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起司可以補鈣?醫:3族群適合 猛吃「這種起司」反變健康負擔!

起司對補鈣的幫助,還要看劑量、種類、個人體質及疾病風險,選錯起司種類、攝取過量,可能反倒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聽到補鈣質,很多人都會先想到要喝牛奶,主要原料為牛奶的起司,也被不少人視為補鈣聖品。復健科王竣平醫師分享,他在診間觀察到兩種極端現象,有些骨質開始流失的長輩拒絕藥物治療,改吃大量起司想補鈣;重訓族則在健身餐狂灑起司,以為攝取越多越健康。他提醒,吃起司補鈣不是人人適用,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起司對補鈣的幫助,還要看劑量、種類、個人體質及疾病風險,選錯起司種類、攝取過量,可能反倒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起司可作為術後營養補充 乳糖不耐、蛋奶素者也適用 王竣平醫師指出,有3大族群適合透過起司來補充鈣質: 乳糖不耐症患者:這些人飲用牛奶容易引發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天然硬起司」是理想的替代選擇,可避開乳糖,又同時攝取到鈣質和蛋白質。 手術後或化療恢復中的病友:這類患者常面臨體重流失、肌肉量下降的問題。高鈣高蛋白的天然起司能幫助填補營養缺口,不過患者同時必須留意控制油脂與鈉含量的攝取。 日常飲食偏素或吃蛋奶素的民眾:植物性食物中的鈣質吸收率相對較低,就算是吃蛋奶素也不易攝取到鈣質,起司就可作為穩定補充鈣質的來源。 加工起司增腎臟負擔 「高磷」反成骨鬆幫兇 不過,不是所有起司都適合用來補鈣效果。王竣平醫師提醒,市面上常見的加工片裝起司,通常含有過高的鈉、磷,反而會抑制鈣質吸收,同時加重腎臟負擔。對於來說,過量攝取這類高鈉起司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起司越鹹越濃郁,但這種起司的鈉含量也相對較高,若有高血壓、腎功能不佳,以及正在成長發育的兒童要注意避免攝取過量。此外,王竣平醫師指出,過量的磷酸鹽會導致骨骼中的鈣質被「溶出」,以平衡血中磷鈣比,長期下來反而成為骨質疏鬆的幫兇。 王竣平醫師表示,想靠起司補鈣記得先看成分,建議選擇天然起司和適量攝取。已有骨質疏鬆風險或慢性病史的族群,應配合定期檢查和專業人員的營養建議,安心補鈣。 資料來源:復健科 王竣平 醫師 三重板橋 骨科復健 疼痛控制

Read More

巡迴展票選人氣獎作品揭曉 「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人氣獎前三名揭曉

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最佳人氣獎。(環境部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環境部主辦的第六屆「2024–2025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自北、中、南巡迴展開始以來,吸引大量民眾踴躍觀展並參與「人氣票選活動」。如今人氣獎結果正式揭曉,最佳人氣獎第1名由點睛設計有限公司攜手台灣玩具圖書館、綠腳印國際與台塑生醫,將損壞玩具再製的「re-ing 甜點露露椅」拿下,將損壞玩具轉化為可回收、可堆疊並具美感的再生家具,造型靈感來自法式甜點可麗露,材質50%採用回收HDPE,椅身100%可回收,透過設計傳遞循環再利用與永續教育理念。充分展現設計在環境、健康與日常生活中的創新實踐與社會影響力。 環境部表示,本次獲得人氣獎的3件作品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除「re-ing 甜點露露椅」外,還有運用AIoT技術與傳感器,主動偵測長期臥床者的背部壓力與濕度變化,自動調整翻身機制以預防褥瘡,並減輕照護者的壓力,展現設計對健康福祉與智慧照護的深度關懷的「Floair 智慧翻身充氣床墊」(傅柏文),以及選用香蕉假莖與葉材為永續基底,針對局部燒燙傷患者設計出貼合、透氣且降低疼痛感的新型壓力衣,提供更人性化的醫療穿戴體驗的「蕉給我-新式局部壓力衣」(林子恩、楊千儀)分別獲得最佳人氣獎的2、3名。 本屆人氣獎展現民眾對於永續設計的熱情與認同,也反映出設計不僅能回應個人與社會需求,更能從日常出發,結合材料創新與友善理念,實踐環境永續的具體行動。未來將持續透過競賽平台與展覽推廣設計的社會價值,鼓勵全民攜手投入減碳、減塑與綠色創新,共同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永續願景。更多優秀作品可逕上活動官網https://www.epadesign.tw/或臉書搜尋「環境關懷」查詢。(環境部 廣告)

