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流浪的咖啡貓

■元莫莫 咖啡貓並不想讓我找到牠,找遍屋內牠慣常出現的角落,不論在圓形矮几凳上,或靠牆角的沙發椅,或者牠最愛的紙箱內,都未發現牠,屋外巷弄間的水泥地上,我四處呼喚著牠的名字:「咖啡~咖啡~」,台語發音並且尾音拖得長長的叫著牠,叫了一會兒,並沒有聽到牠的喵喵叫回音。 在長巷道內翻找,發現牠躲在轎車後蓋底下的陰涼處午睡,見我找到牠,才不情願地睜開眼睛,瞄了我一眼,然後又闔上眼睛,下巴靠在前腿上,後腿微曲地繼續睡大頭覺。 我已記不得咖啡有多久沒洗澡了?從我搬回家裡以來,我記得沒有幫牠洗過一次澡,有一位附近的居民常來到巷弄間,逗咖啡玩,常說著:「咖啡身上黏黏的?」我聽了怪不好意思,心裡一直想著,有空得幫咖啡貓洗個澡,讓牠全身摸起來滑滑,聞起來香香,不再有黏膩的貓燥味。 雖然咖啡有點髒,我卻已經習慣了牠身上這股味道,不知是自己太忙還是太懶了,雖然常想幫牠洗橾,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終於在今年的夏天,我也厭惡透了那悶熱黏膩的不舒服感,貼服在我全身上下每個毛細孔內,我回到家,放下工作包,略微梳洗休息一會兒後,開始滿屋滿街的找咖啡貓。 咖啡起初並不理我,見我一直待在轎車後頭輕聲地呼喚牠的名字許久,牠終於醒來,立起身子,前腿朝前一撲,伸個懶腰後,翹著尾巴,綠褐色的眼睛直望著我,並朝向我走來,我高興地一把抱起牠:「咖啡,洗澡澡了喲!」 咖啡貓略微掙扎著,欲離開我懷抱,雖然我也不想束縛牠,但如不用點力氣將牠壓在左腋下,另一隻手打開大門,實在無法把牠帶到洗澡間,經過客廳時,家人望著我問:「咖啡在鬼叫什麼呢?」 我回答:「幫牠洗澡去。」 大哥說:「小心!咖啡會跑得妳在浴室追個不停,貓爪子抓得妳腿和手都帶傷。」 我看了一眼,此刻乖乖挾在我腋下的咖啡,回答說:「沒關係。」 這句話顯然引起牠的不滿,牠立即顯露出難以馴服的野性,用力掙扎著,我又用另一隻手緊緊交錯抱著牠,快步走向浴室,火速關上門。 咖啡此刻已經無法逃脫必須洗澡的命運了。 水龍頭下的水注流在咖啡貓身上,咖啡竟變得十分安靜,似乎久未感受到水流在牠全身上下毛髮和皮膚滌盪的感覺,此刻牠發出一聲從未聽過的叫聲,聽起來很享受的樣子。 水洗去牠黏膩的貓毛、貓耳朵、前後共四支腳蹼子,我在牠全身上下按摩搓洗,又擠了薰衣草香味的洗手液,從貓頭搓揉到貓尾巴,也細心洗了貓臉頰,咖啡又舒服的叫了好幾聲,顯然洗澡勾起了牠美好的感覺,原來貓也很想要乾淨,不愛髒汙黏膩的汗垢灰塵貼在身上。 為何貓很久沒洗澡,身上卻比人還乾淨呢?人到了夏天,只要一天沒洗澡,從頭髮到腳,從裡到外,指甲縫隙內,鼻孔毛細孔,均被阻塞得髒髒,黏膩感比貓還嚴重呢!後來我得到了解答,因為貓身上的汗腺集中在爪墊上的關係,不像人類全身都分佈著汗腺,這個答案是我跟哥聊天時,無意中聽他提起的。 清爽的咖啡貓,全身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我打開浴室門,牠立即走到外面去,抖了抖身上未乾的水珠,一路走到客廳明亮的茶几旁。 母親見了說:「咖啡身上的毛要用這條大毛巾擦,我用的那條小毛巾擦不乾水滴,看牠一路腳印走得滿地濕滑。」 我沒有回答母親的話,母親接下後續工作,拿了浴室另一邊披著的乾爽大毛巾,往咖啡貓身上擦了又擦,擦乾淨後,咖啡一下子跳到大哥的膝蓋上,臉頰伏貼在大哥的大腿上面。 咖啡原本是隻流浪貓,當牠還在小貓的時候,走到了家門外的小巷弄間,整晚喵喵叫個不停,是大哥發現了牠,把牠帶回家裡養,還幫牠取了他最愛喝的咖啡這名字。 從此,咖啡就認定了第一順位的主人是大哥,自從我幫牠洗澡之後,第二順位主人的位置,就由母親變成了我。 往後的日子裡,每當咖啡餓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常用貓爪子抓我的小腿肚,讓我的小腿疼得出現一條又一條細小的血痕,牠變成了用臉頰摩挲著我的小腿,不餓時,也愛繞著我打轉。 咖啡貓讓我感到,即使待在家中,無事可做時,不必出門,也能安閒地陪伴著牠;不過,貓比我還愛亂跑,朋友也比我多,轉眼間,牠又溜到門外去尋找那隻新出現的野貓朋友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蟬鳴盛夏,書店奇緣

