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新聯盟Premier Alliance協議獲FMC審議通過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公告由現代商船(HMM)、海洋網聯船務公司(ONE)與陽明海運共組的海運新聯盟Premier Alliance協議,本(二)月九日獲准正式生效,取代之前的THE Alliance聯盟協議。 Premier Alliance三家成員公司均表明,即使缺少THE時期前合作夥伴赫伯羅德(HL),仍將繼續推進合作。 據瞭解,去(2024)年十月該聯盟協議提交FMC進行審批,FMC次(十一)月要求補充資料((RFAI)完成對協定競爭影響的經濟分析,審查進程因此受到拖延,同月十二月底FMC確認補充回應完成,但依據法規,該委員會有45天的審查期,期滿若無異議,協議將自動生效。 依據Premier Alliance聯盟協議涵蓋船舶共用、艙位交換,以及對營運船舶大小、數量、特性等方面的討論與決策,該聯盟決定深化合作,同時與地中海航運公司(MSC)達成單獨協定。 HMM、ONE和陽明海運計畫增加主要航線服務,投入新船以彌補能損失,HMM則將重開2018年停運的泛大西洋航線,ONE宣佈將開通南美東岸和印度新航線。

Read More

高雄關提醒業者進口自力推動掘井機 應正確申報統計用數量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表示,財政部關務署於113年12月17日以台關統字第1131033956號公告,自即日起進口歸列貨品分類號列第8430.41.10.00-3號「自力推動掘井機」增列稽徵特別規定「Z」,代碼「Z」意指當整套機器設備或組合物品須拆散、分裝報運進口,其第1批報運進口報單已填列整套數量,餘者於日後分批進口時,該數量欄應填列「0」,並按整套機器或組合物品應歸列之稅則號別申報。 高雄關進一步說明,實務上常見機器設備或組合物以拆散或分裝方式進口,並以多份報單向海關申報,為避免重複列計及虛增統計用數量,進口報單第42欄數量(統計用)填報方式則須特別留意,以2份報單申報進口3組「自力推動掘井機」為例,因其貨品分類號列已增設有稽徵特別規定「Z」,進口時請於第1批進口報單第1項次內數量(統計用)填列總套數3組,其餘項次及嗣後分批進口時該對應欄位則均應填列「0」,以確保統計用數量正確性。 高雄關強調,由於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為政府釐訂財經政策重要參考,各貨品分類號列之進出口數量、重量、金額等資訊,廣為國內外各界關注及運用,正確性至關重要,為維護貿易統計品質,籲請業者正確申報。

Read More

臺/美/亞洲新供應鏈商機交流論壇 探討因應川普2.0時代來臨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因應美國「川普2.0」時代來臨,為擴大臺灣企業在東協及北美等地布局,提高經貿韌性,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北美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共同舉辦「2025臺.美.亞洲–新供應鏈商機交流論壇」,集結臺灣、北美、亞洲多位企業界專家與駐臺代表,分享各國最新供應鏈商務趨勢,協助海外臺商與臺灣企業應對國際情勢。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國策顧問莊振輝及賴維信、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臺北辦事處處長韓娜、駐臺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武進勇、美國在臺協會商務官柯思遠、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代表文那隆、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貿易?投資處處長敬獵人等貴賓皆蒞臨與會。 徐佳青感謝世總、北美洲及亞洲臺商總會特別舉辦此次論壇,幫助海外僑臺商能快速因應新的國際局勢,做出新的佈局,也讓各國駐臺代表有機會與全球臺商交流,促進更多合作商機。徐佳青指出,臺商總會是臺灣企業前進海外各國投資的窗口,也是重要的諮詢者,而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總統賴清德也持續聚焦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因此面對川普就任後的新局勢與挑戰,更需要海內外彼此緊密攜手合作。僑委會作為臺灣與僑臺商的橋梁,也會持續連結海內外產業,協助僑臺商掌握全球供應鏈的最新趨勢及商機動向,持續佈局全球,創造更多商機,為臺灣帶來更大的經濟貢獻。 隨著新川普時代到來,全球經濟面臨重大轉捩點。世總總會長吳光宜表示,臺灣擁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及全球市場的信賴,在全球供應鏈中展現不可或缺的價值,希望持續深化與美加、東協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在新的供應鏈中找到突破點、在跨國市場創造更大的價值。 「供應鏈重組、貿易戰遍地烽火、關稅充滿不確定性」北美總總會長陳世修說,這些都是未來企業即將面臨的課題,這次特別透過論壇交流,讓臺商們能更有效、更從容準確地因應新的經濟挑戰,進而深化民主供應鏈。