Read More

「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重回北台灣 聯手灣聲樂團 邀舊客戶享音樂盛會

「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攜手灣聲樂團,再次回到台北國家音樂廳,邀請舊客戶共享音樂盛會。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重回北台灣,活動開跑。感謝全台各地的歐德VIP舊客戶,對歐德集團的長期支持與陪伴,2025年9月26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首度攜手「灣聲樂團」,以全新曲目演繹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感恩,與舊客戶共享音樂盛會。 「國家音樂廳」為臺灣頂尖古典音樂表演場地,被譽為世界百大廳院之一,中國宮殿式建築、「鞋盒式」音樂廳設計,具國際優異音場效果,為樂迷呈現絕佳的聽覺與視覺享受。 「灣聲樂團」2017年成立,全臺唯一專注演出台灣音樂的專業樂團。每年演出逾150場,致力推動「台灣音樂國際化、古典音樂在地化」,三度入圍金曲獎,讓本土音樂走入人心、走向世界。 「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今年回到北台灣-國家音樂廳、攜手灣聲樂團,演奏台語流行音樂、校園民歌及電影主題曲為主軸,由李哲藝音樂總監擔任指揮,感謝一路上陪伴歐德走過無數歲月的舊客戶、好朋友及工作夥伴,共享台灣之音帶來的心靈盛宴。 歐德集團董事長陳國都表示:「歐德台灣之音從2022年台北、2023年高雄、2024年台中,2025年再度巡回到台北,每場都受到舊客戶熱烈回響,簡單的事重複作,就是不簡單,好的事持續做,就是好上加好,讓我們一起相約,2025歐德台灣之音~藝術饗宴。」 歐德集團邀請舊客戶9月26日(五)到台北國家音樂廳感受台灣之音的魅力。詳細報名資訊,請鎖定歐德傢俱、優渥設計、巧寓舍計官網,線上選位時間:8/22(五)中午12時起,名額有限,行動要快!

