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連雲港港口,工人運送含稀土元素的土壤出口。(路透)
趙文志
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科技戰、關稅戰、貿易戰,進入你來我往的白熱化階段。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預計本月底在韓國登場,屆時會不會有「川習會」?會聚焦什麼議題?台灣會不會成為強權談判籌碼?全球矚目。
中國大陸商務部九日發布兩公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實施出口管制。此舉引發川普揚言反制,宣布將自十一月一日起,對大陸進一步徵收百分之一百的關稅。
稀土關稅戰 你來我往探底線
儘管雙方已經進入稀土與關係報復戰的短兵相接,但即將於月底在韓國登場的APEC峰會,川普並未排除會有「川習會」。川普稍早還曾表示,美中(中國大陸)兩國元首見面時,大豆的貿易將是談判的優先議題。
原來,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買家,美國則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但北京自今年五月以來就沒再購買美國大豆,美國農民今年可能面臨高達四百五十億美元損失。
美國種植大豆的農業州,都是川普的重要票倉。面對最大買家轉單,川普正考慮以關稅收入,研擬一項規模約一百至一百四十億美元的豆農紓困方案。
美中的戰略對抗,從川普一點零發動貿易戰以來,接著在晶片及關鍵技術給中方卡脖子,川普二點零加碼掀起關稅戰。如今,北京在科技戰的反制,以嚴審、逐審稀土出口,直接影響美方高科技及軍工產業。
川普重返白宮以來,以其縱橫商場背景與強烈個人特質,強調「元首外交」、「交易政治」的執政風格已然啟動。北京以稀土報復、藉由大豆瞄準紅州,顯然,大陸似乎更了解川普的需求。
在美中的角力場,台灣議題不時成為兩強博弈過程中的焦點。今年七月,傳出賴總統出訪過境美國的計畫被卡關。美國國務院當時的說法是「賴總統沒有宣布出訪計畫,因此沒有行程取消的問題。」
美一中政策未變 川普難預測
但綜合研判,賴總統過境美國未能成行,美國的因素很大。無獨有偶,《華盛頓郵報》九月也報導,川普拒絕批准超過四億美元的「總統撥款權」對台軍援。
由於美中經貿談判還在進行中,本月底在韓國又可能會有「川習會」,台美關係的變化,讓外界嗅到川普似乎現階段希望美中關係能保持穩定、不想要節外生枝。
其實,我元首過境美國時進不了華府,並非始於川普政府。過去也曾安排僅在美國西岸、甚至只在夏威夷停留過境的先例。過境外交隨著時局變化安排,不必過度緊張。
如今,美中稀土戰、關稅戰升溫,雙方手中都有籌碼,互探底線。外界持續聚焦北京是否進一步要求美國表態反台獨,換取達成貿易談判共識及促成元首外交?以及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否有讓步跡象?
其實,川普並沒有改變美方傳統「一中政策」定義,仍持續堅持「美中三個公報」、「對台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但是,落實在實際行動上就有變化。例如,川普政府對台軍售非常多,國務院網站對台表述、國會決議等,也有更多挺台作為。
但川普往往會有誇大式言論,且容易變來變去,難有預測性;因此,不必只從某個特定事件的操作,就輕易認為川普在「讓步」,也不僅憑單一事件就給川普的政策定調、定性。
美國在大豆旺季中期錯失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大陸大豆銷售機會。(路透)
五五分 台灣矽盾現戰略焦慮
現階段美台關係的另一個焦點,是美國商務部日前提出台灣半導體生產「五五分」方案。我方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已澄清「沒談過、不可能接受」。但台灣有能力拒絕嗎?
台灣「矽盾」已經出現戰略焦慮,國內「疑美」話題揮之不去?進一步言,台灣雖有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但台美是否仍還有共同戰略利益?
持平而論,美國是台灣晶片出口的最大市場,也掌握了台灣半導體技術授權。對於美方提出的要求,台灣實在很難拒絕;但透過說明尋求美方諒解,也並非毫無空間。
例如,台積電之所以成功,有其公司文化、複雜分工等具有台灣特色的運作條件,若硬要把生產線搬到美國,未必能完全複製,最後不但無法達到美方目的,反而給不信任美國的人,更有了「掏空台灣」的口實,進而升高「疑美論」。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前)對美方提出五五分方案,強調「沒談過、不可能接受」。(中央社)
攘外安內 朝野共組國安小組
從美國立場而言,重要產業不能全部集中在台灣,但美國對台關稅施壓、台積電出走,確會增加美國「棄台」疑慮,也讓「疑美論」持續有市場。因此,確保台灣安全,目前唯有在配合美國要求下,設法尋求雙贏方案。
例如,台灣位處美國第一島鏈戰略關鍵地理節點,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圍中」戰略中,也不能沒有台灣。除了半導體外,美台還有共同的戰略價值,美方不可能為了貿易談判就放棄台灣。
面對晶片、地緣、軍備、兩岸等多元挑戰,台灣要如何突圍?賴政府必須設定戰略總目標,把最重要核心放在國家生存與主權安全,保護並強化關鍵產業根留台灣,設法降低關稅的衝擊,並提升軍事能力。
攘外必先安內。賴政府首要應與在野黨進行和解,成立跨黨派的國安共識小組,邀請在野黨一起面對國安與科技挑戰。畢竟,賴上任以來,輕忽藍白在立法院過半的結構,且未能與在野黨好好溝通,又推動大罷免,使得在立院法案節節敗退。
其次,對美關係必須強化溝通。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下,台灣雖然難與美方行政決策部門接觸,但可運用國會關係,特別是共和黨議員,說明台美關係重要性及台灣立場,避免在美中談判中被犧牲。
至於對中國大陸關係,賴政府應避免刺激對岸,也沒有必要在口舌上與對岸較勁,兩岸關係採取比較務實的做法,並保留一些戰略迴旋的空間。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