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蒜辛辣上市 優質味美農 糧署請消費者多加選購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國產大蒜於三月上旬陸續開始採收,並於三月下旬進入盛產期,農糧署表示,今年大蒜結球期氣候平順晴朗,非常適合大蒜蒜球生長,整體品質優良且風味辛辣,歡迎消費者多多採購,同時也籲請農友採收後濕蒜應妥為乾燥並配合市場需求適時分批出售,以確保收益。 農糧署說明,本年期國產大蒜預估收穫面積五千餘公頃,較去年減少二百七十六公頃,去年冬季較往年涼冷,適合大蒜生長,單位面積產量高且品質佳,但生育初期受一一三年康芮等颱風影響,受損一至二成,致整體產量四千七百餘公噸,本年產量加上一至三月進口量六千八百餘公噸,合計五萬四千餘公噸,尚在我國年消費量六萬三千公噸範圍內,評估本年大蒜可維持合理價格。 農糧署強調,目前適值國產新蒜上市,價格合理,且國產大蒜辛辣風味較進口蒜品質佳又耐貯放,可依據蒜球外型分辨,國產大蒜蒜球呈上窄下寬之吊鐘形,外觀似蓮霧;進口大蒜蒜球呈扁圓型,外觀形似茂谷柑;消費者只要認明上述外型特徵,就可以簡單區分,購買後可直接將網袋置於通風處就可以保存風味,散發蒜香並方便隨時使用。  

Read More

改善空汙 南投縣府補助宮廟設環保金爐、禮炮車

  南投縣今年度持續辦理環保金爐及禮炮車設置補助,縣長許淑華(中)特別率環保局長李易書(右二)下鄉推廣宣導。(記者劉晴文攝)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為營造美麗清新環境,縣政府積極推動各項節能減碳措施,去年推出寺廟設置空氣污染減量措施補助計畫受到熱烈好評,今年度編列近四百萬元經費繼續辦理;縣長許淑華二十日特別率環保局團隊下鄉推廣宣導,廣邀縣內宮廟提出申請設置環保金爐及添購禮炮車,共同為改善南投空氣污染及環境保護盡心力。 南投縣政府二十日在竹山鎮靈德廟辦理寺廟設置環保金爐及添購禮炮車補助宣傳說明會,縣長許淑華親自帶領縣府環保局長李易書與空氣汙染防制科同仁們到場宣導,並實地觀察環保金爐處理效率,以及示範禮炮車的音量效果。 許淑華指出,傳統習俗中,拜拜就一定會燒金紙、放鞭炮,代表對神明及祖先的尊重,但是燒金紙及放鞭炮會產生空氣污染物,造成身體危害及環境污染,所幸在大家的努力與改善下,這幾年縣內各宮廟團體都能配合政府政策,積極的推動環保寺廟,從減少燃燒金紙與燃放鞭炮、以米代金等方式來達到各項節能減碳作為。 李易書表示,南投為觀光大縣,也是宗教重地,每年吸引無數遊客與香客到南投旅遊或參拜,呼籲寺廟除了設置環保金爐及改用環保禮炮車,也可透過一爐一香、紙錢減量與集中燃燒,或採用「以米代金」、「以功代金」、「以花代香」等方式,一起為營造優質、健康的居家環境努力。 環保局表示,目前的環保金爐不但外型美觀,也多了水洗、袋式集塵或靜電集塵等空氣污染防制設施,能讓燃燒金紙所產生的煙霧經過處理排放,將污染物降至最低;而電子禮炮車,則是透過瓦斯點火加壓產生爆炸聲,大大降低燃放鞭炮所產生的污染及垃圾。今年度的方案與去年一樣,新設環保金爐或加裝金爐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的部份,補助金額為總購置費用百分之四十九,上限為新臺幣六十萬元,環保禮炮車補助上限四萬元。

