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美髮師變農民 賴東卿越挫越勇

進駐柳營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種植短期蔬菜10多年的賴東卿,生產有機蔬菜品質佳,受到市場歡迎。 (記者陳佳伶攝) 原本是美髮設計師的賴東卿,17年前進入柳營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種植短期蔬菜,一開始賠了不少錢,他卻越挫越勇檢討失敗原因,四處上課、觀摩汲取經驗,蓋溫室、農場導入自動化、科技化,建構冷鏈物流體系,讓有機農產品保持最佳新鮮狀態,逐漸在有機農產品市場取得好口碑。 賴東卿是柳營太康有機農業專區早期進駐的農民之一,主要是看準有機農產品受到市場青睞,他將早年做美髮所賺的錢去種咖啡、後來又將賣咖啡所賺的錢投入有機農場,堅信有機農業是「顧健康」、「愛土地」的生產模式,更是值得長期投入的行業。 賴東卿不諱言,一開始缺乏經驗賠了3-5年,他由實際經營的過程中檢討失敗原因、累積經驗,四處上課、觀摩其他農場,選擇適地、適種的短期蔬菜品項,並鼓勵自己「少賠就是賺錢」,對的路就要堅持走下去。 為減少病蟲害,在3.2公頃的農場中逐步建置溫室,由播種、育苗、定植、採收到包裝、上架一條龍都自己來,也掌握產、銷流程;在農場導入自動化和科技化以機械改善工作效率達到省工目的,溫室挑高通風佳,並重視溫室環境管理,農人在較舒適的環境中工作、農作物也在合宜的溫、濕度和日照下逐步成長,才能有好品質。 兩年前設立全台第一座智慧型冷鏈分裝分流場,秉持冷鏈不中斷原則,確保農作物從採收到分級處理過程中,保持新鮮度和品質,因品質佳、保鮮期較長,相當受到歡迎。 賴東卿說,投入有機農業主要著眼於食安,過程中,有政府從旁輔導協助,更要靠自己努力,農民也是生意人,除了要練就一套基本的生產技術,眼光更要看得準,跟著市場需要和脈動,隨時調整產銷腳步,近年來,兒子賴策方也來農場幫忙,父子聯手經營農場,未來打算投入更多現代化設備,並增加根莖瓜果類品項栽種,以打入更大、更多市場。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推動病安 小港醫院守護母嬰健康

  小港醫院響應病人安全週。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小港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醫策會推動病人安全週,今年以「齊心共守‧產兒安康」為主軸,聚焦孕產婦與兒童的安全照護,並呼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國際口號「Safe care for every newborn and every child: Patient safety from the start!」強調從生命最初就要守護安全。小港醫院29日下午在門診大樓一樓大廳舉辦一系列宣導及互動活動,展現醫院推廣病人安全的決心。 活動中,全體工作人員統一穿上象徵病安週的橘色T恤,營造充滿活力與溫暖的氛圍,同時由洪志興院長帶頭簽署承諾背板,與各科主任及團隊公開響應病人安全週,象徵醫院率先實踐「病安文化」,用行動展現對孕產婦與兒童安全的重視。 小港醫院特別安排專業醫師現場進行衛教宣導。婦產科醫師陳怡潔以「孕產安全」為題,提醒孕婦與家屬認識高風險因子與緊急狀況的處置方式,並強調產檢、營養、產後照護等觀念的重要性;小兒科醫師李笙平則以「兒童安康」為主題,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家長宣導嬰幼兒的疫苗接種、常見疾病預防及意外防範技巧,期盼將醫學知識轉化為日常守護的力量。 小港醫院響應病安週,婦產科醫師陳怡潔以「孕產安全」為題,提醒孕婦與家屬認識高風險因子與緊急狀況的處置方式。 (記者王正平翻攝) 為讓民眾更深入參與,今年活動特別規劃「闖關遊戲」。現場設置5大攤位,包括婦產科「孕產知識」、感染管制室「拒當細菌傳播者與登革熱防治」、安寧及出院後服務「長照關懷」、藥學科「用藥安全」、以及醫品中心「為病安發聲」。參與民眾完成闖關,即可獲得精美小禮品,更有抽獎活動增添驚喜。

