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高職部春季公演5月密集登場,由客家戲學系推出《紫石街》,接續由劇場藝術學系推出《女女女女女》、民俗技藝學系帶來《啟航》、歌仔戲學系演出《楊宗保與穆桂英》,京劇學系帶來匯集不同年級學生成果的《京韻春曉》,檔檔精彩,展現戲曲新生代的潛力。
客家戲學系10日擔綱演出《紫石街》骨子老戲,由耳熟能詳的《水滸傳》改編成重新整合劇目,分喜迎、表衷、挑簾、裁衣、毒夫、殺嫂、血仇、打店等八折戲,從戲中人引領觀眾反思人性、情感議題,也由四功五法之中,領略客家戲曲唱念做打之美。
(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紫石街》由江彥瑮老師執行製作,客家戲學系高職部江秀儀飾演武植,展現精彩矮子功,而打虎英雄武松一角則分別由黃亜喆及范張誌愷同學擔綱,與由張有朋飾演的西門慶及藍欣怡飾演在十字坡開店的孫二娘,都有精彩的武打戲,潘金蓮由陳璇姝及賴淮蓁同學先後飾演,各展風姿。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表示,客家戲科成立24年以來,堅持以傳統戲曲表演功法,融合全方位藝術領域課程學習,所培育的客家戲曲人才已經在客家文化藝術傳播與舞台開枝散葉。《紫石街》的演出不僅展現學生學習的成果與功力,也彰顯文武場音樂和劇場整體的相輔相成。
(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緊接著劇場藝術學系將在5月16至18日在木柵校區黑箱教室登場的《女女女女女》,是圍繞五位性格迥異姊妹所展開的家庭劇,藉由她們對父親再婚的反應,揭開五姊妹對於長年在生活中對於缺席的母親形象與記憶所產生的矛盾和焦慮,以及彼此間情感與責任的微妙關係,探討當代社會中的性別身份、自我實現與世代衝突。
民俗技藝學系同樣在5月16至18日於內湖校區中興堂演出的《啟航》,展現高超特技,希望透過肢體演出與觀眾心靈相通。歌仔戲學系推出的《楊宗保與穆桂英》5月24到25日在內湖校區碧湖劇場開演,是一齣描述五倫綱常中細膩的情感交流與衝突。
(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壓軸京劇學系《京韻春曉》將於6月7日於內湖校區碧湖劇場推出,匯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成果,透過小學六年級紮實穩健的基本功展演、國三學子成熟自信的劇目《大登殿》亮相,以及高三學生精選劇目的傾情詮釋,完整呈現出戲曲教育從啟蒙到綻放的成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