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認識家鄉 勝利學童探索糖路

  台南市文化協會和勝利國小合作,共推「甜蜜與火焰~東門大街的謎團」教案,一起探索府城糖業發展的文化路徑。(記者林雪娟攝) 今年為台南築城300年,台南市文化協會和勝利國小老師共同開發以東門城和其周邊為主軸教學,推出「甜蜜與火焰~東門大街的謎團」教案,引導學童探索「糖」如何在過去400年,依然深深影響台南人的生活日常並認識糖如何成為重要出口貿易物品,台灣如何以糖,連接世界貿易網路。 台南是台灣最早種甘蔗、製糖、出口糖的城市,蘊藏著豐富糖的歷史與文化,形塑出府城人獨有「糖南」生活面貌。這條東門城內外的「糖路」,讓學生從糖業發展、糖的飲食文化中,來認識「台南甜」的歷史軌跡。 協會和勝利多位師長,包括楊雅貴、陳盈璇、戴敏娟、林婉瑜、楊茵茵、蘇哲瑋及王昭雄繪圖共同開發,規劃一條適合國小三至五年級的戶外教育走讀路線。除勝利外,也分享新南國小這條路線。 文化協會希望這條「糖路」可以成為台南囡仔認識家鄉的走讀課程內容。協會十餘年前成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府城壯遊點,並加入「青年壯遊點推動戶外教育」計畫,鼓勵長期耕耘地方的青年壯遊點與鄰近學校合作,帶學生走出教室、認識家鄉,深化在地人文情感,為地方產業延續新的生命,並實踐「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目標。近年來,已有四百多位學童參與。 協會指出,貫穿東門城內外東門大街,也是一條糖路,承載台南府城糖業發展痕跡,從東門城外舊地名太爺廍、廍仔後等,至鄰近勝利國小的蘇家糖廍、彌陀寺碑文、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等,帶領學生走過舊時糖廍、糖間所在,東門城內外穿梭,一起探索府城糖業發展的文化路徑。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翁下背/右腿痛 椎體間融合器微創改善

奇美醫神經外科主任陳志偉表示,脊椎微創手術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精準骨融合、不用拆除舊骨釘,傷口小恢復快。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3歲林姓男子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曾因急性心肌梗塞、腰椎問題接受治療。近期因急性下背痛與右腿劇烈疼痛,檢查發現腰椎第5節至薦椎第1節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神經,致症狀惡化,採用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解決神經壓迫病灶出院,恢復良好。 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志偉指出,奇美醫神經外科團隊自112年12月導入「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Elevate CAGE)」,具備角度與高度撐開、穩固貼合椎體等功能,讓脊椎融合更精準,同時減少手術時間、縮小傷口範圍與降低併發症風險,不僅提高手術準確度,也提供一個安全、微創、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Elevate CAGE特別適用於曾接受過脊椎手術必須再手術的病人,能大幅降低拆除原金屬桿與骨釘的風險與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與病人滿意度。目前已成功治療逾20例因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壓迫的病人,皆無復發情形,術後疼痛小、恢復快、活動靈活度佳,Elevate CAGE與脊椎體貼合性良好,更符合人體力學設計,成功擺脫椎體間不穩定與反覆手術的噩夢。 陳志偉表示,Elevate CAGE與傳統固定式融合器不同,它在椎間可靈活調整角度與高度,精準貼合上下椎體的自然角度,讓融合器穩固在椎體間空間,減少滑移風險並提高手術成功率。同時,具備微創手術相容設計,能搭配影像導航、手術中即時定位系統,進行高精準度手術。 更重要的是,減少手術範圍與時間,傷口更小、出血更少,降低對舊傷口與脊椎內固定系統的干擾,特別適合複雜病例與高齡病人,讓他們不再對脊椎手術望而卻步。 陳志偉表示,未來將持續導入創新脊椎手術器械與微創技術,整合放射影像導航與手術中即時定位系統,進一步提升精準度與安全性,為病人提供更有效率、更安全治療選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AR彩繪水族箱 長者開眼界

