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術後又見殘胃癌 擅停藥惹禍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說明,患者因胃癌切除半個胃(筆指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8旬婦人去年中因為上腹部悶痛,原以為只是胃痛不舒服,連吃1個月胃藥不見改善,家人覺得不對勁帶她就醫,一檢查發現是2期胃腺癌。婦人接受胃切除手術合併口服化療,原本恢復良好,但今年例行回診時竟又發現癌細胞,醫師追問才知道患者自行停藥導致復發,經調整並持續使用化療,目前病況穩定恢復中。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患者去年發現胃癌後接受半胃切除手術,術後持續口服化療,原本定期回診狀況穩定,未料她因不耐化療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自行停藥,今年初例行性回診時,在其殘留的半顆胃發現癌細胞,證實復發「殘胃癌」。 吳明駿表示,胃癌目前是全球癌症死因第4位、癌症發生率第5位,在台灣也長年高居國人10大癌症之列,而切除胃部後的殘留胃組織再發現癌細胞的「殘胃癌」,占所有胃癌約1%~3%,主要與腸液膽汁長時間逆流到胃部有關,由於很多人都有胃痛、胃食道逆流問題,所以經常被輕忽,導致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胃癌。 吳明駿認為,胃癌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有關,提醒民眾應保持定時定量高纖飲食習慣,少吃醃漬類食物,養成規律生活作息與運動、並定期健康檢查。一旦出現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經治療未改善,應及早就醫檢查;另胃癌家族史或長期胃潰瘍等疾病患者,除定期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曾接受為切除手術者也應1年1次胃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吳明駿引用國健署統計資料說明,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引起胃部持續慢性發炎,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國健署為了降低胃癌發生率,今年在17個縣市試辦胃癌公費篩檢計畫,並預計明年全面納入公費篩檢,成為國人第6項免費癌症篩檢項目,希望讓胃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吳明駿提醒,胃癌治療主要以內視鏡切除患部合併化療與標靶藥物為主,但很多患者因為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自行停藥,易造成癌症復發,提醒若出現副作用可與醫師討論換藥或減量,耐心完成治療才能成功抗癌

Read More

安非他命類藥品 預告例外解禁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將安非他命類藥品列為禁藥多年,但其中Fenfluramine成分在國外已被核准可用於治療「藥物難治型癲癇」。食藥署近日預告例外規定,未來單獨開放Fenfluramine及其鹽類藥品。 食藥署在7月15日預告訂定「安非他命類(Amphetamine-like)藥品與其衍生物之鹽類及製劑為藥事法之禁藥及其例外規定」草案,預告期14天。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筑18日表示,Fenfluramine過去曾作為體重控制藥品上市,但因為在臨床上發現會引發嚴重心瓣膜疾病等副作用,國際間陸續下市。 林意筑說,台灣在民國69年公告禁止輸入、製造、販售,同時撤銷所有已核准的許可證、成為禁藥,75年也再次公告重申,這一類藥物一概禁止使用。 然而,近年研究發現Fenfluramine藥理作用機制,可用於治療卓飛症候群及雷葛氏症候群等藥物難治型癲癇疾病,成病友新希望,因此自109年起,美、歐、日等國已陸續核准。 林意筑解釋,這些病患在臨床上使用傳統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其癲癇反覆發作除了阻礙正常生長發育並造成神經功能障礙以外,也導致較高的死亡率及嚴重影響照護者生活品質。 她指出,國內包括罕病基金會、台灣癲癇之友協會以及小兒神經醫學會紛紛向食藥署提出建議,為患者請命。經諮詢醫學會及專家之後,決定開放Fenfluramine成分藥品可有限地使用於藥物難治型癲癇疾病。

