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綠能充電系統車位 頭城大武停車場誕生

頭城鎮第一座建置綠能充電系統車位的大武停車場全景。(記者林坤瑋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促進觀光,提高更優質停車空間,頭城鎮公所新設大武停車場,六日由鎮長蔡文益會同鎮代會主席楊碧村與鎮代、里長共同主持啟用儀式。 大武停車場位於星巴克及頭城新商場旁,面積八百四十九點八八平方公尺、廣場面積八百四十九點八九平方公尺,車位共有廿六格;分別為一般停車格廿三格、電動汽車充電停車格一格、婦幼停車格、無障礙停車格一格。除了要滿足停車需求外,廣場可以促進當地文化、藝術和市集的發展,可為公共廣場、文化市集等活動或其他社區活動空間,增添藝術氛圍,吸引遊客和居民提升社區的活力,增加居民的聚集地點,帶業、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改善當地環邊房地產價值,增強頭城鎮的文化吸引力。 頭城鎮長蔡文益會同鎮代會主席楊碧村與鎮代、里長共同主持大武停車場啟用儀式。(記者林坤瑋攝) 蔡文益表示,大武停車場為頭城鎮第一座建置綠能車位充電系統配備充電站,以支援電動車使用者,符合現今環境保護與綠能減碳觀念,響應當前政府推動充電樁設置政策,支持淨零碳排發展,落實低碳、節能、減廢、環保等概念。 蔡文益說,鎮公所投入二百七十九萬元活化烏石港三一三地號,將閒置土地規劃成停車空間,成為鎮內首座自營停車場。每小時收費三十元,採車牌辨識系統、現金收費。晚上八時到隔日上午八時免費停車。

Read More

慈濟攜手長春藤生技推動外泌體研究 阿茲海默症治療與抗衰老新契機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長春藤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雅清昨日簽署產學合作計畫備忘錄,聚焦在阿茲海默症治療與抗衰老的應用與發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長春藤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雅清昨日簽署產學合作計畫備忘錄,將以外泌體技術為核心的研究計畫,聚焦在阿茲海默症治療與抗衰老的應用與發展。這次合作匯集醫學臨床經驗與生物科技創新,是醫療與科技跨界合作的新里程碑。 林欣榮表示,長春藤生物科技深耕於細胞治療應用技術研究多年,在周邊血幹細胞儲存服務以及血液生長因子產品,接續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之外,在非細胞本體的外泌體技術,所培養的單位數量及純度等都有很高的成效。這次雙方合作,將共同開發細胞外泌體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細胞及動物研究,希望有機會突破醫療現況,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慈濟醫院表示,外泌體是一種由細胞分泌的奈米級囊泡,攜帶著核 酸、蛋白質等多樣訊息分子。近年來,外泌體因具有調控細胞間通訊與修復受損組織的潛力,成為再生醫學與抗衰老領域的研究焦點。 長春藤生技表示,高齡化已經成為國安問題,衛福部在二0二四年三月公布全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百分之八,有三十五萬人,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預估一三0年失智長者人數上看六十八萬人;而阿茲海默症至今仍無法治癒,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仍以藥物延緩記憶力和思考能力衰退為主。 林欣榮表示,阿茲海默症是全球老年人口共同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而抗衰老是現代醫學追求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課題。慈濟創新研發團隊也積極在研究上找方法。目前外泌體的應用,讓醫界、產業界看見改變傳統治療的可能性,因此非常期待與長春藤生技的合作研究計畫,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慈濟醫院表示,此次與長春藤生技將投入以下幾個領域包括一、阿茲海默症治療:研究外泌體對改善神經退化、提升認知功能的可能性。二、抗衰老應用:探索外泌體在促進細胞修復、改善肌膚老化等方面的功效。 三、臨床實證研究:開展外泌體治療的臨床試驗,為未來醫療應用奠定科學基礎。