  崑大樂活學程攜手永康社大舉辦科技體驗活動,學生設計帶領社區長輩進行AR彩繪水族箱體驗,貼近生活。(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程攜手台南市永康社區大學舉辦科技體驗活動,學生以數位健康教育與互動設計「AR彩繪水族箱」、「互動訓練盤」等,提升社區長輩的健康素養,讓科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冷知識,而是貼近生活、實用又好玩的生活助力。 活動於永康區烏竹里活動中心進行,結合台南市教育局補助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計畫,以「智連未來,永續現在—科技驅動的SDGs實踐」為主題,,由永康社大主任暨樂活學程助理教授葉政忠說明AI與智慧科技在健康照護中的應用。 另由專業講師針對AI驅動的遠距醫療、健康監控設備及數位健康在未來發展的趨勢,及這些創新技術如何落實在日常醫療照護中進行分享。以實際案例與生活化語言說明,幫助長輩理解這些高科技不只是醫院裡才有的裝備,而是可以走進家中、成為守護健康的好幫手。 現場也安排學生帶領進行AR彩繪水族箱,長輩們親手拿起色筆在紙上彩繪出一條條獨一無二的小魚,經由掃描與影像轉換,小魚瞬間化身為3D動畫魚,出現在螢幕上虛擬水族箱中悠游自如,栩栩如生的模樣讓阿公、阿嬤們看得目不轉睛。 還有具挑戰性的互動訓練盤,透過燈號隨機閃爍訓練長輩的反應力、注意力與手眼協調,大家摩拳擦掌你來我往,現場充滿活力與競賽趣味。 樂活學程主任趙久惠提到,此次活動不僅推廣科技教育,更實踐「科技落地」、「社區參與」與「跨世代互動」目標。樂活學生除擔任導覽員與互動教學助理,更以溫暖親切態度陪伴長輩學習,邊協助操作邊聊天說笑,讓長輩們在輕鬆氛圍中體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葉政忠表示,科技非年輕人的專利,透過活動看到長輩願意學、敢於嘗試,也在體驗中找到樂趣與成就感。未來永康社大將持續推動更多結合SDGs與在地需求的創新課程,讓科技福祉真正落實在社區每一個角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橋中非體育生 全中運奪佳績

  橋中師長用心灌溉非體育班選手,在全中運中奪得8個獎項,永康區長李皇興(中左)肯定團隊表現,前往橋中貼紅榜祝賀。(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大橋國中114年以非體育班身分,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中寫下驕傲成績,包括田徑、卡巴迪、木球、滑輪溜冰等項,共計抱回3銀、1銅,兩個全國第6名與一個第8名,師生展現不懈努力成果。 大橋國中卡巴迪隊學生奮勇拚搏,在這項發展中的新興運動嶄露頭角,勇奪男、女雙料銀牌,展現絕佳的團隊默契與臨場應變能力。 木球隊的古麒銘表現穩健,奪下國男個人球道賽銀牌,團體也在球道賽及桿數項目中雙雙名列第六。 田徑場上,謝佳峻在400公尺跨欄賽中一路奔馳、奮力跨越,為校添一面銅牌。滑輪溜冰的賴品蘭,在花式個人並排自由型項目中滑出優雅與自信,榮獲全國第8名。永康區長李皇興肯定體育團隊表現,亦前往橋中貼紅榜祝賀。 這些榮耀得來不易。身為一所非體育班學校,沒有更多的體育資源與時間優勢,一群願意早起晚歸,甚至假日都不休息的學生,也有一群願意陪伴、不辭辛勞的教練與老師,充分利用每天上學前、放學後與假日安排訓練,在不影響學業前提下持續進步,也注重培養品德與抗壓力。 這一次的表現,要特別感謝卡巴迪隊老師邱建華、教練鐘一勛與胡瑛珍,木球隊教練沈世仁,以及田徑隊教練許永承。他們不僅是專業教練,更是學生最堅強的依靠。當然,這份成就也來自每一位默默支持的老師、家長會長與家長的信任與支持,讓學生有自由揮灑夢想的空間。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誰也無須為善變愧疚

詩‧攝影/葉莎 琥珀色竹林和耐火磚紅的河流 竹林後面是白煙色童話 灰姑娘向前奔去的那條小徑 佈滿紫藤和暗岩 兒時的故事書在天空幻化 一朵一朵,抬頭就能看見 風,為妳不停翻頁 不停為妳翻頁的風 在某個黃昏,吹開 裙擺散開的青春 妳若呼喚一匹粉紅色馬的名字 天空就會送來銀色的少年 許多年來 善變的雲從不停止善變 妳在善變的城市和鄉村遊走 遇見許多善變的人和街道 善變的山巒和河流 誰也無須為善變愧疚 雲書寫的童話,以及妳 用生命書寫的雲朵 因為善變,讓 結尾曲折,出人意表