Read More

川普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70+常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情形,醫師指出,通常與老化有關,但慢性病、三高、體重和抽菸也都有影響,民眾若有類似情況,建議多抬腿或穿彈性襪有助緩解。 外傳美國總統川普腿部腫脹及手部瘀青的照片,白宮發言人表示,川普接受全面醫療檢查,發現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狀況,這是70歲以上族群常見且良性的疾病;手背瘀青則與經常握手及服用阿斯匹靈有關。 對此,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社區醫療暨長期照護部主任黎家銘表示,靜脈功能不全主要原因有3點。1、無論動脈或靜脈,血管就像橡膠,會隨本身老化過程而彈性變差。 2、也有可能是靜脈瓣膜退化,黎家銘比喻,人體打血回心臟的過程是逆流往上,有如爬樓梯,每爬半層樓就需要休息一下,一旦靜脈瓣膜變鬆弛、關不緊,就會導致靜脈曲張,腿部有如爬滿「蚯蚓」。 3、與肌肉不夠力有關,下肢淋巴和靜脈回流主要依賴肌肉收縮,如果老人家運動量不足,久坐久站,同樣會影響靜脈功能不全。 黎家銘提到,除了年齡因素外,根據臨床觀察,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或是有抽菸習慣、先天靜脈功能不良、肥胖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 在治療方面,靜脈功能不全目前以保守治療為主,非藥物治療方式是穿彈性襪,從外部加壓,維持血管彈性,效果極好但也考驗患者耐性,因為台灣天氣熱,常會有人穿不住。 此外,建議平時可以多抬腿,尤其不少老人家抱怨夜尿問題,原因在於血液一旦留在下半身,躺平就會回流心臟及腎臟,影響尿液大幅增加,導致夜尿頻率非常高。下午、傍晚可以把腿抬高約20分鐘,幫助淋巴、血液回流,有助改善夜尿及局部腫脹。 黎家銘強調運動很重要,像是散步、下肢伸展都會有很大幫助。三高及體重控制、戒菸等良好生活習慣也要做到。年輕族群工作若需要久站,可考慮穿彈性襪上班、下班再把腳抬高,讓靜脈血回流,減少壓力。

Read More

孩子有甜味 當心染上電子煙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調查顯示,電子煙使用率雖略有下降,但國中及高中職生仍有3.2%和6.3%曾使用。國健署提醒家長注意孩子身上不明甜味等,避免染上菸癮又傷身。 近年電子煙興起,加上菸商往往宣稱危害較低,容易使人掉以輕心。依據國健署國人及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統計,113年成人電子煙使用率1.0%較111年(1.4%)下降,113年大專生使用率為3.8%較111年(5.3%)下降。 112年高中職生、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6.3%、3.2%,較110年(8.8%、3.9%)下降,最近一次取得電子煙主要來源為「家人親戚同學或朋友免費給的」、「網路販售平台上買的」及「跟同學或朋友買的」。 暑假假期來臨,青少年、學生與同儕出遊或外出時,更容易因好奇或受影響而嘗試。國健署呼籲學子,應該拒絕誘惑,不接觸電子煙,才是保護自身健康的最佳選擇。 國健署也呼籲家長,關心孩子是否有使用或攜帶電子煙的行為,包括:身上藏有不明用途的電子產品或充電器(電子煙)、金屬線圈(電子煙組件)、裝不明液體瓶罐(煙油瓶)或液體匣(煙彈)。或孩子房內、衣物及身上有他們難以解釋的甜味及水果味。還有孩子零用錢或打工收入消耗快速,或有不明用途的網購。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驟變行為,如情緒及行為變化、或頻感頭痛惡心(電子煙油的尼古丁會影響大腦系統導致行為衝動、學習困難、暴躁易怒、焦慮不安、情緒起伏等)。 此外,依菸害防制法規定,除對製造或輸入業者、廣告業或傳播媒體業者有重罰外,供應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處新台幣1萬元至25萬元罰鍰;使用類菸品者,處新台幣2千元至1萬元罰鍰。提醒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Read More

