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肯定新制效果 CT/MRI檢驗研議納部分負擔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我國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迄今1年,健保署長石崇良24日指出,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比例增、慢性處方平均藥費減,顯示有正向效果;將研議是否調整CT、MRI等檢驗檢查部分負擔。 去年7月1日起健保門診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漲。健保署日前公布實施成效,大醫院門診每人平均部分負擔較111年增加新台幣299元,基層看病比率增加,達到分級醫療效果。 石崇良表示,相較過去一年的就醫資料,與推動部分負擔調整的目標,目前可看到一些短期效應。其中,分級醫療方面,能看到在基層就醫的慢性病人增加,為正向發展。 慢性處方箋藥費部分,過往每張慢箋藥費呈成長趨勢,但實施後與民國111年來做相較,藥費下降,雖然不多,但仍有效果。 另,在調整急診部分負擔、保留醫學中心量能部分,石崇良指出,也看到不同程度的下降;付費公平性上,雖未達到健保法規定的20%,但目前醫學中心約16%、區域醫院約2%、地區醫院只有7%,在不同層級醫院就醫確實有不同部分負擔,也有引導分級醫療效果。 石崇良說,長期仍會繼續觀察、適時調整。推動分級醫療需要多重工具,部分負擔差異化只是其中一項,將持續推動家醫計畫,讓民眾就醫朝整合式發展,同時透過資訊系統雲端化,整合病人資料供基層家庭醫師使用,讓民眾到基層就醫所得照顧比醫院更完整,引導病人往基層去。 他也提到,目前僅針對一般就醫費用收取部分負擔,但去年規劃時,原本還包含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費用,例如CT、MRI等,將視情況繼續往前規劃。 當時是考量很多民眾「拿了藥沒有吃」,因此從藥費部分負擔開始推動,引導正確就醫習慣;檢驗部分,雖然費用確實有成長,但因為很多是屬於必要檢驗,如糖尿病患需要定期驗糖化血色素,若收了部分負擔,反而減少必要檢驗,也是不必。 他說,在檢驗檢查中CT、MRI成長相當快速,將以促進分級醫療、珍惜醫療資源兩大目標,檢視三級醫院有無過度成長情況,並研議是否納入下一階段部分負擔。

Read More

〈中華副刊〉好友

渡也 他常上山拜訪好友山羌、水鼩 白面鼯鼠、穿山甲、食蟹獴 噓寒問暖   實驗室中很多獸類的屍體 他多年來為不幸的好友們解剖 希望徹底了解死因 手術刀開膛破肚之前 他都先立正敬禮 並請好友見諒   看到好友們生命深處傷痕累累 讀到牠們一生想說而未說出的 沉默   送好友最後一程後 親自將心愛的好友一一製成標本 以便讓牠們繼續活著 生命多災多難 友誼長存

Read More

思覺失調致憂鬱/懶散 運動/交友改善

醫師鄭琬霖表示,引入運動計畫治療方案,慢性精神病友3個月後有了明顯的變化及改善。(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0多歲女子阿惠罹患思覺失調症,長期復健及藥物治療,幻聽與妄想大幅改善,但負性症狀卻成為恢復正常生活的一大阻礙,透過運動找到動力,醫療團隊並依其情況制定個人化運動處方,1個月後血糖控制變好,在醫師建議下減少血糖藥物劑量,逐步恢復健康。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鄭琬霖表示,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 以思覺失調症為例,根據美國2006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病人在發病10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這代表著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誤解為懶散。除思覺失調症外,嚴重的憂鬱或躁鬱症也有類似情形。 鄭琬霖表示,奇美醫樹林院區日間病房自2024年5月開始嘗試引入有實證基礎的運動治療方案,包括超慢跑和間歇運動,對精神症狀、睡眠的改善有莫大助益。同時,日間病房的運動活動也結合同儕支持的力量,不僅提高運動動機,還能改善社交技巧,對於減少孤獨感及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推行運動治療方案3個月後,許多病友在身體疾病方面都有了明顯變化。奇美醫樹林院區日間病房共有50名病友,至少3位因此降低血糖藥劑量,也有2位血壓控制有明顯改善。病友們也紛紛表示,「運動後,白天精神變好,情緒也好了起來,更可以一覺到天亮。」

