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烏克蘭淪為俎上肉 台灣亦然?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峰會,但並未達成任何具體協議。(路透) 李銘義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十六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峰會,雖然雙方聲稱在許多議題上有共識,但並未達成任何具體協議,俄烏戰爭何時可以停火?或直接走向終戰協議?都沒有答案。 俄烏戰火持續三年半,美俄領導人峰會也相隔有四年之久。此次「川蒲會」有三個看點:第一,這是一場美俄相互釋出善意的政治秀。川普舖了紅地毯歡迎蒲亭,並以戰機護送返程;蒲亭坐進了川普的「野獸」防彈車,還以英語當面邀約川普到訪莫斯科。 澤倫斯基把籌碼全押在美國與北約,但國際局勢轉變,烏克蘭成俎上肉。(路透,資料照)  美俄各取所需 烏克蘭成輸家   第二,美俄的談判桌上沒有烏克蘭。峰會看板標語寫著「追求和平」,但涉及領土、主權的當事國烏克蘭,卻無法與會,證諸國際政治的現實面,沒坐上餐桌,就在菜單上。自己的命運成了別人桌上的籌碼,也是台灣的警鐘。 第三,蒲亭站上國際政治舞台,美俄關係邁向正常化,各方對俄經濟制裁已無實質意義。俄方憑恃戰場優勢,透過美國繼續施壓烏克蘭,要求以領土換取和平協議;雖然這非川普可控範圍,峰會亦沒達成協議,但川普塑造了「追求和平」的形象。 美、俄各取所需,烏克蘭成了唯一輸家。俄烏衝突主戰場在烏克蘭,烏克蘭已丟失了四分之一國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把籌碼全押在美國與北約,但國際局勢轉變,盟友的重要性、優先順位也跟著改變,甚至成了俎上肉。 台灣處境亦然。川普重返白宮後發動關稅戰,對台疊加關稅達百分之二十,不但高於外貿競爭對手日、韓的百分之十五,甚至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也是略低的百分之十九;很明顯的,台灣被歸類與東南亞同屬有「洗產地」問題區塊。 台美經貿部分,完全沒有「民主同盟」優勢。長期享有關稅保護的本土農產畜牧業,都有可能因開放市場受到嚴重衝擊,甚至被要求取消美牛、美豬註記;疊加關稅讓台灣的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材料等出口條件都在加速惡化。    台美經貿 沒有民主同盟優勢   疊加關稅已於八月七日生效,科技、傳產都受衝擊,當貨物出口減產、停產,接著會出現無薪假、裁員、失業;勞工收入減少,家庭經濟、社會問題會跟著浮現。換言之,關稅海嘯波及全台有其普遍性,災情包括產業、社會層面。 台灣除了關稅海嘯衝擊外,還有能源、軍費採購兩項巨大財政壓力。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已強調,美國是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國,能夠提供地熱、核能及先進電網技術等方案。美國瞄準台灣重啟核電、強化電網韌性、天然氣採購的能源大餅,已是意在言外。 至於軍費方面,美方也要求台灣要大幅調升。台灣目前軍費占比約GDP百分之二點五,已計劃調高到百分之三,但美方要求應調升到百分之五,幅度之大,也是台灣財政難以承受之重。 伴隨關稅海嘯而來的,除了增加昂貴的能源、軍費採購外,還包括加碼投資美國。台灣已主動表示要參與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計畫;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金額還在不斷創新高。 川普還預告,最快未來一週宣布的晶片關稅,稅率上看百分之三百,都將迫使台灣高科技產業進一步減少對內投資、加速外移腳步。    兩岸形勢險峻 禁令越來越嚴   簡言之,台灣一面倒的傾向美國,以致缺乏談判籌碼,只能被予取予求。然而,台美關係生變,處境愈形艱困,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看到賴清德政府在兩岸政策有任何轉圜跡象。 其實,「兩岸合則兩利」一直都存在。大陸有廣大市場、貿易有近便性優勢,台商在大陸總數逾四萬家,民進黨從蔡英文到賴清德迄今九年多來,雖然在政治上對立,但經濟層面並未反對ECFA,代表連民進黨也認為ECFA對台有利。 面對川普關稅海嘯、交易型政治,台灣經濟前景堪憂。此時若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旅遊,必然能適時為台灣觀光產業、服務業帶來活水。但交流開放必須以友善為基礎,當下兩岸政治形勢嚴峻,各種禁限制令也愈來愈嚴。 台灣迄今未開放組團赴陸,對大陸旅遊仍停留在橙色警戒。從陸配村長被解職、對赴大陸發展的藝人言論進行審查,到禁軍公教相關人員前往北京參與九三閱兵與相關活動,以及嚴審公立學校教職赴陸等。 換言之,賴政府的「抗中」陣線,除了國防、外交,還擴及內政部、交通部、教育部、文化部、陸委會等,各部會只要涉及兩岸事務,都要服膺於賴清德的領導,不但態度愈見強硬,政治對立也延蔓到社會對立。 八月十五日是對日抗戰勝利八十週年,但賴總統卻不提中華民國抗日史實,是明顯的邏輯矛盾、謬誤。(中央社,資料照)  地方選舉 藍白合可能性提升   八月十五日是對日抗戰勝利八十週年,但賴總統的臉書通篇未提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等字眼,而是以「終戰」取代;八年抗戰有多少軍民同胞犧牲,才換來最後勝利並光復台灣。賴既然強調站在民主、反侵略的一邊,卻不提中華民國抗日史實,是明顯的邏輯矛盾、謬誤。 台灣的政黨競合與板塊位移,近來聚焦於大罷免二十五比零產生的政治效應。民進黨賴清德的滿意度、聲望已明顯下挫,「藍白合」作的可能性則在持續提升。 到目前為止,「藍白合」在立法院合作沒有問題,至於二0二六年的地方選舉,多席次的縣市議員會有藍白合作空間。至於縣市首長部分,新竹市、宜蘭縣,甚至嘉義市、新北市等都是未來觀察指標。 大致而言,新的國民黨主席人選、國會法案審議、地方選舉提名,到二0二八大選等,「藍白合」的變數仍多,處於繼續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但無論如何,藍白已有要讓民進黨下台的共識,並認知到二0二八若藍白不合,一定失敗。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軍公教加薪否 政院考量3因素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將於八月底出爐,針對軍公教是否加薪,據了解,行政院人事總處已召開審議委員會,提出「不加薪」與「加薪百分之三」兩個版本,仍需考量「普發現金、新版財劃法和對等關稅」對政府財政影響,政院本週會敲定。 由於立法院通過的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必須釋出新台幣三千七百五十三億元給地方政府,加上賴清德總統多次宣示,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百分之三以上,總預算要如何編列,滿足上述需求,備受外界關注。 據了解,行政院人事總處十五日已召開軍公教待遇審議委員會,會中提出「不加薪」與「加薪百分之三」兩案,本週將送行政院決定。 據了解,行政院每年討論軍公教是否加薪,都要考量「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民間企業薪資水準和政府財政狀況」等五項因素。 此外,今年多了三項變數,因應新版財劃法,明年度中央須釋出三千七百五十三億元給地方政府,普發現金的支出也會影響國家財政。此外,美國對等關稅尚未底定,恐影響全國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也要考量此時軍公教加薪,是否會對中小企業造成更大壓力。 一旦軍公教加薪百分之三,政府總共需支出兩百八十二億元,其中中央政府負擔一百六十六億元、地方政府負擔一百一十六億元。人事總處將把開會結果送至政院,交由院長卓榮泰就國家財政整體分析與評估後拍板定案。