天熱流汗多、未補足水分 工人2天沒尿昏厥 急性腎衰竭

  大甲李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采峰表示,患者兩天沒尿尿急性腎衰竭。(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最近天氣熱,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熱傷害患者至少多了3成。一名44歲在工地上班的男子,日前上班上到一半,突然覺得身體發熱,右上腹和左下腹疼痛,而且視力變得模糊,身體極度不舒服,幾乎要昏厥,同事立即將他送到醫院急診。當時患者血壓逐漸變低,緊急搶救,進一步檢查與詢問,得知已經兩天沒有小便,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酸酐皆飆高,診斷為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住院治療後才恢復正常。 大甲李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采峰表示,該患者被同事從工地緊急送到急診,到院時血壓低,昏厥到幾乎休克,檢查後發現,血液中尿素氮(BUN)達60.2mg/dl(正常值約在7~20mg/dl間),肌酸酐達6.74mg/dl(正常0.7-1.3mg/dl),也有高血磷症狀,生命徵象不穩定,緊急急救住院治療,身體才逐漸恢復正常。 患者自述,在工地上班,因為天氣酷熱流汗流很多,幾乎上衣都被汗水弄濕,水分也補充很少,幾乎兩天沒尿尿,沒想到上班上到一半,頭昏快要昏倒,才被同事送到醫院,住院住了3天才出院。 陳采峰說,患者本身腎臟不好,有慢性腎臟病,因為流汗多,水分補充少,在大量流汗的情形下導致血容量不足、電解質流失,造成脫水、血鈉低、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嚴重到意識模糊,還好被同事及時發現送醫,否則可能因此喪命。 該男子在幾年前也曾經因為喝水不足,在大熱天罹患急性腎衰竭被送醫治療,沒想到,這次居然第2次因同樣病症住院。近期天氣熱,收治熱傷害患者比去年同期至少多了3成。 陳采峰提醒,天氣持續酷熱,一定要記得隨時補充水分,即使待在冷氣房內,也別忘了喝水,才能避免熱中暑,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尿液量,如果流汗過多尿液量變少,或是尿液的顏色變深、有茶褐色,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水量補充不足,不要以為自己有喝水就是補充水分,一定要喝夠量,隨時補充,等到口渴再喝水就太慢了。

Read More

意識不清無力 揪罕見動靜脈畸形

  中年婦人腦溢血至南投醫院就醫,經動脈導管攝影,顯示病人有顱內動靜脈畸形。(圖片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40多歲婦女上個月因為意識不清、左側肢體無力被送至急診,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出腦溢血,患者腦出血部位不是常見位置、年紀較輕,且婦人5月間也曾因意識混亂及嘔吐就醫過,醫師警覺而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少見的「顱內動靜脈畸形,目前積極安排治療中。 支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奕安表示,正常來說,身體的血液循環一般會由動脈經微血管再回到靜脈,而「顱內動靜脈畸形」,大多是因先天異常的關係或遺傳性疾病造成腦部動脈直接連接到靜脈,沒有經過微血管,可能會造成腦溢血、肢體無力、癲癇等問題。 陳奕安指出,動靜脈畸形盛行率約0.14%,平時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大部分人是腦溢血或發生癲癇時檢查出來,也有一部分人是健檢時意外發現。這名病人腦出血部位並不是常見的出血位置,因此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並且透過經動脈導管血管攝影確診顱內動靜脈畸形。 自發性腦內出血或俗稱的腦溢血,必須視出血位置、過去病史及病患年紀等整體狀況去評估出血原因,最常見的腦溢血原因是控制不好的高血壓,但若病患年紀較輕或出血位置非常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位置,就需懷疑是否有其他造成出血的原因。而一旦確診顱內動靜脈畸形,都應接受後續治療,以避免嚴重的併發症,同時提醒民眾若有劇烈頭痛、肢體無力或癲癇症狀,應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醫院已於民國109年成立心導管中心,提供心臟冠狀動脈導管治療,拯救許多急性冠狀動脈心臟病患,今年更透過醫學中心支援計畫,開始施行頭頸部血管疾病的診斷及介入治療。

