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野外踏查 探索地質防災

  「台大地質與防災探索營」,從實地觀察中培養地質知識與防災應變素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與台大地質科學系合作,首度辦理「地質與防災探索營」,透過兩梯次的地質專業課程與野外踏查,帶領六十位高中生走入斷層與火山現場,從實地觀察中培養地質知識與防災應變素養。 此次營隊由萬芳高中與西松高中分別承辦,主題一為「火山災害與風險評估」,由台大地質系副教授朱美妃授課,探討台北盆地的火山地形、地熱活動與複合性火山災害風險。學生前往靈山公園、富貴角公園、石門洞、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與大屯火山觀測站,進行火山地形的野外實察。 學生在現場不僅戴上手套觸摸火山岩,更使用放大鏡觀察火成岩結晶結構,用溫度計測量地熱區的溫度並用試紙檢測酸鹼值,以及進行礦石的磁力測量。這些實作活動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具體化,以多感官方式體會火山環境,強化其科學觀察與災害辨識能力。 教育局學務校安室主任黃國忠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高等教育資源,推動更多跨域的科學與防災學習計畫,為學生打造具備科學素養與風險意識的安全未來,讓學生不只是「知道」,更能「理解」、「應變」與「實踐」,打造更具韌性的下一代。 _

Read More

PPSSC頒「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予中研院林崇熙博士

  二0二五年的PPSSC「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頒給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的林崇熙博士。左起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林崇熙博士、長期贊助PPSSC的史坦賽薾生醫創辦人蔣行與總經理林世吉。(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慈濟醫院表示,二0二五年第十七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PPSSC)於二十五日頒發「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表彰中央研究院農生中心的林崇熙博士。林崇熙博士建立丹參原生質體再生系統平台,提升生物活性成分,成功以植物幹細胞再生培育植株,「細胞藥廠」的概念可作為藥用植物研究、永續栽培與藥品開發的重要基礎,更可進一步運用於臨床。 慈濟醫院指出,PPSSC於二0二三年開始頒發「細胞及癌症研究菁英獎」,表彰在幹細胞與癌症的創新研究與技術上貢獻卓著的人員。二0二三年首屆由將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應用於多項臨床試驗的吉田信介博士獲獎;二0二四年的得獎者是為乳腺癌患者帶來希望的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 慈濟醫院強調,林崇熙與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及花蓮慈院合作開發植物幹細胞的研究,著力於丹蔘「原生質體到植株」的再生系統平台建立,利用非基因改造的CRISPR技術,在原生質體中實現高效基因編輯,並透過新建立的植物再生方案,不須雜交便可獲得精準作物,不但提升生物活性化合物成份,丹蔘酮和丹蔘酚酸較原生植物提升百分之三十,成功擴大了植物無性繁殖和草藥植物精確基因編輯的潛力。 林崇熙表示,他是一名植物再生研究人員,專攻組織培養技術,在與慈濟合作前,自己原本只是個思考著園藝栽種、以及如何讓植物長得更好的研究者,對植物代謝物幾乎一無所知,並不懂得如何讓植物產出促進人類健康的成分。 林崇熙說,很多人不熟悉植物的再生技術。植物與動物不同,單一細胞就可以再生成整株植物,就像砍掉樹幹後,會從切口再長出新芽。這不只是科學的奇蹟,也對農業量產非常重要,可以複製出大量具有相同基因的植株,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去除病毒感染、提高作物健康。

Read More

新北防汛整備 加強路樹巡查

新北市景觀處全面部署樹木防汛整備作業。(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因應汛期到來,新北市景觀處及各樹木維管單位全面加強轄管樹木巡查,針對高風險路段的行道樹進行防汛整備,目前全市已完成近四萬五千株樹木的修剪作業,並設置約二千七百組支架加固樹木穩定性,以守護市民行車與人行安全 景觀處指出,隨著汛期來臨,各區公所近日同步展開防汛整備作業,該處除負責全市四十九條重要道路中央分隔島路樹的疏剪工作外,亦視各區需求提供支援,執行修剪與綁設支架等措施,預防強風豪雨期間樹木傾倒,降低災害發生。 汛期到來,新北市府景觀處及各樹木維管單位全面進行重要路段路樹修剪及支架加固,降低災害影響風險。(記者吳瀛洲攝) 景觀處先後支援五股區觀音山凌雲路、泰山區大科路等地進行邊坡路樹修剪作業,並協助三峽、樹林區進行白蟻防治,有效提升植栽健康與道路安全,降低颱風季節可能造成的災害風險。 景觀處長林俊德表示,該處今年全面部署、擴大規模,全力推動汛期前的整備作業,進行修剪與綁設支架等措施,以降低強風豪雨可能帶來樹木傾倒等災損風險;並要求協力廠商及各樹木維管單位提升平時作業效能,在災害發生時能迅速進場清除倒伏路樹清除等應變作為,確保用路人安全及維持災後交通順暢。