Read More

熟男右側肢體無力 揪腦動脈狹窄

  醫師錢駿(右)及李喬華(左)提醒,如果出現頭暈或短暫單邊肢體無力,或突然講話大舌頭,應盡速就醫。(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50歲中年男性,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85%狹窄,醫師診斷,當時病患無大血管堵塞,施打血栓溶解劑並住院治療復健。 患者於住院中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認左側中大腦動脈有高度狹窄之情況,健保審查通過後於住院期間接受顱內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手術順利置放1支顱內支架,3年來持續追蹤,血管不僅維持暢通,支架內血管也無再次狹窄,目前患者狀況穩定,定期門診追蹤。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錢駿表示,顱內血管狹窄是腦中風的重要致病機轉,常見危險因子包含高齡男性,抽菸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風溼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神經科錢駿醫師指出,此個案為年輕型中風,並無上述所提相關疾病,故有進一步檢查免疫、腫瘤及內分泌系統,都沒有找到病因。 錢駿指出,黃種人顱內血管狹窄的比例本來就顯著比西方人高,需要特別注意跟防範,建議透過頸部跟顱內的超音波,或進階影像健檢,如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檢查顱內血管是否狹窄。 醫學影像科醫師李喬華建議,如果出現頭暈,或者突然短暫的單邊肢體無力,或是突然講話大舌頭,一陣子之後恢復,又反覆出現症狀,就要特別提高警覺,可能腦部正在缺血。有以上病症的患者,建議立刻就診與進一步健康檢查。 李喬華指出,顱內置放支架手術仍有一定的風險,經由技術純熟的醫師操作下,仍可能存在6%的手術風險,其中包含腦中風或者腦出血等。若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5%,積極服藥治療後仍有腦缺血症狀者,可以申請健保給付顱內支架施放。建議置放顱內支架術後的患者還是要注意中風高危險因子,持續服用抗凝血的藥物,並且定期門診追蹤。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與達文西台北走失的貓11-2

■解昆樺 裡面冷氣開得像冰島(抱歉,我不該想起),瞬間把我從鐵板燒模式切換到冷凍庫模式。人不多,非常安靜,只聽得見自己那雙舊皮鞋踩在地板上的聲音,以及空調低沉、宛如某種存在主義低語般的嗡鳴。牆上掛著一些巨大的、色彩斑斕到有點刺眼的抽象畫,還有幾個扭曲得像是被外星人捏過的雕塑。一位穿著剪裁合身、表情像撲克牌方塊J騎士的黑衣男士(經理?店員?還是行為藝術家?)對我點了點頭,露出一種「我知道你只是進來吹冷氣順便假裝有品味」的標準化微笑。我只好回以一個「是的你猜對了,但我還是要裝一下」的尷尬笑容,然後背著手,用一種自以為很懂的緩慢步伐,在那些我完全看不懂,但肯定很貴的作品前踱來踱去。 就在我假裝對一幅看起來像把顏料潑在地板上,然後踩了幾腳的作品陷入沉思,其實在計算還要待多久,才能優雅又不失禮貌地離開時,眼角瞥見了牆邊一個光線比較暗的角落。那裡放著幾幅裝裱起來的古典素描複製品,這大概是為了平衡一下店裡過於前衛的氣氛,或者只是填補牆面空白。其中一幅,是達文西的「貓、獅子與龍」。 看到熟悉的貓,我像在國外忽然聽到有人講台語一樣,下意識地鬆了口氣,朝那個角落走去。不是被藝術本身吸引,更像是在一堆火星文裡看到了一個勉強認識的漢字。 但,靠近一看,情況有點不對勁。那玩意兒不像是普通的印刷品。紙面上那些炭筆線條——貓咪那蓄勢待發、彷彿下一秒就要彈射出去的背脊線條,旁邊那隻幾乎被畫成小獅子的,緊繃到快要抽筋的肌肉輪廓——它們被達文西畫成不是靜止的。那些肌肉線條裡充滿了一種不安分的、隨時準備搞事的貓貓能量,好像達文西當年不是在畫畫,而是在封印某種高濃縮的、液態的「躁動」。我甚至覺得自己能聽到一種極其細微的、像老舊日光燈管才會發出的「滋滋」聲。 「搞……搞什麼鬼?」我忍不住小聲嘀咕,同時揉了揉眼睛。是藝廊的投射燈角度太刁鑽,裝了什麼最新的裸視3D科技?還是我真的被台北的太陽曬出了幻覺?或者是冷氣太強導致我的視覺神經短暫秀逗了?我甚至冒出荒謬的念頭:達文西當年畫這玩意兒的時候,是不是每天都靠特濃義式濃縮咖啡續命?不然哪來這麼亢奮的線條? 我趕緊把這個不敬的想法從腦中驅逐出去。大概,可能,也許,只是大師畫得太傳神了。對,一定是這樣。而且,把這種充滿原始爆發力的文藝復興時代複製品,跟旁邊那些冷淡、疏離、看起來需要搭配萬字論文才能理解的當代藝術品擺在一起,本身就充滿了一種……超現實的幽默感?像是在一場極簡主義的音樂會裡,忽然有人開始彈奏電吉他Solo。 我聳聳肩,覺得冷氣也吹夠了,腦子裡的荒謬念頭也夠多了,撤退吧!我趕緊離開那個讓人心神不寧的角落,逃離那些彷彿下一秒就要從紙面上跳出來咬人或撒嬌的線條。但那幅貓咪素描裡的動感,那種緊繃到極點、像壓縮到極限的彈簧般的能量,卻像某個夏日午後路上,不小心踩到的、融化了的瀝青柏油,牢牢地黏在了我的記憶鞋底,甩都甩不掉。 然後,兩天後,怪事就真的來敲門了。那天下午,我泡好了我的「複雜餘韻」咖啡(今天嘗起來像受潮的紙箱),準備繼續和冰島地熱管線的壓力奮戰時,無意間往陽台鐵窗花,外瞥了一眼。我們這棟老公寓有個鋪著暗紅色地磚的中庭,平常是鄰居太太們曬棉被(那摺法絕對沒有我的豆腐塊標準)和交換八卦情報的場所。鄰居王太太養的那隻台灣土狗「黑皮」,精力旺盛得像喝了便利商店冰箱裡冒汗的蠻牛——牠平常這個時間點,不是在瘋狂追逐自己的尾巴,就是在對著無辜的路人或飛過的麻雀發動音波攻擊,其分貝數足以讓任何隔音耳機黯然失色。(11-2)

