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港局全額補助遊艇及小船裝設AIS確保船安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全額補助遊艇及小船裝設AIS確保船舶航行安全。(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為提升海上事故搜救效能並加強船舶避碰能力,依據交通部航港局發布「交通部航港局補助全長未滿12公尺自用遊艇與動力帆船及總噸位未滿20之小船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船載臺作業要點」。相關申請資訊可於航港局官網最新消息查詢(連結:https://www.motcmpb.gov.tw) 航港局說明指出,本次補助計畫將全額補助符合條件的小船、自用遊艇及動力帆船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船載臺(簡稱AIS),預計補助對象約4,609艘船舶,補助期限至明(115)年六月底止,AIS可自動發送船舶位置、航向、船速等動態資訊,並同步交換船名、水上行動業務識別碼(簡稱MMSI)等資料,有效強化船舶間識別與通聯能力,是提升航行安全與搜救效率的重要工具。 航港局同步啟動船舶法修法作業,未來將強制要求所有遊艇及小船必須裝設AIS並列入法定檢查項目,最快將於本年底發布,生效施行後如未裝設AIS,除無法通過船舶年度檢查外,航行時如未裝設此必要設備及發送正確船舶資訊,亦將面臨相關裁處。此措施旨在確保海上航行安全,並有效防範潛在的海上事故。 航港局提醒,補助案之合約廠商「全科綜電股份有限公司」除逐步依補助清冊致電船舶所有人外,該公司為便民及安排人力之需,亦建立安裝預約掛號系統供民眾線上申請(連結:https://www.installais.com/registration/show-form-to-add),呼籲符合補助條件的船舶所有人把握時間踴躍申請裝設,同時於航行中應確實開啟AIS,且非經航港局許可,不得擅自修改核配之MMSI或挪為他用,共同維護海上交通安全與航行環境。

Read More

海大迎新盛典登場 2798名新鮮人啟航大學新旅程

李明安副校長致贈新鮮人護照予海大新生。(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海洋大學「海young新生入學典禮」5日上午在主校區育樂館舉行,新生們齊聚一堂,在師長與學長姐的陪伴下,正式展開大學生活,114學年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各學制新生總計2,798人。 典禮由副校長李明安代表校長致詞,他以「小海鮮」的暱稱親切稱呼新生,恭喜大家加入這個充滿熱情、自由與挑戰的校園,海大會以專業師資與頂尖研究能量,為同學提供廣闊舞臺。他勉勵同學,大學並非高中的延伸,更不是補習班,而是一場「自由 × 責任」的新冒險,會面臨到課堂學習、時間管理與選擇三大挑戰。李副校長強調,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責任與品格的養成,並以「想,是問題;做,才是答案」勉勵新生,期盼同學們能善用資源,勇於嘗試,並在探索中找到方向。 典禮首先由海大熱舞社充滿活力的表演揭開入學典禮序幕,炒熱全場氣氛。隨後由司儀介紹學校的各行政主管、院長、系主任及所長們,師長們也個別給予給新生一句鼓勵的話。並由李副校長並致贈新生見面禮-海Young新鮮人護照,由新生代表接受。接著進行新生宣言,讓新生們期許自己以真誠、樸實、博大、毅勇之胸懷,努力實踐海大精神。 今年學務處再度推出深受評價很好的「i 時光寶盒-2025海YOUNG新鮮人 My First Day at NTOU」活動,邀請新生們寫下考上海大的心情、期待與對大學生涯的期許等等。新生們紛紛寫上期望能結交知心好友、汲取更多新知、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字字句句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 此外,學校也安排新生說明會及系上座談時間以及新生安全教育宣導,包含校園安全、交通安全、反詐騙、反毒及防震疏散演練、CPR與AED操作講解教學、一般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校園防災、宿舍防災、菸害防制、個資保護及性別平等教育宣導等,協助新生迅速認識校園並瞭解學校各行政單位的各項業務,讓新生對未來四年的學習與探索更加充滿信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長年致力於培養兼具專業知能與社會關懷的人才,並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產學交流。隨著新一屆新生的加入,校園將注入更多活力與創意。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 虎的頭顱,山的夢

