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阿卡人聲樂團 應邀赴韓開唱

  二0二四、二0二五年連續奪得全國客家合唱比賽第一名的台中少兒阿卡人聲樂團。(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二0二四、二0二五年連續奪得全國客家合唱比賽第一名的台中少兒阿卡人聲樂團,拜訪台中市政府客委會分享榮耀成果。主委江俊龍對樂團即將應邀赴韓國交流參與「韓國清州世界青少年合唱藝術節」開幕表演表示祝福。 客委會表示,台中少兒阿卡人聲樂團成立二0一七年,是中部唯一專為兒童打造的專業阿卡貝拉團隊。 藝術總監楊宜真老師與有「阿卡貝拉教母」之稱的劉靜諭老師指導,自二0一八年起連續在全台指標性賽事「台灣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中斬獲五面金牌。二0二三年奪下「少兒組金牌第一名」、「最佳主唱獎」、「最佳人聲打擊獎」及「最佳指導獎」等大獎。 江俊龍說,記得二0二四台中客家演唱會邀請當年參與全國客家合唱比賽榮獲阿卡貝拉類學生組冠軍的「台中少兒阿卡人聲樂團」,以人聲演唱方式,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詮釋客家流行音樂,回響熱烈;這一次團員在全國音樂舞台上發光發熱,將台灣客家帶到國際,台中少兒阿卡人聲樂團的表現令人感到驕傲。 團長鄭琮翰表示,「我們希望用孩子們純淨且充滿能量的歌聲,讓世界聽見來自台灣的聲音,將富有魅力的客家文化推向國際舞台。」

Read More

快報名!曾文水庫馬拉松12/14鳴槍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第四十二屆曾文水庫馬拉松」,將於十二月十四日在曾文水庫園區舉行,不僅可以欣賞曾文水庫的湖光山色,還能挑戰體能極限。市長黃偉哲邀請全台各路跑友一起到曾文水庫,挑戰全台灣最老字號的金牌賽事。 曾文水庫馬拉松所擁有的「第一」,不僅「歷史悠久」,還是全國第一個採用國際田徑總會(IAAF)路線丈量的馬拉松比賽,比賽分為全程馬拉松組(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挑戰組(二十一點三公里)、路跑組(十二公里)及健康休閒組(三公里),曾文水庫園區高度落差約兩百公尺,尤其在水庫壩頂前八百公尺長路段,高低落差將近一百公尺,相當具有挑戰性。 今年參賽贈品升級,新增五十元消費券,活動現場將設置豐富的農產品攤位。跑友能夠以雙腳記錄曾文水庫湖光山色的美景,呼吸清淨空氣,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亦能憑消費券,以優惠價購買台南特色農產品,品嘗在地新鮮水果的美好滋味。 體育局長陳良乾表示,曾文水庫馬拉松賽事是全台灣最老字號的金牌賽事,也是受跑者高度矚目的年度壓軸賽事,邀請全國熱愛馬拉松的跑友一同參與,即日起受理報名至十月三日止,詳細資訊請關注曾文水庫馬拉松臉書粉絲專頁。

Read More

台中T-CERT開訓 5隊齊發

台中市消防昨日舉辦「台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開訓典禮,今年結合陸、海、空三大資源,共組五支應變隊伍,強化災害初期反應量能。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因應極端氣候、地震與都市複合型災害風險日增,台中市消防局積極建構全民防災網絡,四日舉辦「台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開訓典禮。台中市今年結合陸、海、空三大資源,共組五支應變隊伍,強化災害初期反應量能;消防局副局長楊元吉致詞表示,T-CERT不僅可支援政府災害應變,更是城市安全守護的第一道防線,盼透過教育與訓練強化民眾自救互救能力,打造更有韌性的台中。 台中市強化推廣全民災害防救教育,建立自助及自救防災觀念。(記者陳金龍攝) 楊元吉強調,T-CERT成員在第一時間投入災害現場時,需特別注意救援的安全與正確性,「處理對,比處理快更重要」,期勉所有應變人員在守護他人之餘,也要確保自身安全,才能永續發揮在地防災力,攜手打造安全、韌性與有感的幸福城市。 消防局指出,今年T-CERT組成五支重點應變隊伍,涵蓋陸域的台鐵台中車站與台中區域調度中心、水域的鯉魚潭給水廠,科技場域的中科台中園區,以及空域的台中國際機場,充分展現城市災防網絡的橫向整合與跨域協作,透過異業單位共同參與,強化橫向支援能量,建立起多元應變資源共享的防災架構。