Read More

緩解副作用 化療骨髓抑制 中醫湯藥提升造血功能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化學治療是許多癌症患者必要的治療方式,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沈祐任說,中醫治療可依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和症狀,進行辨證論治,可選用方劑、針灸、食療等方式緩解化療的不適,成為協助病人順利走過治療過程重要夥伴。 沈祐任表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病人選擇在西醫治療的同時搭配中醫調理,來改善化療所帶來的不適。 中醫的治療方式不是單靠一帖藥,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病情與症狀進行辨證論治,針對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中醫會選用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這類補氣補血的方劑,可幫助患者調理體質、提升造血功能。 隨著升白血球針使用次數的增加,血球提升效果越來越差,中醫古籍《內經》提到的「腎藏精,主骨生髓」,因此補腎類的藥物使用就變得相對重要。 他說,除藥方外,針灸也被應用來幫助癌症患者改善體力與免疫力,如針灸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關元等穴位,有助於補氣健脾、增強體力;腎關、太谿等穴位,則可益腎健脾。 食療方面,由於血球降低後,病人可能出現疲倦、頭暈、面色蒼白、胃口差等症狀,此時應以補益氣血、健脾和胃為主,常用食材包括蓮子、紅棗、白米粥、山楂、金桔等,有助於促進食慾與消化,恢復體力。 沈祐任強調,中醫在癌症治療上的角色,早已跳脫傳統只是「補補身體」的刻板印象,而是成為協助病人更順利走過治療過程的重要夥伴;對許多癌友來說,中醫融合現代科學與經驗智慧,不僅緩解副作用,也為他們鋪設一條溫柔的療癒之路。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生初憶

