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卓院長傾聽產業之旅 用最短時間加大力道協助產業升級轉型

卓院長表示臺灣歷經風雨,始終展現韌性。應對美國關稅調整,政府與廠商攜手,協助廠商因應。(園管局提供) 記者蔣謙正/綜合報導 行政院卓院長19日在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經濟部郭智輝部長、財政部莊翠雲部長、勞動部洪申翰部長等行政院團隊首長的陪同下,到土城產業園區進行「產業傾聽之旅」,與紡織、印刷、電子、汽車零件、自動化設備、醫療器材等新北產業代表對話。 卓院長指出,自4月3日美國宣布新關稅政策以來,行政團隊立即密集向賴總統報告,在最短時間研擬對策,提出「9大面向、20項措施、880億元」支持方案,協助企業做最大調適。卓院長表示,政府目前不僅著眼於因應短期世界經貿局勢的衝擊與變化,更將擬定中長期經濟發展策略,期盼協助國內高科技產業布局海外市場、中小微企業推動淨零與數位轉型,營造更優質的投資環境。 經濟部特別感謝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於投資抵減項目新增人工智慧與節能減碳,及提高投資抵減上限金額,亦加大投資新創事業力道,有助國內產業升級,以因應美國關稅衝擊。 會中卓院長與產業代表交換意見,院長表示對於產業代表所反映洗產地、出口管制、低價傾銷及違規轉運問題,政府會採取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三項防線,全力協助產業;另有關醫療器材業者反映認證及稅率問題會再與行政團隊協商討論。 卓院長也強調,自1949年迄今76年來,臺灣歷經各種風風雨雨,依舊一步一步堅定走過,未來也將持續展現臺灣獨有之韌性。相信在行政與立法、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下,能用最短時間、加大力道協助產業升級轉型。 卓院長率領行政院團隊傾聽新北產業心聲。(園管局提供) 今日的座談會包括新北市陳純敬副市長、立法院蘇巧慧、吳琪銘、李坤城、張智倫等委員也到場表達對在地產業的關心。  

Read More

興大Open House系所博覽會熱鬧登場 61攤位展多元特色

興大植病系開放植物病理教學實驗室。(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進入二階,為協助高中生更了解各學系特色,中興大學19日首次舉辦校園Open House系所博覽會,此次特別規劃了7條Open House參訪路線,開放平時須預約才能進入的實驗室供參觀,包含生科院的自然史博物館、文學院、土木系、環工系、植病系、昆蟲系與獸醫系,機會相當難得。 中興大學校園Open House系所博覽會包含全校39個院系、20個社團,設有61個攤位,規劃專人導覽,展示各學系的教學研究特色,以及多元豐富的社團活動。興大校長詹富智表示,興大設有12學院,從人文社會、農業生技、理工資訊到生科獸醫,涵蓋各大領域,學系完整。他上任後,特別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在法規面,已簡化程序且放寬雙主修與主修學系對於重覆修課學分數的認定,另外新設「專業領域微課程」機制,目前也正規劃校學士學位,提供同學更多元彈性的跨域學習管道,發展自身興趣。 7條Open House路線吸引許多高中生跟家長預約參觀,生科院自然史博物館館藏許多珍貴標本,包含2億年前恐龍胚胎化石、4公尺鱷魚皮、台灣第二大的大王魷魚標本、亞洲象馬蘭的象鼻、巨黿標本、世界最大節肢動物的甘氏巨螯蟹標本。植病系開放植物病理教學實驗室,帶學生一探植物四大病原─真菌、細菌、線蟲與病毒的真面目,除了展示各式病害實體樣本,還能親自動手操作,學習如何分離與鑑定病原。環工系開放水質、土壤地下水實驗室,介紹污染物檢測與防制技術。昆蟲系參觀昆蟲環境教育展與標本展示室,土木系開放流力實驗室,文學院各學系於人文大樓展示學生創作,獸醫學系介紹國內大學少見的犬隻仿生教具。