Read More

線之所向玻璃畫展 重現常民美學

玻璃畫以鮮艷的色彩和金漆點綴光澤,象徵吉祥和庇佑。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市立博物館所策劃「線之所向:玻璃畫圖樣的工藝筆記」特展,四日起至八月十七日在新營文化中心登場,在地藝師黃燕清、馬芥龍的珍貴手稿和經典作品等二十件,呈現玻璃畫由圖樣構思、線稿繪製到上色的完整工藝歷程。 台南市立博物館表示,玻璃畫源自古羅馬,傳入台灣後在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廣為流行,成為廟宇、住家、商號門楣等處常見的裝飾工藝,在府城又被稱為「玻璃匾仔」、「玻璃漆」;玻璃畫以鮮豔色彩與金漆點綴展現出獨特光澤,象徵吉祥與庇佑,是台南常民生活美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這些充滿故事的玻璃畫,已逐漸消失。 這次展覽經六甲出身市議員尤榮智,協助藝師家屬將作品無償捐贈給台南市立博物館,並促成此珍貴文化資產的展出。 這次展覽重點展出黃燕清十九歲時完成的《農家雜圖清書帳》,以圖形組字的「存、忠、孝、心、行、仁、義、事」八字圖、附吉祥語的彩墨人物畫、「魁星踢斗」文字圖,蘊含深厚的文化寓意與藝術巧思,是在地藝師對傳統題材的創新演繹。 市立博物館說,玻璃畫是藝術,也是情感與記憶的載體,鼓勵民眾走進新營文化中心參觀,在一筆一線間細細品味台南獨有的文化底蘊與工藝精神。

Read More

員林萬年派出所 落成啟用

  彰化縣員林警分局萬年派出所四日落成啟用。(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為強化轄區治安維護,提升民眾服務效率,彰化縣警察局員林分局新設立「萬年派出所」,四日舉行落成剪綵揭牌典禮。縣長王惠美表示,新派出所的設立,將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即時、便捷的警政服務。 員林南區剛好在莒光和林厝兩派出所交界處,民眾報案常造成困擾,而且南區有二萬多人,為地方治安考量,亟需興建一個派出所。 縣長王惠美說,萬年派出所為三層樓現代化建築,位於員林大道上。轄區涵蓋員林市東和里、民生里、黎明里、溝皂里、中央里、萬年里、大饒里及大明里等八個里,共劃分為十六個警勤區。轄區還有彰化地檢署、彰化地院、員林演藝廳、彰南運動中心等,位置適中,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員林分局長吳詠傑表示,該所未來將肩負轄區治安巡邏、交通疏導、民眾報案諮詢及為民服務等多項任務,並配備專業警力及現代化設備,以有效因應社區多元需求,提供更優質的公共安全服務。不僅可提升治安能量,更能拉近警民距離、強化社區治安合作機制,期盼透過更加貼近民眾的服務,共同營造安全、安心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

虎頭埤圳頭祭 延續逾1甲子

已逾70年的圳頭祭,在「台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舉行,藉以知恩報本。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舉辦虎頭埤圳頭祭已逾一甲子,每年均在第一期稻穀收成後舉辦,四日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與新化各界仍依照傳統,在「台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舉行圳頭祭,藉以知恩報本,並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虎頭埤圳頭祭昨天在虎頭埤畔舉辦,由新化朝天宮主委許滄淵誦讀疏文,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新化分處主任林連文主祭,新化區長李義隆、新化警分局長蘇有義及在地里長均出席,隨即由林連文以水澆淋「虎頭埤堤防修建碑」,以表飲水思源之意。 林連文指出,虎頭埤於清道光年間建造,民國四十三年時缺水嚴重,地方仕紳商議後,在新化朝天宮設壇,請神農大帝曬日祈雨,降下甘霖,果然應驗,而為飲水思源,隔年(四十四年)開始舉辦圳頭祭,以謝神恩,並祈求來年穀物豐收,延續迄今。 至於虎頭埤圳頭祭都在每年在六月第一期稻穀收割後舉辦,前幾年因疫情有停辦、也有縮小規模,去年疫情稍緩,恢復辦理,今年因虎頭埤正進行堤防修建工程,而延至七月才舉辦。

Read More

台中創新房屋登記面積檢核

  台中市區高樓林立,房屋保存登記熱絡。(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中興地政所首創開發「房屋面積檢核自動化,人民財產保障毋須怕」檢核程式,建物測量圖的面積計算式,透過程式自動檢核比對數據,避免人工面積計算錯誤,提升房屋登記面積的正確性。 地政所辦理房屋保存登記時,因需人工檢核建物測量圖,如檢核計算式有所疏誤,將造成房屋登記面積錯誤。 中興地政所首創開發「房屋面積檢核自動化,人民財產保障毋須怕」檢核程式,針對建物測量圖的面積計算式,透過程式自動檢核比對數據,避免人工面積計算錯誤。 此項創新措施榮獲台中市政府一一三年度簡政創新績效評核甲等獎,推行至全市各地所施行,保障市民不動產的權益。 中興地政事務所主任林建伸指出,以去年為例,全市地所用這項創新措施檢核逾一萬五千棟建物,等同保障約一萬五千棟建物登記面積的正確性,維護房市交易資訊正確,保障擁屋者和購屋者的房屋產權。 地政局長曾國鈞說,此項創新程式是由地所同仁自行開發,短時間內自動檢核房屋登記面積,避免面積計算錯誤及人工檢核疏誤的風險,創新措施推行至全市實施。

