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攝)
成大南工連續10年透過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RYE)」,每年均有不同國家的外籍生與本地生一同上課學習知識,同時也與綜合職能科學生一起上基礎速食餐飲課程,學習烹飪、中文,打造一場場跨文化與友誼的交流舞台。
成大南工職能科這門餐飲基礎速食課,由許妤姍與吳怡惠兩名老師共同指導,課程安排在每週的上、下午各三小時的教學時段,內容從漢堡、義大利麵、壽司,到飯糰、蚵仔煎、虱目魚粥等道地台灣小吃,每堂課都是一場全感官的文化體驗。
外籍生與本地學生一起上課中,認真學習,不僅學會實作,更從料理中認識台灣飲食文化的多元與深度。對於外籍生而言,飲食就是最直接且最有溫度的文化入門方式。
為讓外籍生快速融入課堂,老師們創意設計當天「中文三詞」重點詞彙的學習方式,例如「高麗菜」、「豬肉」、「水餃」,並進行快速中文小考測驗,外籍生的中文也因頻繁互動進步神速,一問一答中彼此學習、彼此成長。在這個充滿香氣與笑聲的廚房裡,每一顆水餃、每一片蔥花,都是文化的縮影。
讓人感動的是,職能科的學生原本較為內向,因為教外籍生認字、念句子,變得熱情開朗,甚至跟外籍同學互動變得自然,變身「小小外語教練」。老師們說,這些改變,遠比料理本身更值得驕傲。

(記者汪惠松攝)
許妤姍老師說,這場廚房裡的國際交流,不只是一次文化體驗,更是一段青春回憶的交織。在這裡,語言與國籍不再是距離,一起做菜、一起犯錯、一起大笑,才是最真實的學習與成長。
成大南工職能科餐飲廚房10年來,外籍生與本地生透過料理交朋友,用笑聲寫回憶,他們證明了世界就在教室裡,文化可以在每一道料理中發酵,友情也能在每一次的烘焙中悄悄發酵,香氣撲鼻,久久不散。
(記者汪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