Read More

慈雲山公園化納骨 吉安鄉公所開啟生命禮儀新里程

吉安鄉慈雲山納骨塔昨日舉行開工儀式,希望整建後公園式戶外納骨牆,提供先人舒適永眠所在。(吉安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吉安鄉慈雲山一直以來都是花蓮鄉親祀奉先人的風水寶地,但長期以來皆面臨塔位不足窘境,而公務機關施政建設必須以便捷服務及照顧弱勢安置優先,更需兼顧圓滿禮儀和簡約經濟考量。 吉安鄉公所表示,為擴建慈雲山納骨塔公所自一0九年曾針對戶外納骨牆建設提出水土保持計畫,歷經兩年努力才通過水保認證。之後又歷經二年連續十九次提案,最後在花蓮縣長徐榛蔚支持協助獲得內政部花東基金七千五百六十萬補助,並獲得代表會支持通過一千八百四十萬自籌款,總經費九千四百萬元,共設置四千六百一十個公園化的生命禮儀園區。 花蓮縣政府民政處副處長吳俊毅表示,慈雲山殯葬禮儀服務,近年來都是花蓮縣評鑑特優的生命禮儀園區,慈雲山承載北區六個鄉鎮市的火化任務,今天啟動的納骨牆設計案更堪稱百年永續的重大建設。 吉安鄉長游淑貞表示,慈雲山納骨牆工程未來將導入智慧科技,除了提供傳統納骨服務外,還將結合網路祭祀功能,實現殯葬設施的現代化與公園化願景。鄉公所則秉持視民如親服務,以公正、公開的堅持原則,推動生命禮儀相關服務,持續深化鄉內殯葬生命禮儀圓滿規劃。 吉安鄉民代表會主席邱美雲表示,適性生活圈的建設,鄉親日日可見、隨時皆會提供反映需求,但慎終追遠殯葬禮儀文化,有許多的禁忌和建設智慧在其中,希望公園式戶外納骨牆,提供先人舒適永眠所在,更帶來子孫們安心、放心、安定供奉的孝行天堂。

Read More

台電基隆區處捐贈愛心物資

台電基隆區處處長陳据湖率同仁,捐贈愛心物資給弱勢族群。(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台電基隆區處捐贈十三萬元愛心物資,關懷弱勢族群。歲末將至,寒冬送暖,台電基隆區處除肩負供電穩定及安全的義務外,仍不遺餘力參與地方公益活動,協助慈善團體關懷弱勢族群致力於社會回饋。由基隆區處處長陳据湖帶領同仁,前往伊甸基金會、博愛家園及基隆家扶中心等機構,捐贈共計十三萬五千元物資。 台電基隆區處陳据湖處長表示,除公益團體外,長期以來透過捐款、物資捐贈等方式,積極支持各地社會機構及關懷弱勢族群,這次分別捐贈伊甸基金會四萬五千元、博愛家園四萬五千元及基隆家扶中心四萬五千元愛心物資,希望善心暖流以最實際的方式幫助弱勢者,讓愛心綿延永續。 伊甸基金會成立已逾四十年,提供身心障礙者各項社會福利服務,倡導全人關懷,每年服務超過十萬個身心障礙者及弱勢家庭;博愛家園為基隆地區唯一一所老人安養及養護綜合式照顧機構,宗旨為照顧經濟較為弱勢之長者,盼能讓長者頤養天年;基隆家扶中心溫暖且及時地關懷基隆市及新北市七區之經濟弱勢、受虐兒童少年及其家庭,盡力讓需要幫助的孩子都能得到經濟及教育上的幫助。 台電基隆區處表示,為以最實際方式幫助弱勢團體,這次愛心物資依不同團體,分別採買相對應適合的物品,除日常通用的衛生紙、尿布、濕紙巾、奶粉及麥片等用品,也專門購買復健褲、罐頭、暖暖包等急需物品。關懷活動除積極展現服務社會、熱心公益的精神,台電更期盼能拋磚引玉,藉由持續不斷的慈善活動引起民眾關注,參與關懷行動行列,讓愛傳到社會上的每個角落。

