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公路 5大新航線啟航

  交通部宣布將花約二十八億元打造藍色公路觀光示範船。(航港局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交通部長陳世凱十七日宣布,將購置一艘全國性的藍色公路觀光船舶,以進一步完備海上觀光運能。據指出,這艘船的造價約二十八億元。航港局表示,今年暑假將開航台南安平到澎湖馬公船班,以利民眾出海遊憩。 交通部航港局指出,為推廣海運今年暑假將推出五條新航線,包括基隆─花蓮、布袋─澎湖金門、基隆─澎湖,台南安平─澎湖馬公,以及預計九月中旬開航的基隆─日本石垣船班,航港局表示,基隆─花蓮及基隆─澎湖航線也規劃夜航航班,讓旅客晚上出發船上過夜,除了節省一晚住宿外,還可體驗夜航觀星、曙光迎曦、魔術及樂團表演等,打造「搭船即是旅行」的海上新體驗。 陳世凱指出,台灣是海洋國家,但海運每年運輸量僅約五百萬人次,藍色公路不只是觀光航線,也是守護交通安全的生命線,對航商在連假疏運、離島霧鎖或突發交通中斷時的全力協助表達感謝,特別是在蘇花海運「三小時啟動疏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夥伴。 陳世凱指出,未來交通部除了將持續升級港口設施,更宣布交通部將規劃購建一艘全國性的藍色公路觀光船舶,作為未來示範船,進一步完備觀光運能,也為活絡藍色公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航港局長葉協隆指出,新船規劃約八千噸,應會在日本打造,預計一一八年完成建造,經費與澎湖輪差不多約二十八億元。

Read More

上半年小客車進口額 衰退22%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財政部統計,一一四年上半年小客車進口三十三點四億美元、年減二十二點二%,為民國九十九年以來、近十六年同期最深跌幅,主要進口國為德國、日本、美國,其中以自美進口衰退三十七點五%減幅最大,主因除基期偏高,外界預期關稅談判可能涉及關稅、貨物稅調降,也使購車態度觀望。 財政部統計處十七日指出,AI應用日新月異,推升半導體晶片需求,電子零組件出口擺脫連續二年衰退的窘境,一一四年上半年出口九百八十七億美元,大幅成長二十二點二%;其中積體電路因電子產品紛紛導入AI功能,加速晶片朝更小技術節點推進,對先進製程產品的需求益加強勁,帶動年增二十三點五%。 檢視進口情形,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受惠於科技產業鏈分工運作與出口引申需求,台灣自南韓進口大量記憶體,推升上半年台灣農工原料進口增加近二成;資本設備因半導體設備及資通設備進口倍增,年增近六成;消費品進口受資電產品買氣提升與小客車減少交互影響,小增二點三%。

Read More

撤銷周台英教練證 台師大抽血案 達7共識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遭爆女足教練周台英要求選手配合研究計畫抽血案引發社會關注,受害學生十七日到教育部,會後達成七點共識,包括成立單一申訴窗口、組跨部會專案小組及撤銷周台英教練證等。 抽血案受害生簡奇陞表示,周教練的善意,她們都知道,也了解周教練對運動的奉獻,不會抹滅周老師的女足傳奇,也希望媒體和社會各界不要去騷擾周教練,反霸凌的立場就是希望任何人都不要被霸凌,包括周教練,她們本來就不是從仇恨出發,只是缺一個真誠的道歉。 張廖萬堅表示,一、承諾由朱俊彰次長組成跨部會調查小組,二、重新審視師大IRB研究者違反研究倫理的裁罰額度、三、針對師大IRB暫停運作,學生轉介到其他學校審查的經費差額部分,教育部會協同師大來處理,不會讓學生負擔;四、教育部成立單一申訴窗口,提供擔心遭到報復、罷凌的當事人及歷屆學生來申訴,進行心理輔導諮商或法律協助,第五、教育部會組成專案輔導小組,提供學生支持輔導系統,六、教育部會檢送有關成立霸凌及學倫相關事證,撤銷周姓教練的教練證,並副知所有運動社團,七、教育部會追究師大在該案的行政疏失,涉及校長部分,將由教育部召開考紀會討論,另由學校考紀會針對其他行政人員,再送教育部來備查。