Read More

莊人祥視察台南災後登革熱防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丹娜絲颱風襲台對台南市部分地區造成嚴重災情,環境積水容器增加,且氣溫炎熱,適合病媒蚊生長,登革熱流行風險上升。疾管署長莊人祥18日南下視察台南登革熱防治工作。發言人羅一鈞提醒,考量颱風薇帕影響,到8月初前都是疫情觀察期。 莊人祥此行偕同台南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碧芬、登革熱防治中心及佳里區衛生所防疫夥伴,視察台南市佳里區登革熱防治工作情形,除前往強風造成民宅建築毀損之社區察看,了解災後環境管理與孳生源清除情形外,並對第一線防疫夥伴表達感謝之意。 莊人祥同時衛教民眾落實「巡、倒、清、刷」,並提醒民眾整理家園環境時做好防蚊措施。針對現場無法釐清所有權人之空屋空地,莊人祥請衛生局轉知權管單位,盡速通知土地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整理環境,善盡環境管理之則。 莊人祥表示,登革熱防治和民眾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風災過後又遇豪雨,登革熱風險大增,清理積水處孳生源為防治關鍵,除政府單位落實防治工作之外,更需要民眾積極主動做好環境巡檢,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 羅一鈞指出,颱風侵襲期間,成蚊易因風吹雨打死亡,但颱風後1週,殘存蚊子容易產卵、孵化,因此颱風後要觀察2週病媒蚊指數有沒有上升。不過因颱風薇帕可能再替南部帶來降雨,因此直到8月上旬前,都是疫情觀察期。 此外,為因應丹娜絲颱風災後防疫所需,疾管署本週已支援台南市14區衛生所多項物資,包括:手套1.7萬雙、外科口罩2萬片、消毒水2400瓶及防蚊液150瓶,後續視實際災後防疫需求適時支援。

Read More

5次試管失敗 竟是子宮菌叢失衡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3歲女性,備孕8年、歷經5次試管嬰兒療程,卻屢屢失敗,直到有次就醫診斷,發現原來是「子宮菌叢失衡」導致著床困難。透過完整子宮菌叢精準檢測並搭配益生菌輔助,女子在歷經5個月後,順利迎來寶寶的降臨。 茂盛醫院創辦人兼院長李茂盛表示,不孕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顯學,但由於患者常因對於自身健康狀況缺乏充分理解,導致療程選擇失焦。 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秉瑤指出,當子宮內膜中的好菌和壞菌失衡時,就可能會影響胚胎的著床,衍生導致例如慢性發炎、菌叢失衡等隱性問題。因此,透過專門檢測子宮內膜內的菌叢狀態,能有效分析進而為醫師提供更可靠的治療決策建議。 不孕症的成因多元且複雜,往往成為患者最容易產生挫敗感的主因。林秉瑤說,據觀察,許多患者在不孕原因的檢查過程中,容易過度聚焦在「胚胎品質」,卻忽略了其他潛在因素,例如免疫系統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阻塞或沾黏等。 林秉瑤也提到,反覆著床失敗(RIF)患者可能患有慢性子宮內膜炎,且與「子宮菌叢異常」高度相關;因此,當懷孕遲遲未果時,特別是反覆著床失敗、不明原因不孕或高齡備孕的族群,建議可回歸子宮環境的健康評估,偵測致病與慢性感染相關細菌,避免抗生素濫用,幫助媽媽們的助孕之路走得更有方向,也更有機會。 李茂盛指出,隨著AI技術於生殖領域應用的深化,生殖醫學已邁入「精準時代」,臨床上可透過子宮菌叢分析、子宮鏡檢查等工具,更完整掌握子宮內環境,並依據檢測結果搭配益生菌補充、短期抗生素治療,或調整胚胎植入時機等個別化策略,提升整體助孕成效。