Read More

阿里山鄉免費健康篩檢347人受惠

阿里山鄉衛生所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在山美衛生室舉辦免費癌症和肝炎篩檢活動。(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為響應政府2025年消除C型肝炎政策,嘉義縣阿里山鄉衛生所19日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攜手,在山美衛生室舉辦免費癌症與肝炎篩檢活動,針對30歲以上民眾提供6項癌症抽血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服務。此次篩檢更貼心提供到宅服務,讓行動不便與長期臥床者也能接受檢查,共有347位鄉民受惠。 阿里山鄉衛生所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在山美衛生室舉辦免費癌症和肝炎篩檢活動。(記者張翔翻攝)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嘉義分會執行長陳啟益醫師指出,肝病仍是國人重大健康威脅,目前全台約有16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40至60萬名C型肝炎患者。這些族群為肝癌高風險對象,應定期接受篩檢。腹部超音波被視為最有效的肝癌早期診斷工具,建議一般民眾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檢查,B、C型肝炎帶原者則應每半年檢查一次。 此次篩檢項目包含肝癌、胰臟癌、大腸癌、乳癌、卵巢癌及攝護腺癌等六項癌症抽血檢查,搭配一般生化檢驗與超音波服務,提升疾病早期發現率。 阿里山鄉衛生所主任張泰昇表示,阿里山自107年起即參與衛福部「山地型原鄉C型肝炎完治試辦計畫」,109年篩檢率高達96.5%,至今治療率已提升至98%,大幅超越全國平均95.2%。透過持續性社區篩檢、轉介治療與衛教推廣,C肝防治成果卓著。 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肝病基金會於2018至2019年間曾與衛生所合作於阿里山進行「類地毯式篩檢」,有效找出C肝帶原者並安排後續治療,助阿里山鄉於108年達成世界衛生組織(WHO)「微根治」標準,成為全國第二個獲頒「C型肝炎完治卓越獎」的鄉鎮。 阿里山鄉衛生所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在山美衛生室舉辦免費癌症和肝炎篩檢活動。(記者張翔翻攝) 趙局長也呼籲民眾落實「護肝致勝三部曲」,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尤其針對45至79歲民眾與40至79歲原住民族群,若尚未接受成人免費健檢中的B、C肝篩檢,應儘速至鄰近醫療機構接受檢查,相關問題可洽詢各地鄉鎮市衛生所。  

Read More

阿好嬸進大學 嘉縣衛生局深耕長照全齡教育

阿好嬸長照劇團首次進入校園演出,以生動活潑的戲劇方式及老化體驗讓民眾認識長照。(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衛生局與華山基金會合作,19日於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大學館舉辦「連結世代,傳遞愛」活動,由廣受好評的阿好嬸長照劇團首次進入校園演出,透過生動活潑的戲劇和老化體驗,向大學生及民眾傳遞長照觀念,深化全齡教育理念。 阿好嬸長照劇團由嘉義縣長照中心督導與照專組成,演出內容結合在地生活化角色與實際案例,藉由詼諧逗趣劇情,引導觀眾理解長照服務內容與申請管道。劇中角色深入描繪長者生活困境,並搭配現場「老化體驗」,讓參與者實際感受行動不便、視線模糊、背痛無力等老化情境,提升民眾對長照的理解與同理心。 活動現場同步展出長照服務著色卡比賽得獎作品,計有209件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優良作品脫穎而出,作品主題呼應照顧、陪伴、溫暖核心精神。學童著色外,也分享對長照的感想,「嘉義縣長期照顧中心讓爺爺奶奶變得更幸福更快樂」、「感謝長照小天使給長輩貼心的服務,送愛到嘉」、「長照是為照顧需要幫助的長者,讓他們生活更安心」、「嘉有長照就像彩虹一樣充滿希望」。 嘉義縣衛生局精心設計「長照服務著色卡」著色比賽,展出209張優良作品。(記者張翔翻攝) 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不僅是老人服務,更需落實於社區與教育體系。此次活動整合戲劇、互動體驗與藝術創作,正是跨域合作、跨世代共融的最佳實踐。她也鼓勵民眾,如有長照需求可洽各鄉鎮衛生所長照分站或撥打1966長照專線,將有專人協助提供服務。