Read More

敏感肌亮白新解方 《SKIN advanced 卓沿白金》全新升級推出水耀肌光感系列

  日本敏肌專家《SKIN_advanced_卓沿白金》全新升級推出「水耀肌光感系列」,兩大專利成分搭配獨家「白金科技3.0」技術,溫和喚醒肌膚光采,連敏感肌也可安心使用。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透亮無瑕的肌膚是許多人追求的保養目標,然而市面上的部分亮白成分具有一定刺激性,使用後容易造成肌膚出現泛紅、刺癢等敏弱困擾。根據市調機構尼爾森調查顯示,台灣有7成的人擁有肌膚敏感問題,因此挑選溫和且有效的亮白產品就成為日常保養的課題。 日本敏肌專家《SKIN advanced卓沿白金》全新升級推出「水耀肌光感系列」,全系列均採用新一代「白金科技3.0」獨家專利技術,以10:5:3的仿生脂質比例包覆白金粒子,使有效成分可直達肌膚底層,修護肌膚屏障;同時搭配光果甘草根精粹及新一代菸鹼醯胺兩大煥膚專利成分,能溫和且有效地喚醒肌膚自然透亮光采,一次達到亮白、嫩膚與修護三大功效,溫和無負擔就連敏感肌也可安心使用,輕鬆打造透亮、健康又穩定的肌膚。 常見亮白成分如維他命C、熊果素、377等,對敏弱肌刺激性較高,若在使用上沒有注意濃度與肌膚耐受度,可能出現泛紅、刺痛等敏感反應,特別是亮白產品需要長期使用才可看到效果,因此更應該挑選添加溫和的亮白成分,才可安心養成透亮肌膚,避免肌膚承受過多負擔。《SKIN advanced卓沿白金 水耀肌光感煥亮精華水》 擁有十大無添加的溫和配方,經試用,100%敏感肌受試者表示溫和不刺激  。除添加雙重專利亮白成分外,配方更含有80%高濃度的白金酵母精粹,可為肌膚注入修護能量,經證實使用後可有效提升肌膚水潤度、細緻度與肌膚修護力 ,使膚質更加細緻,不僅適合一般肌膚,更適合追求透亮白淨的敏感肌膚作為日常保養,溫和達成亮白與修護。 面對夏季連日高溫,皮脂分泌旺盛,大多數人偏好使用清潔力強勁的卸妝與洗臉產品來對抗出油困擾,但若長期使用具強效清潔力的產品,反而容易損害肌膚屏障,導致水分流失、油脂分泌失衡,進一步引發乾燥脫屑或出油惡化等惱人問題,因此即使夏日出油量增加,敏感肌也需要挑選溫和的清潔產品,才能從根本守護肌膚健康。針對有上妝需求的民眾,可挑選《SKIN advanced卓沿白金 水耀肌光感煥亮潔顏油》做為溫和卸妝產品,配方添加三重植物油可徹底溶解頑固彩妝,質地輕盈遇水能迅速乳化,不像傳統卸妝油一般厚重難洗,使用後清爽無負擔,同時呵護脆弱屏障;卸妝後搭配《SKIN advanced卓沿白金 水耀肌光感煥亮潔面乳》,內含胺基酸界面活性劑與甘油,可溫和清潔毛孔髒汙,更可在清潔同時保濕,洗完臉後有效提升肌膚含水量 ,為後續保養打下穩定基礎。 台灣夏季普遍悶熱,塗抹過多產品容易對肌膚造成厚重負擔,其中敏感肌因屏障較為脆弱,因此在保養上除了需要盡量精簡外,更需要注意產品配方是否安全,避免產品中的香精、色素等成分增加肌膚敏弱風險,因此對於敏感肌而言,挑選1至2款擁有高效成分及安全配方的產品作為保養主軸,即可維持穩定膚況並達成理想效果。《SKIN advanced卓沿白金 水耀肌光感煥亮乳液》添加5%新一代菸鹼醯胺,有效促進肌膚亮白煥新,維持透亮膚況。配方更含有專櫃保養常見成分鼠李糖,可幫助舒緩肌膚,為肌底注入強效修護力,並同步鎖水保濕,有效強韌整體膚質,是敏感肌也能安心使用的首選乳液。 即日起至9/3凡至屈臣氏實體門市與網路商城/官方App購買《SKIN advanced卓沿白金》水耀肌光感系列除了享新品8折優惠外,更可搭配屈臣氏醫美高峰會單件85折,兩件79折優惠活動,最低即享63折優惠。現在就手刀到屈臣氏購入,幫助肌膚溫和煥亮吧!

