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新主管上任 期許以熱情持續帶來創新

中央大學新學年度新卸任行政主管交接典禮,中大壢中新任校長劉倩伶(右)走馬上任。(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黃文丘安/中壢報導 中央大學1日舉行114學年度新卸任行政主管交接典禮,包括中大壢中新任校長劉倩伶在內,共有十個單位主管完成交接儀式。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教師擔任主管的比例,有較往年提升的趨勢。中央大學蕭述三校長感謝卸任主管們的辛勞,期許新任主管以熱情持續帶來創新! 中央大學蕭述三校長向卸任的主管表達誠摯地感謝,肯定他們所付出的辛勞與努力,也期許新任主管秉持著熱情與學校發展理念,面對未來的工作挑戰,持續努力創新。他認為,當前高等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研發推進、教學創新和校務經營等,需要全體教職員的共同努力。而大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培育人才」,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讓中央大學能夠持續向前邁進! 新任的中大壢中劉倩伶校長,英國羅浮堡大學運動教育碩士,在壢中服務長達26年,曾任體育組長、訓育組長、活動組長、學務主任和秘書等要職,具跨領域行政統籌能力,深獲師生肯定。曾榮獲桃園市優良教育人員獎、教育部國教署「資深秘書」榮譽獎章,對教育工作抱持著高度熱忱,期許讓學子能適性探索、勇於作夢、勇敢實踐。 新任的人文藝術中心謝佳娟主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博士,研究專長為西方近現代藝術史、收藏展示史與印刷文化。擔任過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副院長,曾獲得特聘教授、研究傑出獎、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等獎項,在行政領導與學術研究皆展現出卓越的能力。期許引領團隊開展多元的計畫,深耕人文藝術,豐富校園生活與文化。 除中大壢中劉倩伶校長、人文藝術中心謝佳娟主任之外,其餘上任的主管還包括:哲學研究所黃雅嫺所長、數學系李明憶主任、機械工程學系主任暨能源工程研究所所長陳怡呈、財務金融學系黃瑞卿主任、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陳明園所長、會計研究所顏如君所長、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張翰璧主任和生命科學系葉靖輝主任。

Read More

萬花筒劇團「彩虹音樂森林」 8/16宜蘭演藝廳登場

萬花筒劇團「彩虹音樂森林」十六日於宜蘭演藝廳熱淚登場。(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一場專為親子打造、充滿愛與勇氣的音樂冒險即將溫暖宜蘭!二0二五夏日宜劇場系列活動,邀請萬花筒劇團帶來深受好評的親子輕音樂劇「彩虹音樂森林」,將於八月十六日走進宜蘭演藝廳,陪伴大小觀眾一同在夏末午後,展開一段繽紛色彩與想像力交織的築夢之旅。 「彩虹音樂森林」主角妮妮與森林精靈攜手踏上冒險旅程。(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故事以全色盲女孩妮妮為主角,描述她雖然只能看見灰階世界,卻始終懷抱夢想、想成為畫家的勇氣。某天,她意外闖入「彩虹音樂森林」,與七種色彩與森林精靈攜手踏上冒險旅程。劇中融合十首原創歌曲、絢麗舞台美術與真摯情感,用最溫暖的力量觸動人心、點亮每一個家庭的笑容。 宜蘭縣文化局表示,這齣被譽為「親子必看、全家共鳴」的音樂劇,不僅是適合孩子的劇場體驗,也讓父母重新感受陪伴孩子成長的單純悸動。宜蘭場票券現正熱烈開賣,座位有限,這個夏天別錯過帶著全家人一起進入森林、找回夢想與勇氣的珍貴時刻。