Read More

2025新北市紀錄片獎 13部優選影片獲35萬元拍攝基金

  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出席2025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名單發布會。(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2025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作品今(19)日揭曉,日前已先進行為期三天的公開提案會,邀請28組入圍團隊現場提案,並與評審團交叉答詢,共同角逐12部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與1部齊柏林環境紀錄獎名額。優選影片將分別獲得新臺幣35萬元拍攝基金,版權完全屬於創作者所有,頒獎典禮預計於10月下旬舉行,屆時將公布前三名及評審團特別獎。 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新聞局長李利貞、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公開提案評審團與優選影片創作團隊合影。(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出席優選影片發布會時表示,「新北市紀錄片獎」是臺灣紀錄片界的重要獎項,市府多年來持續深耕努力,陪伴紀錄片工作者共同成長茁壯,獎項迄今已協助134位導演完成146部紀實短片,並有多部優選作品延伸出的紀錄長片,於國內外獲得許多獎項肯定。朱惕之感謝所有參賽團隊、評審與影視工作者們,讓「新北市紀錄片獎」一路成長並邁向第15年,市府會持續結合多方資源,規劃多元的系列活動與影展,展現新北紀錄片創作豐碩成果,讓更多人看見城市故事與影像力量。 新北市新聞局長李利貞表示,10月下旬的「2025新北市紀錄片獎」頒獎典禮將公布前三名,及今年新增的「評審團特別獎」,前三名及評審團特別獎得獎者可再分別獲得新臺幣10萬、8萬、6萬及3萬元獎金。此外,今年適逢新北市紀錄片獎15周年,新聞局規劃辦理系列活動,即將在5月份隨著「新北天際影展」再度啟航,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參與,持續以影像紀錄城市,陪伴新北走向下一個精彩的15年。 新北市新聞局表示,新北市政府於4月17至19日連續舉辦三天的新北市紀錄片獎公開提案會,邀請多位業界專業人士、金獎入圍、獲獎的影像工作者擔任評審,包含導演洪淳修、許哲嘉、曾文珍、黃嘉俊、蕭菊貞、剪輯指導雷震卿及製作人韓欣欣等,讓入圍團隊在緊張氛圍與評審專業提問中,爬梳創作脈絡及故事架構,並給予不同的思考方向與建議,讓作品後續製作能有更寬廣的視野。 今年度優選作品預計於9月完成製作,10月下旬舉行首映,新聞局也會在製作期間辦理監製工作坊,由專業人士提供指導與製作建議。同時,鼓勵優選團隊在完成短片作品後,持續投入創作發展,積極參與國內外提案會及影展,爭取更多拍攝資源與國際曝光機會,讓新北紀錄片作品走得更遠、被更多人看見。 更多新北市紀錄片系列活動訊息,請上新北市紀錄片系列活動主題網站(www.doc.ntpc.gov.tw),或臉書搜尋「感動,無所不在!」。 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頒發「齊柏林環境紀錄獎」優選作品。(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新北市紀錄片獎 優選名單:王樂行、馬曼容《拍下你在囚室裏比V》;李亦軒、陳嘉珮《不完美告別》李芷崡《助產之聲》巫致潔《浮巢》吳培恩《校正回歸》;陳宏一、方柏人《她的家》;陳蔚慈《小學校》;莫坤菱、黃惠偵、蔡倩怡《若無其事》;黃家豪《選擇》;傅逸佳《遠雷與晚霞》;楊仁《今生再會》;廖敬堯、徐蘊康《房子》 ▶▶ 齊柏林環境紀錄獎 優選名單:徐仲彥《讓蜜蜂回家》