■陸邊竹 我常去新華書店竊讀。店長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戴著一副老花鏡,總是安靜地坐在櫃檯邊,手裡捧著一本書,專注地讀著。 別人都喊她「常姨」,我也這麼叫。她見我愛書,便推薦了許多書讓我讀,還特地允許我每次借閱兩本。因此,在初高中階段,我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著,目睹了《局外人》的荒誕,領略了《巴黎聖母院》的浪漫,體會了《百年孤獨》的魔幻。那時的我還不懂文學,也不知流派,只是單純覺得這些書好看。 七月的蟬鳴鳴出了盛夏。那年考試結束,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放飛自我,或結伴出遊,或飲酒作樂。不合群的我,只得獨自一人去書店讀書。好在店裡有許多書友,倒也不算孤獨。 那天晌午,我剛到書店,發現閱讀區坐著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她青絲短髮,穿著白色長裙,手裡的那本《蘇菲的世界》吸引了我。這本書我讀過,雖然裡面的哲學問題我一竅不通,但故事的設定讓我覺得十分有趣。 我坐到她對面的位置,近了才看清她眉間滿是憂愁。她時而凝視窗外,時而陷入沉思,每一頁都讀得很慢,彷彿書中的每一個字都能撥動她的心弦。我搖搖頭,讓自己靜下心,沉浸到自己的書裡。時間在書本的海洋裡總是過得飛快。漸漸地,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書店裡只剩下我一個人。 我站起身,幫著常姨整理書籍。書架上那本《蘇菲的世界》書縫裡露出一角紅色,出於好奇,我翻開一看,裡面夾著一張便利貼,上面用工整的楷書寫著:「回憶過去像是刻舟求劍,展望未來又像是望梅止渴。」我幾乎沒有思索,拿出兜裡的筆,在便利貼下面寫了一句:「往事交給歲月處理,未來留給時間證明。」 第二天,我再去書店,書縫裡又出現了一張新的便利貼:「世間以痛吻我,卻要我報之以歌。」這是泰戈爾的詩,我也很喜歡。忽然想到自己聽過的一首歌,於是寫下:「敬生活裡的暗淡,也敬人生的燦爛,山高自有風景在,心寬便會百事歡。」 回到家,床頭的書再也讀不進去半點,滿腦子都是那女子的身影。黑夜過於漫長,我迫切地希望太陽早點升起,書縫裡的那張便利貼勾動著少年的心弦。 在之後的日子裡,角落裡那本《蘇菲的世界》連接著兩個孤單靈魂,也成為我們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隨著瞭解的深入,我知道了她因抑鬱症落榜,來書店尋求一份寧靜,卻不料遇到了一個有趣的靈魂。七月的流火趁著夏末的尾巴,捎來了動人的喜訊。兩個少年,在書店的見證下,成了最親密的戀人。 每次約會,我們都會去那家新華書店讀一會兒書。平靜的日子幸福而充實,樹上的鳥兒絮絮叨叨,彷彿都在為我們祝賀。 轉眼間,又是一個蟬鳴的盛夏。我臨近大學畢業,很遺憾,我和那個女子沒有走到最後。分開之後,我再沒去過那家書店。那裡的回憶太多,我怕自己忍不住掉眼淚,觸景傷情,實在惹人苦痛。 那天,我與朋友喝了點酒。回家時,路過那家新華書店,沒想到燈還亮著。推開門,一切都沒有變。常姨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讀著書,見我進來,目光中流露出幾分欣喜:「你很久沒來了,你身邊的那個女子呢?」我歎了口氣說:「她不會來了。」 我開始打量這個書店,和過去沒有一點變化。角落裡的那本《蘇菲的世界》依舊在原來的位置。我拿起那本書,眼淚幾乎要從眼角奪眶而出,總算是理解了李清照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我強忍著情緒,把書拿到櫃檯。常姨抬頭看著我,四目相對的那一刻,我發現她的臉色蒼白,白髮也比以前多了。她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 「常姨,你沒事吧?」我有些擔憂她的身體。她擺擺手道:「沒事兒,老毛病了。你要買書?」我點點頭。常姨想要說什麼,卻只是歎息一聲。「這兩本書你帶回去讀一讀吧。」她拿出兩本書放在桌子上,一本是《小王子》,另一本是《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我回到家,重新翻閱這兩本已經讀過的書。以前讀書不求甚解,這次我讀得很慢。兩本書整整讀了一週,我從《小王子》裡讀出了「珍惜」,又從《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裡讀出了「釋然」。 我拿著兩本書,打算去書店好好感謝常姨。沒想到,這次櫃檯上坐著一個年輕姑娘。我問常姨呢?她解釋說,常姨身體很不好,三天前的夜裡去世了。她孑然一身,葬禮都是別人家幫忙辦的。 我的心顫了一下,知道自己又失去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我把那本《蘇菲的世界》放回原處,還有那兩本借來的書。 後來,我還是常去那家新華書店,一半是讀書,一半是感念,感念它帶給我的奇緣。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七星潭行腳