詩‧攝影/葉莎 同屬貓科的詩人來看我 一樣安於獨居 擁有最敏銳的聽力和夜視力 各自棲息於紛亂紅塵中的白屋 或隱蔽於葉子的海洋 我們沿著虎的背脊行進 一路談論山的夢 時光的身影和草叢融為一體 並同時聽見兩公里之外城市的呼喊 深深明白 當狩獵者正在窺視一隻獵物 若森林凝視遠方的高樓 恰似詩準備起跑和即將奔至終點 總是隱藏著第三種時間 站在虎的頭顱 虎視山腳下蠢蠢欲動的樓房 眈眈的僅僅是此生的寧靜而已 若能長出尾巴,就讓我輕輕擺動 並以噴、噴的鼻音訴說 寧靜本身,就是我們最後的獵物

Read More

上學同儕感情困擾 精神科湧入青少年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袁瑋指出,暑假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就醫精神科,上學、同儕、感情問題是主要原因,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如果未妥善處理,會像影子一樣跟著孩子一輩子,建議青少年應學會與家人溝通,如果覺得大人不理解,不妨求助學長姐、堂兄姐,因為他們可能也有過相似的經歷。 袁瑋表示,每6個10到19歲的青少年中,就有1個正在經歷精神心理問題,雖然在全人口中,自殺死亡從2010年就已退出前十大死因,但在15到24歲年輕族群死因中,卻始終占據死亡原因的前3名。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正在掙扎的年輕生命。 袁瑋指出,青少年應注意規律生活,保持作息穩定、運動習慣,讓大腦和情緒更平穩。主動尋找支持,和朋友、家人或信任的師長分享心情,減少孤單感。並可設定小目標並逐步完成,累積自信與抗壓力,以建立成就感。 袁瑋呼籲青少年,應善用資源包括學校輔導室、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所,還有許多優質podcast、網路資源或書籍,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覺得大人不理解,不妨找值得信任的學長姐、堂兄姐,他們可能有過相似的經歷。更應學會和家人溝通,選擇大家都不忙的時候談心裡話,也要理解在父母那個年代是沒有心理健康的概念,多給彼此一些耐心。 袁瑋表示,從小扎根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教孩子刷牙預防蛀牙一樣,心理健康也需要從小培養,特別是大人的情緒管理方式,孩子都在默默學習。家長們應尊重與支持孩子,但尊重未必代表認同,而是接納孩子有不同想法。同理他們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信任你是可以開口的後盾。 袁瑋也呼籲家長不要害怕尋求專業協助,臨床上常遇到家人阻礙青少年看身心科,深怕依賴藥物,但小問題不處理可能變成大問題,除了開藥,個別心理或家庭諮商都很有幫助,青少年看門診有時會需要與醫師深談,也建議家長不要在場,讓孩子自由表達想法,以便醫師提供最適切的協助。

Read More

死亡率超過5成 剛果再爆伊波拉疫情 已15死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非洲中部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剛果)南部再度爆發新一波伊波拉病毒疫情,官方證實目前已造成至少15人喪命,顯示疫情正迅速擴散並對當地醫療體系造成嚴重威脅。此為該國歷來第16次伊波拉疫情爆發,死亡率估計超過50%。 美聯社報導,在民主剛果首都金夏沙國家生物醫學研究院進行分析的樣本證實,這波疫情含有最致命的伊波拉病毒株。 民主剛果政府正面臨東部戰事再起並加劇的局勢,而美國削減對外援助,更使民主剛果本已相當脆弱的醫療系統更岌岌可危。 民主剛果卡賽省一名34歲孕婦成為首位確診者後,該國衛生部宣布爆發新一波伊波拉病毒疫情。這名女性上月出現出血熱症狀後被送醫,並在數小時後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 民主剛果衛生部表示,這波新爆發疫情疑似導致28名有症狀者中的15人喪命,其中包含4位醫護人員。 這是民主剛果第16次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衛生部長康巴指出,致死率估計達53.6%,顯示情況嚴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病例很有可能會再攀升。