Read More

嘉義縣食農教育博覽會登場 學生展示農業與飲食成果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六日舉辦國中小食農教育「感恩土地、感謝農民、謝謝食物」與農共舞博覽會。(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六日舉辦國中小食農教育「感恩土地、感謝農民、謝謝食物」與農共舞博覽會,縣長翁章梁頒發亮點學校、NPO團體、食農教育教案撰寫績優老師及農民感謝狀,也到各校園攤位聆聽學生解說。翁章梁勉勵各校繼續發展食農教育,讓孩子懂得惜食,也學會尊重農民的辛勞。 活動安排亮點學校與推動團體展示食農教育成果,學生擔任導覽員,鹿草風華特色文化商圈會員也一同共襄盛舉,推廣健康飲食、永續農業,鼓勵大家選擇在地有機食材,倡導健康飲食。 嘉義縣食農教育資源中心-鹿草國小與臺南稼穡種子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蔬果新品種,兩單位合作改良出易栽培、產量高、抗病蟲、抗逆境和高品質的多樣蔬果,讓更多人看見嘉義科技農業的力量。 教育處表示,食農教育法一一一年三讀通過,賦予食農教育法源、預算及推動方針,以「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六大目標為核心,嘉義縣已四度蟬聯食育力五星城市,展現推動食農教育的成果。

Read More

梨饗東勢.樂活柿桔 山城農業推廣研習成果展

山城農業推廣學習中心暨蔬果花卉產業特色,研習綜合成果展。(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市府農業局六日在台中市客家樂活園區-山城農業推廣學習中心,舉辦「梨饗東勢.樂活柿桔」山城農業推廣學習中心暨蔬果花卉產業特色研習綜合成果展。各樂齡學習班,表演精彩歌舞,花藝、竹編等靜態展示。 農業局說明,山城農業推廣學習中心原為東勢高工舊校址,九二一大地震後東勢高工遷校,舊校區經台中市政府規劃及整理,改造為「台中客家樂活園區」。 山城農業推廣學習中心暨蔬果花卉產業特色,研習綜合成果展。(記者徐義雄攝)   農業局輔導東勢區農會將一樓區域設立為山城農業推廣學習中心,整合和平、東勢、石岡、新社及豐原區等山城資源,開設日語、律動、客語、竹編、花藝、歌唱等各式課程。 成果展由中阮胡琴及太鼓熱情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活動有客家歌謠、陶笛演出外,結合幸褔農村、青農輔導、四健、家政、產業文化、竹編及樂齡學習等靜態展示。

Read More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捐大型除蟎殺菌機 守護植物人健康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捐助新台幣21萬元,購置1台大型寢具除蟎殺菌機。(創世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素有「雨都」之稱,一年四季高濕的氣候讓植物人的皮膚容易出現不適症狀。為減緩這些問題,所有接觸皮膚的物品如寢具、衣物,都需經過徹底的消毒殺菌,才能避免皮膚狀況進一步惡化。為了改善植物人的生活品質,張榮發慈善基金會連續四年支持創世基金會基隆院採購大型設備。今年捐助新台幣二十一萬元,購置一台大型寢具除蟎殺菌機,由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親自到基隆院捐贈,現場更實際測試將輪椅推入機器中進行殺菌,體驗其便捷與實用性。 創世基金會基隆院自民國九十三年成立以來,已服務近八百位植物人及其家庭,為在地提供長期照護的重要支柱。此次的捐贈儀式,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更協同長榮桂冠酒店(基隆)一同到院慶祝創世基隆院的成立紀念日,並以實際行動支持植物人照護。植物人因長期臥床,皮膚貼身的寢具與衣物的潔淨顯得格外重要。若因細菌感染傷口,不僅加重病情,也讓傷口癒合更加困難。基隆潮濕的氣候更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因此,大型的寢具除蟎殺菌機不僅提升了清潔效率,也有效改善了植物人的生活環境與健康狀況。 創世基金會基隆院院長李淑婷表示,目前基隆院收容四十六位植物人,並提供到宅服務給超過八十個家庭。然而,植物人安養服務所需經費龐大且籌措不易,每位植物人一天的安養費用高達新台幣一千六百五十元,但這項服務絕不能中斷。李淑婷呼籲社會大眾發揮愛心,為植物人的生命帶來更多希望。相關愛心捐贈可洽專線(0二)二四二一四七三八。

