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上半年EPS17.70元 各國關稅陸續底定航運需求有望提升

(長榮海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13日董事會通過114年第二季財務報告,第二季單季合併營收864.8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8.45億(年減18.66%) ,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 109.5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5.01億(年減62.80%),營業毛利率21.61%,每股盈餘(EPS)5.06元;累計前二季合併營收1,964.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87億元(年增0.76%),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383.1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5.25億元(年減18.20%),營業毛利率26.46%,每股盈餘(EPS)17.70元。 114年上半年因地緣政治,主要航商仍維持繞行非洲好望角之營運策略,加上歐洲樞紐港口壅塞,有效運能收縮,對歐線價格形成支撐;美線因美國關稅致使價量波動較大,且新台幣大幅升值,故本季營收整體而言較上一季有所下滑。展望未來,隨美國對各國關稅陸續底定及中美暫緩關稅90天,航運需求有望提升。長榮海運將審慎應對國際政經及供應鏈變化,視情勢及客戶需求持續優化航線及艙位配置,並強化風險控管,穩步推進中長期策略,與利害關係人協同創造兼顧營運績效及永續責任的長期價值。

Read More

應對颱風來襲 海保署啟動多重監控擱淺船舶

鈺洲啟航輪CCTV監控影片。(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因應「楊柳」颱風,持續針對去年及今年初擱淺的6艘尚未完成移除的船舶,進行污染監控作業,並要求海事公司落實污染防治措施,航港局亦要求廠商做好防颱措施,相關廠商也落實防颱作為。監測期間如發現有污染情事,將依海洋污染防治法裁罰,確保海域水質安全與生態環境不受影響。 海保署表示,目前尚未完成移除的船舶分別位於臺南兩艘 (喀麥隆籍「多芬DOLPHIN」輪、蒙古籍「凱塔(KETA)」輪)、蘭嶼巴貝多籍「BLUE LAGOON」輪、野柳中國籍「鈺洲啟航」輪、臺中港外巴拿馬籍「液態寶石」輪、烏坵港外本國籍「鑫豐」輪,6艘船舶的殘油均已完成抽除,沒有因船舶破損或結構變化導致油污外洩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風險。在船體移除過程中,海保署、航港局及擱淺船舶所在地之地方政府均會嚴格監督,確保工程進度及環境保護措施均有落實。 海保署亦表示在移除完成前,海保署會持續加強污染監控,採取衛星影像、無人機航拍、CCTV固定監測等多重手段,即時掌握船舶周邊海域狀況,並24小時視監測結果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此外,因應颱風,海保署已完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事業單位海污應變資材盤點,確保一旦發生突發污染事件,可立即投入處理。各地方政府及中央海委會海保署整備足以因應油污外洩的應變資材與設備,涵蓋攔油索、吸油棉、回收設備及人員動員機制。這些資源均已納入全國應變體系,確保在不同地區發生事故時,能迅速支援與調度。 海保署強調,在颱風期間將持續與交通部航港局、港務公司及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透過監測、預防及應變措施,確保擱淺船舶在完全移除前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風險,並在必要時迅速動員,維護海洋生態及航行安全。

Read More

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23日舉行即日起開放下載測驗通知書

考場設置座位表供考生查詢及試場工作人員進行考生服務。(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114年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本(八)月23日舉行,即日起開放下載測驗通知書。 航港局訂於本(八)月23日至24日舉辦114年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分別於華夏科技大學(新北市)及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兩試區舉行,自即日起於交通部航港局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 (網址為https://web02.mtnet.gov.tw/)航海人員測驗管理系統開放下載測驗通知書,參測人員請以A4空白紙張自行列印。 考場設置座位表供考生查詢及試場工作人員進行考生服務。(航港局提供) 為使參測過程順遂,航港局提醒參測人員下載測驗通知書後,務必先行檢視相關測驗資訊(如參測日期、考場位置、試場及座位號碼等)。如參測資格為暫准報名者,請盡速將畢業(學位)證書及學分證明相關文件掃描至「航海人員測驗信箱」(exam@motcmpb.gov.tw),以利提前完成驗證;最遲務須當日第一節應試前將相關文件正本至試務辦公室辦理資格驗證。 航港局提醒,測驗當天請勿攜帶具通訊、感應、拍攝、記錄功能之裝置或設備入場(如智慧手環、手錶、眼鏡及佛珠等),如遇有疑義,請配合監場人員確認及檢查,此外,本測驗僅可使用考選部公告之國家考試電子計算機之機型,請至考選部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措施網站查詢 https://wwwc.moex.gov.tw/main/content/SubMenu.aspx?menu_id=162 本次測驗報名人數729人(臺北考區316人,高雄考區413人),請考生寬估交通時間並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準備充足發揮實力,交通部航港局預祝所有參測考生金榜題名,揚帆啟航。