Read More

Team農業 黃騰輝續任嘉義市農會總幹事

  黃敏惠市長(右2)致贈匾額道賀黃騰輝總幹事(右1)。(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農會第十二屆選任人員當選慶祝活動二十日盛大舉行,象徵嘉義市農業發展的新篇章正式展開。新任理事長陳力維、常務監事劉明澄、總幹事黃騰輝以及新任理事監事及農事小組組長與會員代表由市長黃敏惠一一頒發匾額祝賀,並感謝相關人員在農業領域中的付出與貢獻,期待市府與農會及農民繼續合作,為嘉義市農業打拚。 新任理事長陳力維是新秀,總幹事黃騰輝第四次連任,他自二0一五年接任總幹事至今第十年。嘉市農會去年發放包括年終獎金等各項獎金共約十六億,績效是全台農會前段班。 黃敏惠表示,嘉義市農業規模不大,卻有鄰近嘉義縣、雲林縣與台南市的區位優勢,成為農產加值與研發中心,擁有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及嘉義大學農產加值打樣中心等機構,透過食品加工、創新研發與品牌行銷策略,提升競爭力,推動產業升級。 劉明澄說,農會約有一點五萬名會員,每戶只能有一名會員,以嘉義市的戶數及人口來說,有一定占比,市府團隊挺農民,攜手共創嘉市好農力。

Read More

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將於二十四日登場

  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將於二十四日登場,誓師代表蔡宜岑為中彰投分署唯一女性鑄造選手。(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將於二十四日登場,北、中、南三區同步開打,頂尖技術好手爭奪晉級決賽的門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精選一百六十六位選手迎戰二十八個職類,各個蓄勢待發展現高昂鬥志。其中,鑄造職類唯一女性選手蔡宜岑 以堅韌毅力克服體能等各項挑戰,全力打造精湛結構。分署長劉秀貞勉勵選手們發揮精湛技術,以專注與堅持不懈的精神迎戰分區賽,在技職舞台上持續突破自我。 中彰投分署憑藉專業設備、完善資源及經驗豐富的師資,提供多元優質的職業訓練。今年更全力投入資源,協助選手衝刺培訓,其中部分職類涉及跨領域技術整合,分署發揮訓練優勢,透過跨職群訓練師協作,全力支持選手迎戰,期許技術人才從基層扎根,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競賽項目中,鑄造技術是製造業的基石,透過將熔融金屬倒入模具、冷卻成型,廣泛應用於汽車、航太、能源等產業。然而,這門技藝不僅講求精準度,更極度考驗體能與耐力。此次誓師代表蔡宜岑為中彰投分署唯一女性鑄造選手,也是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合作開辦「工具機與精密模具設計製造產學訓專班」的學員,憑藉細心穩重的特質獲訓練師賞識,從基礎技術到精細操作,她一步步扎實磨練,即將迎戰競賽高強度挑戰。宜岑說,熔融金屬及冷卻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極為重要,攸關最後成品的強度、密度及品質,選手需要付出更多耐心與努力,即使考驗很大,他依然會堅定意志,全心投入! 另外,「數位建設BIM」項目近年來成為營造業邁向AI應用與淨零轉型的關鍵技術。BIM(建築資訊模型)透過數位建模,在虛擬空間中精準模擬真實工程,提升設計、施工與營運管理效率。中彰投分署此次精選五名選手挑戰分區賽,這群技術新銳將憑藉專業培訓,在未來智慧建築與城市數位化發展中發揮所長,滿足市場對BIM專才日益增長的需求。

Read More

大甲農民種植水芹菜 休閒農業療育新景觀

  大甲農民自主種植水芹菜,造就田園休閒農業療育景觀。(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農民自主種植水芹菜,於此時節營造出田園休閒新景觀,一片綠油油的水芹菜具有農業景觀療育的作用,水芹菜開出的小花有種典雅的美感,配合日光映照下形成獨特的農業風景畫, 大甲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水芹菜性喜潮濕環境,或許可以應用到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景觀營造,數量大即營造出特殊美感,但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靠海,是否適合種植還需經過測試,會先詢問休閒農業區內農友之種植意願,若有意願再進行試種。 黃總幹事指出,大甲生產的稻米品質相當優良,亦為臺中市稻米產量最多的地區,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會於休耕期間種植景觀作物,當作下期稻作之綠肥,可減少肥料的施用量,遊客四季到匠師的故鄉皆可觀賞不同面貌之田園景觀,春天綠油油的稻浪、夏天向日葵花海、秋天繽紛的波斯菊、冬天黃澄澄的油菜花,邀大家四月除參與大甲鎮瀾宮媽祖出巡,也能藉此機會到大甲鐵砧山、松柏漁港、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進行食農及永續農遊體驗,走訪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及臺中市政府農業局的山盟海寺農遊行程。