Read More

多款癌藥納給付 新制上路

本報綜合報導 衛福部7月31日公布8月新制,除多款癌症新藥納健保給付,還有打抗生素從住院改門診處理,估逾2萬人受惠,挹注預算1億元;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全年適用對象,則增列2類。 健保署昨天說明,自8月起新增「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獎勵方案」,以提升病人醫療可近性並減少住院需求,不僅有效縮短住院天數,更有助於提升醫院病床周轉率與整體照護品質。 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方案,對象為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術後感染等病情穩定、行動力良好感染症患者等,若無法以口服抗生素治療,需要施打靜脈抗生素治療者。健保署預估,打抗生素從住院改門診處理,逾2萬人受惠,挹注預算新台幣1億元。 健保署自8月以後,多款新藥給付上路,包含暫予支付含glofitamab成分藥品Columvi 2.5mg及10mg共2項目及其藥品給付規定,受益對象為先前曾接受至少兩線全身治療之復發性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人病人,預估治療人數第1年至第5年約70人至108人。 針對無法接受高強度化學治療初診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修訂含venetoclax成分藥品及azacitidine成分藥品注射劑,預估治療人數第1年至第5年約189人至230人,藥費約1.73億元至2.10億元。 擴增給付予因中致吐性癌症化療藥物引起的急性或延遲性惡心與嘔吐病人,含palonosetron及netupitant成分複方製劑Akynzeo Capsules支付價格及修訂其藥品給付規定,健保署預估治療人次第1年至第5年約1.82萬人次至3.40萬人次,藥費約2923萬元至5456萬元。 路

Read More

打疫苗罹格林巴利症候群 肌力喪失

醫師林玫君表示,罹格林巴利症候群經復健治療改善。(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阿福」(化名)在接種疫苗後,罹患罕見的免疫性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導致四肢末端麻木、肌力喪失。經多家醫院檢查確診為疫苗誘發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造成多發性神經炎。在急性期治療中,他接受了5次血漿置換術,病情逐漸穩定後,經過6個多月的復健,阿福從需完全仰賴輪椅,到現在可獨立站立、行走提物、使用筷子用餐,甚至完成洗澡與穿脫衣物等日常自理動作。 灣榮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玫君表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急性發炎所導致的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從下肢開始蔓延至全身,引發癱瘓、感覺異常,甚至影響自律神經功能。雖然疾病本身可望完全康復,但病程初期常讓患者陷入無力與焦慮,所以關鍵在於早期復健治療。 林玫君指出,復健團隊依據「最適挑戰」理念,為阿福量身打造分級訓練課程,確保各階段訓練在能力範圍內又具有適當挑戰性,促使功能逐步恢復。 林玫君表示,在物理治療方面,團隊運用「經皮電刺激」舒緩神經感覺異常,搭配登山機、腳踏車訓練器、膝伸直訓練器等多元運動設備,增強下肢肌力與動作協調,改善臀中肌穩定性、平衡能力與膝關節控制。進階階段使用懸吊系統結合跑步機進行步態訓練,確保安全的同時,也提升訓練效果。 林玫君補充,職能治療方面則針對阿福雙上肢功能、核心控制與生活功能進行強化。使用桌上型手搖機訓練肩肘活動與手部抓握,還能同時提升心肺耐力。透過上肢推舉器、攀爬架與常見生活用品設計課程,讓訓練更貼近日常。例如插針板能強化指節精細動作,幫助他順利完成如拿藥、挑魚刺、拿錢、翻紙等細部活動。

Read More

民團:每包菸4百元 吸菸人口少70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菸害防制聯盟31日呼籲,將每包香菸售價由目前的約110元漲為400元,預測吸菸人數會減少70萬人、10年內癌症死亡數減少1萬5千人,達成「健康台灣」癌症死亡減1/3的目標。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在世界控菸大會焦點論壇中指出,過去20、30年台灣吸菸文化顯著改變,公共室內幾乎已經看不到吸菸者,吸菸有害健康已是人盡皆知,台灣吸菸人數也已減半,但估計仍有230萬名吸菸者。 國民健康署估算,台灣每年約有2萬7千人死於菸害,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1人死亡,雖然吸菸人口減少了一半,但因菸害死亡有10至30年的潛伏期,加上人口老化,使菸害死亡數人數不降反升。 溫啟邦指出,法國菸價漲3倍後,估計吸菸率與肺癌死亡率都出現減半,證明漲菸價會可減少吸菸人員,台灣菸價若能從110元提高至400元,AI預測吸菸人數會減少70萬人,即1/3的吸菸者將會戒菸,男生吸菸率可降至14%,且持續吸菸者也會減量吸菸1/3,10年內癌症死亡數的減少可達1萬5千人。 溫啟邦表示,大幅提高菸價也可避免慢性擠壓吸菸者,也是預防青少年吸菸最有效方法,粗估在大幅全面戒菸前提下,台灣仍有160萬人吸菸,即每6人仍有1人吸菸,每年由香菸漲價的額外收入,就算在吸菸者減少情況下估計每年仍可達1250億元,仍是筆可觀收穫,用以填補台電的虧損綽綽有餘。