Read More

樟宜機場去年貨運量近200萬噸增近一成五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新加坡樟宜機場公布數據顯示,海空聯運助力樟宜機場貨運需求,去(2024)年該機場貨運量接近200萬噸,比前(2023)年度增長近一成五(+14.6%)。 機場當局分析指出,由於旅客營運重新啟動,機場的貨運業務將受益於額外的腹部容量,並由於對紅海船隻的導彈襲擊貨櫃運輸的中斷,因此對電子產品和海上運輸需求不斷增加。在所有貨物流中都看到了增長(進口和轉運)。全球對跨境電子商務貨物的強勁需求以及從海洋運輸中斷引起轉變,航空貨運市場包括了中國大陸,澳洲,美國,香港和印度。 消息指出,該機場2024 年還增加了兩家新的貨運航空公司-山航(年內也恢復了客運服務)和仁川航空,新增兩條貨運城市航線連接新加坡至海口和名古屋。

Read More

財部公告對自越南產製進口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 不予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對自越南產製進口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反傾銷調查案,財政部初步認定有傾銷事實,惟經濟部初步認定對國內產業有實質損害之虞,無我國產業在調查期間繼續遭受損害之情事,因此不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關務署說明,財政部將繼續進行傾銷最後調查,依實地查核結果或其他新事證,可能獲致不同之傾銷差率或結論。依據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14條及第16條規定,財政部應於傾銷初步認定公告之翌日起60日內完成最後認定,經最後認定有傾銷事實者,將移請經濟部於40日內作成傾銷是否損害我國產業之最後調查認定。財政部於接獲經濟部最後認定有無損害我國產業之通知翌日起10日內,提交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審議是否課徵反傾銷稅(有損害)或結案(無損害)。 初步調查結果公告請至財政部關務署官網(https://web.customs.gov.tw/貨物通關/反傾銷及平衡稅措施/調查中案件-反傾銷稅案)查閱或下載。如有疑問請電洽該署諮詢專線(02)2550-5500分機1055。

Read More

上海港一月櫃量五百萬TEU創單月歷史最高紀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港務集團(SIPG)發布一月份業績,繼去(2024)年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貨櫃量突破五千萬TEU,該港上(一)月再創造新的里程碑,2025年一月係以五百萬TEU打破其單月歷史最高紀錄。 數據顯示,由於每年農曆春節期間不完全相同及市場季節性波動因素,一月份櫃量均有所差異,自2020年至去年分別是360.6萬TEU、403.6萬TEU、435.1萬TEU、380.3萬TEU及450.2萬TEU,但2024年二月份即降至380.2萬TEU。 基本上,由於中國春節通常在一月或二月,許多外貿企業會在春節前集中完成訂單出貨,使得一月貨物運輸需求大增。從全球貿易週期來看,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在年末歲初有增加消費的傳統,一月份上海港承接去年底貿易旺季的部分後續運輸任務,貿易量整體處於高位。 進入2025年,在諸多政經不確定因素及海運聯盟重組,今年上海港能否持續保持高檔仍有待觀察。據瞭解,上海港面對供應鏈變化給全球航運帶來的新變革,持續深化國際中轉箱轉運管理和多式聯運,並優化碼頭作業能力。上月SIPG完成盛東冠東碼頭(包含洋山港港區一期、二期、三期碼頭)系統一體化營運實測,推進兩家碼頭岸線和堆場資源、大型港機設備、作業人員、通訊設備的共用,進一步提升上海港整體作業能力,也為新年首月櫃量走高提供有力支撐。在提升業務協同能力方面,上海港也優化集疏運中心與洋山港區業務協同,開拓空櫃、ICT(內陸貨櫃樞紐)新模式,持續推進沿海捎帶、跨境電商等新業務擴量等。 去年上海港貨櫃量達到5150.6萬TEU、除突破五千萬TEU年櫃量,亦連續十五年排名世界第一,三千萬及四千萬TEU年櫃量紀錄則分別是在2011年及2017年寫下。

Read More

1 月通關日數較少影響 關稅實徵淨額116 億元減10.7%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發佈1 月份全國賦稅收入統計,其中關稅1 月實徵淨額 116 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14 億元(-10.7%),主因通關日數較少所致。 貨物稅方面, 1月實徵淨額108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15億元(-12.2%),其中油氣類增加2億元(+3.9%),惟車輛類貨物稅因上年新車熱銷基期較高,及適逢農曆春節連續假期,通關日數較少,減少17億元(-27.2%)。營利事業所得稅1 月實徵淨額 28 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11 億元(-27.3%),主因本月有大額退稅案件。 全國賦稅收入,1 月實徵淨額為 2,194 億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40 億元(-1.8%),以證券交易稅減少 26 億元、遺產稅減少 24 億元較多。