Read More

北市20企業 釋748職缺

台北市宣布端午前夕748職缺。(台北市勞動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就業服務處五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二十九日一連四天,邀請二十家企業進駐各就服站,釋出七百四十八個工作機會,現場直接面試,面談成功就能馬上上工。 勞動局長王秋冬表示,儘管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與近期台幣大幅升值,對短期經濟局勢造成一定波動;但北市以服務業為主、占比超過八成的產業結構,使得缺工問題仍未解決。各大企業為了補齊人力,爭相加碼徵才,「CDS美商德盟」特別安排用人主管到現場說明職務內容,提供職場體驗。 此次徵才涵蓋旅宿餐飲、批發零售、營建工程、公共自行車租賃、保全、貨運運輸到照顧服務等產業,開出最高月薪六十K、最高時薪三百五十元的條件,職缺從正職、兼職到主管、基層,適合轉職者、初次求職者及重返職場民眾。 就服處指出,這波徵才活動強調「現場直接媒合」,省去履歷篩選與等待時間,讓求職者第一時間與企業面對面洽談,大幅提高錄取與上工效率,歡迎無經驗、考慮轉職或希望重返職場的市民參與,開啟職涯新篇章。

Read More

基隆塔添人文味 鳶Milvus啟用

  位於基隆塔四樓的「遠見人文空間─鳶 Milvus」正式啟用。(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位於基隆塔四樓的「遠見人文空間─鳶 Milvus」正式啟用,以全新品牌概念打造台灣首座結合閱讀、氣味、蔬食與在地選品的高空文化書店,此次轉型升級不僅延續遠見出版社長年耕耘的人文深度與閱讀品味,重新定義城市閱讀體驗,也為基隆增添一處融合美學與多感官的文化新地標。 市長謝國樑表示,早在基隆塔完工初期便決定透過書香氛圍為此空間注入文化靈魂,期盼打造出屬於基隆的書香城市,如今升級後的「鳶 Milvus」不僅保有書店機能,更加入輕食與飲品服務,讓市民與旅人能在舒適氛圍中閱讀、交流,展現港都人文魅力,盼望透過這個文化空間吸引更多國內外旅客,讓基隆塔成為文化與觀光交會的重要據點。 遠見雜誌社長兼哈佛商業評論執行長楊瑪利也說明,遠見人文空間自設立以來,始終肩負推動閱讀風氣與文化美學的任務。二點0版的人文空間以基隆市鳥「黑鳶」為靈感,命名為「鳶 Milvus」,象徵自由飛翔與高空俯瞰的視野,也寓意基隆塔作為國際郵輪港門戶的文化定位。空間結合城市的山海景致與人文底蘊,不僅是書籍的展演場域,更成為旅人駐足、思考與感受在地氣味與記憶的文化節點。 全新啟用的「鳶 Milvus」延續遠見出版社策展式選書風格,主題涵蓋人文、設計、心理、生活風格等,並進一步導入蔬食餐點、草本調飲、氣味裝置與在地選品,打造全感官閱讀體驗。空間中特設「氣味蒸餾製造所」,以天然植物精油調製代表基隆的氣味,邀請民眾透過嗅覺重新連結土地與記憶;夜間則與知名風味酒吧「發琴吧」合作,推出港口限定草本飲品,打造專屬基隆的夜間文化景緻。 遠見人文空間─鳶 Milvus 將持續舉辦展覽導覽、閱讀沙龍、風味論壇與香氣工作坊,邀請市民與旅人從基隆塔出發,透過閱讀、對話到感官體驗,共同參與城市文化的發酵與傳承。這裡不僅是一間書店,更是基隆文化高度與國際觀光魅力交會的起點。

