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領航獎 雲林3人獲殊榮

第四屆農村領航獎名單出爐,雲林三位獲獎勇奪全國之冠,右二華南社區理事長劉清極、右三羅厝社區執行長廖婉婷、右四北溪社區理事長江丙辛。(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辦理「第四屆農村領航獎選拔表揚計畫」,雲林縣有三位社區代表脫穎而出,古坑鄉華南社區理事長劉清極、虎尾鎮北溪社區理事長江炳辛分別榮獲「農村領航獎」,崙背鄉羅厝社區執行長廖婉婷榮獲「農村推廣大使」,為雲林縣爭光。 農村領航獎選拔於今年三月啟動,經書審與決選簡報等多重關卡,從全台七十名參賽者中選出十位「農村領航獎」及十位「農村推廣大使」。 劉清極理事長領軍的古坑鄉華南社區,多年來深耕農村再生,建構共學共創社區場域,持續推動在地慶典、友善農作,並創立「學田泉」品牌,串聯山海平原資源,整合產業與文化積極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打造農村共好典範。 北溪社區理事長江炳辛,從零開始帶領社區發展剪紙藝術村與綠色飛魚,打造食農教育園區,聚焦玉米產業發展與環境教育推廣,實踐「生產、生態、生活」三生整合理念,並將經驗擴展至斗南、斗六等地,協助更多社區共同提升。 雲林縣在地人關懷協會執行長廖婉婷長年在崙背鄉羅厝社區深耕,積極投入兒少陪伴、長者照護與文化傳承,推動「詔安好伴屋」計畫,結合客語繪本、在地食農教育、長輩手路菜與兒童共創桌遊,促進世代對話,打造創新共融農村生活日常。 縣長張麗善說,農村再生需要在地社區通力合作,長期投入才能逐步推動,而此次競賽雲林縣有三位代表榮獲殊榮,是對縣府與各社區長年攜手推動農村再生的高度肯定,未來持續推動「三生策略」,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共融、宜居、永續的農村新未來。

Read More

明德外役監送暖收容人高關懷家庭

明德外役監獄連結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及時送暖高關懷家庭。(明德外役監提供) 記者黃文記∕山上報導 為強化收容人家庭支持及社會連結,法務部矯正署明德外役監獄於近期啟動「及時雨─援助收容人高關懷家庭支持方案」,該監許姓收容人雖身陷囹圄,卻心繫家中兩名分別為九歲與七歲的幼子,然其同居人罹患嚴重糖尿病,無法穩定就業,家庭經濟瀕臨困境。明德外役監針對許姓收容人辦理關懷與實質援助。 明德外役監典獄長莊國勝了解個案情況後,深表關切並表示:「收容人雖在監執行刑期,但其家庭依舊需要社會的關注與協助,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責任。」他特別叮囑所屬提供關懷,積極協助該案家庭所需。 該監連結社福資源─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伸出援手,立即啟動跨單位合作。由協會慷慨捐助援助金五千元及十張餐券與生活物資等,由該監代表與協會人員於四日前往嘉義個案住所進行家訪,了解幼童實際照顧及家庭生活狀況,讓溫暖不只是一紙通報,而是真正走進需要幫助者的生活中。 個案的同居人談及過往因生活所逼,曾一時錯誤將銀行帳戶租借給詐騙集團使用,心中滿滿悔意。為強化家庭法律常識與防詐知能,該監人員在家訪過程中向家屬進行反詐騙宣導與法律風險說明,鼓勵其勇敢求助並遠離風險陷阱。 明德外役監副典獄長呂維鈞表示,家庭支持從來不只是收容人個體的問題,而是攸關下一代的希望與安穩;該監將持續結合社會資源公私協力,拓展關懷行動,期盼透過這份即時的溫暖,讓收容人家庭得以安穩度日,也為孩子們的未來點亮希望之光。