Read More

江祖平疑遭餵藥性侵 食藥署:管制藥品作他用即屬毒品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演員江祖平疑被餵食管制藥品而遭性侵,食藥署7日指出,管制藥品若非使用於醫藥或科學用途,依法即屬毒品,涉及刑事責任,管制藥品不得私下流通交易或贈送,切勿將處方藥提供他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日前在臉書指出,衛福部應關切的是,管制藥物為何會被作為迷藥流通,因為一般民眾根本拿不到這些藥物,包括醫師本身,沒有精神科執照也無權限開立這些藥品。食藥署指出,若有管制藥品成分產品,非屬醫藥及科學上需用,就屬於毒品,因涉及刑事責任,須由檢警調等緝毒機關據查獲事實認定後判定刑責。

Read More

18年前懷孕已罹C肝 女兒18歲檢出

醫師沈明哲建議政府應追蹤檢測C肝患者所生子女,避免成為防治C肝漏網之魚。(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40餘歲女性患者,18年前懷孕時已罹患C肝,生下一雙龍鳳胎兒未做檢測,今年龍鳳胎的女兒滿18歲,上大學前健康檢查驗出C肝,醫師表示,孕婦懷孕時,難檢測胎兒是否罹患C肝,通常需等生產後再檢測才可得知。 嘉義市肝膽腸胃科醫師沈明哲說,B型肝炎常見母親垂直傳染給胎兒,C型肝炎的垂直傳染率僅6%,容易被忽視,沈明哲建議,政府應追蹤檢測C肝患者所生子女,避免成為防治C肝漏網之魚。 沈明哲說,這名女性患者治療C肝多年,子女均不曾檢測,今年龍鳳胎的女兒將讀大學,到醫院檢查發現感染C肝,才發現患者懷孕時將C肝垂直傳染給女兒,已建議她帶兒子檢測、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沈明哲表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近年雖積極防治B、C肝,今年8月起,還將「終身一次免費B、C肝炎篩檢」年齡下修至39歲,然而缺乏宣導C肝垂直傳染的重要性,以及鮮少追蹤、檢測C肝患者所生子女,今年底如要消除C肝,此破網應盡快補起來。 嘉義市衛生局表示,國健署將以往檢驗C肝陽性個案提供給衛生局,整理後都已回饋醫院及診所,請院所協助追蹤,確認個案是否還有病毒,並定期做腹部超音波,避免發展成肝癌。感染C肝患者的子女,也可利用健保進行檢驗。 此外,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台灣也以今年底向WHO遞交C肝消除認證申請為目標。