Read More

邦誼逾九十年 總統感謝瓜地馬拉國會力挺台灣國際參與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十七日上午接見瓜地馬拉國會議長羅慕斯訪團,除表達對該國震災的慰問外,並感謝瓜地馬拉持續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強調雙方作為民主夥伴,將攜手推動區域及全球繁榮發展。 賴總統表示,台瓜邦誼逾九十年,在醫療、農業、教育及婦女賦權等領域合作密切,去年與羅慕斯會晤後,雙方互動更加深化。上月瓜國總統阿雷瓦洛訪台時簽署半導體合作意向書,建立政治諮商機制並促進雙邊投資,為未來交流奠定基礎。 他指出,台灣透過半導體技職專班協助瓜國培育科技人才,並協助台商以瓜地馬拉作為海外布局據點,盼帶動雙邊產業與經貿合作。 賴總統並感謝羅慕斯對台灣國際參與的支持,不僅推動國會通過友台決議,亦公開反駁中國對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的錯誤詮釋,展現堅定立場。 羅慕斯則表示,瓜地馬拉國會已二度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決議文,此次訪團具跨黨派與多元代表性,反映瓜國各界支持台灣的民意。他強調,雙方邦誼穩固,盼進一步深化經濟、科技、農業與文化領域合作,持續強化兩國關係。

Read More

〈社論〉大罷免期間不准喊搶救告急,合理嗎?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前右)對於大罷免投票前能否喊「告急」、「搶救」的說法引發爭議,莫非又是綠能你不能的雙標?(中央社,資料照)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日前陪同立委考察投開票所時表示,喊「告急」只要有「民調外觀」,雖與學理上民調有若干差距,實務個案認定仍會被認定為違反規定;儘管中選後隨後數度澄清,但仍堅持「只要接獲檢舉,就要經個案審認」,消息傳出,輿論譁然。這不僅違反台灣選舉文化,也讓人對中選會的中立性更加懷疑。大罷免能否公平公舉行?已然面臨嚴厲考驗。 大罷免第一波本月二十六日投票,依照選罷法規定,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政黨及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民調。這一點社會早有共識,沒人會去挑戰。但是對於記者詢問「政治人物預估掉幾席、誰告急、陣營催票率不夠等等,是否違反選罷法?」李進勇明確回應「是的」,此一回答就大有爭議,因為選罷法對此並無規範,既無法源依據,李進勇貿然認定,顯然有擅自擴張中選會行政裁量權,逾越法律規範之嫌。 尤其可議的是,李進勇對於能否喊「告急」、「搶救」,立場反覆,先說不行,後又否認,雖然中選會七個小時內連發四次聲明、數度澄清,最後還是強調只要接獲檢舉,就要經個案審認。換言之,宣稱「告急」、呼籲「搶救」,會不會被認為違反規定?難道最後還是中選會認定?一旦如此,恐怕不僅於法無據、不合情理,更讓人懷疑中選會是否要在大罷免中進行大追殺? 眾所皆知,喊出「告急」、「搶救」,本來就是候選人或被罷免人催票的策略,在選舉中也經常可見。以李進勇為例,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投票日前,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前往基隆替當時立委候選人李進勇車掃造勢,就喊出集中選票「搶救」勇仔;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基隆市長選舉前夕,李進勇也訴求「選情告急」,動員數百輛車隊遊行;二0一八年李進勇參選雲林縣長,同樣也打出「告急」牌。足見「告急」與「搶救」早已融入台灣選舉文化,李進勇本人也不例外。 更何況去年立委選舉中,打出「告急」牌與「搶救」牌的候選人,比比皆是,各黨都有。其中民進黨的「搶救義川大兵」喊得最響,也喊得最多,成為選戰熱點。試問,身為中選會主委的李進勇,當時為什麼不去調查?也不做處理?為什麼只有民進黨可以「搶救」?其他政黨就不能「搶救」?為什麼只有民進黨的候選人可以「告急」?其他政黨的候選人就不能「告急」?這不是雙重標準?什麼才是雙重標準?在野黨質疑中選會違反「選務中立」之所以引起社會關注,其原因顯然正在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智庫日前指出,民進黨可能在罷免投票前使出十大奧步,包括「投票前以賭盤資訊引導選戰方向」、「宣布戒嚴」、「製造外交成功假象推動罷免」、「刻意升高兩岸衝突」、「虛構藍白亂砍預算」、「中選會行政不中立」、「以虛假影視作品散布仇恨與恐懼、抹紅在野力量」、「聲稱有走路工」、「反串藍白支持者誤導投票」、「胡亂發送細胞簡訊製造恐慌」等等。 這些奧步會不會真的出現?未來可以驗證,現在當然不能武斷論定民進黨一定會做。但是,中選會行政中不中立?既是最顯著的指標,也是最容易判斷的標準。如果中選會做不到這一點,誰會相信大罷免是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辦理?

