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面對風雨 柚農王銘進不改笑容

王銘進(前)帶領朋友參觀阿財伯文旦園。(記者楊淑芬攝) 「如果沒有樂天樂觀,很難面對不知何時降臨的天災。」麻豆阿財伯文旦之家的王銘進,在風災過後,帶著溫和的笑容,表現了他的豁達,柚子園樹上為數不多的柚子,他還是要日日觀看,希望柚子們好好長大,中秋節來臨時,可以讓大家快快樂樂賞月吃柚子。 王銘進是家中老二,阿財伯是他父親,家中從阿公時代就開始種柚子,歷經3代、50多年,園中柚子已是正宗老欉,農田逐日擴大,在麻豆地區雖不是數一數二,但柚子風味備受稱許,舊雨新知,每年都供不應求。 家中共有3個姊弟,3個都是在同一年出生,在麻豆地區談到「一冬生3個」,就知道是他們家的故事,媽媽在年初剛生下大姊,立即懷孕,年尾就生下王銘進和他雙胞胎弟弟,3名姊弟同一年出生,一起長大,感情也特別好。 在果園工作的王銘進。(記者楊淑芬攝)  文青變青農 王銘進雖從小在柚子園長大,農忙時期也一定要下田幫忙,但是他沒有想到會接手家中柚子園,他其實是文藝青年,有一枝好筆,大學唸輔大歷史系,研究所是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畢業後曾在首府大學任教,也在首府大學合作的蓮潭國際文教會館工作;直到父親年邁,身體有恙,他才毅然決然回家接手柚子園。 年輕的一代,作風和老一輩最大不同是更友善耕種,阿公、爸爸時代,為了維持柚子園的健康,用藥不手軟,也不允許雜草叢生,王銘進接手後,強調草生種植管理,允許園中都是草,以建立一個健康的土壤生態系統,土壤健康,才能提供文旦果樹最佳的成長環境。 他幾乎抱著每一棵果樹都是自己小孩一般的心,施肥、用藥都非常保守,盡量保持最自然原始的生長條件,希望所有人都能吃到安心健康的文旦,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柚子園每年穩定收成,也贏得非常好的口啤;他的柚子甜度不是最高,但是保有柚子原始風味,許多人對他的柚子評語是吃起來會「涮嘴」;每年收成後深獲老客戶的信賴,並爭得不少新客戶的青睞。 一年生3個孩子的阿財姆。(記者楊淑芬攝)  颱風無情洗禮 王銘進說柚子在白露前後熟成,剛剛好都要經過夏季颱風的洗禮,數十年來已經有無數災情,風災過後都會有落果,但是今年丹娜絲颱災情最慘,幾乎是「血流成河」,雨大風大,強風還持續很久,風災過後,看著一個個即將成熟的柚子落了一地,心都碎了。 每天都到柚子園中撿落果,家中人力有限,如何收拾善後,又傷心又傷腦,活動力很強的賢內助林宜賢立即號召許多朋友,靠著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的利用假日到柚子園來幫忙,真的人多好辦事,一個上午就把柚子園的落果都撿拾裝袋。 一袋袋落果堆放在果園外,清運那天,夫婦兩人就像送走最好的朋友一般,來來往往看了好多回。  種下希望與信念 看著樹上僅剩2成的柚子,王銘進閃過一抹苦笑,但是他沒有抱怨,他把災情變成友情,來撿落果的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把每一次損失都當作和土地更親近的契機更進一步與自然共生。風吹雨打不改笑容,正是因為他心裡清楚,種的不只是柚子,更是希望與信念。當中秋月圓,人們拆開他家的文旦,品嘗的不只是果香,也是這份與土地共苦共甘的溫度。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彩繪人生〉林昭慶李天生 擦出藝術火花

左鎮老街的常在空間,繼開辦竹藝證照專班之後,再辦理竹管家具入門工作坊,由竹工藝老師傅李天生教導大家手作莿竹矮凳,讓傳統竹工藝能更周全的在左鎮扎根發揚。常在的藝術家林昭慶表示,傳統工藝不保存太可惜了,尤其左鎮有好的老師傅更應加速傳承。 原本在找尋傳統竹藝打造竹建築的林昭慶,因緣際會下來到左鎮,並認識了80多歲的竹工藝師李天生,覺得他的竹藝相當生活,也是難得的傳統竹藝,更能一手打造竹籠茨,就請李天生在其左鎮的古采莊園,打造一座深具傳統的竹屋,此次風災,該座竹屋毫髮無損,見證了李天生的真功夫。 由於對竹藝傳承有一份特殊情感,林昭慶決定在左鎮推廣竹藝傳承工作,今年初就開辦了竹藝證照班,吸引了卅多人報名參加,學員們認真的學習竹編,編出一個個精緻漂亮的竹器皿,可以裝水果可以裝雞蛋,特別的是竹器不怕水,且使用期很長,因而掀起了一陣生活竹藝風。 如今繼竹藝證照專班之後,林召慶又於古采莊園開辦農村好藝計畫─竹管家具入門工作坊,由竹藝師李天生教導大家打造屬於自己的榫接莿竹矮凳,同時也讓大家進一步體驗竹子的魅力,更期待大家一起投入左鎮地方工藝、竹文化,而這堂課不只要學會做一張凳子,更要連結材料、土地與自己的旅程。 李天生指出,課堂上大家認真學習的精神,讓他很感動,而他更願將如何使用工具、如何選取竹材等等,一步步教大家,甚至還要教大家如何琢磨工具,有關竹藝的基本功,均會一一教授大家,讓大家由學會一張椅子的榫接開始入門竹藝。 (記者張淑娟)

Read More

〈彩繪人生〉張翊峰接掌嘉藥 聚焦3策略

嘉南藥理大學新任校長張翊峰(右)與該校董事長薛淑惠(左)合影。(記者黃文記攝) 嘉南藥理大學新任校長張翊峰從董事長薛淑惠手中接下印信,由代理校長真除,擔任該校第9屆校長。他在校務行政與產學合作的經驗豐富,將帶領嘉藥全校教職員生持續邁向新高峰,共同為學校願景努力。 張翊峰校長為成大環境工程博士,自1999年起在嘉藥服務至今,歷任系主任、學院院長、研發長、副校長等重要職務,參與攸關學校發展的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及校務評鑑等重要校務擘畫,具有相當豐富的教育行政管理及產學合作經驗,對校務推動具深厚掌握。 董事長薛淑惠表示,張校長具備卓越的教育領導力與產學整合實績,期待他憑藉超過20年對嘉藥的深厚情感與治理經驗,持續帶領學校邁向「健康永續、創新服務」的願景目標。薛董事長長期關注校園美學與人文空間營造,未來也將與張校長緊密合作,協力推動學校全方位發展。 張翊峰校長表示,嘉藥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面對少子化衝擊與全球快速變遷,他將以「團結共好、開放溝通、積極互助」與同仁一起努力。站在變化前端,預作布局。他強調將持續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核心價值,聚焦強化國際招生與在地連結、推動智慧校園與AI應用、打造永續低碳的學習環境三大策略方向。 張翊峰校長強調,學校師生就是一個團隊,大家有責任也必須讓這個團隊彼此共好,以度過少子化與科技變革的劇烈衝擊。未來學校將專注於打造為「健康永續創新服務」人才培育的綜合型大學,開創新世代的教學模式與環境。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