Read More

科技積木創意競賽 挑戰腦力極限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二十五日舉辦科技積木創意競賽,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並培養創造力、實作能力與科學知識。(教育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為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並培養創造力、實作能力與科學知識,基隆市政府教育處二十五日舉辦科技積木創意競賽,吸引各級學校共六十七隊約一百八十位學生以及四十一位指導老師熱烈參與,賽事除了重視動手實作與創意思維,也倡導環保能源永續理念,多元的賽事設計讓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展現才能機會。 科技積木創意競賽結合創意設計與科學實作,學生需在限時內動手打造機關作品,挑戰腦力與技術的極限,不只要完成穩定的結構與流暢的連動,更要展現創意巧思,讓每一件作品不只是機械裝置,更是一場視覺與創意的演出與全方位能力的挑戰,此次賽事包含了機關整合賽、機器人任務賽、科學小創客及程式小創客。 科技積木競賽首次舉辦就吸引了各級學校的熱烈參與,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報名踴躍。學生們展現他們在科技領域的創意與技能,運用科技積木進行設計關卡融合滑輪、液壓、槓桿等原理以及程式編寫與操作,呈現他們的學習成果與團隊合作精神;深澳國小的指導老師陳昭蓉多年來持續帶領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她表示,科技積木創意競賽不僅是一場展示所學的競技舞台,更是一個促進親師生共學共成長的難得機會。 教育處長徐嬿立表示,科技積木創意競賽不僅能提升學生在STEAM領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更能培養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及創新思考的重要素養。期盼藉由競賽在基隆市營造更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鼓勵學生從動手做中學習,培養未來科技領域的小專家。

Read More

海洋少年在地升學 陳懷璞航向世界

  安樂高中校友陳懷璞(右),分享他當年在升學十字路口的選擇,如何善用基隆在地就學的資源,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逐夢之路。(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從小熱愛游泳與海洋生態的基隆少年陳懷璞在高中以科展嶄露頭角,最終憑藉卓越的表現保送台大電機系,憑著勤奮不懈,多年之後成為「全球海洋大使」並於二0二二年代表台灣參加聯合國級OUR OCEAN海洋大會,與美國氣候大使及各國科研專家對話,讓世界聽見來自基隆的聲音。 「基隆Podcast」專訪安樂高中校友陳懷璞,分享他當年在升學十字路口的選擇,如何善用基隆在地就學的資源,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逐夢之路;對於從小住在瑞濱的陳懷璞來說,每天放學後跳進海裡浮潛,升高中時,選擇就讀具有海洋發電、風力數據監測等競賽經驗與國際交流資源的安樂高中,透過「海洋能源專題實作」等課程讓他能與海洋大學的教授進行研究、專題撰寫,最終將想像轉換成了現實。 高一、高二時,陳懷璞在老師建議下,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的「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爭取到經費以及大學教授指導的機會。而安樂高中與海洋大學密切的合作,亦讓陳懷璞在研究過程中及時得到大學端的資源,他的研究在全國科展中榮獲第一名,更代表台灣赴美參加全球最大科學競賽Intel ISEF,與世界三千多位青年菁英同台競技,獲得全球二等獎,最後也以這樣的全球比賽成就,順利保送台大電機系。 陳懷璞表示,選擇留在基隆後,發現在這個魚池裡,有機會成為一條大魚。選擇安樂高中,除了省下每天三小時的通勤時間,讓他能投入更多心力在熱愛的科學研究上,在學校的雙語、海洋課程內容中,更培養與國際接軌所需的溝通、協作與表達等軟實力,多樣化課程設計,不斷驅動學生往更適合自己的道路邁進,學校更著重於培養學生研究與實作能力,奠定學生科技能力基礎。