Read More

醫揭6大失眠原因!下午喝咖啡晚上能入睡 睡眠品質同樣被影響

就算喝了咖啡後還能順利入睡,也不代表咖啡因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Dall’Agnese醫師解釋,咖啡因還會影響睡眠品質,阻止身體完全進入深層、可幫助修復的睡眠狀態。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 如果總是難以入睡、不能維持長時間的睡眠或有過早醒來的問題,且每週至少發生三次、持續三個月以上,都有可能是「慢性失眠症」。耳鼻喉科暨睡眠醫學Samanta Dall’Agnese醫師日前在CNBC撰文指出,她在門診也常聽到患者主訴入睡沒問題,但總會在凌晨3點左右醒來,就再也睡不著。慢性失眠症一種長期的睡眠障礙,多數需要專業醫療介入,並結合認知行為治療,她也列出幾個造成失眠的常見原因,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1. 酒精干擾睡眠 睡前三小時建議別再喝 Dall’Agnese醫師表示,酒精是睡眠品質的頭號破壞者,即使只喝一杯酒,也會干擾腦波、影響快速動眼期睡眠(REM)。人會在REM階段作夢,也是大腦處理情緒和記憶的時間。酒精在體內代謝通常需要4到5小時,這時大腦會出現反彈效應,導致後半夜的睡眠變得片段化、不安穩。酒精需要約25小時才能完全從體內清除,代表酒精帶來的影響會持續到隔天。如果想喝酒,建議在睡前三小時或更早,也可以改到早餐或午餐時享用。 2. 房間過熱破壞睡眠品質 合適寢具這樣挑 房間太熱也可能影響睡眠。Dall’Agnese醫師指出,涼爽、黑暗且安靜的環境睡覺,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除了開冷氣之外,也可以選擇涼感床墊,以及由天然纖維,如純棉或竹纖維等材質製成的透氣寢具。 3. 暴飲暴食讓人睡不好 晚餐2點要注意 深夜吃得太多會迫使消化系統「加班」。Dall’Agnese醫師說明,夜間新陳代謝會減慢,使身體更難以應付大量的食物和血糖波動,這兩點都可能干擾睡眠。她建議晚餐選擇以輕便、低負擔為主,然後盡量在睡前幾個小時就吃完,讓身體有機會休息。 4. 焦慮總在夜間找上門?睡前寫日記、深呼吸助放鬆 Dall’Agnese醫師表示,有些人會在凌晨3點醒來、開始胡思亂想,都是壓力失控的表現,同時會打亂休息時間。可以嘗試在睡前寫日記、做深呼吸練習等放鬆技巧,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果這些策略沒有效果,建議諮詢心理師,幫助找出可能沒有察覺到的心理健康問題。 5. 咖啡因影響睡眠品質 阻礙身體修復 就算喝了咖啡後還能順利入睡,也不代表咖啡因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Dall’Agnese醫師解釋,咖啡因還會影響睡眠品質,阻止身體完全進入深層、可幫助修復的睡眠狀態。她建議要在睡前至少8小時就停止攝取咖啡因,大概下午2到3點之後就別再喝含咖啡因的飲品。她也提醒,如果睡眠時間長期只有5到6小時,無法獲得深度睡眠和REM所帶來的健康益處;7到9小時的充足睡眠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修復。 6.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發生在後半夜 快用1問卷自我評估 大聲打鼾、醒來時感到喘不過氣或口乾舌燥,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徵兆。Dall’Agnese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會打斷睡眠,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憂鬱症的風險,通常在後半夜,也就是大約在凌晨3點左右變得嚴重。如果符合上述症狀,建議使用「STOP-Bang問卷」自我評估,如果結果顯示為高風險,應盡快接受進一步檢查。 想服用營養補充劑助眠?應先諮詢醫師 睡眠習慣還是要改 在已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的前提下,Dall’Agnese醫師指出,適當使用部分營養補充劑可能有助於睡眠: 茶胺酸(L-theanine):有鎮靜作用,可與鎂搭配。 甘胺酸(Glycine):能夠降低體溫,幫助延長睡眠時間。 纈草(Valerian):可能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狀,但可能有昏睡、做噩夢等副作用。 不過她也強調,在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劑前,務必先諮詢醫師,也要切記營養補充劑只是輔助,不能取代健康的睡眠習慣。 Dall’Agnese醫師也總結,與其依賴權宜之計,不如從根本解決問題,慢性失眠症可透過適當的介入治療改善,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不要依賴未經證實的偏方。