Read More

賴:5年9000億推4大轉型

總統賴清德十七日出席「院長永續講堂」致詞表示,政府預計在二0三0年之前投注9000億元,帶動民間共同投資四兆元,希望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核三延役公投前夕,總統賴清德十七日指出,氣候變遷與健康風險的交織,不再是未來式而是迫在眉睫的挑戰。政府預計在二0三0年前投注九千億元,帶動民間投資四兆元,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生活轉型更永續、社會轉型更具韌性的目標。 賴清德出席台北榮總舉辦的「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活動時指出,政府推動人工智慧新十大建設,要讓台灣更具競爭力、讓台灣更加進步。其中,社會上有志之士不斷提出,台灣要有自己的主權AI(人工智慧),至少在醫療、法律、金融三個領域要有主權AI,希望未來打造醫療主權AI時,能夠得到醫界協助。 賴清德表示,二0五0淨零排放自前總統蔡英文宣示開始,一直是台灣永續發展目標,並沒有因為時空轉變或地緣政治變化而有任何改變。政府預計二0三0年前投注九千億元,帶動民間共同投資四兆元,希望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生活轉型更永續、社會轉型更具韌性。 賴清德指出,衛福部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完成輔導四十家醫療機構進行碳盤查;而台北榮總長期以來在永續實踐方面的成果與創新,無論是雨水回收、能源轉型,或是社會關懷、智慧治理,都展現出醫療機構成為推動社會轉型關鍵力量的可能性。 賴清德表示,他雖已離開醫療第一線,但會帶領政府做醫界後盾,促進全民健康福祉,包括百億新藥基金用多少補多少、五年近五百億元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希望醫界投入生醫領域。若醫界、生醫界、科技界三個領域串聯,相信台灣生醫領域的發展可以成為國際注目焦點。

