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傳情 幸福前行」捐血做公益 新竹郵局「捐血活動」起跑

  「郵政傳情 幸福前行」捐血做公益 , 新竹郵局十一日在湖口成功路停車場舉辦捐血,吸引不少民眾熱血參加。(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響應社會公益,支持醫療用血需求,新竹郵局呼籲全民一起挽袖捐出熱血,以實際行動展現愛與關懷。 新竹郵局表示,除日前於竹北愛心樓舉辦捐血外,十一日在湖口成功路停車場舉辦第二場捐血活動,十二日則將在竹東第一銀行前面,廿六日則再次在竹北愛心樓舉辦,歡迎民眾就近到附近捐血點,踴躍挽袖捐血。 新竹郵局局長吳進益表示,捐血是一件簡單卻意義重大的事,不僅能幫助有需要的病患,也有助於自身健康。中華郵政長期致力於公益活動,期盼藉由本次捐血活動,拋磚引玉帶動廣大民眾一起發揮「捐血一袋,救一家庭」的精神,為社會挹注一份正能量。 另外,活動現場還有防制金融詐騙的宣導,提醒民眾不明來電、短信或網路連結可能為詐騙陷阱,切勿輕信或匯款,若有疑慮,請立即致電一六五防詐騙專線查詢,以保障財產安全。  

Read More

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捐羽絨被 魏嘉彥感謝大愛送暖

花蓮縣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捐二百件的羽絨被給花蓮市公所,希望透過愛花蓮實物銀行的平台轉贈給有需要的弱勢家庭。(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十一日表示,花蓮縣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捐二百件的羽絨被給花蓮市公所,希望透過愛花蓮實物銀行的平台轉贈給有需要的弱勢家庭。花蓮市長魏嘉彥感謝協會的愛心,他表示,二百件羽絨被將會妥善分配,並期盼社會大眾對弱勢族群給予更多關懷。 市長魏嘉彥表示,感謝調解委員會代理主席鍾文欽引薦,更感謝理事長施鳳嬌與總幹事林冠霖的愛心善行。他說,二百件羽絨被對花蓮市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資源,每在寒冬時節前往需要關懷的個案探訪時,都會發現保暖的物資相當匱乏,有些弱勢家庭甚至只是蓋著一床薄被,保暖禦寒對他他們來說是相當不易的需求。 花蓮市公所表示,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成立緣由為二0一五年一架由台北飛往金門的班機,起飛不久因失去動力墜於基隆河,當時施鳳嬌也搭乘這班飛機,身受重傷的她曾發願只要身體恢復健康,她將行善救人,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因此成立。 施鳳嬌表示,該協會以偏鄉關懷弱勢家庭為行善對象,包括長照戶、教育及獨居老人等多個清貧戶,他們將個人捐出以及來自各界的物資分類轉贈給有需要的家庭,讓愛與關懷能夠擴及更多。她表示,協會將羽絨被整理後送出二百件給花蓮市公所,希望能幫助花蓮市的弱勢民眾。 魏嘉彥表示,這二百件羽絨被將進到愛花蓮實物銀行,會在寒流來襲啟動暖心專案時陸續發贈需要的弱勢族群;他呼籲花蓮鄉親,周邊若有個案需要協助,可通報給里幹事或里長,也可以反映到市公所社勞課,讓公部門全力來協助。

Read More

新城警加強酒駕防制宣導、取締 防止酒駕事故發生

為杜絕酒後駕車行為,強化民眾酒後勿開車的觀念,新城警持續前進部落、社區,呼籲民眾切勿酒後駕車。(新城分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新城警分局表示,為杜絕酒後駕車行為,強化民眾酒後勿開車的觀念,新城警持續前進部落、社區,呼籲民眾切勿酒後駕車,如飲酒可請親友協助載返或搭乘計程車返家,以維護自身及他人的用路安全,同時也加強取締,以避免酒駕事故的發生。 新城警分局表示,飲酒後會讓反應變慢,影響手腳協調性,且降低專注力,若酒後駕車會影響自身對車輛的操作,對交通安全帶來嚴重之危害,為有效防止酒駕事故,分局採宣導、取締併行,各派出所於轄區民眾聚集處加強向民眾實施酒駕防制宣導,告知民眾酒駕的法律效果,請他們切勿以身試法,並也依轄區特性及治安狀況,編排酒駕取締勤務,展現警方防制酒駕的決心,以確保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新城警分局強調,酒駕零容忍,請民眾切勿抱持僥倖心態,出門飲酒請多利用「指定駕駛」、「酒後代駕」及「代客叫計程車」等措施,養成「酒後不駕車,開車不喝酒」的好習慣,保障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警方也將持續取締酒後駕車,以維護民眾的用路安全。