Read More

公私攜手保育及傳承原民文化台東海端鄉崁頂村率先頒發狩獵證

台東第一個成立狩獵自主管理的組織「台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獲頒狩獵證。(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第一個成立狩獵自主管理的組織「台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永續發展協會」,十九日在海端鄉崁頂村的布農族射耳祭祭典中,舉辦狩獵證頒發儀式,共有崁頂村三十四位獵人獲頒狩獵證,也讓該協會成為台東縣頒發狩獵證的首個獵團組織。 協會現任理事長王馬可及下任理事長邱玉山代表,從崁頂部落領袖胡博成及紅石部落領袖邱萬山手中接過狩獵證書,象徵崁頂村努力推動部落狩獵自主管理制度已獲得部落的認可。 獲證的族人都是在完成部落共識所指定的傳統狩獵文化、獵槍安全操作、生態保育、急救訓練等多項課程後,在部落耆老的認可下取得狩獵證。 協會幹部王力德說,在參與輔導培力計畫三年後,終於領到狩獵證,感到非常開心。 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及受託團隊野聲環境生態公司在崁頂村共同培力輔導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計畫已邁入第四年。計畫核心精神是透過部落獵人共同制定狩獵公約及回報狩獵紀錄,由族人自主管理及藉此機制達成傳承狩獵文化的目的。 此外台東分署及培力團隊也協助族人在獵區範圍內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定期監測野生動物族群動態,這些監測資訊也將成為獵人們調整狩獵強度的重要參考,以確保傳統狩獵活動與野生動物保育間能維持良性的動態平衡,維護生物多樣性。

Read More

朱立倫籲台東民眾二十六北上凱道發出怒吼一起來反惡罷戰獨裁

朱立倫籲台東民眾,二十六北上凱道發出怒吼,一起來「反惡罷、戰獨裁」。(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中國國民黨十九日在台東寶桑國中活動中心舉辦「還錢於民政策說明會」,黨主席朱立倫對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最後無保請回一事,批北檢聲押罪名是「得罪賴清德、反對賴清德」,不是偽造文書,呼籲台東民眾二十六日上台北凱道發出怒吼,一起來「反惡罷、戰獨裁」。 朱立倫說,今天早上六點多陪黃呂錦茹走出台北地院,北檢以偽造文書罪聲請收押禁見,法官卻以沒有證據無保請回,其實真正罪名就是得罪賴清德、反對賴清德。 他說,這是個什麼時代,調查官沒有搜索票,就到人家家裡去搜索、去逮捕,台灣已進入「準戒嚴」時代,差一步就跟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一樣,台灣這位獨裁者就叫賴清德;台灣拚了三十幾年最驕傲的民主、法治及自由,如今都已經被沒收了,今天是搜索台北市黨部主委,明天有可能就是其他各地。 又台東立委黃建賓是犯了什麼大罪,有做任何對不起台東縣民的理由嗎,其實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得罪賴清德就有罪,沒有任何原因,只要是反對黨他就要抓起來、要關起來、要罷下來。 朱立倫說,要罷免立委黃建賓(中),其實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得罪賴清德就有罪。(記者鄭錦晴攝) 朱立倫強調,真正的總動員是四月二十六日,希望大家在當天下午三時聚集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共同怒吼、發出心聲,一起來「反惡罷、戰獨裁」。

Read More

台南農產首度快閃花蓮 「南農fun花蓮」十九日和二十日在遠百花蓮店熱鬧登場

台南農產首度快閃花蓮,「南農fun花蓮」十九日和二十日在遠百花蓮店熱鬧登場。(農業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南市農業局十九日起一連兩天,在遠東百貨花蓮店推出農產展售活動「南農fun花蓮」,不僅將台南農特產品帶到花蓮,更推出蒲燒鯛魚片、鮮炸鯛魚塊提供現場民眾試吃選購,展現台南農漁產品的魅力,也捐贈台南鳳梨給當地教養院,傳遞城市間溫暖關懷。 農業局說,此次活動以「一場跨城的農產狂歡,台南好物花蓮吃」為主軸,集結台南優質農產與創意行銷,透過年輕、趣味的市集派對形式,將台南好物帶到花蓮,為地方農產開創更多元的行銷通路,市長夫人劉育菁、農業局代理副局長吳威達、農產行銷科長馮秋蓉等人帶著團隊行銷台南農特產品。 包括台南拌麵、鳳梨酥、芭樂凍飲、蕎麥系列、芝麻系列、肉乾、泡菜、芒果冰品、果乾和鮮果等在地特色農產品;並提供蒲燒鯛魚片、鮮炸鯛魚塊提供現場民眾試吃選購,劉育菁向大家推薦來自台南的台灣鯛料理包即時料理。 市府農業局捐贈台南鳳梨給花蓮黎明教養院,黎明庇護工場長期輔導協助身心障礙者製作農產禮盒,這次活動藉由農產捐贈,不僅提升農產品價值,也傳遞城市間的溫暖關懷。 農業局表示,台南擁有豐富的農、漁、畜、水產品,不管是新鮮果品、農產加工品或水產,都值得推薦給大家品嘗;透過展售促進台南農產直銷到消費地,以實體販售形式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更能了解來自台南的產地優勢。 農業局長李芳林表示,這次希望透過年輕化、派對化的市集方式,讓更多人看見台南農產品的品質與魅力;選擇花蓮,象徵從南到東的城市交流,活動現場邀請多位在地意見領袖與表演者參與,有如一場文化與農產交織的盛會。