Read More

財政部啟動金融支持措施 助產業因應美國關稅新政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變化,總統於114年8月1日公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全力讓「國家經濟穩定、產業發展穩定、國人生活安心」。對於美國自8月7日起對臺灣輸美商品加徵暫時性關稅稅率20%,財政部透過中國輸出入銀行辦理2項金融支持措施,於同日起全面受理申請。 財政部金融支持措施,包括「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收)」及「輸出保險費用減免」2項措施,其中「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收)」部分,適用對象係具備出口美國外銷實績或其關連產業廠商,其票、債信及營運情形正常,對美國出口實績或營業額衰退達一定條件,其貿易融資貸款年利率減碼1%,每家廠商利息減收上限新臺幣100萬元;並加碼協助中小企業,年利率減碼1.5%,每家廠商利息減收上限達新臺幣120萬元。 另「輸出保險費用減免」部分,適用對象係具備出口美國外銷實績或其關連產業之廠商,或受美國關稅影響之廠商,提供輸出保險費用減免,包括徵信費與保險費最低以1折計收,協助廠商運用輸出保險機制降低貿易風險,積極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減少對單一地區依賴,強化布局全球的競爭力。 財政部說明,金融支持措施係為協助廠商強化出口競爭力,減輕資金成本及降低貿易風險,確保臺灣廠商在全球市場之競爭優勢。相關金融支持措施業公布於財政部網頁專區(https://www.mof.gov.tw/support/),歡迎各界查詢,符合資格廠商可向提供貿易融資之往來金融機構洽詢與申請,中國輸出入銀行提供0800-819-688專線諮詢服務,並於該行網站提供相關資料及已簽約之承貸金融機構名單,供各界參考運用。

Read More

前七月中美貿易降逾一成兩岸增近12%及我方順差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統計顯示,2025年前七個月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進出口仍維持增長3.5%,惟對展開全球關稅貿易戰的美國呈現一成以上降幅,兩岸進出口貿易額則維持近12%成長率及我方貿易順差,。 中共海關統計報告稱,前七個月東盟為大陸第一大交易夥伴,中共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29兆元人民幣,增長9.4%,佔大陸外貿總值的16.7%。歐盟為大陸第二大交易夥伴,雙方貿易總值為3.35兆元亦增長3.9%,佔大陸外貿總值的13%,美國排名大陸第三大交易夥伴,同時與美國貿易總值為2.42兆元,較去(2024)年同期大幅下滑11.1%,佔大陸外貿總值的9.4%。 統計指出,今年前七個月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1.26兆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仍增11.7%,其中我對大陸出口佔9203.5億元年增11.8%,自大陸進口3398.6億元亦增11.4%,持續呈現我方貿易順差。 統計指出,同時期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3.29兆元,增長5.5%。

Read More

楊柳來襲閩粵海事部門啟動應急防範採取停航停工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針對今年第11號颱風“楊柳”來襲,閩粵海事部門啟動應急防範採取停航停工措施。 消息指出,福建海事局啟動防颱風Ⅱ級應急回應,廣東海事局啟動防熱帶氣旋Ⅳ級應急回應,其中福建海事部門連續播發預警資訊,對臺灣海峽航行船舶實施“點對點”提醒,引導764艘船舶避風繞行;沿海船舶疏散轉移、撤離人員,會同通信、航標部門做好無線電、導航保障,引導船舶安全進入錨地避風。福建沿海共有11條客渡運航線、38艘客渡船停航,其中泉金“小三通”航線停航;81個海上施工專案停工,217艘海上施工船轉移至安全水域。 據稱,福建沿海兩艘大型專業救助船、四架救助直升機、50艘海巡船艇、95艘港作拖輪等應急力量已進入待命狀態,確保一旦發生海上險情能夠及時、有效、妥善處置。 粵東海域有風電平臺一艘,海上施工作業專案25個、船舶87艘,涉客船123艘。廣東海事局自颱風“楊柳”生成以來,實預警“叫應”機制,通過VTS、海岸電臺、VHF等手段向航運企業、碼頭、船舶發送預警資訊,累計發送預警資訊逾三萬條次。廣東海事局強化重點船舶管控,充分落實華南四省區防颱協調機制,對南下防颱船舶進行疏導安排,對北上船舶實施管控;重點掌握風電專案、海上施工作業情況,試航船、科考船等重點船舶動態,根據颱風動態及時調整重點船舶清單及風電施工平臺撤離計畫。在應急力量預置方面,廣東全省海域部署專業救助船八艘、專業救助直升機三架。汕頭、汕尾、潮州、揭陽、惠州海域現有海巡船、應急拖輪共72艘船艇全力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後續將根據颱風發展態勢,動態調整應急力量部署。