Read More

陸委會查處紅藝人 文化部:依法進行

  文化部長李遠(右)17日表示,根據陸委會提供名單,文化部依據法律進行溝通,「一切都按照法律程序進行」。(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陸委會今年五月偕文化部召開專案會議後,查處在特定時刻轉發中共訊息、唱和武統、消滅我主權的台灣藝人。文化部長李遠十七日表示,根據陸委會提供名單,文化部依據法律進行溝通,並了解藝人想法,「一切都按照法律程序進行」。 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日前表示,目前尚未做出處分,但已陸續通知二十名藝人說明,並收到十多份回覆,但還有一些藝人是尚未回覆。政府會設一個期限,若藝人到期仍未回覆,視同不回覆、放棄說明機會,政府已經盡到告知說明義務,之後就會做出裁處。 李遠出席「空笑夢」圖像小說發表會前,被問到配合陸委會查處藝人一事,他指出,拿到陸委會提供名單後有分別去約談藝人,重點在了解對方為什麼會去配合中共那邊的一些統戰的東西,了解過程後,文化部則會配合陸委會按照法律進行後續處理。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日前表示,向多個部會索取資料,了解饒舌歌手大支及其工作室領取補助事宜,並提到國民黨近期推出動畫嘲諷「無文化部補助」,會不會覺得文化人被「扣帽子」。 李遠則回應,大支是長期受補助對象,是因好多年前他便開始辦嘻哈音樂推廣,與大罷免真的沒關係,也沒有補助任何一個MV。所以如果王鴻薇立委要調查,我們就按照規定,能給的一定會給。 李遠也呼籲,你可以用監督但是不能扭曲,這點是一直一再呼籲,不然會把所有或文化部這些年的努力一把抹掉。

Read More

太平洋島國論壇略過台灣 我表遺憾但尊重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太平洋島國集團九月舉辦的「太平洋島國論壇」,排除美國和中國等二十一個捐助國參與,台灣代表也未獲邀與會。外交部十七日表示遺憾但尊重,呼籲今年主辦國索羅門群島及未來主辦國依循PIF聯合公報決議,秉持「太平洋之道」的多元與包容精神。 索羅門群島將主辦九月的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官員及政治人物先前表示,在北京施壓排除台灣參與後,索羅門群島決定美國和中國等二十一個捐助國以及台灣代表都不會獲邀與會。 外交部回應,感謝各國對台灣參與PIF的支持,對本屆主辦國索羅門群島因認為今年年會須更聚焦內部改革議題,決定延遲所有夥伴至二0二六年再參與PIF會議,雖能理解但也表達遺憾。 外交部呼籲索國及未來主辦年會的PIF會員國政府,都能依循一九九二年PIF聯合公報決議,以及秉持「太平洋之道」的多元與包容精神,維護包括台灣參與PIF會議權益。  

Read More

轉列戰場耗材或彈藥 學者:有利無人機加速採購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各類型無人機的戰術戰法應用於俄烏戰爭及各類衝突中備受關注,各為快速籌獲無人機。陸軍司令部十七日證實,因應無人機迭代速度快及消耗率高的特性,將無人機轉列為耗材或彈藥,以因應實際需求。學者蘇紫雲分析,此舉讓採購流程更彈性迅速,更彰顯國軍觀念大幅進步。 陸軍司令部提到,規劃依無人機運用方式及特性,將無人機轉列為耗材或彈藥,以因應實際需求;另透由無人機訓練中心,同步建立各型無人機師資能量,結訓人員返回單位實施擴訓,以滿足任務實需。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分析,編列為耗材或彈藥而非一般裝備的優勢,參考烏克蘭一年要生產三百萬架,原因在小型無人機的穿透率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能否快速生產相當重要,藉此讓國軍能在海上或岸際抵禦中共入侵、嚇阻敵人。

Read More

經部:太陽光電價格 已降幅6成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傳出全世界最貴的太陽光電在台灣且若由台電自建光電場,成本至少減一半。經濟部十七日發新聞稿澄清,各國推動再生能源基礎不同,不宜以絕對價格進行比較,台灣的太陽光電價格已經逐步下降,降幅達百分之六十。 能源署說明,二0一0年太陽光電每度費率平均新台幣十一點七六元,二0二五年已降至四點三元,降幅六成。目前約有百分之二十五太陽光電透過轉供方式,直接售予國內民間企業使用,顯示再生能源市場已逐步多元化。 能源署說,媒體所稱「由台電建置即可使成本降低五成」並非事實,太陽能成本仍受土地取得條件、開發規模、技術成熟度及供應鏈價格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並非靠台電經營就可大幅降低。  