Read More

1肉2菜3澱粉 輕鬆減腰圍

  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原型澱粉,避免血糖劇烈波動,減少脂肪囤積在腹部。 (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減重有助於健康與自信,為了縮減腰圍,許多人也特別注重飲食控制、運動健身、藥物輔助等,對此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提醒,吃飯的順序是影響腰圍的重要關鍵,近年營養界也持續推廣「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澱粉」的進食模式,不僅延長飽足感,亦能有效減少腹部脂肪堆積。 張秀如表示,許多人想減重會選擇先吃蔬菜,但若目標是擺脫小腹,應該把「蛋白質」放在第一順位。蛋白質能快速啟動腸道分泌飽足激素(GLP-1),減少後續的總食量攝取,與新興的減重藥物「瘦瘦針」有相似原理。食用蔬菜在於利用膳食纖維延緩消化,進一步降低血糖上升速度,澱粉放在最後攝取能避免血糖劇烈波動,減少脂肪囤積在腹部。 蛋白質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如魚、雞胸肉、豆製品、雞蛋、無糖優格等都能啟動飽足感並穩定血糖,蔬菜則可選擇花椰菜、秋葵、菇類、番茄及各類葉菜,以利維持長效飽足感。澱粉建議選擇原型澱粉,包括糙米、地瓜、燕麥、山藥等,進一步降低脂肪囤積風險。 張秀如指出,在實踐以上進食模式同時,也能透過放慢進食速度、餐前喝水、餐中分次飲用湯水等進一步加乘控制效果,澱粉並非敵人,完全不吃反而可能造成精神不濟與代謝下降,原型澱粉就能在補充必需能量同時、避免血糖波動。進食時應放慢速度,控制每餐至少20分鐘,確保大腦接收到「飽足」訊號。喝水、喝湯等也能幫助控制食量延緩血糖上升。

Read More

流浪貓狗 5成有心血管疾病

毛寶貝跟人類一樣可能會罹患心臟疾病,動保處建議飼主對於年邁毛寶貝應定期抽血檢查預防心臟疾病。 (新北動保處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毛寶貝跟人類一樣可能會罹患心臟疾病,新北市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指出,約有5成流浪毛寶貝檢查出有心血管疾病問題,其中3成檢驗出有心絲蟲感染;動保處獸醫師呼籲飼主平時可自行使用簡單方法關心毛寶貝心臟健康,做好疾病預防,守護毛寶貝「心」的安全。 動保處指出,毛寶貝心臟疾病常見於中老年齡,如飼養品種小型犬如吉娃娃、馬爾濟斯、博美犬等容易發生心臟瓣膜問題,貓咪也有肥厚型心肌病,甚至會產生血栓導致四肢冰冷及癱瘓問題,另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由蚊蟲傳播心絲蟲感也很常見。 淡水動物之家日前救援一隻中型米克斯犬,腹部莫名腫大,拍打像水球有水波感,經獸醫師黃仲煜診療後確定為心絲蟲感染導致鬱血性心衰竭,透過腹腔穿刺引流後抽出2公升的腹水。 毛寶貝跟人類一樣可能會罹患心臟疾病,動保處建議飼主平時應帶家中年邁毛寶貝每年定期檢查。 (新北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長楊淑方提醒飼平時可透過3項簡單方式為毛寶貝守護心臟健康,包括留意日常症狀若發現毛寶貝活動力下降、走幾步就喘、夜間常咳嗽或突然昏倒,應立即帶至動物醫院檢查;其二、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7歲以上邁入初老的毛寶貝,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完整心臟檢查;第三、每月心絲蟲預防藥物投予,至野外草叢更應做好外寄生蟲預防,以免壁蝨及跳蚤叮咬。  

