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捷運綠線G18站啟動施工 群英大道交管上路

大園區群英大道(原大竹南路)進行第一階段高架橋施工,請民眾注意行車安全。(捷工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捷運綠線G十八站於一一四年六月二十一起布設施工圍籬進行第一階段高架橋墩施工,捷工局提醒用路民眾注意動線改變,小心慢行。 捷工局二十日表示,為配合桃園捷運綠線GC0四B標G十七站至G十八站高架段土建統包工程,自一一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起於桃園大園區群英大道(原大竹南路)進行第一階段高架橋施工,本次施工圍籬將由中正東路往航青路二段內側車道線架設,施工期間仍維持東西雙向各兩車道通行,捷運工程局將落實交通維持佈設,提醒民眾行經本路段注意周邊交通動線改變,放慢車速;小心駕駛。 施工期間不便之處請市民朋友共同配合體諒,施工團隊將秉持最小施工範圍,最短施工期程的目標,盡早完成工程施作。最新的交維資訊,請上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官方網站查詢。

Read More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 高捷父女攜手為宜蘭反詐發聲

  宜蘭警方請來高捷父女宣導反詐。(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警方打擊詐騙再添新戰力!知名影星高捷二十日擔任反詐大使,與檢警一同宣導防詐觀念。他以電影中膾炙人口的台詞「天會黑、人會變,三分情、七分騙」提醒大家提高警覺,並分享自己曾因誤信代言商品,不但受騙買到假貨,連自己的肖像也被詐騙集團盜用在網路四處招搖,成了不法行為的工具。高捷呼籲大家千萬不要輕信冒用名人名義的加好友邀請,更提醒若有疑慮應向警方查證。 這次活動,高捷也帶著就讀大三的女兒高愛現身力挺反詐宣導。二十多歲的高愛表示,自己經常接到莫名來電,多半是詐騙分子來搭訕或誘導投資,她的防詐秘訣就是「不接陌生電話」與「安裝過濾可疑號碼的APP」,大大降低受騙風險。警方也公布近期破獲的宗教詐騙案。一對劉姓夫妻以「改運」、「開運課程」為名對信徒詐財,課程價格從三千到五萬元不等,還販售符咒,涉案金額超過三佰萬元,受害信徒遍及全台。該案已由受害人報案揭發。 根據警方統計,宜蘭今年一至五月的詐騙財損金額為一億二千四佰七十二萬元,較去年八至十二月的平均數減少六千多萬元,降低幅度達百分之三十四,顯示檢警的阻詐作為已有成效。其中,「假投資」仍是財損最重的詐騙手法,案件多集中在宜蘭市、羅東鎮與冬山鄉等人口較多區域。 警方呼籲民眾遇到可疑訊息務必冷靜查證,也歡迎下載「警政服務App」掌握最新防詐資訊,共同守護自身財產安全。

Read More

草屯療養院茄荖山莊飲調訓練班全員通過檢定

茄荖山莊學員全員通過「飲料調製丙級技術士檢定」(記者張瑞惠翻攝) 記者張瑞惠/草屯報導 為協助藥癮者重建自信,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茄荖山莊持續推動多元化職能培訓課程,近日有十位訓練班學員與一位旁聽生共十一人通過「飲料調製丙級技術士檢定」,展現堅定的復元意志與實力。 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黃耀興指出,此次飲調訓練課程由草屯療養院與彰化縣私立達德商工職業學校合作辦理,歷時半年,內容涵蓋茶飲、咖啡、果汁及冰沙調製技巧,並結合衛生安全、服務禮儀與實作演練,協助學員從零基礎逐步建立專業技能。課程過程中,在達德商工講師的專業教學與學員間互助支持下,大家不僅學得一技之長,也在學習中累積信心,重拾對未來的希望。參與考照的學員阿昌表示,這張證照不只是未來工作的門票,更是我這段時間努力與被支持的見證。我真的做到了,也相信自己還可以走得更遠。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院長丁碩彥表示,茄荖山莊長期以「治療性社區」理念為核心,融合醫療照護、心理支持與職能訓練,致力於提供藥癮者全人照顧與重建生活的機會。未來,草屯療養院將持續拓展職訓資源、串聯就業網絡,開設更多職訓課程,協助更多居民穩健復元、重返社會,重新開展新的人生旅程。

