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外來魚 宜蘭柯林湧泉再現生機

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關鍵棲地柯林第二湧泉池,林業署宜蘭分署攜手農業部等單位,並結合專業力量與在地參與,執行外來種魚類移除。(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清澈湧泉再現生機,讓原生魚群回到熟悉的家園!位於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關鍵棲地柯林第二湧泉池,成為跨域合作與「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示範場域。此次「柯林第二湧泉池─外來種魚類移除環境教育活動」由林業署宜蘭分署號召,攜手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及志工團、在地組織河川教育聯盟共同合作,共計五十人次參與,結合專業力量與在地參與,期望將棲地營造成可長期維持原生物種繁衍與生存的棲地,兼顧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福祉。 柯林第二湧泉池是該軸帶關鍵湧泉之一,過去為私有土地,後由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購買並營造成生態湧泉池,大部分水岸保留自然土坡,不僅為原生水生生物提供穩定水質與多樣棲息空間,也為周邊濕地與溪流生態提供生態支持。 湧泉的清澈水源同時具有灌溉與維持地下水循環的價值,然而,依據宜蘭分署一一二年生態調查成果顯示池內存在外來種魚類入侵問題,包括雜交吳郭魚、雜交小鯽及橘尾窄口鯽,對原生魚類構成壓力。 為回應這項挑戰,此次行動導入外來種移除示範教學,藉由網捕法、垂釣法及籠具誘捕法等現場操作,移除的外來魚將由委託單位統一集中處理,銷毀或做成魚肥,不讓牠們再重返江湖。

Read More

花蓮囝仔 探索鐵道車站

  創學共築協會舉辦「花蓮鐵道探險設計營」,透過實地走讀與創意實作,引導國小生從熟悉的車站環境出發。(花蓮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積極引入實驗教育課程,今年暑假攜手創學共築協會舉辦「花蓮鐵道探險設計營」,透過實地走讀與創意實作,引導國小生從熟悉的車站環境出發,看見車站如何串起人與人之間、城市裡外的互動與交流。 縣長徐榛蔚表示,此次營隊以空間創作教育為核心,結合「花蓮鐵道與火車站」主題,帶領學生觀察車站空間中的交通多樣性與公共設計,理解車站在連結人群與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縣府表示,課程中,孩子們走出教室、實地走訪花蓮火車站,親自觀察與感受從購票、進站、候車到搭車的過程中所需的空間機能;返回教室後,則運用觀察所得,結合瓦楞紙板、美術紙以紙吸管等環境友善的材料,設計出以兒童視角出發的車站空間模型。透過動線模擬與空間重構,引發反思空間功能與多元的使用者需求,激發孩子對城市空間的感知力與想像。 社會處表示,此課程以實驗教育精神為核心,鼓勵孩子從實地經驗展開主動學習,強化提問與思辯能力,透過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歷程,期盼這群「小小車站設計師」們能夠在書本之外發展多元表達與創造力,從生活場景中認識公民責任與空間倫理,進而培養對公共事務的關注。

Read More

檳城秀客家文化 苗栗學子獲表揚

  苗栗縣政府一一四年度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二十七日在縣府舉辦成果發表會,學子重現精彩的表演。(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辦理「一一四年度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赴馬來西亞檳城展開文化交流,帶回滿滿收穫,二十七日在縣府舉辦成果發表會,縣長鍾東錦頒發參加贈書,為孩子優異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期許他們繼續保持並延續客家文化與精神。 客家青少年國際事務訪問團遴選十二位優秀高中學子,經過一個多月集訓,拜會馬拉西亞檳城最具代表性的客家社團「檳州客家公會」;另學員們身穿藍染服飾,演出由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暨駐團導演Jayanta(江譚佳彥),以及團長暨行政總監林浿安依據團員才藝量身編排的創意展演,精采表現獲馬來西亞媒體報導,苗栗學子推廣客家文化國際交流的用心躍上國際。 二十七日成果記者會,學子重現精彩表演,內容不僅融合二胡、烏克麗麗還有傳統山歌、歌謠、現代流行的客家歌,並以客家人親切的問候語「食飽沒」貫穿全場,展現客家文化的多元與活力。 縣長鍾東錦表示,檳城有許多中華文化,是很好的城市,若有機會希望能多安排商會、城市等交流,讓孩子們互相參訪不僅開拓視野,更能推廣苗栗縣的觀光,如今也越來越多來苗栗旅遊的東南亞客家人,希望鄉親能發揮客家人的精神好好招呼,讓遊客留下好印象並再度來苗栗旅遊。