Read More

南青審議出擊 推動左鎮農村轉型

「漫活淺山×惡地再生」團隊在工作坊過程中以圖像地圖即時投影,繪畫出參與者心目中的畫面。(賴政達提供)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為推動左鎮光榮休閒農業區的轉型及在地農村發展議題,「漫活淺山×惡地再生」團隊辦理工作坊,邀請光榮休閒農業區會員、左鎮老街業者、左鎮學青及社青等群眾參加,促進彼此間的連結與凝聚共識。 工作坊於四、五日兩天在左鎮區公所舉行,參加者除在地民眾、社團,還包括由成大都市計劃學系黃偉茹教授、張秀慈副教授一同領銜的成大USR團隊參與,並提供在地多元的新想像。 該團隊今年起即因休閒農業相關議題的籌畫,密集走訪左鎮達四十餘次,也因此累積了厚實的在地經驗,能夠在工作坊中引導與會者共同制定二0二六年度行動藍圖,提升區域治理整合度與執行效能。 活動最大亮點是邀請到「RAE視覺圖像記錄」,在工作坊過程中以圖像地圖即時投影,繪畫出參與者心目中的畫面,激發大家的想像同時,提供豐富的視覺饗宴。 成大都市計劃學系深入左鎮社區多年,副教授張秀慈長期研究相關議題,黃偉茹教授帶領成大都研所學生在上學期透過探討左鎮休閒農業區發展議題,讓學生有機會與在地農友社群建立關係;台南市政府研考會則透過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計畫讓學生能自主提案,持續滾動在地參與。

Read More

佳里中山路淹水 水溝挖出大石塊

佳里六安里長林佩玲追查中山路淹水原因,水溝裡竟有大石擋水路。(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水溝裡什麼都有。佳里區六安里中山路在西南氣流豪雨時淹水,為能追出淹水真相,里長林佩玲帶著工程人員直接挖開水溝蓋,一敲開後發現,水溝裡竟有如小椅子大小的石塊,如此大的石塊不可能掉進水溝,有臉友留言與風水有關。 林佩玲在臉書貼文,不少臉友見到水溝裡竟有這麼大的石塊,直呼不敢相信,「乍看以為挖到百寶箱」、「全國治水人員,像里長這樣用心經營,相信就沒有水災了」、「那個石頭是撿水流方向用的,有信地理的都知道(石頭是阻擋方向)」。 姑且不論是否攸關風水,阻水流引起淹水,就需要移除,以免釀成大禍。

Read More

接待U12小將 山上國小讓世界看見台灣

山上國小接待U12世界盃捷克代表隊,帶隊員參訪山上天后宮。(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山上報導 在台南開打的二0二五年U12世界盃少棒錦標賽已落幕,山上國小連續兩屆擔任接待學校,日前熱情接待遠道而來的捷克國家代表隊,透過一系列充滿台灣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動,師生們用行動實踐了「讓孩子認識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好願景。 山上國小以最溫暖的方式展開歡迎儀式,校方特別致贈由AI設計的應援毛巾給捷克隊,象徵來自台灣的熱情與祝福。接待日活動以多元文化體驗為主軸,安排了豐富的互動內容,捷克國家隊小選手們親手製作山上區農會的鳳梨酥、學習技巧十足的扯鈴操作,從甜點到民俗技藝,充分體驗台灣文化的多樣與趣味。 在雙語互動遊戲中,捷克與山上小朋友共同挑戰知識題,現場笑聲不斷;而文化交流則讓兩國小朋友有機會更認識彼此。活動尾聲,孩子們一同參訪了山上天后宮,感受台灣宗教信仰所帶來的文化深度與人文溫度。 在依依不捨的歡送時刻,山上國小準備了誠意滿滿的伴手禮,包括台灣知名餅乾、泡麵、傳統童玩、郵票,以及由山上師生共同創作的原創繪本作品,作為捷克代表隊此行最溫暖的紀念。 山上國小校長蘇耿義表示,希望孩子們透過這樣的機會認識世界,同時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真誠與美好。這場充滿感動的接待,不僅讓山上的孩子多了一段跨國回憶,也在捷克與台灣之間悄悄種下了一顆友誼的種子。

