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打卡養成記 學子換獎勵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鼓勵學生低碳上學,教育局於親師生平台∕酷課APP推出「減碳日記」,並自即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辦理「減碳打卡養成記」活動,學生只要在「減碳日記」功能內打卡通學路程,不僅能掌握個人減碳量,還能累積G寶石兌換獎勵,讓低碳行動成為校園日常。 台北市教育局十二日表示,凡台北市公私立高中以下學校學生(不含幼兒園),只要持台北市校園單一身分驗證帳號登入酷課APP,於「減碳日記」功能進行打卡,活動期間內打卡次數累積滿十五次,還能累積G寶石兌換獎勵。 教育局指出,「減碳日記」功能可以讓學生透過每日通學路程打卡,選擇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車、公車、電動汽機車等),系統會自動換算相對應的減碳量,並紀錄於個人帳號中。 台北市已於一一三年率先推出學生版「減碳存摺」,累積近五萬名學生參與使用,透過數位學生證搭乘大眾運輸累積減碳數據。此次「減碳日記」更強調「自主性」,強化學生「自主參與」的精神,透過結合獎勵機制設計任務,讓學生在記錄過程中具體看見自己對環境的貢獻,養成低碳通學習慣,並進一步將環境教育落實於日常生活。

Read More

18所高中職 開放適性宣導體驗

  樟樹實中流行服飾科髮圈製作體驗。(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協助家長掌握升學制度與未來教育發展趨勢,新北市教育局攜手十八所高中職學校推出「適性宣導與體驗活動」,共開放三千一百六十個名額。第一階段報名熱烈,鶯歌工商、淡水商工、豫章工商及復興商工等校報名人數全數額滿,增額開班。教育局提醒,第二階段報名已開放中,邀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體驗,為未來做好準備。 本次活動突破以往「講座式宣導」的單向模式,結合「適性生涯探索」、「升學制度解密」與「群科現場體驗」三大主題,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各群科特色。 首場活動將於十月十八日由新北高工及淡水商工率先登場,隨後由鶯歌工商、三重商工、醒吾高中、泰山高中、樟樹國際實中、瑞芳高工、豫章工商、穀保家商、崇義高中、樹人家商、智光商工、莊敬工家、東海高中、復興商工、中華海事及能仁家商等十八校接力辦理,活動將一路進行至十二月二十七日,全程免費,開放家長與學生共同報名體驗。 教育局指出,今年報名狀況顯示家長對「適性教育」觀念已明顯轉變,從過去的「升學取向」邁向「興趣導向」。像鶯歌工商主打藝術設計、淡水商工結合工業與商業專業、豫章工商融合餐旅與設計創意、復興商工更以美術工藝見長,技職教育早已不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家長與孩子「主動選擇」的理想方向。 新北高工校長孔令文強調,活動除升學制度解析外,還結合校友經驗分享、分組導覽與動手實作課程,讓家長與孩子透過六大群科—工業、商業、農業、海事、家事及藝術設計—親身體驗多元學習。另由新北市生涯輔導團協助引導家長與學生思考「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協助親子共同發現興趣與潛能,讓學習與選擇都更有方向。 教育局表示,第二階段報名至額滿或活動前一日中午十二時止,報名請至:https://skill.ntpc.app/event。

Read More

江啟臣推台中國際機場四大建議 盼打造台灣國際新門戶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十二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越多民眾選擇「從台中出發、從台中回來」,台中正逐步成為國際旅客進出台灣的重要門戶。九月份曾邀集台中市觀光旅遊局與交通部觀光署的會談中,也提及台中國際機場未來的航點布局、旅運發展與機場定位。 江啟臣指出,根據交通部統計,二0二四年台中國際機場旅客總數突破二百十二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兩岸航線達一0九萬人次,較去年暴增一點三四倍,台中擁有地理中心優勢與產業實力,只要中央與地方齊心,推動「中進中出」,將是下一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起飛點。 江啟臣強調,台中要有自己的「國際門戶」,不能只是北上搭機、南下轉機。我們要努力實現「中進中出」的願景。現在從台中就能直飛日本的名古屋、沖繩、神戶、高松、韓國的仁川、濟州,還有越南、泰國、中港澳等地,省時、省錢、又方便。 為讓「中進中出」加速落實,江啟臣提出四點建議,一、強化台中國際機場接駁系統:整合公車、高鐵專車、轉運中心、長途客運及未來的捷運;二、擴充停車場與智慧調度:提升開車旅客入出國的便利性,順暢周邊交通;三、推動機場捷運橘線:縮短台中市區到機場的通勤時間,帶動海線發展;四、提升國際航班服務能量:持續向交通部爭取更多日本、韓國、東南亞及大陸航點,吸引國際航空公司布局台中。