Read More

桃膠屬中藥材 網售最高罰200萬

  民眾在網路平台販售「桃膠」,遭高雄市衛生局查獲並依法開罰。(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高雄市民在網路平台販售「桃膠」,遭高雄市衛生局查獲並依違反《藥事法》第27條藥品販賣相關規定,依法可裁處3萬元至200萬元罰鍰。 衛生局並提醒,「桃膠」是從桃樹的樹皮中分泌出的一種天然樹脂,有活血祛瘀等效用,被列為中藥管理,需具藥商資格才可實體販售,不得於網路、一般商家或電視購物頻道等通路販售,民眾也不要隨意自來路不明管道購買,以免誤食濫用影響健康。 「桃膠」是從桃樹的樹皮中分泌出的一種天然樹脂,有活血祛瘀等效用,被列為中藥管理,需具藥商資格才可實體販售。 (記者王正平翻攝) 同時,「桃膠」非屬衛生福利部公告「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且載列於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原料整合查詢平臺」,標示為「未確認安全性尚不得使用之原料」,備註「未經確認其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供為食品原料使用。」民眾未具藥商資格逕行販售,依法不得於網路等通路販售。 衛生局指出,桃膠主成分(約占80-85%)為多醣體,烹煮後呈現黏稠狀,但實際上並非有膠原蛋白,民眾多誤以為「桃膠」含豐富膠原蛋白,具養顏美容功效,以為像白木耳一樣屬於平民燕窩。這次於網路平台查獲違法販售的「桃膠」,產品外包裝亦標示具「消暑、美容功效、潤心潤肺」等療效,藉此吸引民眾購買。 衛生局呼籲,「桃膠」列為中藥管理,請切勿聽信謠言、從來源不明之網路平台或私下管道購買,以免濫用誤食影響健康。民眾有疾病問題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有藥物問題應諮詢藥師,堅持不信、不聽、不買、不吃、不推薦的「5不」原則,維護自己及家人健康。

Read More

護理公會籲人體研究防假性自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台師大爆發女足抽血爭議。護理師護士公會18日發表聲明譴責,強調拒絕任何強迫參與的人體試驗研究,防範存有權力關係的「假性自願」,且抽血必須由合格醫事人員執行。 有立委在去年11月28日揭露,台灣師範大學女足教練要求選手配合抽血、進行研究長達數年,不配合就扣學分,違反人體研究法與醫療法相關規定,更涉及非專業醫事人員從事抽血。教育部與國科會將組成調查小組,衛福部指若調查發現涉及醫療機構,必要時將介入。 繼醫師公會表達反對非專業人員執行侵入性醫療操作立場,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18日發表聲明指出,此類行為嚴重違反「人體研究法」與研究倫理原則,也侵犯學生作為受試者的自主權與知情同意權,悖離醫療專業標準及相關法令規範,令人遺憾,且必須嚴正譴責。 另,由動脈或靜脈抽血屬侵入性醫療行為,及需要專業醫療技術,依法應由具資格的醫事人員依照法定程序執行。 聲明也表示,校園非法外之地,執行抽血人員必須符合法定資格及辦理執業登記,並向衛生局辦理報備。未經合法登記或無證照從事醫療行為,違反法律規定,可能涉及刑責及民事責任,並嚴重危及受試者權益;切勿在未執業登記或未支援報備的情況下,從事護理業務。 聲明強調,拒絕任何形式的強迫參與人體試驗研究,特別是有師生間存在權力關係,必須特別防範「假性自願」及心理壓力,保障學生自願參與且明確知悉有權隨時退出,退出時不得遭受任何懲罰或不利影響,維護受試者基本人權與尊嚴。 聲明最後重申,守護受試者權益,護理專業不可或缺,無論在臨床或是研究環境中,護理專業皆為守護受試者安全、尊嚴與權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