Read More

南瀛天文館生成式AI 大玩變身

南瀛天文館天文展示館推出「生成式AI頭像」,讓大家可以來場變身秀。(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大內報導 想變成太空人嗎?南瀛天文館在天文展示館推出「生成式AI頭像」,讓大家可以來場變身秀,成為宇宙的主角。館長何秋蓮表示,來館的天文迷將可透過人工智慧「變身」為專屬的星際分身,更可立即獲得個人化的頭像QR Code,做為天文紀念品。 何秋蓮表示,生成式AI頭像是南瀛天文館融合科技與文化想像的全新嘗試,參與者只需透過現場簡易操作,就能選擇不同主題進行頭像生成,其中「天文智者」系列可變身科學傳奇人物,如愛因斯坦、伽利略、牛頓;而「星座神話」則可走進希臘神話世界,變身眾神之王宙斯、太陽神阿波羅。每個角色都由AI依據個人臉部特徵進行風格轉換,瞬間生成獨一無二的角色肖像。 館方也指出,只要有天文展示館的門票,掃描票卡上的QR Code即可體驗。而天文館希望透過生成式AI頭像互動,讓科普教育從單向知識傳遞,轉變為參與式的角色體驗。過去談到天文,總讓人聯想到公式、儀器與理論,這次將用「你就是主角」的方式,讓民眾走進故事,進一步連結背後的歷史與科學背景。 不論是設定為社群大頭貼、珍藏圖像,甚至列印出來當明信片都相當吸睛。天文館也指出,這只是AI應用的第一步,未來將持續拓展更多主題角色與互動內容,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並建立對天文科學的情感連結,更從知識場域轉化為文化共感,歡迎全國天文迷來體驗。

Read More

新北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 拚明年完工

新北市長侯友宜五日前往永和區視察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工程。(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五日前往永和區視察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工程,他指出,這是繼新莊幸福立體停車場之後,新北市第二座與捷運車站連通的立體停車場,設有二百三十八格小型車停車位及六百九十二格機車停車位,力拚一一五年如期如質完工,提供市民優質便利的停車環境。 侯友宜表示,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工程總經費達十五點七億元,規劃興建地下三層,並設置連通道與捷運萬大中和線LG05站連接。自一一三年一月動工後,經過市府和施工團隊共同努力,已完成逾二點三萬立方公尺垃圾量清運的艱鉅任務,現正進行一樓牆版結構體施工,目前工程進度逾七十七%,預計明年六月完工。侯友宜也提到,停車場完工後,將為永平國小重新整建運動場及部分校舍,提供學生美觀舒適的校園環境。 新北市長侯友宜五日前往永和區視察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工程。(記者蔡琇惠攝) 侯友宜指出,為確保交通動線流暢並紓解停車空間需求,市府在規畫路網時,會納入地下停車場或公有停車場等停車空間配置,自一0八年至今,新北市總計新建一百一十一處停車場,提供一萬二千六百四十二個汽車停車位、八千八百九十六個機車停車位,完成數量全國最多。此外,新北市前瞻停車場核定二十八案,六年多來已完成三重商工地停下停車場等十九案,施工中包括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等七案,規劃設計中則有五華國小、長福停車場等二案,完成數量及效率領先全國。 交通局長鍾鳴時表示,永平國小地下停車場工程以人本交通作為校園整體規劃重點,包括整合停車場車道、校門口和捷運出入口,並加寬校外人行道和通學路徑,停車場更首創臨停接送區,讓家長在停車場內安全、安心地接送學童。

Read More

成大機器人夏令營 300學子玩AI

成大AI與機器人暑期課程暨競賽營隊開幕式,五日上午在成大旺宏館演講廳舉行。(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生成式AI廣泛應用,物理AI成為新浪潮。為培育人才、向下扎根,成大敏求運算學院與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五至七日在成大勝利校區舉辦AI與機器人暑期課程暨競賽營隊。課程結合電機、機械、資訊、工業設計、遊戲設計,依級別辦理機器人競賽,吸引三百學子報名參與。 AI與機器人暑期課程暨競賽營隊開幕式,五日上午在成大旺宏館演講廳舉行。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成大校長沈孟儒、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學院院長蘇炎坤均出席。 AI與機器人暑期課程暨競賽營隊,學員鎖定小學四年級至研究所階段的在學學生。主辦單位規劃跨域跨齡交流觀摩、學習機器人新技術、掌握國際趨勢等主題課程。依學員程式設計能力安排AI機器人夾取與放置、機器人競走大挑戰、打造手舞足蹈表演機器人、三天讓AI動起來的機器人足球等四個級別的課程、競賽。 其中機器人夾取與放置級別的學員,須具備電機、機械、資工相關研究所程度,以數位孿生技術,透過虛擬技術模擬、測試各種情境及參數。機器人競走大挑戰,只要懂一些簡單的機器人程式即可,學員包括高中生及大學生。 打造手舞足蹈表演機器人,鎖定沒有程式基礎,但對機器人構造、設計有濃厚興趣,且具3D建模軟體經驗的高中生或大學生。三天讓AI動起來的機器人足球,以具備Scratch積木程式設計基礎的高中國中國小學生為主。