Read More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 冠蓋雲集 攜手中華藝校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慶迎賓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今(19)日盛大舉辦68週年校慶,以「桃李芬芳 再創輝煌」為主題,規劃一系列饒富戲曲元素的慶祝活動。現場冠蓋雲集,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嘉賓蒞臨祝賀。戲曲學院並與高雄市中華藝校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攜手南北表演藝術人才培育合作 總統府何志偉副秘書長中祝賀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慶。並與李揚校長右及敖國珠副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校慶活動以精彩的戶外迎賓拉開序幕,戲曲音樂演奏、小丑踩高蹺、人偶娃娃、舞獅及京劇、歌仔戲、客家戲學系學生扮相演出,堪稱戲曲嘉年華。復興京劇團演出《蛇舞翔韻》演繹《白蛇傳》情愛,為校慶典禮揭開序幕。臺灣特技團《寶島曼波》結合雜耍、足技轉毯、唯美軟功加酷炫高拐子倒立及精彩的呼拉圈等技藝,令人目不暇給。 總統府何志偉副秘書長上台致詞。(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致詞時表示,身為全國唯一致力一貫制戲曲人才養成學府,戲曲學院著重傳承與創新,培育戲劇人才廣為社會所用,學生在各項校外競賽中表現優異,學校亦積極推動藝術與科技跨域學習,應用AI開啟傳統戲曲與科技融合的新篇章,持續推動國際交換學習交流,希望戲曲薪火傳承、再創高峰。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校長李揚致詞期許再創輝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何志偉代表賴清德總統及蕭美琴副總統蒞校祝賀校慶,並清唱生日快樂歌,祝賀戲曲學院校慶。何志偉肯定李揚校長帶領戲曲學院創新,以及為戲曲傳承、提升質感的努力,為臺灣戲曲創下新的格局。他並鼓勵大家珍惜及多傳播戲曲文化,將戲曲精神延續下去。 臺北市林奕華副市長親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慶並致詞。(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林奕華也親臨獻上祝福,身為戲粉的她,肯定復興京劇團及臺灣特技團的精湛演出。她表示,臺北市政府合作很多包括保生文化季、客委會收冬戲、無形文化資產保護計畫都與戲曲學院有演出合作,除肯定學校對表演藝術人才培育的努力,也表示北市政府會永遠當後盾。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李揚校長左與中華藝校盧昰余代理校長右簽署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包括凌華教育基金會倪寒芬董事長、研華文教基金會米君儒總監都上台致詞送上祝福,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董事長也錄製祝賀影片。出席的貴賓還包括京劇名伶王海波、藝師曹復永、立法委員李彥秀、市議員李明賢、吳世正、王孝維、闕枚莎、陳宥丞等眾多嘉賓。 本校114年傑出校友包括何定宗、黃宇臻、彭偉群、陳珮茜、李佳及杜偉誠等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為培養藝術人才,戲曲學院與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今天攜手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中華藝校代理校長盧昰余指出,該校是南台灣唯一藝術群學校,以創意、創新、跨領域推動教育,培育許多專業戲曲人才,呂惠美董事長是讓藝術教育深耕高雄的重要推手,此次與戲曲學院建立兩校策略聯盟,實質落實大手牽小手資源交流活化藝術教育,相信能穩定提供學生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李揚校長頒發感謝狀予捐贈獎助學金團體,右起為凌華教育基金會倪寒芬董事長。(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校慶典禮中,李揚校長並頒獎傑出校友給知名劇場燈光設計師何定宗、台北新劇團團員黃宇臻、傳統戲曲武術指導彭偉群、國光劇團音樂指導陳珮茜、講客電台主持人李佳、天馬戲創作劇團杜偉誠團長等人,並向提供獎學金鼓勵學生的凌華教育基金會、研華文教基金會、趨勢教育基金會、台北市南西扶輪社及明維教育基金會致贈感謝狀,感謝慷慨支持培育優秀戲曲人才。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戶外演出超吸睛。(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戶外演出超吸睛。(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戶外演出超吸睛。(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戶外演出超吸睛。(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典禮後的戶外舞台表演,吸引眾多師生、校友、鄰里及戲曲愛好者駐足欣賞,校園也設置胖卡餐車、招生資訊等多種攤位,讓來賓同樂。壓軸節目由本校六系學生精湛演出,引領現場觀眾及全校師生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見證戲曲學院傳承文化精髓的成果。