Read More

環團籲光電在地共生自發自用

  環團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儘管嘉南沿海已形成大規模光電案場群聚,風災後卻一週無電可用,應真正落實在地共生,協助案場能自發自用。(讀者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颱風丹娜絲導致嘉南多處漁電共生場域毀損,環團十七日聯合聲明指出,儘管嘉南沿海已形成大規模光電案場群聚,風災後卻一週無電可用,應真正落實在地共生,協助案場能自發自用。 近期颱風丹娜絲造成嘉南沿海地區光電板損毀。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等團體十七日針對漁電共生政策改革發布聯合聲明,呼籲漁電共生政策亟需在地化改革,落實能源公正轉型。 聲明指出,儘管嘉南沿海各地已形成大規模光電案場群聚,然而風災過後當地多數養殖戶卻長達一週無電可用,顯示當前漁電共生政策未能真正實踐「在地共生」,僅將魚塭視為發電載體,而忽略地方居民的實際生產與生活需求。 聲明提出二大建議方向。第一,應保障養殖戶自行設置漁電共生案場的權利與資源,經濟部能源署與台電公司應提出「保障養殖業者自設光電設施優先取得饋線容量」制度辦法,讓養殖戶也能真正參與綠能轉型;而農業部漁業署應提升養殖戶自行設置漁電共生案場的獎勵輔導機制,包括提供專案貸款與技術協助。 第二,既有與新設漁電共生案場應納入「自發自用」與「社區緊急供電」機制,能源署與漁業署應提出輔導計畫,協助光電業者增設逆變器、儲能等設施,提供養殖戶自用與社區供電需求。明定優先自發自用,餘電躉售;自設光電設施者,應要求提出支援社區緊急供電的回饋計畫等。 聲明也提到,外界刻意散布光電設施全面毀損、汙染漁獲等不實資訊,對養殖漁業及能源轉型造成負面影響,對此予以嚴肅譴責。 聲明最後強調,能源轉型的核心不應只是電力產出,唯有讓在地居民與產業真正參與、受益,漁電共生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共生」。

Read More

估計14.5萬片受損 環部:2週清除廢光電板 嘉南水質無虞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颱風丹娜絲過境,造成南部地區嚴重災情,其中包含太陽光電設施受損,估算總數約十四點五萬片。環境部十七日指出,已針對嘉南災損光電場域進行水質檢測,符合水質標準及保護人體健康標準,短期內尚無明顯影響;已要求業者二週內清除光電板,環境部將持續監控水質土壤。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任何非環境自然的裝置,凡走過必留痕跡;鑑於重金屬的釋放,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作用才會發生,環境部會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的長期影響,並已要求業者加速清理受損模組,以全面確保環境安全無虞。 環境部十七日重申,經勘查對於尚留在現場受損光電板,環境管理署已依受損程度,要求業者於一至二週內完成清除;屆期若未完成清除,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裁處,最高可處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此外,環境部指出,已會同地方環保局,針對嘉義、台南災損光電場域水質進行檢測,範圍涵蓋三個滯洪池與一個魚塭,就十項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進行監測。 經檢測結果顯示,有五、六項未檢出,包括鉛未檢出,銅也遠低於環境的標準,僅部分場域的錳數值因當地背景值偏高外,其他所有數值皆未超過「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中「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顯示短期內破損的光電板對水質尚無影響風險。 環境部說,矽晶型太陽光電模組材質具穩定物化性質,與製程產生或具溶出毒性之有害廢棄物不同,為一般事業廢棄物,應由業者負責清除及處理責任,已責成光電業者於一至二週內,盡可能提前完成清除,並請太陽能回收處理業者務必於一個半月完成去化,確保廢棄物妥善處理。

