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銀髮族如何在有生之年活得有品質(下輯)

作者:蕭明熙(長庚大學退休教授)

繼上輯談到三高防治與精準醫療的策略,以下繼續探討三高與退化性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很多三高患者早期共同的症候是體重過重或是腹部肥胖,後面的成因是胰島素抗拒性。因此兒童、青年、中年人應該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至於高齡族群,特別是女性,肥胖導致的不利健康影響並不是很大。因此,高齡女性並不需要特別減肥。人入中年,代謝症候群中的5項危險指標(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偏低、三酸甘油值偏高)更應該注意的是三酸甘油值上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值-膽固醇值下降。如果要在這兩項中找出哪一項的關聯最大,那大概是三酸甘油值。若某中壯年人的三酸甘油值持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持續下降,不久的將來就要進入第二型糖尿病,並且接連進入動脈粥狀硬化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在後面這個階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就會逐漸上升了。

歐美白人種族大都是從胰島素抗拒性走向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亞洲人可能不經過肥胖就出現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較高,國人有大約一半的腎病變是由糖尿病所導致。也有很多癌症跟糖尿病有關,亞洲地區的肝癌、大腸癌、男性的攝護腺癌等都是如此。女性的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也都比較好發於糖尿病患者,子宮內膜癌女性患者多有胰島素抗拒性、肥胖、糖尿病。也有不少科學家將失智症看作腦部第三型糖尿病。糖尿病的進展像是肥沃的土壤,在中高齡族群培育出很多重大疾病。

中高齡人口追求健康長壽之道

1.避免進入糖尿病全程:青少年避免肥胖,中壯年控制三高,避免朝向糖尿病後期(腦心血管代謝病變與腎病變)。

2.維持身體代謝能力與調控機能:營養均衡且充分/良好生活型態/運動/睡眠/心理健康。

3.維持健康的腸胃道微生物相對銀髮族更重要。

4.高齡人口避免感染性疾病。

5.癌症與老化:人年過90大致已經擺脫癌症,或是可以和癌症和平共存,優雅進入健康老化之途。

上述高齡人口面對的退化性疾病,是因為早期人類走向文明一途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改變而逐漸形成的。換言之,就是所謂的文明病。例如,早期人類從打獵走向農牧,活動量、飲食、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與動脈粥狀硬化逐漸形成。19世紀前人類壽命不長,於高齡階段生育下一代的機會也不多。因此人類基因體的研究分析顯示,超過百歲人瑞的基因中並沒有很明顯的長壽基因,但是確實有一些維持或促進健康老化的基因,因此好山好水、無天災人禍、避免退化性疾病與感染性疾病,才能在醫療的照護下健康長壽過一生。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