Read More

部基行政大樓登錄歷史建築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行政大樓,預計最快明年完成登錄歷史建築程序。(中央社) 中央社∕基隆十二日電 有近百年歷史的衛福部基隆醫院行政大樓,經文資委員審議,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預計最快明年完成程序,可望成為基隆市府登錄第三十處歷史建築。基隆醫院表示,將配合辦理。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基隆醫院行政大樓前身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基隆醫院廳舍棟,明治三十年(一八九七年)創立後借用寺廟空間,直至明治三十三年(一九00年)才興建獨立的院舍建築。 初創的木造廳舍僅有一層樓,呈長矩形平面,以中央十字形走道劃分空間,橫向走廊兩側為各科診療與事務空間,兩側盡頭都有出入口;縱向走廊連接入口門廊與通往後側病棟等其他空間。診療室設置簡單,顯示此時期的醫療量有限,可能無法容納大量病患。 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起,基隆醫院於原址「基隆市基隆字義重橋」進行改築,將原本木造院舍拆除新建,廳舍新建工事分為三期,第三期於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年)竣工,印證當時受到關東大地震影響與建築材料發展成熟的歷史背景,更是現存日治醫院建築中唯一以鋼筋混凝土(RC)建造的醫院行政設施。 建築樣式則為現代主義過渡式樣,平面格局左右對稱,整體造型現代簡約。戰後至今,外觀屋頂、室內裝潢雖有不同程度的整建,但在「車寄」有西方古典歷史主義柱式與幾何形狀裝飾物,室內大廳與廊道空間,仍留存多邊形傘頂柱、楣樑幾何形狀線腳與連續圓拱等精緻的裝飾。 基隆醫院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提報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於二月十日召開審議會後,決議將基隆醫院行政大樓登錄為歷史建築;文觀局七月三十日收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來函,指會議紀錄部分事項仍須補正及修正。 文觀局副局長鄭鼎青十二日表示,文觀局已於九月三十日針對補正程序召開會議,待基隆市長謝國樑批准後,市府將發函給文資局,審查相關程序是否合乎法令,預計最快明年將基隆醫院行政大樓列為歷史建築。

Read More

施振榮勉海大生 接受挑戰突破盲點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至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演講。(海大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受邀至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以「王道人生 反向思考,正面樂觀」為題發表演講,分享半世紀以來的創業智慧與人生哲學;施振榮表示,王道是大小組織領導之道,勉勵學子要持續學習、勇於接受挑戰並以反向思考突破盲點,以正面樂觀面對困境,才能在成長道路上不斷精進。 施振榮於一九七六年創立宏碁集團,不僅在企業經營上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國際級的董事長,更對台灣科技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奠定基礎,對國家貢獻良多,被譽為「台灣科技業教父」。 演講中,施振榮以自身創業歷程與人生體悟,闡述「王道人生」的核心精神「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並指出價值是由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創造,要兼顧「有形、直接、現在、無形、間接、未來」等六面向,並透過利益不斷調整、動態平衡,確保團隊發揮力量及持續進步;施振榮強調,自己不走家族企業,而是經營企業家族,秉持「利他是最好的利己」的理念,長期推動搭建舞台的工作,讓更多的人才有發揮的空間與歷練的機會。 施振榮以自己的座右銘「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勉勵學子,要「反向思考」跳脫社會習慣與人性盲點,並「正面樂觀」享受挑戰的過程,強調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才叫做創新。他指出,關鍵突圍的核心能力為「系統觀的創新力、跨領域的整合力、問題根源的探索力」,機會無所不在,但只屬於準備好的人,鼓勵同學要不斷學習、勇於爭取挑戰,並從經驗中歸納教訓,轉化為成長的能量。