■江在涵 至今已四十多年了。那幅情景,還清清楚楚地浮現在腦裡。 一個尋常的冬日。懶懶的陽光從窗外照進屋來。我躺在小床上,透過敞開的門望遠處。對面房頂的紅瓦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白雪,房子後面的老桉樹,墨綠的枝葉被風吹得輕輕搖晃。天藍藍的,雲白白的……忽然,幾個鄰家孩子闖進來,對我說了句什麼。 我一骨碌從小床跳下,光腳上一雙紅襪子,鞋也沒穿,就跟著跑出去。一個人在後面大聲喊著我,是爸爸,手中拿著我的小鞋子,蹲在地上,給我穿上了…… 這,就是我人生第一個完整的記憶,應該是73年底,我兩歲多,住在一所中學校園四宿舍時的事。 四宿舍是個大雜院,北邊住了十幾戶人家,南邊也住了十幾戶人家;南北交接之處各一道院門,夜晚上鎖,白天敞開。童年時的我,是多麼想跑出院門去外玩耍啊! 走出東院門,是一片柚子樹林。一到春天,柚子樹上開滿白色小花,香氣撲鼻;無數蜜蜂「嗡嗡嚶嚶」鬧著,在葉裡花間忙碌地採蜜;到夏天,沉甸甸的沙田柚掛滿枝頭。趁大人午睡,我們常偷偷溜出來,用竹竿將柚子打下,然後躲在校辦工廠後,用小刀把皮剝開,三口兩口吃掉。 走過柚子林,就來到河畔。那時的河道是那樣幽長,河水是那樣淨澈,氣息是那樣清新,甜絲絲的叫人忍不住要大口呼吸。河裡長滿了蓮藕和水草,魚啊蝦啊就躲在水草下。我們用竹簸箕往河邊一撈,總能撈起些小魚蝦來。 從柚子林往北走幾步,便是一大片梨樹林。梨樹在春日開花,開的是那麼美,那麼白,那麼盛,就像下過場大雪一樣;到初秋,枝葉間掛滿金黃酥脆的大梨,摘下咬一口,真甜。 從西院門出去,往上跑幾級台階,便來到土台上。土台四周長滿高大的老榕樹、桉樹;南邊是一片荒草,我們在荒草叢中捉螞蚱,抓蝴蝶,忙忙碌碌,好不快活。 土台往北走一兩百步,便到大操場。大操場上的草更高更茂,不僅能抓著螞蚱、蝴蝶,有時還能抓到螳螂、青蛙呢!大操場西側長了一排柳樹。不用爬上樹,踮腳用指尖就能在樹幹上抓住天牛。天牛頭上有兩根長長的辮子,牙可鋒利了。要被咬一口,怪疼的。不過我們都不怕,仍常去抓它們,養在鞋盒裡幾天,再放走。 從大操場走下去,就是圍牆邊。那兒就更荒涼了,長滿野草,連大人都很少過來。去那裡玩,簡直算得上一次探險了。可齊膝高的荒草叢,卻是我們捉迷藏的最好場所。不過要當心,草叢不時會竄出蜥蜴來。有人還在那看見過蛇呢。 校園裡還有些頗為神秘的地方,比如老實驗樓,裡面擺有幾個人體模型,看著有幾分瘮人;平時去的人就少,假期更靜悄悄陰森森的,一人去,還真有些害怕。老實驗樓旁的圍牆邊,有一口不知什麼年代鑿的水井,水汽濛濛,深不可測。河流旁,當時設有校辦工廠,有好幾個車間和一個儲存物件的院子,白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工人下班後,就變得格外寂靜。我們常趁機溜進去玩。有次在工廠院裡,我們發現那堆滿了廢鐵,還種了些蓖麻樹。 這,就是我童年的樂園——一個普通的中學校園。我每天都在這個大園子裡和同伴們嬉鬧玩耍,無憂無慮,多麼快活!快活到了什麼程度,至今仍說不出,只知道玩得忘了時間,忘了饑餓。直到天黑了,大人扯著嗓子叫我們回家吃飯,我們才戀戀不捨地跑回家去。 我一直覺得,童年時的校園,和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有幾分相似,但比百草園更大更神秘更好玩;可以說,那是我和小夥伴童年時的一個樂園。 可是,在這個大園子裡,又發生過多少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啊。有多少人欣喜地從校園走過,留下幸福快樂的笑聲;又有多少人無奈地離它而去,灑下痛苦的淚水呢?沉默無語的校園啊,你見證了歷史上多少坎坷和滄桑啊! 政治風雲變幻無常,每人都如一隻漂泊在颳大風,下暴雨的汪洋大海中的小船,沉浮不定,命運難測,不知最終會漂到哪。那時我雖然年齡尚幼,但從記事,就對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及大人擔憂而又無奈的神情,還是有直觀的感受,至今仍有印象。可能因為我從小就比較敏感吧!敏感的人,據說記性大都要好些。 我還記得當時校園裡總有個笑眯眯而又喜愛我們這些小孩子的胖叔叔走來走去,他姓汪,一直一人過,直到去世。後來我才知道,他的未婚妻在跳樓自殺了,他深受打擊,一輩子單身。他內心該是多麼孤獨啊。 六歲時,我認識了才華出眾的胡叔叔、楊阿姨夫婦,他們一歲多的女兒囡囡放在四宿舍一位老奶奶家帶。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見楊阿姨的情景:我和幾個玩伴在四宿舍門前玩耍,遠遠看見一位年輕的阿姨,手抱個小孩,從梨樹林走出。她漆黑的長髮披肩,一身白衣皎白如雪。陣風吹過,晶瑩剔透的梨花紛紛落下,像雪花般在空中飛舞。阿姨抱著孩子,從潔白的花瓣雨中向我們走來。她懷裡的小孩「咯咯咯」笑起來…… 我很喜愛這個可愛的小妹妹,常帶她一起玩;胡叔叔、楊阿姨也很喜歡我,彼此之間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可突然一天,溫柔美麗的楊阿姨因宮外孕被庸醫誤診,不幸去世;小囡囡被外公外婆連夜接回上海,再也見不著了。這接踵而來的打擊,讓我頭一次明白什麼是生死離別的痛苦。 我那時還有個好朋友,小狗灰灰,和我非常親近。它黑黑的大眼睛,兩只小耳朵軟軟垂下,貼在軀上;鼻子圓圓,發出濕熱氣息;渾身柔和的灰毛,就尾巴尖一點白色,很是通人性。可能因為我每天餵它,它認定我是它的小主人,一見到我,就搖尾巴過來,把爪搭在我身上。用手輕輕撫摸它,它就躺下,伸出舌頭,睜著眼,抬起頭,無聲地看我。我坐下讀書,它一動不動地躺在我身邊。我一起身,它馬上站起,一步不離地跟著……可有一天放學回來,才發現為招待遠道而來的親戚,父親把灰灰殺了,成為一道待客的食物。七歲的我是多麼傷心啊,幾天拒絕同父親說話。可以說,從此知道了心碎是什麼…… 直到今天,有時我眼前仍會出現童年的一些場景來,許多人那時的樣子,栩栩如生地在我面前,站著,走動著,談笑著,哭泣著…… 童年,漸漸遠去了。我們生活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城鄉面貌變化巨大。隨城市快速發展,歷史痕跡文化傳統,記憶中的故鄉家園,很多很多,都在滾動的歷史車輪下漸漸消消逝殆儘。我2019年曾回那個校園一趟,發現童年的河流,土台,荒草地,大桉樹,老榕樹,以及大部分老建築,都已消失不見。望著這座既摩登又陌生的校園,我且喜且悲,不知怎樣才能找回我童年的場景。 童年的場景已找不回了,記憶的童年也一去不復返了。可我是多麼懷念那時校園的景色和人啊。我腦裡有個聲音對我說:把它們寫下來吧,留下這個難忘的時代;這樣,實際的童年雖過去,心中的童年卻能得到永存。故有此文。我只想能與讀者分享一下我對自己的童年和那個已遠去時代的懷念之情啊。