■耶子 冬寒清晨六點半,遠天灰雲垂壓墨藍的海際,朝霞一抹和海線平行,霞光漸漸暈開橙黃黃的彩筆,暈至極致,露出一絲朝暾鮮亮,緩緩從一個弧孵成圓,一天的圓心彷彿被畫定了。迎接這喜悅的一天,不禁向陽向海脫口,大喊:「早安」。 漁船比我更早,早在黎明暗色就在遠處波濤等待。竹筏被器械吊往海邊,幾人合力快步涉入海水,在海浪湧來的阻礙下,奮力一堆,向等待的漁船駛去。漁獲接駁的任務在海天場景中完成,海巡人員亮橙橙的制服已站定位,準備檢查。海風冽冽,海水凜凜,我用幾張相片遠遠記錄漁人的辛勤。 中型吊車駛近竹筏,漁貨在機械下移位,而後吊車緩緩行過沙灘,將漁獲再吊入卡車。卡車只距我十來步之遙,我端詳巨大的漁貨被吊起來秤重時龐大的身軀,幾乎有成人大小的身量。一個也是早起的女遊客靠近好奇拍照,並問:「什麼魚啊?」漁人卻回答:「妳有開車來嗎?」我一頭霧水,聽完他們的對話才知道答案是:「翻車魚」,近年來被當地人稱為「曼波魚」來行銷的魚種。 此時天色全亮,海藍泱泱,聳揚起伏;山鬱盤盤,峻嶺昂然。我走向海邊,海濤轟然拍岸,擊向群石,後退時白樣樣的水花,發出疾速的「嘓嘓嘓!」像飢渴的喝水聲,暢快灑脫;也似狂飲,萬杯不醉!遠眺墨海滾滾,思緒隨之無垠,乘風飄蕩,蔚藍而壯闊。山,此刻更清醒,展出層疊的肌理,將綠意撐出挺拔,是健美陽剛的嶙峋,吸引著目光攀爬,直往天際,與白雲逍遙同遊。 長長的海岸線走了一回,經過石礫、經過沙灘,山海隨著不同的駐足,送來不同角度的美景,一再流連,想把這片山海刻入心版,但肚子餓了,早餐的香氣彷彿在呼喚了,我得不捨回程!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 任時間摺成紙飛機