Read More

第14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登場 傳統藝術跨海齊聚一堂

《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將於十二月八日晚間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登場。(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曲藝,素有「說唱藝術」之稱,歷史悠久,自古便深受民眾喜愛。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將於十二月八日晚間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登場。此次活動匯集多樣曲藝形式,包括相聲、單弦、京韻大鼓、山東大鼓、台灣打嘴鼓、四川評書、福建南音與東北二人轉,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此次演出陣容堅強,台灣曲藝界的《大漢玉集劇藝團》、《臺北曲藝團》、《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台灣打嘴鼓劇團》與《相聲天團》將聯袂演出,展現台灣曲藝的深厚底蘊與創新活力。 演出採免費索票入場,每人限索四張,票數有限,索完為止。當日活動於晚間六時三十分開放現場取票,觀眾可自由入座,僅部分座位為保留席。 演出將於晚上七時三十分正式開始,預計至九時三十五分結束。主辦單位包括中國曲藝家協會、大漢玉集劇藝社、台北曲藝團、台灣打嘴鼓劇團與吳兆南相聲劇藝社等單位,齊心打造一場不容錯過的文化盛事。相關活動資訊可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

Read More

「高被引學者」千中選一 中山大學黃信銘、溫朝凱入榜

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黃信銘連續六年入榜「高被引學者」。 (記者王正平翻攝)   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溫朝凱為第二次入榜「高被引學者」。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資料分析服務商科睿唯安公布「高被引學者」名單,入榜者僅占全世界學者的千分之一,今年臺灣共有十二名研究人員入選,臺大有三人入榜、中山與成大各二人,其餘機構各一人;其中,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黃信銘連續六年入榜,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溫朝凱則為第二次入榜,學術研究表現亮眼。 「高被引學者」名單由科睿唯安公司科學資訊研究所每年評選發布,針對SCIE和SSCI收錄期刊中的高被引論文數據進行評估整理,表彰對全球科學研究深具影響力的學者,今年全球共有六千六百多名研究人員入選,平均每千名學者中僅有一人入選,競爭激烈,臺灣更只有十二人入榜。 中山物理系副教授黃信銘研究專長為凝態物理、超導物理及拓樸物理,深入研究並執行模擬拓樸半金屬材料以及其新穎傳輸與超導特性、使用機器學習結構模擬量子多體系統、拓樸與磁性手性晶體的研究,及錳氧化物尖晶石之磁性與拓樸物理研究等相關計畫。 黃信銘跨國研究成果斐然,其研究論文分別榮登三大國際權威期刊,學術表現深獲全球肯定;他表示,量子物理不再只是談論「薛丁格的貓」,其中暗藏的抽象幾何與拓樸結構,反應獨特的觀察結果,預告著人們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操控以及發展出更精確的應用產品。 中山電機系教授溫朝凱研究專長為無線通訊,特別是在多天線系統的研究成果豐碩。除理論創新外,也積極透過產學合作與技轉,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務。 溫朝凱曾任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所長與工學院副院長,於二0一八年首次提出「無線通道反饋自動編碼器」,開啟全球學者以此為基礎的各項研究,並促使全球行動標準組織研究此項技術的6G標準。二0二二年入選高被引學者,二0二四年因「對深度學習在無線通訊系統之貢獻」獲選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對於再次入選高被引學者,溫朝凱感謝中山大學長期以來的支持。

Read More

環保局實施道路清掃 12/7上午封閉中山高末端兩側機慢車專用道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末端兩側機慢車專用道,為鳳山區往返前鎮區之交通要道,因車流量大、路寬不足,不易進行道路清掃工作,清潔隊員值勤時更是險象環生;環保局指出,為提昇道路清潔品質,並維護隊員們的安全,訂七日星期六上午六至十時,封閉雙向機慢車專用道,進行路面清掃,屆時請機慢車駕駛人提前改道行駛。 環保局並提醒用路人,於環境清理期間,務必遵守交管人員導引,並依現場指示牌減速改道通行,以確保行車安全,並規劃每三個月進行清掃,視髒亂情形隨時調整。 另呼籲用路人共同維護道路整潔,勿因一時方便隨意丟棄垃圾於路面,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二十七條規定,裁處一千二百至六千元罰鍰。 環保局指出,封閉管制範圍:一、北向機慢車道高架橋:前鎮區明正一街至鳳南一路;二、南向機慢車道高架橋:鳳山區三商街至衙慶三街五十七巷,另封道作業期間倘造成用路人不便,尚請市民諒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