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守歲、打牌、看電視、通宵熬夜是大人們習以為常的年節活動,還有各式零嘴跟飲料。不過,若家中有嬰幼兒或國小學童,幾天下來,可能導致孩子作息大亂、腸胃不適。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陳慧文醫師針對睡眠、飲食、出遊3面向提醒,讓家有小小孩的家庭也能安心、健康過好年。
陳慧文表示,生長荷爾蒙的分泌高峰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臨床醫師多建議讓孩子在這個區間進入深層睡眠。許多人覺得過年放縱幾天無大礙,但1到3歲的幼兒會明顯反映在情緒或飲食上,包括起床氣、易哭鬧、胃口差等,家長會覺得小孩比平常鬧。1歲以內嬰幼兒作息被打亂,可能本來已經安穩睡過夜,但會因腸絞痛或白天太興奮而作惡夢(俗稱夢靨),還有換了陌生環境,認床而不好入睡。
飲食和長途出遊,也是幼兒家庭要注意的過年重點。陳慧文表示,放假外食除了常見因腸胃炎造成的拉肚子外,年菜多是大魚大肉,油脂會使腸蠕動變慢,食物在腸道時間變長,不易感到飢餓,加上兩餐間的零食、甜點不節制,正餐進食量便會減少,一但纖維質和水分不夠,就會導致便秘。至於長途旅行,則常見因為憋尿、沒時間換尿布而發生尿道感染、膀胱炎或尿布疹。
陳慧文給予家長5大過年建議:
1.維持規律作息:小小孩建議9-10點上床培養睡意,中小學生也建議最慢12點前睡覺。
2.避免過度聲光刺激:3C手遊、電視電腦等高強度聲光會刺激幼童腦部,家長須控制使用時間,以免影響睡眠。
3.營養均衡攝取:蔬果等富含纖維食物必須足量攝取,即便一餐吃不夠,也要在下一餐補足。此外,必須控制孩子的零食量,以免年後變成小胖子。
4.長途旅行定時休息:許多人害怕長途跋涉塞車而減少喝水,但水分仍要喝足夠並每兩個小時休息、正常如廁大小便、換尿布,以免泌尿道感染或尿布疹。
5.戴口罩勤洗手:冬春交際是百毒齊發時節,出遊務必戴好口罩、勤洗手,帶未滿1歲孩子拜年,建議放在嬰兒車內,親戚互動前均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