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孔→1孔 台大推單孔機器人手術

台大醫院宣布成立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並展示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可使手術傷口更小,患者術後恢復得更好。(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5月通過單孔機器手臂手術許可證,台大醫院10日宣布,成立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並獲贈最新式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指出,目前達文西手臂手術時仍需在患者身上開4個孔,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只要1個孔,使手術傷口更小,術後恢復得更好。

余忠仁指出,台大醫療體系自民國101年啟用首部機器人手術系統以來,迄今已陸續配置共計8套多孔型Xi系統,應用範圍涵蓋泌尿科、一般外科、肝膽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等多個臨床領域。至今年7月止,累積服務逾9千位病患,不僅提升整體臨床照護品質,更為病患提供更安全、微創且恢復期短的手術選擇。

台大醫學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醫院微創手術原應用於耳鼻喉科、心臟科、婦科等,台大醫院自行研究微創機器人的適用性,技術工具的進步,也會帶來創新知識,單孔機器人系統具備單一切口、三維高解析影像及靈巧可轉向手術器械等優勢,適用於各科別的各種微創手術。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表示,單孔機器手臂手術是「單點」直攻病灶處,較適合病灶集中、需精準清除者,如頭頸癌等;當需要清除病灶範圍較大,如腸癌四處擴散的患者,可能比較適合在腹壁分別開口的多孔機器手臂手術。不同病患適合的手術類型皆不相同,建議與醫師充分討論。

台大癌醫中心副院長吳耀銘指出,隨著機器人手術需求逐年攀升,台大醫院也成立院層級跨科部「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整合臨床資源與專業團隊,全面強化在臨床應用、教學訓練與研究創新三大面向的投入,並積極投入創新手術技術之推動,期許引領台灣邁入新一代智慧手術紀元。

健保署已開始給付多項與機器手臂手術相關項目,吳耀銘認為,單孔機器手臂手術具備創傷更小、術後恢復更快等優勢,有很大的潛力被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