Read More

手腳冰冷 中醫推泡腳按摩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秋冬將至,有些人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中醫認為可透過睡前泡腳、穴位按摩、適度服用驅寒補虛的中藥、調整飲食來改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運動習慣,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中醫認為手腳冰冷主因有兩種,第一種是身體陽氣虛衰,不能溫煦人體,因此會出現全身怕冷,手腳尤為嚴重;平時要多注意保暖,特別是腿、腳暖和,全身就會暖和。 睡前泡腳,腳熱了會幫助入眠;或是透過穴位按摩也可緩解手腳冰冷症狀,位於腳心部「湧泉穴」,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具補腎壯陽效果。 他表示,飲食方面吃一些性味偏溫熱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大蒜、辣椒、生薑、桂圓等,可提高機體耐寒的能力;症狀嚴重者可服用驅寒補虛中藥,如人參、黨參、當歸、枸杞子、乾薑等中藥材,或者服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金匱腎氣丸等中藥湯方包,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種是本身陽氣並不虛衰,但氣血運行不順暢,導致陽氣瘀滯,不能達到手腳而出現冷的情況;這類型的人只是手腳發涼,身體軀幹不怕冷,甚至怕熱,應加強運動,尤其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須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動,以加強血液回流;多食用一些具行氣、活血、疏肝解鬱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橘等,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氣沖穴」緩解手腳冰涼。 曾裕芳建議,想遠離手腳冰冷,平時應養成運動習慣,一早起來做運動,健步走就是最佳選擇,用比平常走路速度快些、比跑步慢些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全身就會暖呼呼。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國文的漫遊

■方群 ‧余光中‧   在高雄的愛恨眷戀持續糾結…… 春天出發的駐留如此 控訴煙囪的詞彙如此   ‧木蘭‧ 如何隱藏性別的蠻橫線索 懸吊千年的孤單 散落平仄任性的無解傳說   ‧運動家‧ 順手把輸贏託付歷史和典故 輕鬆勝過自己 不必相信對手,怎樣存在   ‧康橋‧ 以浪漫演繹浪漫的生態 追逐光影或謳歌霧靄的路線 漫步四季情慾   ‧陋室‧ 三級貧戶的現實不必掩飾辯解 知識人格綻放難以仰望的光芒 在牆與牆的對話   ‧水神‧ 冥冥中默數炊煙 敲響,祖靈點滴的智慧 在天地自在吟唱   ‧飛魚‧ 聆聽島嶼內外的祭祀歌舞 穿過季風吹拂引信 在海面起落飛翔   ‧空城‧ 剩下的真的寥寥無幾 如果全部率性拋棄 不必懷疑豐富的贈與

Read More

新北聯醫 導管治療雙突破

  新北聯醫心臟血管內科醫療團隊近期完成首例「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新技術。 (新北聯醫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聯醫引進最新醫療技術,近期成功完成兩項突破性導管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RDN)」與「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植入」首例手術,不僅為長期受頑固性高血壓所苦的病人帶來新的治療契機,更為心律不整病人提供安全且高效率的治療方案。 新北聯醫指出,高血壓長期名列國人10大死因,國健署亦統計,高血壓控制達標率不足5成,其中約1成屬於「頑固性高血壓」,即使服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新北聯醫月前完成首例「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過程中透過導管將能量釋放至腎動脈壁,阻斷交感神經纖維,以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新北聯醫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立威表示,該名患者合併冠狀動脈疾病、慢性腎病變、痛風與高血脂,長期多重用藥仍血壓偏高,且腎功能逐漸惡化;他接受「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後1個月,血壓已顯著改善並減少藥物使用。 陳立威表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與心導管手術相似,手術時間約1小時,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恢復快、併發症低,對於藥物耐受性差或因副作用而難以控制的患者,提供全新治療選項。 心臟血管內科「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圖示。 (新北聯醫/高血壓導管治療衛教網) 院長項正川表示,在心律不整治療上,新北聯醫日前也完成首例「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置入術,微創療法突破傳統限制,該裝置僅膠囊大小,經鼠蹊部血管送入心室即可固定,不需外科切口,恢復快速,隔日即可出院。 陳立威指出,這名首例病患因長期洗腎導致血管條件不佳,又因高度房室阻斷導致心跳過慢,傳統節律器無法適用,經以「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新技術導入後,其心律問題立即獲得改善,恢復正常活動品質。不過目前此技術多為自費治療,但若病人血管條件不符傳統節律器,經醫療團隊評估亦可申請健保審查給付,讓更多病人能夠受惠。

