劑、預防感染藥物等需服用,這些病友一天得吃10種以上的藥物,而腎病藥師門診就是協助病友處理用藥的疑難雜症,統計110年12月至113年8月已服務2479人,共5955人次;其中逾6成是65歲以上長輩。 自行減藥或停藥原因多 影響用藥成效 依據「歐洲藥事照護網之藥物相關問題分類系統」分析門診服務,病人曾發生之藥物相關問題共有917件,其中「治療效果不佳」有424件(佔46.2%)最多,其次是「(可能)發生藥物不良事件」有235件(佔25.6%)。進一步分析這917件的原因,以病人「故意使用/服用少於醫囑的藥物」有249件(佔27.2%)最多。 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也有擔心藥太多會傷腎,甚至有病友減肥縮減一日三餐變兩餐,隨餐後藥物也自動縮減成2次,影響療效。 其次原因為「服藥時間或服藥間隔不適當」,有123件(佔13.4%)。鄭景耀解釋,曾有病友看病吃藥覺得好像沒效果,誤以為是個人體質問題,但經過藥師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揪出癥結是服藥時間錯誤造成。 腎臟病友服用止痛藥當心 避免造成腎損傷 另一方面,門診統計也發覺有1成的腎臟病友曾使用可能危害腎功能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鄭景耀提醒,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但腎臟病友要特別留心使用,常見病友去看牙醫疏忽說明有腎臟病而誤用,或以為止痛藥都一樣,服用他人藥品造成腎損傷而不自知。 腎友常見用藥十問 別害怕開口問醫生 臺中榮總腎病藥師門診也整理出病友常見用藥十大問題,並呼籲病友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問。   服藥問題 1 腎移植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併用其他藥物? 2 我的藥物和食物是否有交互作用? 3 藥物忘記吃該如何處理? 4 藥物數量少吃該如何處理? 5 藥物數量多吃該如何處理? 6 吃藥時間複雜該如何安排? 7 抽血/檢查/手術前禁止喝水服藥,之後該如何補吃藥? 8 不知道處方藥品更改/外觀改變? 9 藥物副作用如何處理? 10 移植手術後需要用的抗生素漱口水該如何泡製? 以上問題考量每位病人之藥物、服藥頻次與時間、藥物交互作用情況,以及病人生活作息而需個別規劃回覆,請務必與專業藥師討論,以有效解決藥物相關問題。

