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在紫藤花下長大

嘉義縣瑞里國小六年甲班  ◎陳易承 從小,我就在一片紫色浪漫中長大。我的家鄉──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每年春天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欣賞盛開的紫藤花。當紫藤、白藤、口紅藤與長藤依序綻放,整個村莊便像披上夢幻的紫色輕紗,美得令人屏息。 我家的餐廳就開在瑞里街上。每逢花季,人潮湧現,是我們一年中最忙碌、也是賺錢機會最多的時候。只要有空,我和姊姊就會幫忙──我負責端菜,姊姊洗碗,各司其職。我們常常從天亮忙到天黑,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媽媽也因為太操勞,偶爾脾氣會急些,但我從不責怪她,因為我知道,那是她為了這個家的辛苦付出。我反而更希望能多幫她一點,讓她少累一些。 這幾年,我也漸漸發現:觀光雖然為我們帶來收入,卻也可能對環境造成壓力。花季期間,總會看到一些遊客亂丟垃圾、任意停車,甚至喧嘩打擾了山中的寧靜。我心裡常常在想,如果大家能多一點體貼與尊重,就能讓這份自然的美麗延續更久。我真心希望來到瑞里的遊客們能將心比心,珍惜這片由大自然精心打造的禮物。不亂丟垃圾、不破壞,對擁擠的人潮與車潮,也多一些耐心與包容。讓這片花海繼續為人們帶來幸福。 「愛護自然,其實就是珍惜我們自己生活的土地。」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如夢似幻的地方,我覺得非常幸福。我也希望,所有來到瑞里的人都能一起守護這份美好,讓紫藤花開得更燦爛、更長久。

Read More

狂嗑5星粽 饕客腹脹便秘

  台中醫院營養科主任盧靜詩提出健康吃粽「三不二要」原則,每天最多一顆粽子。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0歲蔡先生是一名熱愛美食的饕客,迎接端午節,他2週前在超商預購6家星級飯店與餐廳推出的粽子搶鮮品嘗,沒想到連續兩天每餐試吃2家粽子,就出現消化不良便祕與脹氣症狀,就醫後中藥合併穴位按摩調養1週後才改善。醫師提醒,節慶美食應該依體質適量攝取,千萬不要讓享受美食反成為身體另一個負擔。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楊東昇指出,患者有高血壓病史,體型偏瘦,本身屬脾虛的體質,平時就愛吃美食,碰到端午節這種五星級飯店、米其林餐廳各出奇招製作的粽子更是不能錯過。他自述2週前自行購買超商預購的粽子回家評鑑品嘗,因為太美味,連續兩天3餐都吃粽子,沒想到竟然便秘、脹氣讓他全身不舒服,自行服用成藥仍未改善,只好就醫。 經把脈發現患者屬脾胃虛弱體質,在濕熱時節進食過量難消化之食物,難怪腸胃產氣蠕動過慢讓他不舒服。經選用參苓白朮散為主方,調理脾胃機能,建議並調整飲食習慣,增加蔬果攝取,少吃糯米等難消化食品,經過1週的中藥治療,以及按壓足3里、內關等健脾益氣助消化穴位,患者腸胃道不適症狀明顯改善。 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楊東昇提醒,節慶美食應該依體質適量攝取,千萬不要讓享受美食反成為身體另1個負擔。(記者陳金龍攝) 楊東昇表示,「每年端午節前後,門診上因為過度食用粽子導致腸胃不適、或是血糖飆高患者都會增加1到2成」,提醒民眾粽子多以糯米製成,其性黏滯、不易消化,建議半顆至1顆為限,並搭配蔬菜水果食用,飯後散步、避免立即躺臥,才不會讓吃美食享受反成為身體負擔。 台中醫院營養科主任盧靜詩提出健康吃粽「3不2要」原則,「3不」包括「不過量」、「不過油」、「不單吃」,即每天最多1顆粽子,勿當三餐主食重複吃;避免油炸粽或過多沾醬;不要單吃粽子,應搭配青菜與水果。另「2要」則是「要選對」與「要分人」,建議粽子挑選小顆、低脂、少鹽粽,不同族群選擇不同粽子內容與吃法,「慎選、細嚼、適量」,讓傳統節慶與現代健康同行,大家一起歡度無負擔的端午佳節!