Read More

腸躁症熟男亞洲蹲 馬桶爆裂臀部撕裂傷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順久提醒勿在坐式馬桶上「亞洲蹲」,否則可能因重心不穩而滑倒,或跌倒而摔傷或其他意外傷害。(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都是腸躁症惹的禍!患有腸躁症的50歲高姓男子,在友人家餐後如廁,因採取蹲姿,致馬桶不堪承負爆裂,男子摔落後一屁股坐在碎裂的陶瓷上,造成右邊臀部從右至左一道長25公分、深5.5公分的撕裂傷,左邊臀部也有約5公分長較淺的傷口,所幸中間部位的肛門逃過一劫,經送醫緊急手術縫合後一切恢復良好。 高雄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順久指出,高姓男子被朋友送院急診,經檢查發現未傷及重要神經、血管、生殖器,本身雖有腸躁症,有內痔無外痔,不過,因傷口深及臀大肌,且距離肛門極近,一般手術處理這樣的傷口,會考慮排泄物容易引發感染,大多是不予縫合的。但考量高姓男子傷口深又長,不縫合又無法癒合,最終醫護團隊決定拚一下,將傷口清創後縫合並另造廔口排便,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手術歷時1個半鐘頭。幸好高先生並未發生感染問題,住院1週即出院,約3週後回診拆線,雖然留疤痕但一切恢復良好。 林順久說,肛門外傷的影響不容小覷,因為肛門皮膚皺褶多、周圍組織豐富,一旦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治療過程將十分棘手,可能影響排便功能,甚至導致失禁,留下後遺症。 林順久指出,很多人都有一吃飽就想上廁所的情況,尤其有腸燥症者,腸道蠕動功能異常,餐後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想大號等症狀,並有排便異常:腹瀉型、便祕型,便祕腹瀉交替型,而生活飲食習慣、精神壓力都可能造成腸躁症,有以上情形應及早就醫。 林順久提醒民眾,蹲著排便是比較符合人體排泄系統結構的,主要是蹲式比坐式的「肛直腸角」角度大,比較好施力、順暢。但現代家常普遍還是坐式馬桶,在坐式馬桶上「亞洲蹲」,不僅增加馬桶承重壓力,也可能因重心不穩而滑倒或跌倒而摔傷或其他意外傷害。 若不慎受傷,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肛門外傷雖然罕見,但後果嚴重,唯有加強衛生意識、正確使用馬桶,才能有效預防此類事件發生。

Read More

榮家舊址 機35市地重劃內政部同意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位於東區精華區的機三五市地重劃區,配合原址榮民之家遷建後,為提升當地公共服務機能,以市地重劃方式辦理開發,重劃計畫書於獲經內政部審查原則同意修正後通過。未來將闢為公園及停車場等設施。 至於原榮民之家現由市府工務局進行拆除工程,預計明年第一季拆除完成,重劃後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辦理移交予國有財產署。 市長黃偉哲表示,本案為中央與地方合作典範,地方對於公共設施的開闢與多目標使用有多元的需求,市府會將公辦重劃儘速如期如質完成以回應地方期待。 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地政局將接續辦理重劃工程,預計明年第二季啟動施工,一一七年上半年度重劃完成。 退輔會對榮民之家遷建採先建後遷模式,於東區平實營區設置長照中心、永康區網寮北營區興建養護中心,因毗鄰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得以落實「醫、養合一」。 地政局表示,榮民之家舊址屬「機三五」機關用地,遷建後依據都市計畫的規劃內容以市地重劃方式進行開發。本重劃區總開發面積為近六公頃,開發完成後可提供商業區、住宅區及公設用地,公設項目包括:公園、停車場、廣場、道路等。 重劃完成後將提供一處公園兼滯洪池之減洪設施,除可吸納總計五千立方的水量外,將廣納市民意見規劃為特色公園或多目標使用;停車場用地刻正由交通局規劃興建立體停車場,未來採多目標使用方式設置商場、運動中心、戶政及區公所等單位進駐使用。