Read More

MRI檢查助力攝護腺癌診斷!及時揪出病灶 早期治療預後佳

攝護腺癌過去常被視為「老人病」,張宇鳴醫師表示,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雖然佔比不到一成,但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病情進展可能更快。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 美國前總統拜登日前確診晚期攝護腺癌,消息引發全球關注。根據台灣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上升至男性十大癌症第三位,死亡率也位居第六位,且逐年上升。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醫務部主任暨泌尿科張宇鳴醫師指出,早期攝護腺癌預後良好,建議50歲以上、有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定期安排精密檢查如核磁共振(MRI)等,及早掌握疾病警訊。 攝護腺癌有年輕化趨勢 醫揭早期治療重要性 攝護腺癌過去常被視為「老人病」,張宇鳴醫師表示,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雖然佔比不到一成,但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病情進展可能更快。他推測,發生率的增多可能與民眾健檢意願提高、以及環境因素如賀爾蒙變化、過多的紅肉或高脂肪攝取等有關。 張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臨床統計及研究指出,第一期與第二期的攝護腺癌患者通常預後良好,第三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有95%。即使發現時是第四期,若積極接受正規治療,仍可延長存活,平均五年存活率為30%,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高風險群40歲就應篩檢 PSA指數正常也別輕忽 張宇鳴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年紀越大、罹病機率越高,一般認為男性在50歲以上就應進行篩檢。此外,肥胖或有家族史者風險也較高,若直系男性親屬中若有一位患者,發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2倍,建議45歲就要開始篩檢。若家中有兩位以上攝護腺癌患者,風險更會增加4至8倍,建議篩檢年齡應提早到40歲左右。若篩檢結果正常,則可與醫師討論定期回診追蹤。 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異常,是否代表得了攝護腺癌?對此,張宇鳴醫師解釋,其實攝護腺細胞只要受損就會分泌PSA,除了癌症外,發炎也可能導致指數升高。因此,民眾看到PSA指數異常也不需過於緊張,但務必就醫進行詳細檢查,由專業醫師協助評估整體健康狀況。 就算指數正常也不應掉以輕心,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影像醫學部李潤川醫師表示,他就曾經遇過一位64歲的患者,本身無症狀、PSA指數僅0.93,卻在全身腫瘤篩檢的過程中,意外透過核磁共振(MRI)發現左側攝護腺有腫瘤,後續接受攝護腺全切除,目前逐漸康復中。 MRI檢查提升腫瘤偵測敏感度 有助輔助診斷早期病灶 李潤川醫師說明,MRI能夠提供清晰的軟組織影像,在臨床上常應用於協助判讀攝護腺病灶。透過多參數(mpMRI)的方法,可精準定位、分辨腫瘤與非腫瘤組織,並為腫瘤做分期,幫助臨床醫師制定後續治療方案。臨床上不易觸摸或偵測的小腫瘤,例如小於0.3公分的腫瘤都可藉由MRI觀察與偵測,若再搭配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檢查,有助於醫師進一步評估風險,提升整體診斷的參考價值。 MRI也可與超音波導引的影像進行融合,讓切片更加精準,針對臨床上有意義的癌症病灶,其偵測率也提高了30%,並減少一半不必要的切片,在歐美已是標準的診斷模式。李醫師分享,一位78歲患者因小便不順前來就醫,PSA達13.64,經由直腸切片未發現腫瘤,兩年後PSA已高達15.5,透過MRI發現腫瘤位在過去難以切片的攝護腺右前方,後續也確診為攝護腺癌,並接受手術治療。 此外,MRI屬非侵入性、無輻射檢查方式,臨床上常被用來輔助診斷,提供患者較佳的檢查體驗。目前MRI也結合AI技術,檢查時間縮短至原來的一半,影像品質的提升也更易區分出腫瘤組織,對患者和醫師都是一大助益。 醫師分享預防策略 籲定期檢查掌握攝護腺健康 針對攝護腺癌的預防,張宇鳴醫師建議,平時可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茄紅素、十字花科蔬菜等)、含有豐富Omega-3的深海魚類,以及富含兒茶素的綠茶等,同時應盡量避免大量攝取紅肉和高脂肪食物。此外,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鋅可能也有幫助。他也建議維持健康體重,將BMI控制在24左右為佳,超過30則風險較高,並配合規律運動習慣和戒菸,以達到疾病的預防。 攝護腺癌通常進展緩慢,但不代表不用多加理會,也有患者在一年內就發生全身轉移。另外,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像尿失禁等後遺症已不那麼常見。張醫師提醒,民眾應釐清對疾病的錯誤觀念,應定期接受檢查掌握攝護腺健康狀況,有任何異常都要積極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Read More