Read More

啟動泰雅文物考查 新北原民局訪維也納世博館 簽合作MOU

  由Matti Bunzl館長(左一)帶領考察團參觀維也納市博物館。 (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與在地知識、技藝復振息息相關,為了強化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與在地連結,新北市原民局考察團隊於七月下旬遠赴歐洲,繼首站拜會德國後,接著馬不停蹄前進奧地利維也納,參訪維也納市政府文化部門、維也納世界博物館及維也納市博物館,並成為國內第一個與維也納世界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博物館,未來雙邊將以知識共享、典藏品策展合作等四大面向,展開互助交流。 維也納世界博物館共計有近四百件台灣原住民族文物,本次在館方的協助下,考察團深入博物館庫房研究了十五件來自台灣的原住民族織品,當中尤以四件飾有貝珠的長、短衣與貝珠飾品最為珍稀。同行的人間國寶-泰雅族工藝師尤瑪·達陸指出,「貝珠工藝」為泰雅族的重要工藝,過去貝類素材多半透過與其他族群的交易獲得,考察團隊也發現維也納世界博物館的館藏貝珠頭飾,以藤編為底、貝珠直向排列裝飾,並以貝珠串作為兩側連接,展現了不同於烏來泰博館藏中使用麻線綁繩頭飾的技法。 為持續推動跨國文化保存、教育推廣與學術研究,維也納世界博物館並與新北市原民局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備忘錄,並以四大合作方向為基礎展開後續交流,包括「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典藏品合作與策展支援」、「出版品與數位資源共享」及「共同舉辦學術與教育活動」。 新北市原民局局長Siku Yaway林瑋茜表示,適逢烏來泰博館開館二十週年,本次歐洲考察行程,新北市團隊帶回不少寶貴經驗與紀錄,作為未來推動泰博館專業發展、青年參與、文化教育與在地連結的重要資源,接下來,新北市原民局將持續進行多元策展與跨域合作的可能,與部落和社區居民共同編織屬於烏來的文化敘事,讓博物館成為文化保存與日常生活交會的空間,也是在地與世界對話的重要場域。

Read More

南市24校藝才班 特色課程百花齊放

永康復興國小舞蹈班連續三學年與武術藝師合作藝師藝有計畫。(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二十四校設有藝才班,類型涵蓋美術、音樂、舞蹈領域,各校特色課程百花齊放。今年中山國中舞蹈班在傳統藝師指導下傳承五路查拳,崇明國中國樂班結合布袋戲、台語口白與國樂,永康區復興國小舞蹈班將傳統武術忠義拳融入課程,拓展藝術展演新視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中山國中舞蹈班深耕府城將近四十年,培育出許多優秀的藝術人才。一一四學年度特聘國際武術聯合會認證的國際級裁判及教練、現任少林長拳門力行武館副總教練楊靜媚到校指導。楊靜媚是中山國中第一屆舞蹈班校友。 五路查拳課程係在基本功、拳法套路練習中,加入長袍馬褂的手袖、武術諺語,結合攻防意識,讓學生循序漸進了解傳統武術的奧妙。一一五年一月十六日中山國中將在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五月三十日在台江文化中心辦理成果展演。 崇明國中國樂班是音樂比賽特優團隊,參與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邁入第七年。今年課程邀請台南在地蘇俊穎掌中木偶劇團工作室團長蘇俊穎擔任主要教學指導。 課程內容包括戲偶製作、操演、台語口白訓練、後場音樂創作、伴奏、展演,讓學生完整學習傳統藝術布袋戲精隨。一一五年五月的成果發表,將由蘇俊穎、表藝及音樂老師共同帶領學生創作《神樂三聖:田都元帥與金雞玉犬》,以當代劇場模式呈現傳統布袋戲文化。 永康區復興國小舞蹈班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歷年來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全市傳統藝術比賽、南市民俗體育競賽,均獲佳績,是特優獎項常勝軍。復興國小舞蹈班連續三學年參與藝師藝有計畫,與武術專業藝師唐正倫、唐琞騏合作,將傳統武術「忠義拳」融入六年級舞蹈班課程。指導學生理解運用胯、腰帶動身體發出力與勁,預計一一四學年度舞蹈班聯合舞展中演出驗收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