Read More

〈中華副刊〉萱草臨窗寄母恩

■王丹丹 木棉花絮落盡時,萱草正結出花苞。母親節前夜,我伏在出租屋的窗臺寫信,玻璃上凝結的霧氣被指尖劃開,恍惚勾勒出老宅木格窗的輪廓——此刻母親該在燈下分揀草藥了,曬乾的萱草葉與合歡花在青瓷罐裡窸窣作響,像極了她年輕時納鞋底抽線的聲音。 十八年前的立夏,我第一次懂得母親節的含義。那時小學新來了位老師,教我們用皺紋紙折康乃馨。我偷拆了母親縫被面的紅絲線,把歪扭的花莖纏了又纏。那天她頂著暴雨從田埂趕回來,濕透的藍布衫還沾著萱草花粉,卻將紙花插在豁口的醬油瓶裡養了整整三年。 去年返鄉時,在樟木箱底翻出那朵褪色的康乃馨。花瓣裡夾著發黃的字條:「丹兒的手真巧」,字跡被歲月洇成萱草汁的淡黃。母親正弓著腰在院角移栽花苗,白髮間落了幾星春泥,讓我想起二十年前離鄉的清晨,她鬢角的霜花也是這樣在晨光裡閃爍。 雨季來得猝不及防。梅子黃時,母親寄來的包裹總裹著舊報紙,層層剝開是曬乾的槐花與艾草。最裡層用油紙包著新醃的黃花菜,信上說:「你胃寒,做湯記得放兩片薑」。鐵盒裡還躺著去年我寄的明信片,仿古建築的剪影旁,她用工楷補全了被雨水模糊的郵戳日期。 巷口麵包房連夜趕製母親節蛋糕,甜膩的奶油香漫過我的窗臺。穿旗袍的老闆娘在櫥窗擺滿康乃馨,說這是外邊傳來的新鮮花種。我卻念起老家院裡的萱草,那些金鐘似的花朵既能燉安神湯,嫩莖炒臘肉又是清明時令菜。母親總說「草木知時節」,卻不肯承認自己才是真正讀懂了光陰的人。 黃昏給老家撥電話,鈴響三聲便傳來熟悉的喘氣聲——母親定是趿著布鞋從菜園跑回的。背景音裡傳來窸窣響動,她笑著說在分裝曬好的蒲公英:「你上次說口腔潰瘍,這個配金銀花最好」。月光漫過窗臺上的萱草盆栽,那是我用去年收的花籽育的新苗,此刻在異鄉的夜風裡輕輕搖晃,與千里之外的故園共沐同一輪清輝。 快遞員送來加急的包裹,打開是母親手織的亞麻坐墊。淺青色經緯裡編入曬乾的薰衣草,針腳藏著不易察覺的歪斜——她的老花鏡該是又跌碎了。附著的便箋上畫著笑臉:「電視裡說你們整天坐電腦前,這個護腰」。晨光裡,我看見萱草葉上凝結的夜露正緩緩蒸騰,恍若那些未說出口的牽掛,終將在某個晨昏化作潤物的雲雨。 暮春的蟬開始試嗓時,我收到老家寄來的快遞。粗陶花盆裡亭亭立著三株萱草苗,根系裹著故鄉的濕泥。母親在電話裡絮絮叮囑:「澆水分三次,見幹見濕」。如今我的窗臺已有小小花圃,木棉與萱草在季風裡枝葉相觸。當第一簇金黃的花苞,在立夏清晨綻放時,我終於懂得:所謂遊子不過是母親種在遠方的另一株植物,帶著她體溫的泥土,永遠是我們扎根的土壤。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應力性尿失禁