Read More

16歲正青春藝術節 暑假開跑

暑假來臨,熱力十射的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開跑,推出多元活動,陪青少年共同成長。(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暑假開跑,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即日起台南文化中心熱力展開,活動邁入第十一屆,涵蓋劇場演出、專題講座、視覺展覽、戶外展演、市集及多元體驗課程,邀請民眾一起進行一場以「Real Me-真實的我」為主題的青春文化盛會。 率先登場的是七月的「街頭文化月」,規劃嘻哈講座、街舞、饒舌、塗鴉、DJ等體驗課程及戶外派對、街頭市集,並舉辦「POWER SUMMER 二0二五國高中聯合舞展」,以街頭藝術激發青少年創造力與表演潛能。八月推出「往山裡去,從心回來」視覺展,邀請藝術家「浮游人」分享每個人心中「星光」,另舉辦「大自然的刮畫」工作坊。 「青少年扮戲計畫」,將府城傳統「做十六歲」轉化為現代青少年劇場成年禮,十年來已有超過五百多位青少年參與,帶動超過四萬人次參與,今年將於八月十五至十七日進行《Authentic》的四場售票演出。十六、十七日舉辦「十六未來式:青春小劇場戶外展演市集」,匯集十大主題劇場與眾多創意品牌,包括甜點、插畫、攝影、手作、美食等,並設有象徵轉大人的「成年門」藝術裝置,打造全民參與的青春派對。而九十七年九月到九十八年八月出生的青少年,完成成年禮、可領取限量紀念品。期間也將安排八場週末講座,邀請各類行創作者分享創作歷程與品牌經營實務,參與還可兌換文具與參加抽獎。

Read More

行人有序 增設139處行穿線

基市交通處與市警局聯合召開記者會,推動行人有序及友善行人政策。(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市警局為提升交通安全,降低行人事故傷亡,配合基市府率全國之先,推動行人友善專案,更自去年十一月起,共同推動行人有序專案,除加強取締行人違規外,基市府將增設全市一百三十九處行穿線。 市警局全面盤點全市易發生行人事故路段、路口,每天上午八點到晚間六點,編排專責警力執法,透過勸導與執法並行,加強取締行人違規,以期同步改善駕駛與行人之交通習慣;基市交通處也在校園周邊及行人穿越流量高路口,劃設綠底行人穿越道線,加強用路人辨識性、路口實施行人早開時相,先讓行人進入路口後再開放車輛通行,增加行人可見度並在市中心行人密集路口設置行人專用時相,錯開行人與車輛通行動線,改善人車動線交織頻繁的問題。 市警局指出,自推動行人友善專案,全市去年在交通事故每十萬人死亡數、受傷數及行人每十萬人死亡數,皆為全島前三低;而歷經宣導期後,「行人有序專案」自今年二月三日起正式邁入嚴正執法期,經統計今年上半年針對「行人」違規,取締共三千一百七十件,在加強執法作為下,全市今年上半年A1加A2類道路交通事故,發生一千五百六十七件、死傷二千零一十七人;「行人」交通事故發生一百三十二件、死傷一百三十九人,較去年同期件數減少六十九件、死傷人數減少六十五人,降幅逾三成。 局長林信雄表示,交通安全是長期工程,警方將持續每月依據事故發生時段、路段等各項因素分析,滾動式修正調整執勤地點,以期持續降低行人交通事故死傷案件;此外,市長謝國樑近期也特別要求各區區公所與交通處擴大檢討畫設行穿線,總計將增設一百三十九處行穿線,以加強提升全市行人交通安全環境。

Read More

海科館大片南極恐龍登場

海科館海洋劇場暑期強檔新片《南極恐龍》登場,還規劃多場活動公益影展,免費觀賞。(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為推廣海洋教育,暑假除了在海洋劇場推出強片登場外,並與公益結合提供有多場精彩活動和公益影展時段讓民眾免費觀賞的好片。 海劇全新影片「南極恐龍」穿越南極冰封大地,探索恐龍化石的考古過程與古生物知識,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意義,結合位於潮境公園恐龍AR生態園區的實體恐龍模區,一同走入遠古地球,探索恐龍的棲息地。 暑假期間,海劇也將有一系列精彩活動與公益影展的播放。五日舉辦「沉睡的水下巨人」海科館首映會,介紹台灣各地沈船的發現與相關保存故事,首映會將邀請李景白導演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進行與談,帶領觀眾感受沈船背後的歷史脈動與海洋環境議題。「沉睡的水下巨人」除了首映會的時段外,接續還有多場公益場次,可觀賞五十分鐘精華版影片。 此外,七月六日(日)及八月三日(日)將播映「課本教不來的勇氣:小泳士的大勇氣」,透過真實故事啟發青少年勇敢與自信。而自七月十三日(日)起,海劇也將陸續推出四場「看見‧台灣:台灣環境影像公益放映」活動,將可看到齊柏林基金會拍攝的「見山」、「映河」、「逐岸」、「覓城」等精選影片,並由齊廷洹講師導讀分享,帶領觀眾認識台灣山河地貌與環境變遷,深入思考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公益影展提供民眾免費觀賞與共同關注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