Read More

基隆關受理各界推薦114年度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

基隆關受理114年度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獎勵申請,申請作業將於三月底截止,歡迎踴躍報名。(記者郭基生翻攝)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為鼓勵所轄自主管理貨棧、貨櫃集散站、保稅倉庫、物流中心自主管理業者的專責人員,基隆關自即日起受理114年度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獎勵申請,申請作業將於三月底截止,歡迎符合資格者踴躍報名。 基隆關說,依據「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獎勵作業規定」轄區內自主管理專責人員具備以下資格者,得由本人、實施自主管理業者或公、協會推薦,檢具相關證明文件以書面向基隆關申請:一、執行自主管理業務,連續達三年以上的現職人員;二、113年度參加進修講習時數符合貨棧貨櫃集散站保稅倉庫物流中心及海關指定業者實施自主管理辦法規定;三、113年度至申請期間內,無違反關務法規而受處分;四、111至113年度,落實執行自主管理事項,且曾發現或遇有自主管理辦法第所列異常情事,即時通知海關或有成效顯著的具體優良事蹟。 基隆關指出,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為海關重要協力夥伴,對確保貨物安全及提升通關效率扮演重要角色,為鼓勵表現績優者,基隆關將頒獎表揚以資肯定,也期望業界發掘優秀從業人員、推薦更多專責人員參與,共創雙贏,申請書可至該關網站(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keelung/ )資訊匯流/書表下載區下載,如有相關疑問,請洽基隆關。

Read More

竹縣消防役召訓展實力 勇奪全國乙組第一名

竹縣消防役召訓展勇奪全國乙組第一名,消防局長陳中振(左)於主管會報獻獎予縣長楊文科。(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消防局今年勇奪內政部「全國替代役備役役男召集訓練」評鑑乙組第一名,消防局長陳中振於主管會報特將此獎項獻給新竹縣長楊文科,楊文科肯定消防同仁的努力,時時刻刻全力以赴,大讚同仁出色表現讓人有目共睹。 消防局表示,為提升備役役男的災害應變能力與自救技能,消防局一一三年辦理八梯次為期二天的召訓,共召訓約一千二百人,對參訓的備役役男進行全面性的消防救災、救護及面對災害時的應變訓練,不僅強化學員們的基本急救知識,更讓他們了解在災難發生時,如何迅速反應,保障自身生命財產安全及強化國家安全韌性,更是一種對社會責任的深刻認知與實踐。 陳中振表示,在消防局同仁共同努力下,本次召訓不僅達成中央各項任務,召訓比例更超出中央所預訂的目標,為全國辦理本案工作達成率最高者。此次獲全國乙組第一名殊榮,展現縣府團隊努力不懈的精神,突顯「全民國防」重要性,更傳遞消防局核心價值,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守護家園、守護生命的重要力量。

Read More

女昏倒自宅 染新冠併心肌炎肺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1日公布,國內新冠疫情處低點波動,惟持續新增重症病例,上週新增9例本土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其中最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感染新冠併發心肌炎、肺炎,仍收治加護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處低點波動,惟持續新增重症病例,上週新增9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其中就有7例沒有接種最新版JN.1疫苗。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冠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40多歲女性,本身沒有潛在病史,3月上旬開始咳嗽,被家屬發現在家裡突然意識不清、心跳停止,經過急救送急診,檢驗新冠快篩陽性,心肌酵素異常上升,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併發肺炎、呼吸衰竭,還有心肌炎,收住加護病房已近1週還在治療中。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自2024年9月1日起截至2025年3月10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516例,其中111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2024年10月1日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6%以上。 同時,國內近4週本土病例新冠變異株檢出以XEC為主,其次依序為JN.1、LP.8.1等;國際疫情部分,目前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下降趨勢,世衛各區署近期均呈下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為XEC。 曾淑慧說明,JN.1疫苗對於目前全球流行變異株XEC亦具有保護力,呼籲尚未接種JN.1疫苗民眾儘速完成接種,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Read More

日女染麻疹遊台3天 足跡曝光

  桃捷針對乘客經常接觸的地方加強消毒作業。(桃捷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1日公布1名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3月2日自大阪入境,3月4日出境,可傳染期間曾搭乘機場捷運、台北捷運及965台灣好行公車往返士林夜市、寧夏夜市及新北市九份。呼籲與麻疹確診者足跡重疊者,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至3月22日。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於3月8日接獲日本IHR(國際衛生條例)聯絡窗口通報,一名日本兵庫縣明石市20多歲女性確診麻疹,該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有台北市與新北市公共場所活動史。 北市衛生局表示,個案在台期間曾搭乘機場捷運、台北捷運及965台灣好行公車往返士林夜市、寧夏夜市及新北市九份。提醒曾於個案出入相關場所重疊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並告知接觸史,由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本案接觸者最晚監測至2025年3月22日。 曾淑慧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主要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與感冒症狀相似,請勿輕忽。 疾管署除透過機場多媒體看板加強宣導,同時特別籲請旅行社、領隊導遊等從業人員,主動提醒前往越南等流行地區團員及旅客,如出現前述疑似症狀,入境時,請主動洽機場檢疫人員評估及協助;返國後,3週內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及時診斷及啟動防疫措施。