Read More

〈彩繪人生〉崑大吳侑容助外籍生克服語障

  崑大電機吳侑容(前左)用愛心化解語言隔閡,義務協助越南籍新生華語輔導課程, 並有七位通過華語測驗。 (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電機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吳侑容,透過參與學校華語中心「華語小老師培訓課程」,培養出第二專長華語教學,她更主動發起義務華語輔導課程,無償協助近10位智慧機器人系越南籍新生克服語言障礙,其中有7位學生通過測驗,獲得師生肯定與讚賞。 崑大外籍生中,越南籍新生必須在今年6月底前通過華語能力測驗A2等級,才能繼續在台求學。為幫助外籍生適應在台生活,崑大華語中心安排華語課程與測驗輔導,但每個外籍生的華語程度、學習進度和吸收力各有不同。即使有正規課程部分學生可能需要額外個別化指導,才能有效克服學習障礙。 吳侑容深知華語能力對外籍學生在台灣生活、求學,乃至未來就業的重要性。因此,她運用所學耐心指導這些新生,幫助他們在發音、識字、書寫等進行更深入的輔導教學,幫助他們在相關能力上取得進步。最終在4月底華語測驗中,共有6位學生通過A2等級、1位B1等級,不僅展現學生們的努力成果,也證明吳侑容教學上的用心與成效。 吳侑容表示,華語學習需大量練習和複習。正規課程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練習時間,需借助額外課後輔導有更多練習機會,並提供個別、彈性化學習支援,除了增強信心,更有效提升華語能力與應對測驗。她也感謝機器人系越南籍新生班長,她在輔導前已通過華語測驗,然而她為人熱心,不僅會協助借用教室,更積極督促大家準時出席。 電機系導師黃昭明教授高度認同吳侑容的義舉,他說,吳侑容不僅學業表現優異,更擁有一顆熱忱助人的心。她舉辦的課後輔導給予外籍生更多練習的環境,讓學生們可以互相交流與鼓勵,進而提高學習動力。她的行為展現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鼓勵所有學生以吳侑容為榜樣,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為社會貢獻己力。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學園〉月亮代表我的心

 台南女中一年十八班  ◎鄭佳昀 七、八年前,在車上聽音樂還得先把歌曲下載到車內MP3的時候,操作頁面不僅麻煩還常有亂碼出現,可即使這樣我依然每回必哀求坐在副駕駛的媽媽幫我在長串的歌單裡找那一首歌……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說起來當時的我對這首歌倒也沒多深的留戀,那天不過是心血來潮想著:「現在能做副駕駛,聽歌還真方便。」可惜如今都用手機了,抱著些微感慨按了播放鍵,沉睡已久的回憶才悄然甦醒。那年代的歌曲總有一種純樸踏實的底氣,就連最後那句本該纏綿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都像沉著的愛,堅定地敲開記憶的大門。 記得小時候經常全家和爺爺、奶奶同坐一車去郊外,在路上也愛聽這首歌,年幼的我總是雀躍地跟唱,爺爺似乎也很喜歡這旋律,有時也會跟著哼唱幾句,現在想想那時刻簡直珍貴。我和爺爺並不親近,長大了更加彆扭,那大概是祖孫倆最親密的時候了吧! 另一次是去探望三姑婆,那時三姑婆已臥病在床,我和父母和其他姑婆就擠在那擁擠的房間內,圍在窄小的床邊,我幾乎什麼也記不得,只知道不到十歲的我被家人鼓舞著唱這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參加的第一場葬禮,主角便是三姑婆,可堪稱隆重的跪拜唸佛儀式都不及往後這首歌留給我的,生命的重量。我的、鄧麗君的歌聲,就這樣迴蕩在那個小房間內,娓娓裊裊的回音竟成了多年記事以後,遲來的悲傷。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這愛沉著地建起世代的橋梁,沉穩地將生命的餘韻帶給那天心血來潮的我。 有時愛太含蓄,生命的告別太輕亦太重,可至少我們可以這樣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Read More

〈中華學園〉布丁真好吃

台南市東陽國小三年甲班  ◎陳彥羽 每到假日,媽媽就會帶我去買布丁吃,每次一拿到布丁,我就會迫不及待的一口一口吃起來,布丁真好吃,就算天天吃我都不會膩。 淡黃色的布丁,底下是咖啡色的焦糖,聞起來有淡淡的奶香味,吃上一口滑順軟嫩,甜甜的滋味還有焦糖的交相融,讓人捨不得太快吞下去。有時,我會將布丁放進冷凍做成布丁冰,或是放進奶茶,做成布丁奶茶,不管哪一種吃法,那美好的滋味讓我永生難忘。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買布丁,我遠遠就看到冰箱裡的布丁只剩下一個,我快步跑去,搶在一個阿姨前到達櫃台,成功搶到最後一個布丁,我高興得當場手舞足蹈,比中了一千萬大獎還開心呢!那天,吃著好不容易搶到的布丁,那滋味除了甜,還有說不出的幸福感。 布丁真好吃,媽媽曾經告訴我台南有許多布丁名店,我想:如果可以吃遍台南的每一家布丁,那該有多好啊!