Read More

觀光主打星 竹縣9月旅宿享優惠

竹縣觀光一百亮點,九、十月住宿竹縣,縣府加碼送二張優惠券,暢遊竹縣。(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響應交通部觀光署「台灣觀光一百亮點」九月主打星縣市,新竹縣政府九、十月攜手二十家旅宿業者推出「主打星優惠券」活動,活動期間入住合作旅宿的活動專案房型,不僅享有旅宿的專屬優惠,縣府再加碼贈送「青蛙石天空步道門票優惠券」及「峨眉湖遊艇船票一百五十元抵用券」,讓遊客以最超值的方式,暢遊新竹縣湖光山色與自然風光魅力。 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縣政府八月中旬赴新加坡參加秋季旅展,行銷縣內入選觀光署「觀光一百亮點」的特色景點,包括司馬庫斯、峨眉湖、張學良文化園區及青蛙石天空步道,展期中吸引眾多新加坡旅客熱烈諮詢,可見新竹縣觀光已逐步打開國際能見度。 最新公布的米其林指南也將多家新竹縣在地餐廳納入推薦名單,展現竹縣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趁著「主打星優惠券」活動期間,安排二日遊到新竹縣,不僅可享住宿與門票、船票雙重優惠,還能一嘗米其林推薦的在地美食。門票、船票優惠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請把握機會。 交旅處長陳盈州補充,九月到訪竹縣四大亮點不僅點數加倍,還有機會抽中Apple Watch、風格露營摺疊椅等專屬好禮。此外,「森遊竹縣」登山集章活動加碼響應,設有隱藏任務,成功挑戰司馬庫斯步道,還能獲得限量皮皮獅玩偶。  

Read More

桃園跨局處合作 精進校園午餐

桃園市政府跨局處精進校園午餐,守護學童飲食安全與健康。(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減輕家長負擔,桃園市政府持續推行國中小午餐免費政策,一一四學年度起每餐補助增加三元,提高至五十一元,讓學校得以選用更高品質食材。市府整合教育局、農業局及衛生局資源,從品質精進、源頭控管、食農教育到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全方位高標準的守護網。 桃園市政府跨局處精進校園午餐,守護學童飲食安全與健康。(教育局提供) 校園午餐供餐達四十班以上學校均依規聘足正式營養師,負責課程推動、菜單設計及食材驗收,另外,各校亦設有午餐秘書及午餐供應委員會,定期審核菜單及抽查供應商。此外,教育局積極推動校園米其林美食爭霸賽及廚師精進研習,藉以提升午餐從業人員技藝與菜色豐富度。另鼓勵各校建置校園小農田,讓學生體驗農耕與環境友善飲食,深化食農教育。 農業局與教育局合作,積極推動每月至少一次將在地特色食材導入午餐,例如地瓜、蓮藕、綠竹筍、黑豬肉等在地的特色食材,落實低碳食物里程。並且堅持推廣有機及友善產銷履歷,溯源農產品耕作面積擴大至五千公頃,確保「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全透明。   桃園市政府跨局處精進校園午餐,守護學童飲食安全與健康。(教育局提供) 此外,衛生局積極提高學校廚房及團膳工廠查核頻率,午餐及食材抽驗合格率達百分之一百。針對食材產地標示,合格率同樣為百分之一百,保障來源透明。面對突發事件時亦能迅速啟動追蹤稽查並即時對外說明,市府更規劃導入「食品安全智慧巡檢系統」及「星級評等制度」,提升業者自主檢查效能、加強資訊公開,讓家長選擇供餐更安心。