Read More

仁愛樂活銀星爭霸 長輩獻絕活

德厚里隊與仁愛區衛生所C站隊榮獲優勝,將代表仁愛區參加基隆市決賽。(記者鄭鈞云攝)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鼓勵六十五歲以上銀髮長輩走出社區,基隆市衛生局持續推動各里辦理運動課程及社區據點活動。其中年度盛事─長者活力秀陸續在各區登場,仁愛區衛生所主辦的仁愛樂活銀星爭霸秀二十五日在仁愛國小盛大舉行,吸引近兩百位長者熱情參與。 參賽隊伍包含德厚里、文昌里、林泉里及仁愛區衛生所C據點四組,由各里長親自領軍出征,展現社區團結力與參與感。 仁愛樂活銀星爭霸秀二十五日登場,來自德厚里、文昌里、林泉里及仁愛區衛生所C據點二百位長者熱情搖擺,精心打扮、全力以赴。(記者鄭鈞云攝) 賽事氣氛熱烈,長輩們精心打扮、全力以赴,不僅展現才藝,更傳遞自信與活力。最後由「德厚里隊」與「仁愛區衛生所C站隊」榮獲優勝,將代表仁愛區參加基隆市決賽。「文昌里隊」獲頒最佳團隊獎、「林泉里隊」摘下最佳造型獎,充分展現社區的凝聚力與創意。 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透過舞台競演讓長者展現健康老化的成果,也鼓勵更多尚未參與社區活動的銀髮族,走出家門、提升自我。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則指出,透過此次樂活銀星爭霸秀活動,不僅讓長者有機會展現自我,更提升社區整體參與度,期盼未來持續辦理更多元的健康促進活動,讓基隆成為更高齡友善的城市。

Read More

災情查報實務講習 精進專業素養

  消防局強化第一線義消與志工人員,在災情查報與通報作業上的專業素養。(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市消防局為提升災害發生時的資訊掌握與即時應變能力,五月下旬分兩梯次在基隆市災害應變中心,辦理「災情查報人員實務講習」,強化第一線義消與志工人員,在災情查報與通報作業上的專業素養。 消防局指出,講習對象為基隆市義消總隊所屬各大、中、分隊的義消、救護義消、防火宣導大隊及防災志工等逾百餘人參加。課程邀中華科技大學洪志評教授授課,從災害防救的宏觀視角,探討國內外近年災害趨勢,並運用實際案例介紹災情通報流程與判斷技巧。 講習內容包括二0二二年台東九一八強震及二0二三年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等,災害事件分析,透過案例研討與情境模擬,讓學員理解在災害發生初期如何快速蒐集資訊、正確判斷災情等級,並依程序通報相關單位,以利後續應變資源調度與決策。 據「內政部執行災情查報通報措施」規範,災情查報通報項目共有十四種類型的災害,包括路樹災情、廣告招牌災情、道路隧道災情、橋梁災情、鐵路高鐵捷運災情、積淹水災情、土石災情、建物毀損、水利設施災情、民生基礎設施災情、車輛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火災及其他突發災情。 洪志評教授強調,當災害來臨時,社區的第一線力量至關重要。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只要更多人熟悉災情查通報流程並主動應對災害,就能有效降低災害帶來的衝擊。提醒橫向聯繫的重要性,若能與其他單位同步掌握資訊,將大幅提升整體救災效率。

Read More

中高齡就業訓練補助 逾百企業申請

透過北分署輔導,捷虹資訊運用中高齡穩定就業計畫培訓種子講師,並運用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人才訓練體系。(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因應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人力結構挑戰,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持續推動多元就業與培力政策,透過「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與「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兩項訓練補助計畫,協助企業強化中高齡員工專業技能,活化人力運用,延續就業動能,並提升中高齡與高齡勞工的就業穩定性與再就業競爭力。北分署一一三年度已協助逾百家企業申請,超過兩千名勞工受惠。 北分署表示,「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計畫,企業可依實際訓練需求規劃四十五歲以上中高齡或高齡員工,參加國內辦訓單位公開招訓的課程,補助訓練費七成,每一企業每年最高補助額度達三十萬元;另針對年滿六十四歲即將退休員工,則可透過「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計畫安排參訓,除同樣補助訓練費七成外,每一企業每年補助額度提高到五十萬元,協助提升職場適應力及第二職涯知能,鼓勵中高齡勞動力持續參與職場、延續貢獻。 「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與「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兩項計畫目前皆開放申請,企業並可搭配「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充電起飛計畫」、「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等其他補助方案併行申請,打造多元專業團隊。 以提供多元智能化管理創新服務的捷虹資訊公司為例,捷虹自一0五年起即積極運用勞動部「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與訓練需求提升,近年轉為運用「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自行規劃訓練課程,聚焦於培育內部講師。同時,配合「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計畫,派訓中高齡主管參與資訊安全與營運策略管理等課程,強化經營管理與資安專業,提升營運效能與競爭優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