Read More

〈中華副刊〉歸途

■綠蒂 萬事萬物各有不同的歸途 落葉 在蕭蕭的深秋 思念 在彼岸又彼岸的無涯 火焰 在完全冷卻的灰燼 風箏 在斷線後的天際遨遊 迷霧 在輪船穿透的笛聲 白雲 在與藍天對語的位置 繁星 在暗黑穹蒼的深處閃爍 故事 在愛情曲射的光影 鄉愁 在母親倚閭望穿的青石小徑 書寫 在時光也喚不醒的記憶與思維   台北是不屬於我的青春之城 錯誤總在愛的選擇路口 我只偏愛北港溪黃昏的洛陽 歸途 在意於過程的美麗 以而不在結局的哀傷

Read More

〈中華學園〉小透明

 台南市崇明國小六年四班  ◎韓珮凌 那些年,我曾經苦苦哀求同學陪我去上廁所,也曾在黑暗的夜裡偷偷流淚。 小時候,我害怕獨自去學校的廁所,因為曾經聽過一則新聞,說有陌生男子趁學校保安不注意,偷偷潛入學校,藏在男女廁所裡,傷害了一名剛滿十歲的小孩。那時,我看到這則新聞後,膽小而脆弱的心瞬間碎裂。每當下課時,班上的同學幾乎都去樓下玩遊樂設施,教室裡空無一人,就連老師也回去休息室了。 那一刻,我覺得整個人快要崩潰了,尿急的我,只能硬著頭皮去廁所。走進廁所,一股寒氣撲面而來,整個空間充滿了陰森的氣息。然而,奇怪的是,我居然很快就解決了。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成長了,原來自己不再需要他人陪伴,能夠獨立面對恐懼。 回想起來,當時在學校,我幾乎是個「小透明」,大家對我漠不關心,甚至有些有權勢的人會想方設法欺負我。那時的我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每當夜晚來臨,我常常在黑暗中偷偷哭泣,卻沒有人知道。即使有人知道,也未必能理解我內心的痛苦,所以我從未和任何人提起過這些事情。隨著年級的增長,我開始想要拋開過去的陰霾,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雖然這很困難,但我知道,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許多人不願成長,可能是因為捨不得與親愛的家人分開,或是不想離開朋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子總是會繼續往前走,我們終究要學會面對那些無法預料的試煉,才能自我成長,走出黑暗。