Read More

陽明海運今年首月延續去年佳績維持25%營收成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昨(十)日公告該公司今年一月份營收報告顯示,陽明首月營收雖仍受到貨櫃船運市場不確定因素影響,但延續去(113)年佳績維持超過25%營收成長。 陽明上(一)月單月營收為新台幣175.93億元,較前(十二)月營收增加3.44億元遞增2%,較去年同期營收新台幣139.97億元則增加新台幣35.96億元,年增25.69%。 該公司說明指出,目前整體航運市場受農曆春節假期與節後出貨動能轉弱影響,SCFI運價指數表現呈現壓力;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保持穩定成長3.3%,然而各國走勢分歧,美國經濟成長動能強勁、歐元區仍舊疲軟、中國持續放緩,加上貿易衝突及保護主義將可能擾亂供應鏈,故未來經貿前景與整體航運需求仍存在不確定性。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4年供給成長為10.3%,需求成長為4.5%;2025年供給成長為5.7%,需求成長為2.5%。 有關上(一)月19日以色列與哈瑪斯分階段停火協議生效,目前進入第二階段的停火協議談判,是否能永久結束戰爭仍待後續談判結果,陽明指出,恢復航行蘇伊士運河將在確保人員貨載安全無虞之情況下再行研議,目前主要航商仍依停火協議發展趨勢審慎評估。

Read More

星宇航空再添IATA CEIV醫藥冷鏈/生鮮貨物運輸雙認證 國籍航空首家擁有三項CEIV認證

(星宇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星宇航空貨運服務再添領頭紀錄!繼去年底為台灣首家獲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獨立驗證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Independent Validators, CEIV)頒發CEIV Lithium Batteries鋰電池運輸認證,近日再取得CEIV Pharma醫藥冷鏈運輸及CEIV Fresh生鮮貨物運輸雙認證,成為國內首家同時擁有三項IATA CEIV認證的航空公司,鞏固在特殊貨物運輸的領先地位。 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健華表示,星宇航空持續展現對於貨運服務發展的決心,高品質把關不僅止於客運服務,亦遵循國際最高標準處理客戶所託的每件貨物。同時擁有三項IATA CEIV認證為重要里程碑,代表星宇航空的卓越運營和人員專業獲得了國際認可,未來將持續把關並優化作業,提供高效專業的貨運服務。 全球醫藥品和高品質生鮮貨物的空運需求不斷增長,IATA CEIV Pharma和CEIV Fresh認證代表著全球公認的航空運輸供應鏈基準,分別針對醫藥品和生鮮貨物的獨特性,建立安全、可靠的作業標準。星宇航空積極優化特殊貨物溫控作業流程及規範,從最初的貨物接收及築打,到機坪的運輸裝卸,及至目的地的存儲和交付,皆確保溫度敏感貨物可保持在最佳溫度條件下,維持了醫藥品和生鮮貨物品質的完整性。通過IATA CEIV嚴格的認證需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廣泛的員工培訓及細緻的設施規劃,以確保溫度敏感貨物能及時儲存及交付,避免溫度偏差和腐敗的風險。 星宇航空目前以客機機腹載貨表現穩健,並於2024年與Airbus簽約訂購5架A350F貨機,今年初再確認執行5架選擇權,共10架A350F貨機預計將於2027年開始交機,持續佈局貨運市場以滿足強勁的空運進出口需求。星宇航空將不斷提升貨運作業效能,提供多樣的運輸解決方案,並堅守安全、準時和高品質的服務,成為客戶首選的可靠合作夥伴。

Read More

我民航機場去年貨運量止跌回升國際線增近一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交通部所作統計,去(113)年我民航機場貨運量止跌回升,各航線平均成長率達百分之七,其中國際線增幅近一成。 交部統計,去年我我民航機場貨運量達236.79萬噸,已較前(112)年度回升7.38%,終結111及112年連續兩年貨量下滑,惟仍低於疫前水準及高峰時期超過290萬噸貨量水準。 統計指出,按貨量結構來看,轉口貨去年以113.38萬噸仍居要角比前年度回升5.73%,其次是國際線104.2萬噸比前年度回升9.52%,國際線在112年一度跌破一百萬噸貨量水準及近八年新低。 兩岸航線去年貨量達16.42萬噸,當年度雖呈止跌(+7.68%),但已連續三年低於廿萬噸貨量水準,統計指出,兩岸航線貨量在106年高峰時期曾達23.6萬噸,國內線方面去年續走跌勢,去年為27848噸比前年度減少3.29%及低於三萬噸年貨物量,國內線貨量是在109年跌破三萬噸指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