Read More

大罷免大焦躁 逾兩週應就醫

  大罷免選情不如預期,北市一開票現場民眾悲傷落淚。醫師提醒,若選後情緒焦躁超過兩週以上,應就醫尋求早日回復正常生活。(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民進黨在罷免投票中全面挫敗,藍白陣營全面挺過危機,精神科醫生指出,不論憂鬱焦慮到失眠,或狂喜而過度興奮,民眾在選後都不應再沉浸於選舉資訊之中,若焦躁情緒持續2週以上,則應尋求心理支持。 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對結果不如預期的民眾而言,可能因為生活感到失控或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反應,甚至失眠或有災難性負面思考,認為未來毫無希望,覺得自己無用或無助,產生自責感。 而另一方對於投票結果喜悅過度亢奮,也可能持續沉浸在勝選情緒,無法好好休息或處理日常事務,甚至會因過度強調自己的選擇而影響人際關係。 李俊宏指出,身心健康應該以是否影響到正常生活為標準,無論飲食、睡眠、工作、學習還是家庭生活,甚至社交活動,如果選後過度低落或亢奮的情緒持續2週以上,且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如上班、上課、家庭活動等,專業的心理支持團體可以提供諮詢,幫助放下過多的情緒,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重新出發。 李俊宏建議,選後應給自己一段休息空間,避免過度暴露於資訊中。雖然關心結果是自然的,但選後的訊息中可能充滿許多檢討與反思,容易引發情緒波動,如果發現容易受影響,應該適時拉開距離,讓自己有時間冷靜,等到情緒平穩後再重新出發,可以安排戶外休閒運動,避免將開票之夜的情緒無限延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