Read More

職災專業服務評鑑 基隆獲甲等

  基隆市政府榮獲職災勞工協助事項業務評鑑「甲等」殊榮,社會處處長楊玉欣代表上台受獎。(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辦理「一一四年地方政府職災專業服務人員研習營暨評鑑頒獎典禮」,基隆市政府於全國評鑑中榮獲「甲等」佳績,由社會處處長楊玉欣代表上台受獎,展現基隆市在職災勞工服務工作上的專業與用心。 職災專業服務評鑑每兩年辦理一次,主要針對全國地方政府在職災勞工協助及重返職場輔導等面向進行評比,社會處在服務體系及個案輔導成效等方面,均獲評審一致肯定,成功拿下甲等殊榮。 楊玉欣表示,基隆市政府長期關懷職災勞工的權益與身心健康,致力於提供「即時協助、持續陪伴」的專業服務,並串聯醫療、就業、社福等多方資源,協助職災勞工重建生活信心,穩定復工。此次榮獲甲等殊榮,是對社會處團隊努力的肯定,也象徵基隆在職災勞工支持系統的努力不懈。 研習營除進行地方政府職災服務業務經驗交流外,亦安排多場專題講座,探討針對職災勞工之優勢觀點運用、移工職業傷病服務及助人工作者壓力調適等議題,藉此強化地方服務人員專業知能,提升整體服務品質。 楊玉欣提到,未來將持續深化職災勞工服務能量,結合職災防治、心理關懷與重建輔導等面向,打造更完整的支持網絡,讓不幸遭逢職災勞工都能獲得即時、溫暖且有力的協助,落實「職災不孤單、重建有依靠」服務宗旨。

Read More

北分署創客基地 實現插畫家夢想

北分署創客基地進駐團隊的青年創客「滿地」劉惠心,至台中人氣文具店展售插畫貼紙、木製印章、月曆等文創商品。(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數位科技浪潮席捲、產業結構加速轉型的時代,越來越多青年選擇以創作實踐自我價值並嘗試創業。然而,從創意發想、產品開發到進入市場,創業者往往面臨技術門檻、資源設備限制等重重挑戰。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物聯網創客基地」,提供完善的專業機具設備與優質創作環境,協助民眾將創意構想具體化,將概念轉化為實體,進一步推動作品商品化,提高創業成功機率。 插畫家劉惠心以細膩筆觸的療癒風格描繪日常,希望將作品從紙上延伸到文具商品,並建立「滿地」文創品牌。她選擇進駐北分署創客基地,借重基地在產品商品化過程中提供的專業課程、顧問輔導與技術設備資源等完整支持。並參加3D建模課程學習立體造型,在講師協助與設備支持下,完成3D列印與雷射雕刻打樣。透過北分署創客基地的資源,不僅縮短了產品開發時程,也為品牌建立初步的市場基礎。 創作走向商品化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劉惠心曾在產品開發階段遭遇靈感不足、材質效果不理想等挑戰,幾度影響計畫時程與作品完成度。創客基地安排專業顧問進行一對一輔導,協助調整設計參數、材質選用與包裝形式,並強化商品視覺一致性與品牌識別。經過多次測試與修正,她在造型與製程之間找到平衡,也逐步建立起信心。 近期,劉惠心參與台中人氣文具店展售活動,原創插畫與文具商品透過通路上架與現場交流獲得市場驗證,不但銷售達標,也累積品牌經營的寶貴經驗,展現創客基地在協助青年從商品開發到市場導入的重要角色。目前她已著手規劃品牌下一階段發展,並申請基地顧問諮詢服務。在圖像授權專業顧問陳虹年協助下,她將發展重點聚焦於IP原創角色設計,結合藝術展示與內容創作,同時積極籌備參與明年台灣文博會,期望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價值。

Read More

校園防火宣導 前進七堵國小

百福分隊與義消七堵宣導姊妹到長興國小校園,向師生進行防火宣導。(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市消防局持續推動校園防火宣導工作,由消防局百福分隊與義消七堵宣導姐妹共五人,前往長興國小以防火安全為主題進行宣導課程。由百福分隊翁偉家、七堵宣導分隊黃慧玲擔任講師,透過實際火災案例分享,讓學校老師了解,目前的火災樣態及防火重點,守護校園與家庭的防火安全。 百福分隊隊員翁偉家介紹「居家三寶」,家中一定要有「火災警報器、滅火器與緊急照明燈」三件寶物。家中的住警器能在火災初期時立即發出警示,爭取黃金逃生時間,是守護家庭安全的關鍵設備。緊急照明燈可以在火災停電時發揮照明供用,指出一條逃生的道路。  