Read More

因應美關稅 海關簡化通關措施降低業者作業成本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因應美國自114年8月7日起對我國加徵20%對等關稅,海關對保稅業者提供「保稅區按月彙報報關全免裝箱單」及「擴大實施海關遠端稽核」2項簡化通關措施,降低業者作業成本。 關務署表示,「保稅區按月彙報報關全免裝箱單」係指保稅業者出貨每月只需彙整申報1份報單,且報關時無須檢附裝箱單,保稅業者與保稅區或與課稅區間相關供應鏈出貨,均可適用放寬措施。「擴大實施海關遠端稽核」則是海關透過保稅智慧服務平臺擴大實施遠端稽核,減少監管海關實地查核,降低行政干預,以減輕業者行政作業及法遵成本。經統計,科學園區、保稅工廠、保稅倉庫、物流中心、科技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及自由貿易港區約1,224家業者,每月可減少製作約20萬份裝箱單並節省10萬小時作業時間。 關務署最後表示,該署將持續關注美國關稅政策的最新發展,並配合政府整體規劃適時調整相關措施,以減輕出口供應鏈業者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相關資訊可至財政部專區(網址:https://www.mof.gov.tw/support)查詢,亦可撥打該署諮詢專線:(02)2550-5500,分機2751、2752、2724洽詢。 財政部全球資訊網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或未開啟JavaScript功能,將無法正常使用本系統,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以利系統順利執行。 X 訊息 關閉 x 本部簡介 首長簡歷 成立沿革 組織職掌 財政史料 聯絡資訊 新聞與公告 本部新聞 即時新聞澄清 活動公告 影音宣導 就業資訊 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訊息 重大欠稅公告 主題專區 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 財政支持措施 國家財政 房屋稅2.0 防範詐騙及假訊息 房地合一稅2.0 財政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法規預告 本部相關法規 各稅法令函釋 訴願決定查詢 法規英譯 法規命令草案年度立法計畫專區 財政貿易統計 公告訊息 發布預告及公務報表 統計...

Read More

〈中華文薈〉幹麼不跑回去

■郭定原 下午依手機叫車程式上的地址前往載客。車子在曲折的窄巷間繞行,彷彿房子蓋到哪裡,才臨時想到要開條路出來,亂無章法。即使用了估狗地圖導航,還是走錯。路邊停滿摩托車,又擺了盆栽,倒車折返簡直比職業駕照的曲線進退路考難度還高。繞過圓環,轉過里民活動中心後,眼前豁然開朗。一名高中模樣的男生站在籃球場邊朝我揮手,說球賽快結束了,請我稍等一下。 求學時,我也熱衷打籃球,年紀大了,便放棄這種容易衝撞受傷的運動。我降下車窗,看著球場上兩邊人馬追著球跑來跑去,覺得年輕歲月已經好遙遠了。 隨著最後一顆球投進,球場上一個男生抱著籃球,和場邊觀賽的男生一起走過來搭車,告訴我目的地。 我在手機地圖中輸入地址,忽然有點難以置信──地圖資訊顯示三分鐘車程(五百五十公尺)。 我轉頭,打斷他們正在討論球賽的談話,確認地址是否正確。 拿著球的男生說:「地址沒錯。」 我提醒:「距離只有五百多公尺?」 他回答:「差不多。」 (接著,我真想問:「只有五百多公尺,幹麼不乾脆跑回去?剛剛都在球場上來回跑那麼遠了!」) 不過,我沒有問。自己無法理解的事,不代表不合理。我那些每天在跑步機上運動的朋友,出入卻習慣以計程車代步的,不乏其人。 這是我開計程車以來,載過最短的距離。我不禁好奇,這個紀錄未來會在什麼情況下被打破?