Read More

桃園市都發局舉辦廉政法治教育講習 強化同仁法治觀念

桃園市都發局舉辦廉政法治教育講習,強化同仁法治觀念。(都發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強化公職人員法紀觀念,提升專業職能,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攜手建築管理處及住宅發展處,於二十日共同舉辦「廉政法治教育專精講習」 。講習特別邀請到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政風室林佑宗主任及伯衡法律事務所桃園所華奕超所長擔任講座,分別講授「區辨圖利與便民—以道路交通改善工程為例」及「公務機密與個人資料保護實務」,課程內容豐富,吸引五十餘名同仁參與。 桃園市都發局舉辦廉政法治教育講習,強化同仁法治觀念。(都發局提供) 政風室李佑宗指出,都發局轉型為工程單位後,除了第一線處理都市計畫土地管理等工作,還承包了不少公共工程,為協助同仁順利推展業務,特別安排實用的法治課程,藉由各公務機關曾發生的實際案例,講授個別主題相關可預見情形和後續應對之處理方法,也提醒同仁在實務上應注意事項,使同仁認識圖利便民、公務機密及個人資料保護等相關法令規定並強化正確之法治觀念,避免因不熟悉規定而遭受裁罰。 此外,本次講習特別邀請廉政志工於開場演出廉政案例短劇,透過活潑生動且戲劇化的表演,在有趣的小短劇中讓都發局的同仁認識廉政倫理規範,瞭解與民眾互動的分際;另政風室李主任在講習空檔時間推廣介紹「透明晶質獎」,該獎項係法務部為鼓勵機關積極推動資訊與行政透明,追求廉能治理而設立,期能提升機關同仁參獎意願,為市府爭取榮譽。都發局政風室未來將持續秉持服務之立場,辦理廉政法治等各類宣導活動,達到防弊預警成效,降低機關廉政風險事件發生,共同建立透明、廉能政府之形象。

Read More

門諾醫院吉安園區攜手長者一起來上海洋食育課

門諾醫院吉安園區與《洄遊吧FISH BAR》合作,邀請仁安村二十位長者及失智家屋的新住民朋友一同參與「魚樂無窮」的共學時光。(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門諾醫院吉安園區與《洄遊吧FISH BAR》合作推廣「吃魚‧識魚‧愛台灣海洋」食育活動,邀請仁安村二十位長者及失智家屋的新住民朋友一同參與,讓海洋教育不只是課堂講座,而是一場五感並用、笑聲滿點「魚樂無窮」的共學時光。 門諾醫院吉安園區督導曾淑琪表示,透過結合食育與互動學習的活動,希望長者們不只學會健康飲食,更從中建立對土地、對海洋的情感連結。 曾淑琪指出,近期失智團體家屋已有住民入住,這場活動也讓家屋的住民和社區的長輩有機會互相認識,並透過有趣又富教育意義的課程,刺激失智長者的感官記憶,帶來情緒與認知上的正向回饋。 曾淑琪說,我們希望,這座長照園區對失智長者來說,不只是提供醫療照護的場所,而是與在地生活密切互動的鄰居與朋友。 門諾醫院吉安園區表示,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海味課堂」不只讓社區長輩與新住民吃得開心、學得開心,也讓人看見門諾醫院吉安園區持續實踐照顧長者的用心。

Read More

腳傷不便 婦白內障拖1年多 近盲才治

大甲李綜合駐診的台中榮總眼科主治醫師李家綺說,罹患白內障要提早檢查不要拖延,因為病情愈來愈嚴重,直接影響到生活作息。(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為腳受傷行動不便,平時不喜歡出門,眼睛罹患白內障拖了1年多,雙眼幾乎都快看不到、影響生活作息,才到醫院求診,醫師做白內障手術讓她重建光明;另外一名70多歲的阿伯,同樣罹患白內障,左眼手術後卻因眼瞼下垂,遮住視線,醫師再進行縫合手術,術後,阿伯結婚50多年的太太當眾放閃,直誇「我老公變帥了。」 駐診在大甲李綜合的台中榮總眼科主治醫師李家綺表示,該名60多歲的婦人雙眼罹患白內障,檢查時發現對方的水晶體老化嚴重混濁,只能看到距離眼睛前面30公分的物品,建議手術改善。先進行左眼的手術後,婦人驚覺自己眼睛為之一亮,馬上再安排右眼的手術,相隔1個月後再動刀,雙眼植入人工水晶體後,視力逐漸恢復。 婦人自述,原本手術前雙眼幾乎看不到,再加上腿部行動不方便,出門都需要家人陪伴,也需要坐輪椅,因此,根本不想出門,但眼睛逐漸看不到影響到生活,不僅對家人造成困擾,連要自理也很麻煩,白內障拖延了1年多才願意到醫院治療,「早知道手術後能看得到,我就應該早一點治療,手術前感覺好像是瞎子。」 另外一名70多歲的阿伯,左眼原本就看不到,右眼罹患白內障,嚴重影響生活,都必須靠妻子協助。李家綺說,該患者檢查後視力只有0.2,水晶體混濁造成視力模糊而進行手術,不過,由於患者眼瞼老化下垂,白內障手術後眼瞼遮住視線,因此再進行眼瞼下垂矯正手術。術後阿伯回診,陪同的妻子在診間放閃說:「感謝醫師,讓我老公又變帥了。」