Read More

台灣設計展在即 西市場積極趕工

台灣設計展開展在即,主展場西市場外部仍是工地,持續趕工,議員蔡宗豪要求市府虛心檢討。(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設計展舉辦在即,然主展場西市場外部環境至今仍是工地模樣,正在積極趕工,議員蔡宗豪批評市府舉辦全國性活動,然至今仍在放暑假,即將「開學」,作業拖到最後一天才要寫,幾億工程「壓線」處理,還洋洋得意。市府表示會讓展覽如期如質完成。 蔡宗豪表示,今年逢台南四00,台灣設計展盛大舉辦,並規劃深具台南特色,市府在宣傳、行銷都已開跑,然開幕在即,西市場仍在積極趕工,市府心態令人嗤之以鼻,市府誇耀台南將向全世界展示無限的創意潛力與城市魅力,然日夜趕工,難道是想展示倉促和缺乏事前規劃嗎? 他說,台灣設計展是全台最大的設計盛會,市府和中央攜手,挹注大筆經費,這樣趕工和疏漏,市長黃偉哲還將壓線講得理所當然,且壓線代表沒有時間驗收及改善,市府螺絲鬆散到如此,市府拖宕工期至最後一天,日後誰敢在台南舉行國際級活動? 蔡宗豪說,市府草率作法,市民都看在眼裡,擔心展區未完工,將讓台南丟臉,希望莫因市府舉辦大型活動能力有限,影響將帶來的人潮及錢潮,他要求市府深切檢討、虛心接受指教。 文化局說明,市府團隊上下一心,無論是文化局的策展團隊或市場處工程進度,都將全力以赴。文化局策展工作多數已就定位,開展前一定會完成展場內所有策展工作,並以觀展民眾舒適及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使今年台灣設計展如期如質的成功展開!

Read More

催生小巨蛋 曾培雅盼總統襄助

議員曾培雅關心小巨蛋,要求市長黃偉哲向總統賴清德爭取開發。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孵了十四年的小巨蛋至今仍孵不出來,眼見高雄演唱會經濟大爆發,讓台南民眾感慨。議員曾培雅要求市長黃偉哲向總統賴清德提案,盡早兌現其當年政績;黃偉哲說,他也羨慕高雄演唱會經濟,會轉達市民期待,他也認為全案可行。 曾培雅細數這塊土地從小巨蛋、科學未來館到如今的運動藝文休閒特區BOT案,該案雖有人申請,因財務、場地使用規劃遭退件修正。她說,該土地目前價值不斐,十餘年來毫無啟動,無論是運動特區或科學館,既然台南是賴清德本命區,且小巨蛋當年是賴的政見,要求兌現。 東區榮民之家搬遷後,用地希望妥善利用,曾培雅說,除停車場用地,希望為多功能使用,包括行政大樓、崇信和崇學里活動中心及忠孝里活動中心,打通崇學路至大同路。黃偉哲說,該案已併同周邊土地整體規劃,推動崇學路打通至大同路,停車場用地朝多目標使用,朝納入區公所、戶政所、活動中心、運動中心及商場等。 市府推動一里一活動中心,她認為邁入高齡和少子化,希望結合長照和幼托,但考量活動中心屋齡高,希望全面盤點,裝設電梯和無障礙設施,達到最大化。東區車位少,雖正興建三座立體停車場,建議校園假日開放,目前東區十三校已有五校開放,建議持續且停車場明年初完工,應提出在地回饋專案。而校園門口臨停亂象不斷,希望市府盤點校門口停車格。 她也建議設置兒童美術館和夜間臨托,讓年輕爸媽有喘息機會,讓市府團隊成為年輕家長最強後盾;文化局說,南美館二館改屬中央,將和國立美術館合作,讓文化扎根。