Read More

神經纖維瘤 12年長到2棒球大

  叢狀神經纖維瘤口服標靶治療為患者重燃治療曙光,醫師呼籲家長們盡速帶病童回診評估,把握黃金治療期。(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12歲周小弟自出生即發現患有第一型神經纖維瘤,於嬰兒期氣切救命,叢狀神經纖維瘤隨著年齡漸長不斷增大,手術後又增生,持續增長至2顆棒球大,所幸口服標靶MEK抑制劑成功縮小腫瘤、重拾正常生活,一圓出國夢。 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主任范碧娟表示,第一型神經纖維瘤(NF1) 是因遺傳或本身基因突變而造成的先天性疾病,發生率為1/3000,半數源自家族遺傳,半數是自身基因突變,常見症狀為嬰兒期開始出現咖啡牛奶斑。有3至5成患者會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PN),腫瘤沿著神經生長,並會隨時間長大。 范碧娟說,叢狀神經纖維瘤隨時間增長,兒童時期增長最快,腫瘤可能沿著全身神經生長,導致顏面、肢體或脖子不對稱,將近10%患者會出現惡性腫瘤,劇烈疼痛且不良預後,癌變後5年存活率僅約3至5成,有症狀的叢狀神經纖維瘤患者相較於無症狀患者致死率高達6倍。 通常在15歲前的兒童與青少年時期增長速度最快,其中超過5成患者無法手術,過往僅能仰賴支持性療法、定期追蹤。自114年2月1日起,第一線口服標靶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3歲以上未滿18歲第一型神經纖維瘤合併有叢狀神經纖維瘤之患者,同時符合:(1)無法手術切除;(2) 具有症狀且嚴重的叢狀神經纖維瘤。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林光麟表示,口服標靶納健保為患者重燃治療曙光,呼籲家長們盡速帶病童回診評估,把握黃金治療期!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舒靜嫻執行長也說,叢狀神經纖維瘤對患者、照顧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影響甚巨。如今終於盼到口服標靶藥納入健保,受惠於治療將有更多病友可像周小弟一樣重返正常生活,相信也可為病友及其家庭帶來更多正向改變。

Read More

流感22死44重症 下週脫離流行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1日公布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11萬1189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10.9%,已經低於流行閾值,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須再觀察1週,預計下週就有希望脫離流行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1萬1千餘人次,較前1週下降3%,近期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 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仍多,上週新增44例重症病例,22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 曾淑慧表示,雖然門急診就診人次已低於流行閾值,但須再觀察1週,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死亡數仍多,民眾還是要注意重症風險,一旦出現有危險徵兆,務必要儘速就醫。 而政府日前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曾淑慧說明,目前疫苗已幾乎接種完畢,雖然從系統中仍可看到少數剩餘量,但有些是數字尚未上傳更新,或是已被預約完畢,因此不會再對外公布剩餘量。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因應天氣變化與將到來清明兒童節連假,全國衛福部所屬21家醫院6日起加開類流感及嚴重腸胃炎門診。衛福部11日公布,首週看診近千人次、平均每天269人次,估清明連假後進高峰。 衛福部表示,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資訊,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惟急診就診百分比高於流行閾值,處流行期。 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表示,如出現類流感及嚴重腸胃炎症狀,可就近部立所屬醫院提供快速服務,避免集中至大醫院急診,造成急診壅塞。將視就診、急診壅塞情形,滾動式檢討。

Read More

漢他病例+1 20多歲男感染源待查

  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民眾,落實防鼠「3不」措施。(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個案是北部20多歲男性,2月15日發病,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活動地以餐飲工作地及住家周邊為主,自述均無鼠類蹤跡,感染源待釐清,為今年第2例確診病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2月15日出現發燒、頭痛、食慾差及腹瀉等症狀,2月16日至急診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醫院通報後於3月7日檢驗確診,目前已返家休養;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已採檢送驗,衛生單位已進行各項調查及衛教防治工作,並由環保單位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環境消毒、捕鼠作業,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林詠青說明,個案從事餐飲相關工作,自述在工作地點和住家周邊,都沒有看到老鼠出沒,但工作後清潔環境時沒有配戴口罩,不排除環境中有老鼠排泄物,因此遭到感染。 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累計2例,病例數與過去4年(2021-2024年)同期1-2例相當,去年累計3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診病例,分別為台中市、彰化縣及高雄市(各1例);自2016年起累計46例,性別以男性29例(占63%)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31例(占67%)為多,其中1例境外(感染國家為印尼)。 林詠青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鼠類等齧齒類動物,人類吸入或接觸遭帶有漢他病毒鼠類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糞便、尿液、唾液)汙染之塵土、物體,或被帶有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的風險,沒有疫苗可預防,也沒有藥物可治療,只能支持性療法。 林詠青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汙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另為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請使用清除汙物之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