Read More

代糖三氯蔗糖吃多 恐損生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糖吃多了影響健康,許多食品改用代糖取代,但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19日公布最新研究發現,代糖「三氯蔗糖」吃多了可能損害男性生育力,這也是全球首度有研究涵蓋細胞與動物實驗,全面解析三氯蔗糖對睪丸細胞與精子功能的潛在毒性機轉。 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主任夏詩閔表示,現代人為了控糖、減重,會以「零熱量」的代糖如三氯蔗糖取代糖分攝取,但北醫大營養學院研究團隊於2024年透過細胞及大鼠實驗發現,三氯蔗糖可能會損害男性生殖功能,該研究已發表於2025年5月的國際環境醫學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夏詩閔指出,研究團隊使用睪丸賽氏細胞株與萊氏細胞株進行培養,發現三氯蔗糖會顯著降低細胞存活率,並啟動大量活性氧(ROS)產生,導致DNA損傷與粒線體功能下降。 進一步分析更發現,三氯蔗糖干擾了細胞的「自噬流動性」,導致細胞無法有效回收、代謝老化或受損的細胞器,影響細胞穩定性。 更關鍵的是,研究發現,三氯蔗糖會抑制睪丸中的甜味接收器T1R3表現。 T1R3與男性荷爾蒙的合成密切相關,當T1R3的表現下滑時,連帶影響性腺激素,也就是性荷爾蒙如促黃體素LH、睪固酮的分泌,最終將導致精子活力下降與形態異常。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團隊連續2個月餵食大鼠相當於人類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的三氯蔗糖,結果發現,大鼠的生殖系統包括精巢組織出現損傷、荷爾蒙失衡等情形,甚至比未攝取三氯蔗糖的大鼠精子死亡率增加了約25%,而肝腎功能指標未見顯著變化。 研究團隊第一作者蔣宜芬博士後研究員表示,三氯蔗糖廣泛應用於標榜低糖或無糖的加工食品及飲料,由於其熱穩定性,三氯蔗糖常被添加至需加熱處理的食品中,民眾日常飲食中可能不自覺增加暴露量。 研究團隊呼籲,民眾日常飲食應養成閱讀產品標籤的習慣,避免過度依賴代糖產品,改以選擇天然甜味來源,如水果等原形食物,增加蔬菜與全穀類的攝取,並搭配規律運動及健康的生活作息,以維護整體健康與生殖系統功能。 夏詩閔強調,這項研究結果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醒民眾重視「安全飲食」,尤其現在有許多人進行飲控、減重以「低熱量」為主要考量及選擇,但事實上,低熱量外的隱性風險也可能威脅人體健康,呼籲政府制定政策,應將三氯蔗糖難以分解的環境汙染物特性與食品風險一併納入整體風險評估。

Read More

不只是娛樂! 唱歌助喉部肌力訓練

中山醫大攜手聲樂家廖淑玲,首創喉部肌力歌唱訓練課程。(中山醫大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唱歌不只是娛樂,更能訓練喉部與口腔肌群、預防吞嚥障礙,中山醫學大學攜手聲樂家廖淑玲,首創喉部肌力歌唱訓練課程,結合發聲技巧與針對吞嚥功能相關的頰肌、唇肌、舌肌與橫膈肌進行訓練,有助改善長者嗆咳與吞嚥困難情況。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台65歲以上長者中超過1成2有吞嚥困難,而「嗆咳」是最早卻又是最常被忽視的警訊。中山醫大護理系教授郭青萍與聲樂家廖淑玲合作,於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支持下,從預防醫學角度出發,設計以歌唱為媒介的喉部肌力訓練課程,透過熟悉旋律引導長者自然發聲與訓練口腔肌力,達到提早預防以降低未來照護與就醫風險的目的。19日於南屯向心社區發展協會關懷據點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現醫學知識與歌唱藝術結合的創新實踐。 計畫主持人郭青萍教授指出,結合喉部肌力復健與歌唱藝術的遊戲介入,除能改善長者吞嚥功能外,也有助提升長者自信與社交意願。 此計畫於向心社區推動已邁入第3年,培訓多位志工投入社區推廣與課程帶領,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此課程是結合醫療專業與歌唱藝術的創新嘗試,讓醫學知識轉化為生活中可實踐的健康行動。未來也將透過志工擴散模式,推廣至更多社區,實現「健康老化」與「在地老化」的永續目標。課程導入「嗓音功能運動」概念,結合滑音、節奏與聲門閉合等練習,有效提升吞嚥相關肌群的協調與穩定性。