詩/葉莎 攝影/陳永鑑 原來消磨此生並不費力 我們細細摺疊白白 輕輕的一張紙 在時間流逝中創造獨特的作品 比起兒時振翅即墜地的飛翔 一只帶血痕的紙飛機 其實是時間著急的飛回來 告訴我們一些事 自從歷經絕望的巔峰 信仰灰燼的坦然和空無之有 就輕易放逐了此生 再繞行一次生命的荷塘 看枝葉倒生,藍天在下 多年淺水生的人 看似有節如藕,思想肥大 最終在空無一人 空無一物的時間中 進入另一種飛行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美學饗宴! 美學館出版工藝大展專書

台南生活美學館70週年,上半年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一生活˙美學˙工藝」展並出版專書,成為未來建構台灣工藝史成為奠基工程。(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生活美學館今年70週年,館慶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一生活˙美學˙工藝」展,邀集南部7縣市81名工藝藝術家展出兩百多件作品,以工藝來具體展現生活美學;讓向隅民眾不必抱憾,並出版專書,除檢視南台灣工藝創作,也對未來建構台灣工藝史成為奠基工程。 「讓美學成為一種日常。」台南生活美學館前身是社會教育館,文化由上而下,更名為台南生活美學館,成為孕育文化沃土,推動社造、倡議生活美學,配合館慶,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除是工藝盛會,更透過跨世代文化對話,蘊藏時間的痕跡與雙手溫度;透過物件,展現生活哲學、土地情感及老藝師的堅持和美感。 台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指出,美學館打造青少年藝術育成基地,策辦生活美學展覽和推動社區營造等,配合70週年慶規劃兩檔大展,除南台灣工藝,另規劃遊戲與生活美學,象徵美學館從傳統經典到當代生活文化實驗場。工藝展共展出13種工藝類別、兩百多件作品為近年台灣具代表性工藝精品饗宴。 策展人蕭瓊瑞表示,工藝從生活實用邁入藝術文化創作,顏水龍是工藝美術重要倡導者,工藝正是生活與美學最具體表徵。 展覽從彩繪、木雕、磚石雕、泥塑、交趾、剪黏、陶瓷、金工、糊紙、繡舖與織染、竹藤、玻璃等,展出從最年長的交趾藝師、人稱「葉王」的葉麟趾到木雕新秀,若以30年為一個世代,此次展出藝師涵蓋5個多世代,創作者包括漢人和原住民族,在南台灣這個大熔爐,創作出屬於台灣精神作品,將大展內容出版專書,除留下紀錄,作品也成為這塊土地永恆的文化資產,成為研究台灣工藝史的主要基礎。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自珍集 〈減字木蘭花〉‧驚夢