Read More

吞23顆藥助眠 藥師:制度警鐘

本報綜合報導 網傳「睡前服用23顆藥物」處方箋引發討論,藥師指出這是制度警鐘。台灣精神醫學會表示,若須服用更高量的藥物才能入眠,是病情改變警訊,應積極就醫,否則恐釀藥物依賴與不當使用後果。 國內約4成民眾受睡眠障礙所苦。健保署資料顯示,全台每年失眠用藥需求量破11億顆。近代醫學的發展,顯現睡眠障礙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更與許多疾病、特別是精神心理疾患有密切關聯。 衛福部立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明,這個問題其實跟社會與生活型態有關,睡眠問題的核心是睡眠管理,但臨床觀察發現不少民眾工時長、需要輪班,調整不易,因此轉向藥物。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指出,睡眠障礙的肇因多元,看似單純的失眠背後往往潛藏複雜的生理、心理因素;若持續時間過長,或已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應就診專科評估治療。若鎮靜安眠藥效果越來越差,須服用更高量才能入眠,也是病情改變的警訊;應和專科醫師合作,找出新的病因。 而安眠或助眠藥物容易產生耐受性,李俊宏指出,有些患者在使用歷程中會逐漸產生成癮,量越用越多,此時減藥、停藥都要很小心,如果停太快,有可能會產生戒斷症狀,嚴重恐引發癲癇、瞻望。 李俊宏表示,醫學界公認失眠治療應以生活習慣調整、睡眠衛教、認知行為治療優先。藥物治療長期仍應往藥物單純化、減藥方向進行,因此需要醫病雙方共同討論、找出治療期待、擬定長期計畫。 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則說,1個人同時服用8種藥物,100%會產生交互作用。台灣用藥安全把關機制可能已經失靈,不能輕忽;23顆藥物不是個案,是制度的警鐘,缺乏藥師獨立自主的第二道把關,病人將淪為制度漏洞下的受害者。 沈采穎認為,藥師雙重確認是用藥安全的關鍵,若病患的「23顆藥物處方」當初能經由藥師審視,問題有機會及早被發現並介入處理。不僅凸顯醫藥分業刻不容緩,建議健保應將藥事照護服務納入健保常態給付,讓藥師有資源持續關懷病人用藥情形。

Read More

幼兒入學焦慮 暖心陪伴找到安全感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每年8月幼兒園開學季,校門口經常可見此起彼落的哭聲,年僅2、3歲的孩子面對人生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人與環境,難免感到緊張與焦慮。而在幼兒園的崩潰情緒,有時會產生身體不適。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提醒,每個孩子適應新環境的節奏不同,重點不在「他什麼時候不哭了」;而在於大人如何用穩定的態度與支持,讓孩子慢慢找到安全感。 許維堅表示,這樣的分離焦慮是孩子面對新環境時候的自然反應,不僅不需要過度擔心,反而是孩子情緒發展成熟的重要歷程。孩子會哭鬧、不想上學,不代表他不乖或不適應,而是對未知環境感到不安,此時大人的陪伴與引導格外重要。 許維堅提供5個實用建議,協助家長與孩子一起度過開學適應期: 1.提前預告情境:在開學前幾天多與孩子聊聊學校會做哪些活動、認識老師與同學等,讓孩子對環境有心理準備;2.建立固定儀式:每天上學前,可以設計一個固定的「享應」,例如擁抱、擊掌或一句口頭祝福,幫助孩子安心地迎接幼兒園生活;3.穩定支持地說再見、不拖延:簡單溫暖地說再見,做出鼓勵的手勢比長時間安撫更能建立安全感;4.正向鼓勵表現:放學後可適時稱讚孩子今天勇敢上學,即使哭了也是值得肯定,幫助孩子建立信心;5.穩定情緒,陪伴過渡。 許維堅提醒,讓孩子適應新環境重點在於讓孩子慢慢找到安全感。這份安全感來自大人每天穩定的接送、耐心的陪伴與不帶評價的理解,用愛與陪伴是孩子在最初的求學旅程中最安心的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