Read More

碧潭堰魚道設計兼顧生態多樣性 已有48魚種及3種蝦蟹類上溯

碧潭堰魚道水下AI辨識監視器,監測到原生種魚類上溯(竹竿頭)。(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店溪碧潭堰下的水域從4月7日下午開始,出現數以百計的鯉魚、草魚、大頭鰱等體型較大的魚類在排砂道出口相互追逐,並且爭先利用新設魚道上溯到碧潭水域,吸引民眾圍觀及連日討論熱潮,同時透過碧潭堰的魚道直播畫面也記錄下了新店溪讓人歎為觀止的畫面。 碧潭堰魚道水下AI辨識監視器,監測到原生種魚類上溯(日本禿頭鯊)。(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北市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碧潭堰首建於66年,規劃之初並沒有相關的水域生態背景資料可供參考,同時沒有考慮到生物廊道的重要性,因此沒有將魚道的設施納入設計的考量之內。 宋德仁提到,早在104年起於碧潭堰下游建置4處矮堰,串連水域空間讓下游魚類可以洄游,而後碧潭堰因蘇迪勒颱風重創毀損,隨著碧潭堰整建決定設置魚道以打通阻塞魚類洄游46年的生態廊道,其設計標的係在滿足新店溪水系攀爬性及游泳性溯河物種等洄游生物。 新北市水利局指出,自2022年5月至2025年3月止,水利局與學者專家合作利用設置水下監視器之人工智慧AI魚類辨識系統,記錄到已有48種魚類及3種蝦蟹類利用魚道上溯,打通46年來中斷的縱向生態廊道。 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說,規劃一個成功的魚道除了要了解水利工程的整體狀況之外,也要考慮哪些魚類和蝦蟹類會使用。為確實掌握新店溪碧潭堰周邊的魚類資源與特性,在施工階段就積極的進行生態調查,顯示本河段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在新北市水利局持續不斷的定期監測新店溪的生態,和利用水下監視攝影機,紀錄魚道內的魚類洄游情形,其中有48種的魚類和3種的蝦蟹類會利用碧潭堰魚道繼續上溯,原生種包含有石賓、溪鱧、日本禿頭鯊、豆仔魚、毛蟹、苦花及竹竿頭等36種,顯然已經達到了原先規劃時的預期目標,加上目前已經在碧潭堰上下游公告封溪護漁河段,能夠讓溪中的魚蝦蟹等生物有安全的棲所。 碧潭堰魚道水下AI辨識監視器,監測到原生種魚類上溯(溪鱧)。(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水利局表示,碧潭堰魚道的設計原則係依據清華大學團隊數年來的專業生態調查,依據可能洄游魚類的特性所設計,其中包含多種原生淡水魚,如台灣石賓、明潭吻蝦虎、蝦蟹螺貝類及水生昆蟲等。另外也針對可能使用魚道的對象去決定適合原生種魚類能夠洄游上溯的流速、坡度、水深去考量,自然很難去阻絕外來種魚類使用魚道洄游。這次大型魚類如大頭鰱魚群從魚道上溯引起大家的關注。推測係因新店溪水質的改善、縱向生態廊道的打通,創造了有利洄游魚類洄游上溯的友善環境。希望這些令人驚喜不斷的畫面,能讓大家以更開放的角度來看待及關注魚類上溯生態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