■子寧 魂驚神錯 花落無聲人寂寞 秋月孤懸 夜夜綿綿夢寐牽 憑欄悲默 今世前身情索索 蒼海桑田, 人我何曾結有緣

Read More

災民心理衝擊 石崇良:協調花縣啟動1戶1社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光復鄉民宅嚴重受損及死傷,衛福部長石崇良28日表示,當有需要時,將協調花蓮縣府啟動「1戶1社工」機制,陪伴提供心理諮詢,及處理法律、經濟等方面之協助。 衛福部指出已啟動救援及心理支持工作,24日即同步請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整備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待命,花蓮縣衛生局也立即派遣心理專業人員,進駐收容所及瑞穗生命園區,設立「安心關懷站」,並提供關懷訪視、心理支持、安心團體等服務。 石崇良表示,除動員花蓮縣政府既有社工人力外,也有來自多個單位社工支援進駐,必要時將協調花蓮縣政府啟動1戶1社工模式,提供持續心理與經濟等全方位服務。 衛福部指出,花蓮縣衛生局及其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玉里醫院、台北榮總玉里分院及花蓮縣臨床心理師公會、諮商心理師公會之心理專業人員提供,截至28日中午止,共設置2處安心關懷站,分別位於光復鄉大進國小及瑞穗生命園區,累計服務1502人次,服務內容包括關懷訪視、安心團體、衛教宣導,及以「心情溫度計」進行心理健康篩檢等。 石崇良表示,100人以上收容中心已有醫院的醫療團隊進駐提供支援,遇到交通中斷處,衛福部已派遣無人機將藥品及緊急物資送到病患手中,確保醫療需求服務不中斷。 在安置部分,花蓮光復鄉收容所目前收容人數800餘名,災民若選擇暫住旅館、民宿,行政院也推出「安心住宿」方案,災民每人每天補助最高2000元,原則上補助7天、必要時可再延長7天。衛福部呼籲災民及救災人員掌握「安、靜、能、繫、望」5字訣,維持身心安適、保持心情平靜、提高生活效能、維持與外界的聯繫、抱持彈性面對變動,專注於可達成的目標,尋找未來的希望。

Read More

〈生活休閒〉墾丁森林遊樂區 熱帶奇幻樂園

文、圖/記者趙家麟 仙洞長一三七公尺,洞內各種景像皆為鐘乳石凝結而成,在燈光掩映中宛如墮入幻化的世界。 墾丁半島熱帶雨林環境,生態豐富。距離墾丁大街約僅十分鐘程的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台灣第二座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有發達的高位珊瑚礁森林與季風雨林,這個奇幻森林,絕對能讓喜愛探險的人大飽眼福!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原本是許多石珊瑚蟲、石灰藻類、有孔蟲及貝殼聚生的海洋花園,因為五十萬年前地球的板塊運動,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森林生態系─高位珊瑚礁林,兼具豐富生態、季風雨林、石灰岩地形,為遊客提供了不一樣的墾丁遊憩選擇。 一九0六年,日本人在該處成立「恆春熱帶植物園」,日治期間引進熱帶植物計五一三種,二戰後,繼續由省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經營,稱為「墾丁熱帶植物園」。民國五十七年林務局在學術研究與育樂兼顧下整建為一極具南國風味的風景區,成立「墾丁森林遊樂區」。 「一線天」的景觀因珊瑚礁岩崩裂所造成。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約二百至三百公尺,面積共四百卅五公頃,目前已開發七十六公頃。園區現有植物千餘種,其中,外來引進者三二五種,仙人掌則有七十餘種。 另外,在墾丁的海岸林邊還有許多重要的野生植物,例如素有「墾丁之花」封號的棋盤腳,就是台灣瀕臨絕種植物之一,生長在南台灣海岸,果實外型有如肉粽、又像古代棋盤的腳,其花朵只在夜間開放,天一亮即凋謝,非常珍貴。 園區常見成群台灣獼猴與赤腹松鼠,幸運的遊客還 能一睹梅花鹿與食蟹檬的芳蹤。時序入秋,近期最有看頭的莫過於秋冬來訪的候鳥了,森林底層則住著台灣特有的黃灰澤蟹與班卡拉蝸牛等小嬌客。 白榕又名白肉榕,由於樹幹與氣生根都呈灰白色而得名,喜愛生長在濕潤天然林內,尤以墾丁地區為著。 垂榕谷有巨大白榕氣根自谷壁懸垂而下,蔚為奇觀。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地質資源,全區遍布隆起珊瑚礁岩;其係由海生動物珊瑚蟲之骨骼以及貝類遺骸、海藻等沉積而成,海洋地質學家判斷該區在若干萬年前應屬海底無疑。 全區擁有發達的高位珊瑚礁森林與季風雨林,遍布玲瓏怪異的珊瑚礁岩,奇異天成,林相及風景均極優美,區內標示的景點,就有緊嵌礁岩上的大茄苳、板根發達的銀葉樹、氣根無數的白榕、垂榕谷等。 園區內的石灰岩地形,除了一線天、棲猿崖、第一峽,仙洞、銀龍洞、石筍寶穴等溶洞,可以看見鐘乳石、石筍等地質寶藏。觀海樓可以居高臨下,俯看整個墾丁半島。