Read More

摩卡咖啡二度捐巿府復康巴士造福身障者

  「摩卡咖啡」瑞昶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二度捐贈基隆市政府復康巴士,造福身障者。(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摩卡咖啡」瑞昶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二度捐贈復康巴士給基隆市政府,二十日於基隆市政府前廣場舉辦「復康巴士捐贈儀式」,由董事長劉文舉親自出席捐贈。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回贈感謝狀,肯定劉文舉董事長的愛心與善行義舉,展現社會責任,造福身障人士,基隆市政府也將與各方持續攜手,打造最有愛的城市。 副市長邱佩琳表示,瑞昶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本土企業,且工廠設於基隆大武崙工業區,此次已經是「摩卡咖啡」第二次捐贈復康巴士,謝謝劉董事長秉持企業回饋的精神,讓資源得以留在基隆,為基隆身心障礙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劉文舉表示,在公司成立近一甲子的此刻,為感謝國人的愛護,使公司不斷茁壯成長,本於飲水思源,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精神,因此再次捐贈復康巴士給予基隆市政府,期待實質幫助更多身障朋友,瑞昶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往後也將會繼續行善,希望能使社會充滿更多善舉,一同關注弱勢族群。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長楊玉欣表示,截至目前基隆市身障人口總計有兩萬一千餘人,占全市人口比例約百分之五點九,現有復康巴士總計三十輛,為提升復康巴士服務量能及品質,基隆市政府於一一三年度已將復康巴士服務委託專業營運團隊經營。另為持續精進服務,將於一一四年度上半年推動復康巴士服務新制,以提升服務可近性、擴大服務範圍及使用彈性等原則,調整復康巴士使用辦法,並提供線上預約管道,保障身心障礙者外出社會參與權利。感謝社會企業回饋地方的愛心,也期待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更多在地及投資基隆的企業共襄盛舉,共創有愛共融且宜居的城市環境。

Read More

醫事人員客製透明牙套不需登錄

記者傅希堯、王正平∕綜合報導 食藥署指出,醫事專業人員為病人客製化透明牙套,屬於醫療業務的一環,無須再向主管機關申請查驗登記或登錄;高雄市衛生局則表示,許多媽媽在妊娠期間減輕負擔「托腹帶」屬於「醫療用束帶」,一般民眾不得隨意上網拍賣,違者會面臨3萬~100萬元罰鍰。 日前一款由新加坡輸入的透明隱形牙套,不少人使用後發現牙齒矯正結果不符預期,甚至出現牙齦萎縮、刮破舌頭等狀況。由受害者組成的自救會指出,該產品的醫療許可證只限於進口牙套原料與軟體,並非核准牙套成品;該公司卻在大陸製造牙套成品,並非國內牙醫師或牙技師操作,過程涉嫌非法。 食藥署表示,已核准之透明矯正牙套系統相關許可證,部分範圍含牙套材料、矯正規劃軟體及牙套成品;部分則含牙套材料與矯正規劃軟體,雖未涵蓋牙套成品,但在醫事專業人員訂製病人使用客製化牙套時,因其屬於客製化器材,為醫療業務的一環,無須再向主管機關申請查驗登記或登錄。 食藥署強調,醫事專業人員在訂製病人專用如牙套、骨材等客製化器材時,需經我國同類產品醫療器材許可證所載製造業者生產,以確保產品的合法性與安全性。部分民眾指稱特定牙套產品來源、廣告及成品等疑似違規情事,已責成地方衛生局介入調查、釐清。 另外,許多媽媽將二手的托腹帶上網拍賣,卻不知已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托腹帶屬於「醫療用束帶」,跟生活中常見的OK繃、醫用口罩、耳溫槍等物品都是醫療器材,只有具有醫療器材商或藥局資格者才能進行販售,一般民眾不得隨意上網拍賣。