Read More

糖友染皮蛇致右手偏癱無力!醫:接種疫苗可預防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今年80歲的陳爺爺罹患糖尿病多年,某天洗澡時他感覺胸膛又紅又癢,隔天起床就發現大片皮疹從右前胸蔓延到後背,還起了水泡。起初他並不以為意,以為是困擾已久的濕疹又犯了,沒想到塗抹藥膏仍不見好轉,偶爾患部還會隱隱作痛,只要抬起右手拉扯到就會感到劇烈疼痛,忍了快1個禮拜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經醫師診斷是感染帶狀疱疹惹的禍! 幼年長水痘病毒終身潛藏體內!國人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李淳權醫師說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活化的表現,此種病毒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並潛伏在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中,直到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根據台灣研究統計,每個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2%,即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發病後不只皮疹、起水泡,引發的神經痛更是讓人痛不欲生。研究指出,即使皮膚表面的急性症狀消失,疱疹後的神經疼痛仍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 。值得注意的是,曾得過帶狀疱疹者,仍可能再度復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被許多患者形容「比生產痛還要痛」。 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50歲以上成人 慢性病患者(如; 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 免疫不全者 生活壓力大或作息不正常 曾感染過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若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留長期後遺症 李淳權秘書長指出,一般來說,帶狀疱疹只要好好處理,在皮疹發作後72小時內投予抗病毒藥物,就能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疼痛,通常可在5週內痊癒,但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所需時間會比較久。像本身是糖尿病友的陳爺爺就因延誤治療,儘管確診後馬上投藥,皮膚症狀仍持續了1個多月、疱疹後引起的神經疼痛更是拖了超過半年才逐漸好轉,且由於沒能及時診治,即便藥物治療後恢復良好,仍留下右手肌肉僵硬無力的後遺症,握力至今仍無法改善,就像中風過的病人一樣,連握筷子都顯得吃力。 李淳權秘書長說明,根據患者自述,發病後不僅身體又刺又痛,奇癢難耐,還會因為身上的紅疹、水泡,連穿衣服都感到無比劇痛,半夜也經常因為壓到患部而被痛醒、無法翻身、睡都睡不好、無時無刻都像是被火燒般疼痛,連帶導致他食慾不振、鬱鬱寡歡,治療期間使用了各種不同強度的止痛藥還是無法改善,直到使用了神經阻斷劑才稍微舒緩。李淳權秘書長強調,發疹期間,愈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愈有效,提醒民眾,若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以免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糖尿病患皮蛇纏身機率是雙倍,且後遺症嚴重 國內研究指出,1/5的帶狀疱疹患者為糖尿病患。對此,李淳權秘書長解釋,糖尿病患者因慢性高血糖的關係,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變差,除了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細菌感染,且隨著免疫力降低,若體內有潛伏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也容易再度激活,進而引起帶狀疱疹。 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高出一般人2倍,且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也增加50%,若不幸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控制惡化,並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視力問題等併發症。此外,罹患帶狀疱疹容易造成血糖升高,惡性循環下去,也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影響患者健康。 日常保健+施打疫苗 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至2026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福祉(Diabetes and well-being)」,提醒糖友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李淳權秘書長表示,響應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持續推動「健康生活」,呼籲糖友保持良好健康作息及運動習慣、均衡飲食、積極接種四大疫苗(流感及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透過日常保健及接種疫苗,提升防禦力。

Read More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多樣化的治療方式可望改善病友生活品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怡亭報導 慢性腎臟病是國人常被忽略的疾病之一,往往等到症狀出現時才發現已惡化至疾病中後期。對於末期腎病患者而言,腎性貧血是一個常見的挑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貧血症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長期下來還會增加心臟負擔,並影響其他器官功能。 腎臟與造血息息相關 無法感測缺氧訊號造成腎性貧血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解釋,腎臟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會感測血液中的氧氣量,當含氧量過低時,腎臟會釋放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然而一旦腎功能受損,腎臟無法有效感測到缺氧訊號,骨髓就無法正常製血,形成「腎性貧血」。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倦、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都是貧血的表徵,應及早留意,避免進一步惡化。 腎性貧血治療選項:從傳統注射到HIF療法的革新 過去,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依賴注射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SA)輔以鐵劑來提高紅血球生成,但效果易受慢性發炎影響。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已有模擬體內低氧環境的口服藥物,透過藥物穩定HIF(缺氧誘導因子),能夠促進身體自然生成紅血球,為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吳麥斯醫師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透過ESA注射直接補充紅血球生成素,但有時當ESA濃度過高,骨髓接收到的訊息可能不足以增加造血量。此外,腎病患者常伴隨鐵質缺乏問題,透析過程也會使鐵質流失,導致造血困難。隨著 HIF 療法的出現,這類藥物通過穩定細胞在低氧環境下的HIF反應,促使紅血球生成素的自然生成,使體內鐵質與其他營養物質更高效地被應用,並因為是口服藥物,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便利性,較不受慢性發炎影響,是腎性貧血治療的一大突破。 隨著藥物技術進步,現行的腎性貧血治療已包括ESA注射、口服鐵劑、靜脈鐵劑及新型HIF療法等多種選擇。這些治療選項各具特點,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需求靈活搭配使用,提供更適合個別患者的療程。 吳麥斯醫師指出,腎性貧血對慢性腎病患者是長期課題,治療選擇的多樣化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讓醫師在面對患者個別需求時有了更多選擇。隨著藥物科技不斷演進,腎病患者在抗貧血治療上將擁有更佳的支持,持續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