Read More

荷蘭弗萊福蘭省策略顧問竹縣交流 聚焦竹縣AI園區

  荷蘭弗萊福蘭省策略顧問維爾瑪斯(左三)至竹縣交流,聚焦竹縣AI園區,期待與竹縣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AI浪潮席捲全球,荷蘭弗萊福蘭省公共及國際事務資深策略顧問維爾瑪斯廿七日拜會新竹縣政府交流科技產業,聚焦竹縣AI園區的土地、財務、公共設施、永續經營及爭取優秀人才等議題進行提問,縣府產業發展處、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也大方分享竹縣AI園區的成功經驗。 新聞處長顏章聖代表縣長楊文科致贈特色伴手禮、表達歡迎之意,顏章聖表示,新竹縣是台灣的高科技重鎮,產業聚落完整,縣府積極推動的「AI智慧園區」,已有通訊大廠智邦科技、電子大廠緯創資通及精準醫療普生公司等重量級企業進駐, 另有IC設計公司義隆電子正積極興建中。 顏章聖指出,新竹縣和弗萊福蘭省在半導體產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有許多共通點,期盼未來能與弗萊福蘭省合作交流促進雙方進步共榮。 會中播放縣政影片英文版,介紹竹縣的產業、風景、族群和風土,維爾瑪斯看了後稱讚「Beautiful」,產發處也特別針對AI園區進行介紹,讓維爾瑪斯很感興趣。 維爾瑪斯策略顧問指出,弗萊福蘭省近年積極發展ICT及半導體產業,阿爾梅勒市更是全球知名半導體設備大廠先藝科技(ASM)的總部所在地,而ASM台灣總部就設在竹北市,成為兩地的天然連結,期待未來弗萊福蘭省能與新竹縣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在科技、教育與青年交流等各個面向展開合作,激盪更多創新火花。

Read More

新北市府推植樹 邀共同守護我們的星球

  新北市府農業局舉辦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播映會,邀請企業團體代表觀影並響應植樹。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農業今年四月在北台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推動「為地球種下一棵樹─百萬人種百萬樹」活動,《守護我們的星球》紀錄片廿七日下午在板橋威秀影城舉行播映會,農業局邀請企業團體代表共同觀影響應植樹,以實際行動守護我們的地球。 新北市府農業局邀請民眾種樹,透過專屬網站可申請免費苗木及媒合公有土地植樹。 (記者吳瀛洲攝) 《守護我們的星球》導演舒夢蘭在映前座談分享十五年跨越南北極、七大洲、六十餘國拍攝紀錄片所見的環境挑戰與反思,期盼引發更多人關心氣候變遷與生態保育議題。 因應全球面臨的環境危機,為緩和氣候變遷衝擊,新北市在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方面也不遺餘力;農業局表示,植樹不僅能固碳減碳,更能提升城市綠覆率、美化生活環境,對於生態保護、空氣品質改善與提升市民幸福感,都有正向助益。 農業局長諶錫輝指出,「為地球種下一棵樹─百萬人種百萬樹」自四月啟動以來,已獲得各界熱烈響應,許多學校、社區及企業紛紛種下象徵希望與永續的綠色力量,經過短短四個月成果斐然,至今已種下高達廿九萬棵樹,遠超過原訂的季目標廿五萬棵樹,逐步實現全民齊心守護環境的目標。 諶錫輝表示,只要每一名市民願意多種下一棵樹,就能累積成守護地球的巨大力量,農業局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踴躍投入「為地球種下一棵樹─百萬人種百萬樹」行動,攜手種下希望,為下一代創造更綠、更美好的未來。