Read More

乳癌免疫療法 擬6月納健保

  健保去年起擴增給付乳癌治療藥物,今年2月納入新一代ADC藥物,最後一塊拼圖的乳癌免疫療法(IO)也預計最快今年6月前納保。(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乳癌療法複雜,健保去年起擴增給付6項乳癌治療,挹注17億元,近7000病友受惠。健保署長石崇良19日表示,乳癌免疫療法(IO)預計最快今年6月前納保,後續計畫推行乳癌論質計酬方案,確保治療品質。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診斷乳癌人數超過1.7萬人,112年有2972人因乳癌死亡,相當於每天有8人死於乳癌。 石崇良說,健保署去年起陸續擴增給付乳癌藥物,今年2月新一代ADC藥物的2種適應症納入給付,預估每年可幫助1172名乳癌病友。目前約有15種化學藥品、16種標靶藥物;另外有3個免疫醫治調節劑,挹注17億元,近7000病友受惠。 現在乳癌給付用藥還差一個IO。石崇良說,目前正在最後議價階段,力拚談到好價格,最快6月納入給付;適用對象朝藥證核准全部適應症努力,含乳癌、肺癌與大腸直腸癌。 當乳癌治療健保給付將全數跟上國際指引,石崇良表示,下一步著眼提升治療品質,推乳癌論質計酬方案,「既然藥品到位了,治療的精準程度、品質也要能夠確保,才能讓錢花在刀口上」。 台北榮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表示,過去20年乳癌新藥蓬勃發展,但是台灣乳癌死亡率卻持續上升,最大原因是乳癌發生率遽增,藥物治療進步卻未完全跟上。歐美國家乳癌死亡率下降的2大關鍵因素,分別為篩檢與輔助性治療。相信在健保加速給付新藥後,有助降低乳癌死亡率。 曾令民強調,晚期乳癌不等於末期。醫療科技持續進展,無論是哪一種類型乳癌,對應的治療選擇都越來越多元,癌友應遵照醫囑積極治療、定期回診,養成健康生活型態,有機會提升預後良好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冠昕生醫×基龍米克斯 推基因定序檢測普及化

  冠昕生醫董事長李文生(左)與基龍米克斯董事長周孟賢19日簽約,共同推動基因定序檢測普及化。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冠昕生醫19日與台灣最大商業基因體公司「基龍米克斯」簽下「NGS次世代個人健康管理基因檢測」亞洲區獨家總代理,將共同推動精準預防醫學觀念的普及化,幫助民眾提早掌握潛在的風險。 基龍米克斯董事長周孟賢表示,20多年深耕生物基因定序領域,立足台灣,布局全亞洲。基米擁有最完整及先進的定序平台,能提供優質與專業的定序服務。 面對疾病年輕化的趨勢,冠昕生醫以「精準預防醫學」為目標,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計劃,有助於減少社會醫療成本的支出,期望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 冠昕生醫創辦人李文生表示,未來將共同推動精準預防醫學觀念的普及化,幫助民眾提早掌握潛在的風險。 此外,冠昕生醫也推出先進製藥規格製程的植物幹細胞系列保健食品,並邀請近40名學術界、醫界等人士,見證冠昕生醫邁向下一個健康事業的里程碑,打造大健康產業鏈。

Read More

免疫治療 逆轉晚期肝癌膽道癌

  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以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可望提升患者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肝癌及膽道癌皆為國人癌症重要死因。醫師指出,以往相關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但近年免疫治療開啟續命曙光,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不僅可望提升患者存活率與生活品質,也能減輕治療經濟負擔。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肝癌發生人數排名第4,僅次於肺癌、大腸癌與乳癌。當年死亡人數超過7000人,多年來一直是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2位。由於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晚期,傳統標靶治療雖可延緩病程,但其治療反應率低,平均存活期約1年。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主任黃怡翔表示,過去晚期肝癌治療棘手且選擇有限,長期療效不佳,5年存活率僅7%。近年免疫療法已主導晚期肝癌治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晚期肝癌第一線使用「雙免疫療法」(結合PD-L1與CTLA-4雙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亞洲病人族群治療反應率突破3成,且長期追蹤結果亦顯示已達4~5年以上長期存活的長尾效應。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陳仁熙指出,膽道癌亦為難以早期發現且診斷不易的癌症,加上其侵襲性強、惡性度高,被冠上「隱藏版癌王」。以往治療選項與效果皆相對有限,患者中約3成可手術治療,但手術後預後不佳且易復發;無法手術治療者則接受化療,僅2~3成患者腫瘤縮小,存活期剩8~10個月。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晚期膽道癌第一線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可降低20%的死亡風險,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部分患者甚至達2年以上。 陳仁熙說,過去晚期膽道癌存活期難突破1年,免疫合併化療的出現帶來新突破。相關治療健保給付將晚期一線首次納入免疫治療,有助延長存活,為患者爭取更多生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