Read More

石崇良說話了 失智新藥欣智樂 不建議納給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分別為「樂意保(Leqembi)」與「欣智樂(Kisunla)」,但目前採自費要價100萬到150萬元,各界盼納健保。健保署長石崇良31日說,「欣智樂」經專家會議評估不建議納給付;至於「樂意保」剛申請,預估明年初有結論。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31日邀請衛福部就「因應2026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升級3.0,盤點、檢討及精進台灣失智症預防、照護、用藥等政策」進行專題報告,民進黨立法委員劉建國、李坤城質詢,關注失智新藥能否納入健保。 劉建國以「1人失智、全家喪志」來形容失智症家庭煎熬程度。他說,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算,國內家庭照顧1名失智者的顯性成本高達千萬元,新藥若能夠延緩患者惡化速度2到3年,百萬元藥費十分划算。 石崇良答詢表示,欣智樂已經專家會議討論,會中認為雖完成臨床3期臨床試驗,但使用的追蹤時間不夠久,長期效益不明,加上藥費高昂,未必符合成本效益,同時,參考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際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均未建議支付使用,因此決議為不建議納入健保給付。 至於樂意保,石崇良說,7月才剛提出申請,還在程序中,會先進行45天醫療科技評估,再送入專家會議,預估明年初才會有結果。

Read More

吸加熱菸 9成會加抽紙菸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健署有條件通過加熱菸,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31日指出,加熱菸就是菸,所有菸都有害,國際調查使用加熱菸者高達9成都會成為紙菸、加熱菸雙重使用者。 國民健康署日前才核定通過2公司共14個品項加熱菸販售,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溫啟邦指質疑,國健署通過含多種致癌物的加熱菸風險評估,並同意在超商上架販售此種致癌物。 曾參與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直接指導的「世界控菸大會」(WCTC)的郭斐然也分享國際菸害防制焦點,包括菸品外觀應印有大幅警圖及採素面包裝、強調戒菸治療與加熱菸危害等。 郭斐然指出,加熱菸就是菸,所有的菸都有害,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在日本執行的國際控菸調查指出,即使從每天抽20根菸減少到1根,致癌風險依然為不吸菸者的1.5倍。 郭斐然表示,抽加熱菸並不會降低吸菸的危害,尤其調查顯示,9成使用加熱菸者,最終會淪為紙菸、加熱菸雙重使用者。

Read More

醫學中心急診擠爆 3/4非緊急個案

花蓮縣急診負荷沉重,非重症擠爆救命現場,每月有一半的急診病患湧入醫學中心,其中有高達3/4為非真正緊急個案。(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衛生局31日表示,花蓮縣醫院急診負荷沉重,非重症擠爆救命現場,每月接近一半的急診病患湧入醫學中心,但其中有高達3/4為非真正緊急個案,接近1/4重症病患等床超過兩天,落實分級醫療迫在眉睫。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緊急醫療管理系統顯示,今年以來,花蓮北區包括慈濟醫院、門諾醫院、國軍花蓮醫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等4家主要醫院中心,急診使用量持續攀升。 朱家祥表示,每月接近一半的急診病患湧入慈濟醫學中心醫院,但其中有高達3/4為非檢傷重症病患,多屬於可以透過區域級或地區級醫院,甚至利用門診、基層醫療可以處理的輕症與中症。 朱家祥指出,以慈濟醫學中心醫院急診室6月份的統計為例,重症須住院的病人中,竟有高達18%在急診等候床位超過48小時,煎熬的不只是患者,還包括照顧的家屬與已達臨界點的醫護人員。 朱家祥強調,當非重症病患占據大量急診空間與人力,真正重症患者反而無法及時搶救;這不是偶爾出現的醫療高峰,而是每日上演的急診實景,急診室正承受史無前例的超載壓力,所導致的醫護人力耗竭成為最沉重的隱憂。 朱家祥表示,真心希望大家理解,急診的目的是救命,而非方便。醫療資源有限,醫護也是人,不是機器,如果每一位民眾都能依病情選擇合適的就醫方式,就是對醫護最實際的支持與體諒。