■陳俊銘 應力性尿失禁是許多婦女共同的困擾,根據國外調查資料顯示,約有20%的成年婦女曾有漏尿的經驗。國內雖無正式統計,但比例應相差不遠,以此估算國內應有百萬成年婦女有此困擾,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其中大部分是屬於「應力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通常發生在多產婦及停經後的婦女,病人會因為腹壓增加,如大聲笑、打噴嚏、咳嗽或做運動時,無法隨意控制尿意,產生尿液外漏現象。有此症狀的患者,容易引起個人身心、社會問題,在生理方面可能引起濕疹、褥瘡、皮膚及尿路方面感染;日常生活會受到許多限制,就心理層面,由於外表及臭味引起不安、焦慮、喪失自信心。 應力性尿失禁可能的成因有:一、懷孕過程中骨盆底肌肉韌帶被過度伸展。二、自然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骨盆底神經傷。三、腹壓過高:例如肥胖、長期負擔沉重的勞力工作、咳嗽、便秘等。四、曾經接受廣泛性的骨盆腔手術。五、更年期及停經婦女缺乏女性荷爾蒙。六、年長婦女骨盆底肌肉韌帶老化鬆弛及尿道旁組織萎縮。七、其他原因:可能是個人體質所致。 依症狀輕重可分為三級:第一級只有在很用力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尿失禁,例如重感冒打噴嚏、咳嗽時。第二級是在一般日常活動時就會尿失禁,例如大笑、走路或運動時。第三級也是最嚴重的一級,患者只要輕微移動或靜靜地躺在床上也會出現尿失禁。 中醫治療應力性尿失禁以補氣升提為主,疏肝理氣為輔,酌加活血化瘀藥物,更年期婦女再加滋陰補腎藥物。補氣升提藥物可加強肌腱韌帶力量,讓膀胱懸吊肌腱和膀胱頸括約肌較有彈性、較有力,常用方如補中益氣湯;疏肝理氣藥有助膀胱氣化功能、膀胱括約肌較有力,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湯;活血化瘀藥有助骨盆腔循環,改善肌腱韌帶萎縮,常用藥物如:丹參、赤芍、川七、川芎等。更年期婦女荷爾蒙缺乏,須加滋陰補腎藥,改善肌肉韌帶老化,常用方如:知柏地黃丸、左歸丸等。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效果更好。 穴位埋線也是改善尿失禁的好方法,透過穴位刺激可有效加強肌腱韌帶的彈性和力量,埋線後,24小時刺激穴道產生作用,可有效改善應力性尿失禁。 平時保養應控制體重勿肥胖,因肥胖易使腹壁肌肉虛弱及腹壓上升;避免食用膀胱刺激物,如酒精、咖啡;產後婦女應行凱格爾運動,加強骨盆腔、尿道肌的收縮強度。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網路成癮兒少深夜抓寶 爸媽協尋 暑假後就醫增1成

醫師章秉純提醒,發現孩子脫離網路世界就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成癮症狀,建議找學校輔導老師或專業精神科醫師,提供協助。(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日前發生一對小兄弟,因為想嘗試新型的線上抓寶遊戲,深夜未返家急壞爸媽報警協尋,警方最後在新型遊戲機台的超商尋獲兩兄弟,也引起各界對青少年「網路成癮」議題的關注。台中醫院身心精神科門診發現,暑假過後因為「網路成癮」症狀就醫小朋友增加1成左右,醫師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實體親子互動,關心孩子課後生活型態,避免影響功課與親子關係。 衛福部台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章秉純表示,抓寶跟玩線上遊戲一樣,因為業者不斷推出新型的遊戲方式跟挑戰,會吸引民眾不知不覺沉迷於遊戲之中,一旦出現不抓寶、停止玩遊戲就感到渾身不自在、焦慮緊張不舒服,可能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的情況,這些青少年患者在每年寒暑假過後都會增加1成。 「臨床上『網路成癮』患者年紀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其中更不乏明星高中資優生」,這些原本學業頂尖的學生因為沈迷遊戲荒廢學業案例,門診上就曾碰到一名明星高中高一生,因為想要挑戰線上遊戲,下課後整晚瘋遊戲,導致白天上課打瞌睡,成績吊車尾,父母親氣到直接斷網路、沒收手機,但卻讓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更不開心,堅持「不給手機不給網路也不碰書」,親子關係緊繃,最後才在學校輔導老師建議下親子一起就醫。 章秉純以「尋找人生意義」跟少年分析,提醒他遊戲推陳出新,但「最後是你在玩遊戲,還是你被遊戲玩?」驚醒沉迷遊戲的少年。他跟爸媽聽從醫師建議,親子開始一起玩桌遊、下圍棋,假日也到戶外郊遊踏青出國旅遊,將原本被線上遊戲占滿的時間重新分配,一學期過去果然逐漸擺脫網路控制,成績也逐漸恢復,朝大學之路邁進。 章秉純提醒,網路盛行讓很多人與人的互動大幅降低,也讓親子關係亮紅燈,提醒家長多跟孩子擁抱、聊天,讓孩子感受真實世界的人際溫度,避免沈迷虛擬網路世界無法自拔。 萬一發現孩子脫離網路世界就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成癮症狀,建議找學校輔導老師或專業精神科醫師,提供協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