Read More

法師花蓮開講 勉清潔隊員結善緣

  中台禪寺花蓮分院普蓮寺住持見樺法師特地來到清潔隊,以「廣結善緣增福德」為題開示。(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市清潔隊是城市環境的守護者,每天在街頭巷尾默默付出,維持著市容的整潔,二十七日中台禪寺花蓮分院普蓮寺住持見樺法師特地來到清潔隊,以「廣結善緣增福德」為題開示。 見樺法師以輕鬆幽默的語氣、貼近日常的故事,與隊員們分享佛法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落實。他說,清潔隊員們天天辛苦打掃,讓城市乾淨整潔,這就是一種廣結善緣的表現,這份善行也會成為大家的福報。 見樺法師還特別提到「四正勤」的人生智慧,他鼓勵大家在人生路上以正念修行。他說,已經生起的惡念要趕快斷掉,還沒生起的惡念不要讓它出現;同時,大家要主動去培養善心,已經有的善行更要讓它不斷增長。這樣一來,大家不論在工作或家庭中,都能廣結善緣,心境也會更加自在。 市長魏嘉彥表示,非常感謝見樺法師帶來的智慧,也由衷感謝清潔隊員們長年來的努力。他說,大家每天起早摸黑,守護城市的乾淨與舒適,這就是最大的善行。未來市公所也會安排更多相關活動,讓同仁們得到心靈滋養。 他強調,清潔隊員的每一分努力,都是花蓮最美的風景。當我們以善念待人,以勤勉守護這座城市,就能讓花蓮成為一個更溫暖、更幸福的家。

Read More

曾助製作石綿地圖 化學署長謝燕儒將升環境部次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行政院二十七日公布十六名內閣人事調整,原化學署長謝燕儒將接任環境部次長。謝燕儒在環境部門資歷完整,擔任化學署長期間也推動石綿屋瓦地圖、強化毒化物災害救災資訊整合等。 行政院表示,環境部政務次長將由現任化學物質管理署署長謝燕儒接任。謝燕儒歷練完整,在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時期就擔任環境檢驗所科長,後續又擔任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水質保護處、廢棄物管理處等單位的副處長,並升任空保處處長。 謝燕儒在改制為環境部之前,擔任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局長;毒化局升格為化學物質管理署後,也續任首任署長。 在毒化局及化學署期間,謝燕儒曾陸續處理過許多外界關注的毒化物事件,如笑氣納管、限制含汞產品製造輸出入、化骨水(氫氟酸)列關注化學物質等;近期環境部運用遙測技術調查石綿屋瓦、納管全氟己烷磺酸(PFHxS)以接軌斯德哥爾摩公約等,也都是在他任內完成。 此外,二0二三年因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內廠商明揚公司大火造成十人死亡(四名消防員、六名員工)的嚴重事故,同時也燒出毒化物災害救災的困境。謝燕儒推動要求各部會要求所轄廠商依各主管法規如實申報化學物質;另外整合化學雲與各部會的資料、格式及圖示能一致,如易爆、易燃、廠區配置圖等。

Read More

綠委群攻知所進退 柯建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兩波大罷免失利後,民進黨各派系立委群起要求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知所進退,立委王世堅不要柯建銘只有謝謝指教,而是要謝謝收看,面對此風波,柯建銘二十七日引用曹植的七步詩,要黨籍立委不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至於被點名可能接掌總召的立委蔡其昌則是低調表示,總召改選是二0二六年二月的事,現階段沒有什麼好回答的。 對於柯建銘成為黨內箭靶,民進黨前立委鄭運鵬表示,十幾年前他擔任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當時立院黨團發生一些事,很多縣市議員請中央黨部要求換柯總召,但民進黨一向尊重各黨團自主,中央黨部也沒有權力要求撤換總召就是了。 鄭運鵬強調,選民代不是選聖人,當議會黨團幹部的人更是要揹上自己政黨和執政的包袱,大家可以思考看看。黨內應該批判檢討,他的經驗是話講太滿太崇高的,通常也不會是高見,全世界各政黨都一樣。 立委王世堅二十七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前表示,感謝柯建銘對民進黨的貢獻,但希望他能審時度勢、知所進退,面對社會和民進黨對他的期待時,柯建銘的回覆不要再謝謝指教,而應該是謝謝收看。 面對黨內的質疑,柯建銘則透過臉書發文,引用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罷免是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難道罷團也錯了嗎,多注意風災及關稅問題。 屢遭外界點名接總召,蔡其昌反問柯總召不是回應大家了嗎,二0二六年二月才有總召改選的事嘛,這沒有好要回答什麼的。 關於民進黨內砲聲隆隆,蔡其昌認為,民進黨經歷很多次敗選,針對每次敗選,他們是個民主政黨,所以都會大鳴大放,反省檢討、傾聽民意,如何重新整隊出發找到新的方向,他想大概就是如此,這二十、三十年來就發生很多次了,對民進黨有信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