Read More

無痛減重 快走助消化穩定血糖

醫師蔡明劼說,真正傷身的不是運動,而是長期不動!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很多人一想到「減脂運動」,腦海中馬上浮現的就是跑步。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蔡明劼透過臉書提醒,如果你目前過重或肥胖,一開始就挑戰跑步,確實可能會遇到膝蓋不適,甚至讓人困擾的運動傷害。 蔡明劼建議,可先從「低衝擊有氧」開始!例如:1.快走:不需要特殊器材,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尤其推薦吃飽飯後走一走,幫助消化又穩定血糖。2.滑步機∕橢圓機:模擬跑步動作,但對膝蓋更友善。3.游泳或水中有氧:水的浮力能減輕關節壓力,同時可以訓練心肺。 蔡明劼表示,想要無痛瘦身,絕不是逞強拚命運動,而是聰明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首先,先打好基礎,等體能提升、體重稍微下降,配合飲食控制,再慢慢嘗試跑步、或超慢跑,就能發揮最佳的有氧燃脂效果。 醫師強調,「怕會傷膝蓋」絕對不是完全不運動的理由。真正傷身的,不是運動,而是長期不動!用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讓運動變成健康減重的好幫手。

Read More

〈中華副刊〉走出教室之後

■黃詣 若將學習的知識智慧分門別類,便能分出一堂堂的課來。 一堂課固不囿於洙泗之間,也不需打起十二萬分精神虛左以待;更甚者,一堂課可以是自發性的找上門來,即使當下可能是毫無意識到那是個成長的契機。生命洋溢著一堂又一堂的課,比社區大學還強調終身學習,而比起那些長於聽講抄錄,生命的課往往能更深一層地改變蛻化。 課是要學的,那些放在書本中的中國詞家詩人無不通曉,從古至今,為學者首重自出機杼的觀察與反省,文人雅士不以背古誦昔者為高,而崇作新制殊者為上,良有以也,自身發想的思考創作,委實是更為重要的,而那些使人心有所感的「課」,不皆藏於生活之中嗎? 倘若,增長智慧能紓緩鬱卒,那四書五經等用途顯然有限──科舉使不第者痛苦,官場使及第者沉淪,古今多少靈魂身陷其中痛苦著?陶淵明在那官職的八十天中大概是如此的;柳宗元在被貶謫後亦然;范仲淹的心境亦不會太好。然而,他們能使痛苦消散,都不是坐下來聽心靈導師開導;陶淵明毅然解令辭官回鄉;柳宗元使得西山心凝形釋;范仲淹不屈不撓先憂後樂……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經驗作砥石,磨鍊出自身獨到的智慧,使自己的精神得以重振,令自己的未來可能性柳暗花明。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走出教室之後,學習者仍是要成長,書本無法幫度所有難關,而可以讓我們心無徬徨的那一課,那最重要的一課,卻退居於生命中不可明喻的角落。 是故,使生命中的所有經歷所有感觸,浸潤幻化成生涯中最重要珍貴的一課。

Read More

疾管署:流感抗病毒藥抗藥性 影響有限

本報綜合報導 有媒體報導指流感抗病毒藥抗藥性比例升高,疾管署29日表示,國內流感抗藥性限於A型H1N1且比例仍低,目前社區流行的則以未檢出抗藥性的A型H3N2為主,評估影響有限。 針對媒體報導指出,有第一線醫師群組傳出「口服和針劑型流感抗病毒藥物出現抗藥性比例升高造成療效下降情形」等內容,疾管署昨進行說明。 疾管署指出,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流感季累計檢驗A型H1N1病毒株約6.5%對口服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或易剋冒成分及注射抗病毒藥物瑞貝塔具抗藥性相關突變,略高於去年(去年底統計為3.2%),A型H3N2和B型流感病毒株今年則均未驗出上述藥物抗藥性。 此外,疾管署表示,無論A型H1N1、A型H3N2或B型流感,針對口服型自費用藥紓伏效錠抗病毒藥物今年均未驗出抗藥性相關突變。 疾管署表示,前述抗藥性比率仍低且限A型H1N1,此外,國內於9月進入流感流行期後,社區流行的流感病毒近期已轉為未檢出抗藥性的A型H3N2病毒株占多數(近4週占51.3%,高於A型H1N1之43.4%),A型H1N1占比持續下降。 疾管署評估,前述部分A型H1N1病毒株抗藥性,整體對臨床治療及疫情控制影響有限。 避免抗藥性問題持續擴大,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也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指低風險個案可自行痊癒、不一定要使用抗病毒藥等建議,針對今年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對象進行調整,由過往的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修改為有類流感症狀,且為高傳播高風險等7大族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