Read More

朱籲挺核三重啟拚經濟

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十七日出席「八二三重啟核三公投」說明會雲林場,呼籲鄉親二十三日站出來投下同意票,讓政府繼續使用核電,不僅省經費,也不會電力不夠用,才能一起拚經濟。 朱立倫致詞表示,八二三的核電延役公投相當重要,位於屏東的核三廠至少還可安全使用二十年;目前政府讓核三廠停止運轉,台灣電力不夠怎麼辦?必定會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政府目前改用火力發電,也就是「火力全開」,影響民眾健康。 朱立倫指出,台電關掉每度只要一點一元的核電廠,轉而購買平均每度要四點多到五點多元的綠電使用;台電嚴重虧損後,再拿人民納稅錢一年一千億元去補貼,這樣的作法實在不應該。 朱立倫呼籲雲林鄉親二十三日一定要站出來,投下支持核三重啟公投,讓政府應繼續使用核電,不僅能節省經費,也不至於電力不夠用,這樣大家才能一起拚經濟。

Read More

2成村里長獲防災士證書 內政部祭補助拚年底全過關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內政部表示,近期颱風丹娜絲造成嘉南重大災情,緊接著薇帕颱風與豪雨,考驗各級政府災害應變韌性,也更顯示加強村里、社區等防災應變量能的重要性。截至今年六月,全國七千七百四十八位村里長中,已有一千五百八十三位取得防災士證書,約占二成,內政部規劃今年底前全國村里長都取得防災士的證書。 內政部指出,台灣位處颱風、地震等天災頻繁地帶,有必要強化社區民眾面對災害應變韌性,因此已獲行政院同意,八月一日函頒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村里長防災士培訓專班;尤其防災士訓練是培力自救救人、社區互助的能力,盼帶動社區民眾重視防災事務,加強村里、社區災害應變及災後復原能量,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 內政部提到,為厚植社區災害防救及災後復原能量,內政部自民國一一一年推動「強韌台灣大規模風災震災整備與協作計畫」,擴大各種民間行業、團體納入防災士訓練對象,更重視村里長在第一線協助各級政府辦理民防、災害防救等工作,將持續協調督促地方政府民政局處、消防局合作儘速推動村里長防災士培訓專班,推動建構村里、社區民眾的災害應變量能。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台灣光復vs.終戰接收 兩岸誰政治正確(上)

賴清德的矛盾之處,就在於他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等於間接否定中華民國還存在的事實。(中央社,資料照) 王崑義 今年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的日子,戰爭結束以後有關台灣地位問題,在民進黨執政之下,兩岸對此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台灣國史館從八月起舉辦一系列「抗日戰爭紀念」的台灣史講座,系列總名稱為「中日戰爭結束與終戰接收」。同一時間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也舉辦一場大型的「台灣光復與兩岸關係」共研會,邀請兩岸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光復」之後台灣定位的問題。 就因認知問題,兩岸舉行類似的講座或研討會,所使用的名稱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對民進黨來說,使用「終戰接收」當然是為了延續「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台獨主張。中國大陸反倒是接受國民黨威權體制時期使用「光復」的語彙,那麼戰後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到底是「終戰接收」,還是「光復」?如果僅是以歷史的角度來詮釋,恐怕還是會變成雞同鴨講。 近來,民進黨一直陳述說,中共並未統治過台灣一天,所以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份,但在國際法上規定「國家繼承」,一個新的政權得以完全繼承前一個政權的所有條約與法律,在法理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已經完全繼承國民政府所遺留的條約與法律,這是國際社會所共認的事。 現在兩岸最大的爭議就在民進黨認為,戰後台灣是由中華民國政府給接收,當中華民國政府還存在於台澎金馬,那麼台灣就不該屬於中國的一部份。 問題是民進黨一直把中華民國做為借殼上市的一頂帽子,而不是真正認同中華民國,所以蔡英文執政時期,稱呼國名時,總要在中華民國後面加一個「台灣」,變成「中華民國台灣」,用意當然是要區別「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相同。這也衍生後來蔡英文宣稱「兩岸互不隸屬」的主因。 賴清德上任以後,繼承蔡英文的主張,但是他在就職演說中,更進一步的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把蔡英文的「兩岸互不隸屬」,更進一步推向「兩國互不隸屬」,這也是賴清德的主張會被稱為「新兩國論」的緣故。 可是賴清德的矛盾之處,就在於他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既然憲法是災難,等於間接否定中華民國還存在的事實,只是,否定中華民國,那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存在什麼關係?為了抽肥補瘦這一論述的完整性,賴清德只好再以「祖國論」的說法,說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避免中華民國不存在,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繼承中華民國的事實。 所以賴清德就任一年多來,從一開始勉強使用中華民國國名後,由於後來的論述矛盾叢生,在解釋不清楚下越描越黑,最後乾脆就在今年三一三宣布的「賴十七條」,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敵國」,企圖徹底裂解兩岸關係,甚至意圖挑起兩岸戰火,以衝突的手段來解決兩岸關係的定位問題。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