天氣熱不只會中暑!高溫與臭氧齊升 醫:心肌梗塞風險大增

炎炎夏日,除了中暑,心臟也可能面臨嚴峻考驗。當高溫與臭氧污染同時飆升時,心肌梗塞的風險會顯著上升。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炎炎夏日,除了中暑,心臟也可能面臨嚴峻考驗。家醫科醫師曾嵩智以醫學期刊《Circulation》的最新研究指出,當高溫與臭氧污染同時飆升時,心肌梗塞的風險顯著上升。研究發現,若日間氣溫偏高且臭氧濃度升高,心肌梗塞風險上升幅度可達33%。這項數據提醒我們,高溫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尤其是心血管系統。 高溫影響心臟健康 血管與自律神經負擔加重 為什麼高溫會影響心臟健康?曾嵩智醫師表示,當環境溫度升高,人體為了調節體溫,血管會擴張,進一步造成血壓波動,自律神經也可能失衡。心臟為了維持正常輸出,需加倍工作,對本就有心血管問題的人來說,無異於加重負擔。 臭氧污染刺激呼吸道與血管 造成慢性發炎與血壓波動 除了氣溫上升,空氣中的臭氧濃度也成為風險因子。曾嵩智醫師指出,臭氧屬於強氧化物,會對呼吸道與血管造成刺激,引發全身慢性發炎反應,同時使血壓升高、血管收縮,導致心臟必須承受更大壓力。當高溫與臭氧同時存在,身體就像同時踩下「油門」與「煞車」,造成調節系統負荷失衡。 心肌梗塞非老年人專利 中壯年與女性族群也需警惕 曾嵩智醫師提醒,不少人誤以為心肌梗塞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全然如此。高溫與臭氧引發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年輕族群亦不例外,尤其是中壯年與女性族群更容易在無預警下中招。女性因荷爾蒙與自律神經敏感性較高,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反而風險更明顯。 台灣夏季炎熱 午後為高風險時段 以台灣為例,夏日午後氣溫時常突破攝氏35度,且午後臭氧濃度也常達60ppb以上。曾嵩智醫師表示,這種情況下,短時間內從事戶外活動或暴露在高熱與空氣污染環境中,極易引發身體負擔。午後高溫成為心臟病發作的潛在危險時段,不可掉以輕心。 預防心肌梗塞 醫親教三招降低風險 為降低夏季心血管疾病風險,曾嵩智醫師建議掌握三個重點: 避免午後曝曬:中午至下午三點為高溫與臭氧濃度雙高時段,應盡量待在室內,避免劇烈運動。 補充水分與通風降溫:飲用足量白開水、穿透氣衣物與適當使用冷氣,有助調節體溫與減輕循環系統負擔。 注意三高族群症狀: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者,若出現胸悶、心悸、冒冷汗等徵兆,應立即就醫。 極端氣候成常態 年輕人勿忽視夏季心臟風險 許多年輕人因身體基礎良好,常低估氣候對健康的影響。但曾嵩智醫師強調,心肌梗塞的發生並不完全與年齡相關,在高壓、高熱與長時間暴露於污染環境下,年輕人也可能成為潛在受害者。無論年齡,都應對高溫氣候保持警覺。 守護心臟健康 從夏季日常做起 要守護心臟,除了治療慢性病與定期檢查,日常的生活細節也不容忽視。曾嵩智醫師指出,調整作息、適量運動、維持體重、控制飲食,都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石。面對極端氣候頻率增加的新常態,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就是保護心臟的第一步。