Read More

長照學員戴上VR走進失智者世界

長照工作坊與盤古銀髮合作,在基隆首度引進失智症VR沉浸體驗,透過真實生活情境影片,讓學員以第一人稱視角模擬失智者的感官與互動歷程。(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於舉辦「長照個案管理業務工作坊」,規劃四大主題課程,包括:「共擬照顧藍圖」、「從失智者看世界」、「生命轉轍善終守護者」及「用遊戲建立合作關係」,特別與盤古銀髮合作,首度導入「失智症VR體驗」,讓近七十位參與的照管人員與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個管人員深感震撼。 照管督導帶來「共擬照顧藍圖」課程,透過實務經驗分享,引導學員凝聚跨專業合作共識。學員表示:「平時各單位各自忙碌,交流讓我們理解彼此的困難與挑戰,感受到團隊支持的力量,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而與盤古銀髮合作,在基隆首度引進失智症VR沉浸體驗,透過三段真實生活情境影片,讓學員以第一人稱視角模擬失智者的感官與互動歷程,並在引導師帶領下進行分組討論。多位學員分享,這次體驗讓他們從過往以「照顧者」角度,轉換到「被照顧者」的立場,更深刻理解失智症者在混亂、迷失與恐懼中的無助與脆弱。 許瀚仁老師主講「生命轉轍善終守護者」課程,以生活化方式講解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ACP(預立醫療照護計畫)及安寧照護倫理,透過實例讓照顧人員了解如何在專業之餘,也能成為陪伴與支持的角色。 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首場長照個案管理業務工作坊深獲迴響,第二場次將在十月二十二日登場,邀請王雅涵心理師主講「用遊戲建立合作關係」。(巿府提供) 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第二場次工作坊將在十月二十二日登場,邀請王雅涵心理師主講「用遊戲建立合作關係」,透過遊戲讓學員邊玩邊學習合作與互信的重要,增強照顧團隊實務照護及溝通能力。 基隆市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每年定期辦理工作坊,針對照管與個案管理人員規劃多元主題課程。此次特別導入VR體驗,搭配專業知識與互動教學,不僅提升第一線照顧人員的專業能力,更強調「人本照顧」、「同理心」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期盼透過充電學習,讓長照團隊帶著新知與新力量回到工作單位,為市民打造更有品質與溫度的長照服務環境。

Read More

男毒駕上路車拋錨神情恍惚露餡 毒品濃度超標300倍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四十八歲林姓男子有毒品前科,前年在服刑期滿出獄,但林去年間在住處吸毒後,開車上路,不過車輛在台七十六快速道路拋錨,拖吊車將車拖到維修廠時,業者發現林男神情恍惚,通報警方到場,警方查驗身分時,發現林是毒品人口,經採尿送驗發現,林體內嗎啡濃度超標三百倍,依法送辦,二審判林六月徒刑、併科三萬元確定。 檢警調查,林姓男子在一0八年間吸毒落網,法院判刑一年六月確定,林在前年九月間服刑期滿出獄,林出獄後仍未悔改,去年九月十四日,在台中市大里區住處,以「走水路」方式,將海洛因溶入水中後,以針筒注射體內。 隔天下午一時許,林男開車上路,行經台七十六線快速道路二十七點四公里時,因輪胎爆胎,將車拖吊至彰化市一處維修廠,因林男神情恍惚,業者聯絡警方到場,警方查驗身分,發現林男是毒品人口,經檢方核發強制採尿許可書後,驗出林體內的嗎啡濃度達九五三五二ng/ml,比法定標準三百ng/ml,還要高出三百倍,警詢後依毒品罪送辦。 檢方起訴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台中地院審理時,林男坦認涉案,法官依毒品罪累犯,判刑六月,併科罰金三萬元,罰金得易服勞役、徒刑可易科罰金。林男認量刑過重,上訴二審,主張他是「第一次」吸毒開車被抓,不應該適用累犯規定,請求法院從輕量刑。 二審審酌,林男超標甚多,無視其他用路人安全,不宜輕縱,一審認事用法,均無違誤,也無違反公平、比例、罪刑相當原則,駁回林男上訴,全案確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