Read More

〈中華副刊〉車行大地盡頭

■何儒育 盛夏,從北見向知床半島行去,經過大雪山國家公園,就到了鄂霍次克海峽,日本極北之隅,我們於此開始這段車行的旅程。   之一:熊出沒注意   從大雪山開始,我們就進入棕熊的居所。在黑岳搭乘纜車上山,直至登山口,沿路都是「熊出沒注意」的標示──商店陳售著各色熊鈴,往來的登山客以熊鈴驅趕往來的熊群;聽纜車上的人說,熊似乎能感知人類的行動,會自行避開人類出沒,他感嘆道:「連熊都知道要遠離危險的人類。」 纜車沿山而上,微雨,霧遮蔽周身草木,留下一步的路。橘鳥從霧裡衝出來,銜著果實,停在松枝上,接近天光下落之處。大山總能將自身置於最大的孤寂中,逼顯出最劇烈的孤寂和飽和的敬畏,能驅散內在隱微的惡,在天與地的稜線中,辨認真實的至善。 從山轉向海,我們抵達知床半島時已近黃昏。海岬孤懸落日,無浮雲,我對著落日讀書,這天讀的是《存在的勇氣》,保羅‧田立克談密契主義那個段落。他認為人類獨自面對上帝時所激發出的恐懼與生命力,二者乃是以辯證的形式共存,甚至共生──恐懼賦予人面對命運時最深切的創造力,激發出生存的勇氣與意義。然而,人類總是將自己置於難以共生的處境中。 島嶼的對面是俄國,興戰之土。 這裡是鮭魚回流的居所,是熊的棲息地,花與草皆艷麗,敷上一層刀鋒銳氣,此刻,夏日如同冬寒。 二十年前,我從莫斯科搭乘長長的鐵路往聖彼得堡,中途大片麥田、茅草間雜的色塊鑲嵌出一種想像,宛若那是托爾斯泰在《復活》中所述卡秋沙被流放的西伯利亞農莊,雙線十字架偶然出現於墳場與小教堂,寂靜,沉重,肅穆,地土如同正教教士的黑袍。 數年前,我想念起那片鑲嵌麥田與茅草的黑土,便投了一篇稿子到聖彼得堡遠東文學系的雙年會,那時正值疫情,同場基輔大學的老師在線上相約兩年後若疫情結束,要在彼得堡相見。 兩年後,戰爭發生了,這個研討會不再徵稿,與基輔大學的老師斷了音信,不知此生是否再有機會相見。 在聖彼得堡,這片海岬對岸的彼端。   之二:成年禮   清晨即起,我與旅伴偕行,決定去看島嶼極北那片與湖相連的沃土。在往知床五湖的路上,沿路以英文設置「熊之國」的標示。 棕熊亦為大湖主人,和山野的鹿、沼澤裡的魚共生,在沒有人類的地方棲居。 清晨,棕熊媽媽帶著小熊覓食,遇見我們對面的一部來車,熊媽媽停在路邊,小熊欲穿越馬路,然而車子並未停下,小熊亦未停下──他們在路中央撞見彼此,車急煞,小熊奔逃回媽媽身邊,媽媽在那一瞬停下,轉頭尋找孩子,然後走到路邊,等著小熊穿越馬路歸來。 若人類總想藉著棕熊發展觀光產業,熊也無法趕走想以親近、喜愛為名行干擾之實的人;那麼,小熊寶寶從車間穿越的驚險一瞬,是否為媽媽給他的成年禮?在此處,棕熊在長成過程中所學到的第一事可能不是捕獵魚、摘果子、尋蜂蜜,而是躲避人類的行車。 媽媽可能已經這樣做無數次了。 人類總是會停車展現自己的善良或與萬物共生的哲思,但死亡撲向的總是熊;而人類永遠坐在車裡急剎車,或者,想像有熊撲來時的危險。   之三:兩瞬之間   旅伴這次安排了兩趟出海之行,現在正是虎鯨交配繁衍的時期,說不定我們可以遠遠看上一眼。 旅伴如是說。 於是我們搭上一艘兩層中型觀景船。 這幾座北方島嶼僅有幾處人煙,在近島的海灣處,還能看見或成群或獨自的熊覓食、棲居。船行島嶼周邊,山頭稜線,雪猶未融,泉與溪水切分巨石,在陡坡處形成懸瀑,有魚躍起。風寒,十一、二度上下,我坐在接近陽光的船桅,起初還想拍照,但搖晃的船身與起落的浪聲引我進入意識深處,心無所念、無所縴,無所起── 一只玄黑的水鳥迎向蘊著日暖的急風,飛過宛若巨岩波紋的海面,停在碎白石灘上。 隔日,我們在羅臼,知床半島北方的另一側,清晨從知床岬翻過一重山,就抵達出發前往尋訪鯨魚的港灣。 微雨,離岸後白霧遮蔽天與海,除了各種漸層白與灰之外,沒有看到任何一座遠方的島嶼。 這種白覆蓋在眼前時,長期飛蚊症雙眼,竟然能以不規則的黑點形構出霧後面的山或礁石,像昨日那樣。 在灰白茫茫中,船主人將船開到海中央,放下聲納探測,沿著鯨魚的叫聲,沿路尋找他們。 船上一片沉寂,信天翁和水鴨群飛游過去都沒辦法扭轉人類尋找鯨魚的決心。 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探測,我與旅伴開始十日談式的聊天,各自說著荒謬的生活故事,想像有一杯啤酒,對著鯨魚乾杯。 爾後,船開到了另一片白茫茫之處── 一隻長成的抹香鯨正在換氣。 他的頭露出水面,瞬間縱身進入海中,留下一尾尾巴浮在海上。 不久,完全沒入海中。 船主人終於鬆了一口氣,整船的人都在歡呼、壓低了聲音尖叫。 返航時,每個旅客的相機裡都有這樣的一尾尾巴,想像那隻抹香鯨巨大而自由的面貌。 「知床」,愛努語意指「大地的盡頭」。在半島山岬間有一扇櫻花瀑布,每年會有三千餘尾鮭魚沿著鄂霍次克海與島嶼之間的裂隙處,朝向阿寒湖的支流溯行,來到此處,跳躍,奔赴上游。在極北之隅,廣漠的山海間,我們亦溯行至意識的盡頭,以清水漂洗存在的焦慮,還一顆清淨的本心。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及書法欣賞

  台南市後港國小三年甲班 樹林之鳥(水墨)  ◎翁楷茵 我的第一場小鐵人比賽 ◎羅晨勻 新竹縣上智國小四年A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