Read More

朱正軒建議永康交流道增匝道

議員朱正軒建議國道永康交流道增設匝道。(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永康交流新闢匝道有譜!議員朱正軒建議若腹地夠,建議增加南下匝道,直接進入鹽行重劃區,國道客運也可直接進入轉運站,無須再經由台一線,可有效車輛分流;交通局回應,待永康物流及轉運專區市地重劃完成後,周邊道路條件經高公局初評,符合新增匝道標準機會,將再細評和規劃研議。 朱正軒以交通為質詢重點,強調人本交通重要性,指交通工程是經費最少卻又最有感的預算投入,只要透過車道標線重製及路肩活用,新增偏心式左轉專用車道,能為城市交通帶來新氣象。他追蹤中華東路、中華路及中正南北路人行道與避車彎改善進度,鹽行商圈因停車不易,生意滑落,盼改善行人和停車空間;工務局回應,中華路人行道改善一點六億元已獲核定,將舉辦說明會及後續加速執行,路口將採擴大街角,相關停車空間和橫向出入等將召開說明會。 重視行人,應從市府做起,朱正軒建議普設小綠人讀秒行人號誌、盤點步行熱點,全線設置行人專用時相,也可避免左右轉車道癱瘓久候等問題;交通局允諾加速推動行人專用時相、庇護島及綠底行穿線等步行友善工程。 他也列舉十大易被檢舉項目,包括不打方向燈、跨越雙黃線、行駛路肩等,而針對易誤解的交通規則。朱正軒說,應從全民和從小進行交通教育;交通局指已爭取經費進行交通宣導。 他強調,唯有改變城市交通紋理、重塑城市交通文化,搭配永康鐵路地下化、捷運藍線及公車與公共自行車等配套和人行道、設置立體停車場等,多管道下,才能真正翻轉台南這座古都新城的交通體質。

Read More

南區救護大隊及德興分隊辦公廳舍變更都計案 報請內政部審議

變更基地與周邊範圍土地使用現況示意圖。 (都發局提供) 臺南市消防局德興消防分隊主要服務轄區為臺南市南區,並肩負安平產業園區防救災勤務,惟其辦公廳舍係民國七十四年興建,以小隊規模勉強使用至今,現面臨建物老舊、滲水、壁癌及結構受損等問題,且隨著社區活絡與多元化,消勤業務日益繁忙,編制員額、各項裝備、車輛及軟硬體設施亦逐年增加,致現有空間與格局實已不敷使用。另第七救災救護大隊現與南門消防分隊及警察局永華訓練中心合署辦公,實際辦公空間亦無法滿足使用需求。 市長黃偉哲表示,分隊現有廳舍基地已難以改建或擴充,為改善警消人員辦公生活環境、建物結構安全及增加使用空間,提升南區消防救災救護效率與量能,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擬併第七救災救護大隊,另選址新建消防辦公廳舍。 市府都發局表示,經消防局評估擇定臺南市南區鹽埕段3109-141地號土地,面積約零點一九公頃,可供新建作為辦公廳舍使用,該基地緊臨三十米中華西路一段與清水路,交通路網便捷,車流較原址少,將有效縮短勤務車輛救災、救護時間,並可減少出勤時對周邊人、車影響,提高用路安全。全案現由都發局協助辦理都市計畫變更程序。 基地使用現況(閒置土地)。(都發局提供) 都發局局長徐中強補充說明,新址現行為港埠用地,須辦理變更為機關用地以符使用需求,「變更臺南市主要計畫(部分港埠用地為「機84」機關用地)(配合第七救災救護大隊暨德興分隊辦公廳舍新建工程)案」,業經臺南市都委會第130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今年七月四日提報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俟審議通過後即可供消防局新建工程使用,期能提升未來南區之消防執勤效能及防救災服務。 (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廣告)

Read More

助解少子化 陳亭妃爭取生育補助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總生育率持續探底,今更是僅剩零點八六,構成嚴重人口國安危機。立法委員陳亭妃要求儘速研擬每個孩子每月三萬元生育補助的方式,真正落實「零至六歲國家養」,增加民眾生育誘因,幫忙緩解沉重的育兒負擔。 陳亭妃指出,儘管政府推出了許許多多托育和幼兒的補助和育兒協助政策,今年的生育率依然遠低於一,每一位育齡婦女一生中的總生育人數不到一人。更可怕的是,政府如果沒有維持這些措施,生育率可能再探底。 她說,根據國發會的資料,未來的出生率預估也將持續低於一,新生兒數量更會從目前僅剩的十三點一萬人,到了二0四0年可能會低於十萬人。 陳亭妃表示,由於目前的育兒補助政策不是齊頭式的,根據托育性質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補助標準。也建議國發會及相關單位,如果未來能統一補助標準,依照政委陳時中所提出的每個孩子齊頭式每月給予補助三萬元,肯定是一個重大的變革。讓年輕人敢生也願意生,培育未來的國家棟樑一定要從源頭做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