Read More

暑假出遊首選!桃園北區客家會館崖線特展登場 蘇俊賓力推:太精彩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北區客家會館日前舉辦「八德崖線生活廊帶展活動」,吸引眾多親子到場觀展,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也前往參加,並與同學們共繪崖線印象創作。蘇俊賓表示,崖線的故事實在太精彩,他回家後還是念念不忘,決定畫下剖面圖來說明當地的聚落、浣衣池、地下水位和這個特殊地形的關係,希望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桃園這個有趣的地形。 蘇俊賓表示,桃園是台灣很獨特的存在,不論是地形、文化或者生態,古石門溪的切割,加上地殼變動,造就了桃園的地形環境和地質條件與其他縣市明顯不同,崖線就是其中一大特色,也是探索桃園地質、文化與生態發展的絕佳載體。他這次手繪的「八德崖線紀錄」,說明了許多地名都跟這樣的地形有關,像是埔頂、山下街與崁仔腳等,也讓人一目瞭然。 桃園北區客家會館日前舉辦「八德崖線生活廊帶展活動」,吸引眾多親子到場觀展。(圖/市府提供) 蘇俊賓提到,桃園的天然湧泉和其他地方不一樣,不用到深山、不用找野溪,而是在都市中的一個神秘縫隙中。長長的一個帶狀綠帶,叫崖線,祖先們利用天然湧泉所開發的一個又一個浣衣池,就在崖線的下方。天氣的炎熱的時候,只要在這附近,就會常常溜來浣衣池,這是他的秘密武器,天然的消暑秘方。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認為,崖線的故事實在太精彩,親筆畫下剖面圖來說明當地的聚落、浣衣池、地下水位和這個特殊地形的關係。(圖/市府提供) 蘇俊賓也說明,因為萬年前的地殼變動,加上河道的切割,這條綠帶的兩邊存在著蠻大的坡度和高低差,看似缺點,如今成了優點。因為不利於開發,也為城市保留了喘息的空間,留下來的綠帶還有許多寶藏,對桃園來講,是得天獨厚的恩賜。在這條綠帶上還保存著不同族群共同開發的文化資產,像是百年老廟、宗祠和聚落,而許多桃園原生動、植物在此保存下來,好比先人開發的浣衣池,是當年社區中的重要節點與生活中心,目前還保留著至少十多個,也是其中的寶藏。 八德霄裡與茄苳地區崖線,是桃園保存最完整的地質景觀之一,蘇俊賓也力邀大家在暑假的下半場前來參觀桃園北區客家會館崖線特展,裡頭講的許多崖線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也是桃園深入認識桃園地質、文化與生態發展的最佳場域。