Read More

無共識 平埔族身分法草案關鍵條文保留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十七日審查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但朝野立委對法案中央主管機關、登記期限、修法期限等關鍵條文皆未達共識,主席召委、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表示,相關條文保留,擇期再審。 憲法法庭一一一年度憲判字第十七號判決,要求行政機關保障原住民(族)身分認同權,於一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前完成立法或修法,訂定包含民族認定、身分要件及登記程序等權利保障。行政院會五月十五日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 會中對於法案的中央主管機關,朝野立委有不同看法。其中政院版及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賴惠員等提案,主管機關為原民會;國民黨立委鄭天財提案,行政院應設平埔原住民族群委員會,且不受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限制;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則提案,主管機關為行政院。 民進黨立委張宏陸說,平埔族的文化特徵不是消失,而是同化了後來的移民。他舉例,許多台灣人會拜的地基主,其實源自平埔族習俗,如果太放鬆是不是拜地基主的都可以變成平埔族,而平埔族的過年習俗跟漢人也差不多。他認為平埔族群的文化跟台灣許多文化都融合在一起,如何判斷是否為平埔族群的基準必須多多思考。 原民會主委曾智勇則表示,建議採用行政院版,這是最大公約數,避免疊床架屋,而平埔原住民族確實是原住民族,原民會責無旁貸;未來原民會的經費拉高是必然的,國家要盤點資源後,再由行政院協助。 另外,政院版草案中規定登記期間的限制是五年,必要時得再延長五年。林宜瑾、賴惠員版本中將登記期限訂為二十年,必要時得再延長五年。經討論後未達共識,條文保留。

Read More

未補繳喪失原籍證明 陸委會:10陸配棄台籍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大陸配偶補繳喪失原籍證明事宜,陸委會十七日表示,截至十六日為止,共有十位陸配決定放棄台灣身分,原因包括在對岸享有社會福利、財產繼承、在台配偶離世等情形,政府皆依當事人意願辦理相關程序。 陸委會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梁文傑說明,目前已繳交相關證明文件者達六五六九人,另有四二八七人透過具結、申請延期赴陸、或因長期出境已列冊管理,整體完成處理比例達八九點四%,各項數據仍持續上升中。 他指出,尚未取得聯繫或無法查找者共一二九0人,政府在未取得聯繫前,不會直接註銷其台灣身分,移民署仍將持續透過多種方式聯繫當事人,以利完成專案處理。 對於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此前批評台灣政府限期要求補繳喪失原籍證明為「違法濫權」並「與民為敵」,梁文傑回應,對岸對台灣法治制度的理解仍有待提升。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台灣採行單一身分制度,一旦具備雙重國籍且遭查獲,政府依法不得不註銷台灣身分,並無所謂執行期或追訴期問題。 梁文傑進一步說明,若陸配無法提出除籍證明,其在台灣的身分將依法面臨被註銷風險。他強調,台灣從未將陸配視為不法或犯罪對象,不存在壓迫陸配情況。

Read More

估1.8萬戶受災 慰助金隨到隨審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中南部縣市,行政院公布丹娜絲風災家園復原慰助金方案,目前估計申請數量突破一萬八千戶,最高補助新台幣十萬元。國土署長吳欣修表示,慰助金申請採隨到隨審,希望民眾提供能清楚辨識屋損面積的照片,加速審查核發時程。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轉述院長卓榮泰在行政院會中表示,各項補助款項應加速核撥,務必確實到位,薇帕颱風最快今(十八)日生成,卓揆提醒各縣市事先做好安置計畫。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舉行記者會表示,慰助金專案發放對象以行政院通過劃定為災區受災戶為主,只要民宅有實際居住事實,無論損壞的是屋頂或外牆,經地方政府勘查確認後,將可依損壞面積核發每戶五萬或十萬元的慰助金;若無居住事實,慰問金也可減半申請。 董建宏說,只需經地方政府審核災損照片通過後即可發放,並開放在地方政府公告後一年內申請。 董建宏說,如有因住宅受損導致無法居住須另行租屋的民眾,可依據「受災證明」申請三百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每戶依租賃房屋所在地不同,可領每月二千元至八千元不等,且還可再加碼一點二倍。另提供修繕貸款利息補貼、重建獎勵與稅捐減免等多項配套措施。 針對申請慰助金期限,吳欣修說,期待受理期以一年為主,但地方政府希望加快速度在今年內完成,因擔心有預算執行時程問題,再加上同步還有很多項慰助金進行,像台南是訂定八月十二日,但國土署已勸市府拉長時間;至於申請流程,目前台南市府有努力做線上申請流程,而嘉義與雲林則先以各區公所的窗口為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