Read More

口腔菌群失衡 升罹癌風險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人以為口腔只是進食的入口,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口腔其實住著超過700種微生物,如同一座「細菌大城市」。健康時,好菌與壞菌互相制衡;但若出現蛀牙、牙周病或慢性發炎,菌群失衡便可能引發全身性的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風險。 黃軒說,在眾多癌症中,頭頸癌(尤其是口腔鱗狀細胞癌)最早被證實與口腔細菌有關。牙周致病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不僅是牙周炎元凶,更能干擾細胞凋亡,讓癌細胞有機可乘,並刺激腫瘤生長、擴散。它不只是「牙齦殺手」,更是癌細胞的「軍師」。 口腔細菌並不會停留在口腔,還可能南下至消化道。研究顯示,食道鱗狀細胞癌患者的口腔菌群組成異常,尤其是Fusobacterium nucleatum(梭桿菌)顯著增加,可能是癌前警訊。這種細菌同時與胃癌、大腸癌有關,它能持續引發慢性發炎,並影響免疫系統,使腫瘤細胞躲過監控,就像替癌症築起「黑幫護衛網」。 再則,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有嚴重牙周病的人,日後得到胰臟癌的風險顯著增加,且在不同族群研究中都被反覆證實。這意味著牙周病並非只壞在口腔,它可能是癌症的幕後推手之一。 如何預防口腔細菌致癌?黃軒提供建議: 1.刷牙與牙線:每天至少刷牙兩次,睡前更不能忽略;牙線能清除牙刷無法觸及的「死角」,是守住口腔防線的關鍵。 2.定期看牙醫:每半年檢查一次,因牙周病初期往往無症狀,專業檢查可及早發現並阻止惡化。 3.飲食調整:少糖少加工,多蔬果與抗氧化食物;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避免壞菌滋生。 4.戒菸限酒:菸酒會直接傷害口腔環境,與牙周病合併更會大幅提高頭頸癌的風險。 黃軒強調,口腔保健不只是預防蛀牙,更是守護全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看似簡單的日常習慣—刷牙、用牙線、定期看牙醫,其實是關掉癌症開關的重要動作。 醫師強調,「防蛀牙就是防癌。」一個乾淨健康的口腔,不只是笑容的基礎,更可能是最強的抗癌武器。

Read More

鏟子超人足感心! 當心急性腰部勞損

「鏟子超人」連假期間湧入花蓮災區協助清掃。其澤中醫診所院長吳晉廷分享,舒緩急性腰部勞損可採反向運動,雙手扶腰往後仰,舒緩腰部痠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淤泥遍布,上萬名「鏟子超人」連假期間湧入災區協助清掃。中醫師分享勞動後如何緩解痠痛,彎腰30分鐘應變換姿勢,弓箭步、抱膝伸展可舒緩急性腰部勞損。 中市潭子區其澤中醫診所中醫師林親怡說,彎腰的動作傷害最大,建議不要持續以彎腰動作用力,宜用臀部、腿部搭配人體工學方式施力,彎腰工作30分鐘就應變換其他姿勢。 其澤中醫診所院長吳晉廷指出,長時間彎腰鏟土,腹部內側肌群呈現內躬,舒緩腰部時可用反向運動,雙手扶著腰部往後仰,收縮腹部肌群可獲得舒張,腰部的肌群則可收縮。 吳晉廷分享,舒緩小腿肌肉酸痛,腳掌可採著樓梯或頂著高物,重心下壓,拉伸小腿肌肉緩解痠痛。(中央社) 吳晉廷表示,可用拇指指腹揉壓手部的外側肌肉,剛揉時會非常痠痛,但肌肉揉開後,痠痛感會舒緩很多;大腿內側肌群也是同樣方法。小腿痠痛部分可使用拉筋板放鬆,或者使用樓梯將腳尖放在樓梯上,重心往下壓,可拉伸小腿肌群,緩解痠痛。 吳晉廷說,因長時間低頭,頭部可往後仰、往前壓,往左往右拉,讓脖子肌群可舒張,不過切記不要旋轉頭部,旋轉動作對關節是慢性磨損,採單向舒緩即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