Read More

奇美藝術獎 十一人獲獎助

奇美藝術獎舉行頒獎典禮,十一名獲獎者都到場受獎。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奇美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奇美藝術獎又為十一名藝術家加冕,亦為其夢想助力。三十一日的頒獎典禮由鋼琴家盧易之與小提琴家蘇顯達,以法式風情樂音拉開序幕,十一名得獎者中有四名二次獲獎,實力再受肯定。 「奇美藝術獎」邁入第三十七屆,截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六人次獲獎,累計獎助金逾一億三千萬元,基金會期盼此獎項持續為台灣藝文界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三十一日的頒獎典禮在奇美博物館隆重舉行,十一名獲獎者有四人二次獲獎,具象美術創作類有李名浲、綦宗涵、劉書成(二)、賴科維;音樂類有張凱閔(二)、景翔歆、陳為霖(二)、李昀、趙子韶(二)、潘薇、阮昱祈。 基金會執行長郭玲玲表示,奇美藝術獎於一九八九年設立,期讓青年藝術家不受制於經濟問題,而能專注於藝術本質的追求,並能站上國際舞臺。今年十一名藝術創作者能夠獲獎,不僅是對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創作的期許,願大家勇敢追夢,讓藝術照亮前行的道路。 現場由蘇顯達與盧易之同台獻藝,並以法式樂音為奇美音樂節暖身,盧易之特別演奏音樂會曲目梅湘《前奏曲》第八首〈風中映像〉,蘇顯達則搭檔盧易之演出法國香頌《玫瑰人生》,兩首曲目風格迥異,細膩的氛圍與情感層次,感動在場每一位嘉賓與得獎者。 十一名得獎者中,音樂類的張凱閔以極具個人特色的鋼琴演奏再度獲獎;中提琴得主景翔歆展現寬闊的音色與強烈的爆發力;同為小提琴得獎者的陳為霖與李昀風格迥異,前者以理性嚴謹的音樂詮釋與精湛技巧獲獎,後者的演奏極具魅力且詮釋細膩。主修大提琴的趙子韶,音色乾淨且層次分明。管樂方面,潘薇的單簧管演奏台風穩健,樂句之間的情感拿捏恰到好處;聲樂的阮昱祈擁有純正的外語發音,是一名極具潛力的聲樂人才。 美術類的李名浲畫作洋溢柔美氣息,帶有古典浪漫色彩與詩意氛圍;綦宗涵的構圖新穎,筆觸靈活,善於運用色彩與造型表達深遠意涵;雕塑得主劉書成擅長刻畫人體動作,塑造自然流暢,充分展現各種姿態的肌理之美;而賴科維則以細膩的人物表情與穩紮的技巧,在雕塑語言中傳遞真摯情感。 基金會也表示,第三十八屆奇美藝術獎將於十月起開放報名,獎助項目包括:具象美術創作類(西畫與雕塑)共四名,音樂類(鋼琴、弦樂、管樂和聲樂)共六名,每名得獎者可獲得為期一年、每個月三萬元的獎助金。詳情請上奇美博物館官網查詢:www.chimeimuseum.org。

Read More

道路挖掘管理系統獲國土署肯定

  少重複開挖,多道路安全,工務局以「道路挖掘管理系統」,獲頒績優單位。 (工務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國土署舉辦「一一三年度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暨管理應用系統考評」三十一日頒獎,台南市以「道路挖掘管理系統」獲頒績優機關。 工務局表示,考評涵蓋管理、系統、成效及永續等四大指標,工務局建置的台南市道路挖掘管理系統,具備複合查詢、圖台定位與禁挖警示功能,更能支援管線GIS套疊與圖資更新,有效提升挖掘作業安全與效率,降低重複挖掘,減少紙張運用,且少重複開挖,就可多道路安全。 工務局表示,建置的道路挖掘管理系統除降低重複挖掘、提升挖掘安全,更能適時提供市民相關道路挖掘資訊,提早改道,可將生活不便降至最低,顯現市府對科技治理運用展現成效。 工務局建置的道路挖掘管理系統,目前管線資料庫各欄位屬性以及空間資料皆已全面補齊,且對於新埋設的管線資料,也都能立即補上,為了提升挖掘協調效率,系統導入自動媒合功能,於申報階段即比對同路段、同期案件,主動協助媒合協調對象,減少重複開挖,提升施工效率與道路壽命。 另,系統還有管控儀表板功能,為強化施工現場管哩,推出進場及退場打卡管制功能,確保施工人員與設備進離退場資訊可追蹤、可查證,協助管理者掌握整體作業狀況與資料處理進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