Read More

菸害防制向下扎根!部桃新屋分院夏令營寓教於樂 點燃學童健康意識

暑假不只是玩樂的季節,也是健康觀念深耕的好時機。(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暑假不只是玩樂的季節,也是健康觀念深耕的好時機。由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主辦、桃園市衛生局指導的「114年拒菸夏令營」,於新屋分院熱鬧展開,邀請來自桃園各地的24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共同展開一場充滿知識與趣味的健康冒險,為拒絕菸品種下重要的種子。 夏令營課程設計以「寓教於樂」為核心,安排一連串兼具教育性與互動性的內容,包括認識傳統菸品與電子煙的危害、二手與三手菸的健康影響、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正確飲食與生活習慣等。此外,學童們還參與了拒菸標誌DIY、健康闖關遊戲與團體討論分享,讓抽象的健康議題轉化為具體的學習體驗,深受孩子們喜愛。 學童們參與了拒菸標誌DIY、健康闖關遊戲與團體討論分享,讓抽象的健康議題轉化為具體的學習體驗。(圖/部桃提供) 部桃新屋分院社區護理師劉倩如指出,現今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包裝新穎、氣味特殊的電子煙產品,容易吸引好奇心強烈的青少年,因此,拒菸教育更應從小做起,強化孩子辨識誘惑、勇敢說不的能力。她也強調,健康教育不僅侷限於課堂,更應延伸至生活、家庭與社區,讓學童能成為影響他人的正向力量。 整場活動由專業社區護理師與戒菸個案管理師擔任講師,並提供免費參與機會,不僅減輕家庭負擔,也讓健康促進落實於日常。營隊結束後,孩子們紛紛表示學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也立下不吸菸、守護家人健康的小小承諾。 衛生局表示,青少年是菸害防制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未來將持續推動適齡的健康教育與菸害防制行動,結合學校與社區力量,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無菸的環境中快樂成長。這場小而精緻的夏令營,正是一場從小點燃健康意識、向菸品說不的勇敢起步。

Read More

青春不設限!部桃舉辦「血糖修練營」助兒少糖友自在運動

這場融合知識與動能的修練營,不僅幫助孩子們理解血糖與運動的關係,也讓家長更安心陪伴。(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協助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與青少年安全從事運動、建立自我血糖管理能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今日上午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中的血糖修練營」,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卓芷伊結合專業衛教師與運動教練團隊,引導孩子們透過實地體驗,學習運動前中後的血糖監測與調整技巧,吸引近20位糖友及家長熱情參與。 活動開場卓芷伊以親切易懂的《Kara上學趣》系列動畫,帶領學員認識在校園中可能遇到的高、低血糖情境,引導大家思考運動及課堂活動中的應變方法。她強調,對於糖友來說,運動是一項挑戰也是契機,善用即時連續血糖監測系統,掌握血糖趨勢變化,並根據個人胰島素敏感因子調整用藥與飲食,不僅能提升運動安全,更能增進日常自我管理信心。 現場也特別邀請一位同樣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衛教師分享自身的運動歷程與經驗,透過真實故事激勵孩子們勇於挑戰,並傳達「運動不是限制,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這樣積極正向的觀念。隨後進行的體驗活動中,運動教練帶領孩子們跳起有氧律動與簡單舞蹈,在歡笑與汗水中實踐運動與血糖觀察的連結。 運動教練帶領孩子們跳起有氧律動與簡單舞蹈,在歡笑與汗水中實踐運動與血糖觀察的連結。(圖/部桃提供) 為了讓學員們更具體掌握應對技巧,部桃兒童內分泌衛教師葉桂春設計專屬的「運動血糖監測表」,引導孩子們記錄前一餐的飲食內容、即將進行的運動種類與強度、胰島素調整量與血糖數值,並透過遊戲化方式模擬不同情境中該如何應變與補充碳水化合物。同時也提醒大家,運動後6至15小時內仍可能出現延遲性低血糖,應持續監測、適時補充,以確保運動後的身體安全。 活動尾聲,卓芷伊溫暖勉勵所有孩子與家長,「只要事前準備充足、懂得應變,每位糖友無論在教室、操場還是球場上,都能自在活動、自信發光,讓青春不被血糖設限,而是勇敢綻放夢想的起點。」這場融合知識與動能的修練營,不僅幫助孩子們理解血糖與運動的關係,也讓家長更安心陪伴,攜手走過糖尿病的日常挑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