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鄭家博物館 保存台江文化

位於安南區十三佃鄭家古茨,宗族努力經營轉型為台江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入選文化部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記者林雪娟攝)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台南市共有8處入圍,其中位於安南區十三佃鄭家古茨,又稱「台江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致力保存台江地區的歷史記憶,透過地方參與推動文化傳承,展現地方文化行動的深厚能量。

台江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是安南區在地重要文化據點,在文化局和台江社大共同協助下,入選百大文化基地。相較於同樣屬百大文化基地的林百貨等場域,鄭家古茨以往少被關注,它建於1929年,位於台江沿線的十三佃部落,保存近百年歷史風貌,是罕見具備台江傳統三合院特色建築,見證台江先民開墾與生活的重要場域。

早期家族成員以務農為主,鄭家古茨內保有早期的新娘房、鼎灶等設備,屋後仍圈養雞鴨,維持台江過去農村房舍模樣,透過其完整建築與生活器物,呈現地方歷史脈絡,具有深厚的文化與教育價值,可認識先民生活軌跡。

在後代子孫之一的清大退休教授鄭新讚及家族成員鄭忠勝推動下,近年成為山海圳綠道沿線的示範村落文化,半開放提供展示、教學、研究與社造等公共參與用途,對外則舉辦各類型活動,如在地農村生活樣態體驗、文化路徑走讀、音樂晚會、學校戶外教學等,去年以鄭氏宗族力量登記,更名「台江十三佃文化工作室」經營管理。

鄭家古茨緊鄰國家級山海圳步道,為山海圳步道台江段的社區博物館基地,除是在地各級學校、各社大、訪客和村里活動重要場域,也是學甲保生二大帝南巡台江必巡之地,結合台江文化中心資源,在台江社大分校開設作曲班並於每年台江文化季音樂會發表。

兩年前,台江慶祝建庄200年,台江文化中心舉辦「棲身的港灣—十六寮民眾共創計畫」,鄭家博物館以「生活之寮—從古茨見證一個村落的文化生態系」為主題展出,呈現地方文史特色。去年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文化局也安排日本野和太鼓團至鄭家古茨演出並品嘗在地美食和國際文化交流,讓國外團隊認識在地村落文化 。

為發揮文化基地精神,除將持續環境空間優化,與文化局共同推動在地藝文扎根教育,成為台江民俗文化、美學藝術、科普教育、歷史傳承的重要文化基地。文化局表示,將串聯文化基地與台江文化中心、台史博、台江國家公園與山海圳國家綠道,共同形塑「台江文化生活圈」,成為凝聚在地認同的重要樞紐。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