Read More

蚊蟲叮咬敷蒜泥? 她皮膚感染潰爛

民眾誤信偏方導致傷口潰爛發炎,經皮膚科醫師處理後逐漸康復。(雙和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一名中年婦女因蚊蟲叮咬引起搔癢難耐,除過度搔抓外,也認為大蒜辛辣、刺激有消毒作用,便將大蒜搗成泥塗抹在叮咬處,反倒引起極度疼痛不適,前往皮膚科門診就醫求助,發現叮咬處已出現一片紅腫發炎,局部細菌感染潰瘍,險些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經傷口護理、藥物治療後逐步好轉。 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翁子玉表示,一般來說,叮咬處只要避免搔抓,輔以清水沖洗、冰敷來緩解癢感即可,若出現過敏反應,如紅腫、丘疹、水泡、水腫或發燒,應盡速就醫。切勿聽信網路傳言、坊間偏方,極可能導致感染發生,輕則發炎,重則細菌入侵、擴散,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得不償失。 另外,夏季日照與高溫,除曬傷外,也可能導致熱傷害與皮膚慢性損傷發生。其中,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段,長時間曝曬後,皮膚可能出現紅腫、灼熱、刺痛感,甚至水泡與脫皮;曬傷雖屬急性發炎反應,但長期後果不容忽視,有皮膚老化、皮膚癌風險。因此,無論晴天陰天,戶外活動時都應做好防曬措施與補充水分,才能真正享受陽光而不傷肌膚。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民眾會選擇敷用蘆薈、絲瓜水、小黃瓜或馬鈴薯片等天然植物,期待具有消炎、保濕、退紅的效果。這些「天然植物」未經處理直接敷用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或光敏反應。翁子玉強調,錯誤處置曬傷肌膚的情況,反倒會使曬傷加重、延後修復。建議應使用經皮膚測試、安全製程的護膚品,如含蘆薈、泛醇、積雪草萃取等具舒緩修復功能的產品。

Read More

〈 幸福安婦幼專欄 〉淺談嬰幼兒視力發展與篩檢

「視力篩檢儀」可進行快速檢測,提供早期發現兒童視力障礙。(幸福安診所提供) 我們的眼睛並不是一出生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因為視力的發育需要依靠腦部視覺皮質區接受外界的視覺刺激,來建構視覺傳導的路徑與腦部接收系統的聯結;而孩童的眼球軸也會因為成長而逐漸拉長,角膜曲度也會產生變化,所以屈光度數會隨著不斷變動。 新生兒的視力是非常模糊的,只對光線和大物體的移動稍有感覺,而且兩眼運動並不協調,甚至還會有眼球的不自主移動,看起來像是斜視,一般來說這階段是屬於高度遠視的狀態。2-4個月大的嬰兒會開始有「固視」的能力,也就是會隨著物體的移動而轉動眼球。4-6個月大,開始發展出手眼協調,眼睛看到東西,大腦就會指揮雙手去抓取,爸媽這時可以做一些測試,拿彩色的物體在寶寶眼前約30公分的距離左右移動,雙眼應該可以隨著物體的移動而平穩的轉動。倘若眼光游移不定,無法追視,就需注意視力發展是否有問題。 6-8個月大的時候,小朋友兩眼可以同時對準目標,也能調整自己的姿勢,讓自己看清楚想看的東西。8-14個月,手眼協調更加流暢,兩眼可以判斷距離。此時可以觀察若學習走路時容易被物品絆到跌倒,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視力的問題。2-3歲時,視覺的發展更為敏銳,小朋友很喜歡觀察周遭環境,會藉由眼睛來導引手,主動嘗試接觸新事物。 一般3歲以上的寶寶是可以配合量視力的,家長們可以在寶寶滿3歲前在家裡練習比視力表,3歲之後就可以帶寶寶到醫療院所接受視力表檢查。3歲的小朋友平均可以達到0.6以上的視力,4、5歲的時候平均可以達到0.8,6歲以上大部分兒童可以達到0.9或1.0以上的視力標準。若沒有達到此平均值,就需要尋求眼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和追蹤。 因為發展時期出現視力狀況將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障礙,而且視力不良會嚴重影響小朋友的學習、成長、和人際互動,所以視力篩檢和眼睛保健必須從小做起。而為了能早期發現和早期介入處理,對於尚無法配合檢查眼睛的6個月以上小寶寶,也有簡便的「視力篩檢儀」可供檢測,爸媽若有寶寶視力檢查的需求,可以向醫師諮詢。(作者∕台南市幸福安診所小兒科醫師吳瑋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