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實驗室重啟無期 莊人祥:不影響防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P3實驗室人員染疫事件,中研院表示,原本努力在9日前提出申請,但仍有部分不符規定,故決定安全無虞再申請,並強調重啟流程不須拖到1年。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若未於9日前交重啟申請,就只能比照新設高防護實驗室啟用辦理。 中研院P3實驗室去年底發生離職人員染疫,實驗室目前面臨人員離職、設備問題,重啟運作備受關注。對此,中研院表示,該實驗室發生人員染疫意外,主因係未遵守實驗室SOP,故實驗室的重啟須以生物安全為最高原則。 不過,在進行重啟作業過程當中,發現該實驗室病原體庫存管理不落實,硬體檢測不合格等缺失狀況,刻正處理改善。 為強化院內高防護實驗室之管理,中研院院另聘請院內外專家組成P3管理委員會,統籌全院高防護實驗室管理事宜。 中研院表示,實驗室重啟是努力的目標,但實驗安全是最高原則,會在安全無虞,且確保該中心同仁無任何疑慮下,儘速辦理重啟作業。 與此同時,中研院生技研究園區新設的3間ABSL-3實驗室也正加緊趕工,期能因應未來實驗需求。另有關實驗室重啟,將依疾管署「高防護實驗室啟用、暫停及關閉規定」辦理,若高防護實驗室暫停關閉超過1年以上之重啟,須比照新設高防護實驗室申請程序辦理(增加書面審查的程序),並非申請重新運作至少需1年以上。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依據疾管署對於高防護實驗室啟用、暫停及關閉規定,若暫停執行的實驗室在1年內申請啟用,程序比較簡單,只須疾管署派員到現場查核,確認無缺失,或缺失已改善,即可重新啟用;若超過1年就比照新設高防護實驗室啟用辦理,程序複雜,需要安排委員審查。 莊人祥表示,因為中研院P3實驗室是動物實驗,並不影響防疫,扣掉中研院P3實驗室,還有3間可正常運行。

Read More

疫情世代兒童出現社交遲緩

宅防疫、外出又少與人互動 造成社交技巧不足、甚至焦慮 醫籲家長應多留意及時就醫 職能治療師楊琇晴說,疫情世代兒童出現社交情緒發展遲緩病例漸增,父母應多注意。(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新冠疫情中成長的3歲半王小妹就讀幼稚園小班,在學校幾乎和每個人都零互動,不跟任何人講話,經老師建議媽媽帶去就醫。成大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楊琇晴說,近來門診發現疫情世代成長的兒童出現社交情緒發展遲緩病例漸增,去年底至今已逾3例,以前未見此情形,父母多注意小孩平常表現,一旦發覺有發展遲緩情形,立刻就診檢查。 楊琇晴說,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研究,在疫情期間出生與成長的0~3歲兒童,較疫情前的兒童相比,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社交、認知、語言發展都有表現較差的趨勢;即使未感染的兒童,各項發展還是可能受到大環境負面因素的影響。王小妹未上學前,待在家的時間會經常跑來跑去、跳上跳下,甚至做出危險的動作;但讀幼稚園卻幾乎和每個小朋友都零互動。媽媽帶至成大醫院小兒神經科就診,疑似社交情緒發展遲緩,轉介至復健科接受後續的職能治療評估與介入。 她說,經晤談、情境觀察、動作、感覺處理能力的評估了解,疫情期間從2020年媽媽與王小妹幾乎都待家,很少出門去公園、遊樂場活動,造成女童極少在自然情境下跑跳,前庭覺(感知頭部位置並保持身體平衡)、本體覺(感知肢體位置與動作情形)的刺激不足,導致長時間待在家裡會出現一些跑跑跳跳,感覺尋求的動作;偶爾出門時,媽媽會也要求不隨便亂摸東西、不要跟其他人太靠近,王小妹跟家人以外的人群互動機會很少,造成她社交技巧不足,甚至有焦慮傾向。 楊琇晴表示,經設計合適的遊戲活動治療,再加入同儕的團體治療後,已逐漸提升王小妹的社交技巧。學校老師也說,王小妹已可主動與一些小朋友互動、講話,低頭不語情形已少見,進步很多。

Read More

冬季好發缺脂性皮膚炎 乾癢忌熱水澡 保濕乳液不可少

冬季好發缺脂性皮膚炎,宜做好保濕。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天氣逐漸變冷,有位阿嬤出現全身乾癢現象,尤其小腿處特別嚴重。她原以為是洗澡不夠乾淨,便提高水溫反覆沖洗,結果腿上出現很多龜裂細紋、屑屑及劇烈搔癢感,診斷是缺脂性皮膚炎。醫師提醒,長輩在冬季的皮膚特別容易覺得乾癢,若狀況持續惡化,就應儘快找醫生治療。 大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林騰立表示,冬季缺脂性皮膚炎好發族群常見於年紀偏大的長者,或是皮膚本來屏障受損、如異位性皮膚炎的人。當皮膚退化或受損留不住水分,容易因此乾裂;加上冬天氣候乾冷,油脂汗腺分泌量減少,會使患者的皮膚更乾、更癢。若加上洗澡次數增加,或使用強洗淨力的清潔用品,會使皮膚受損越嚴重、愈發乾燥,形成惡性循環。 林騰立說,冬季乾癢並不是皮膚洗不乾淨,反而是皮膚保濕的工作做得不夠。要避免乾癢情形,沐浴時宜用適中的水溫、選擇溫和的沐浴產品,洗淨後不會有乾澀感,並在沐浴擦乾身體後做好保濕。保濕乳液成分的選擇上單純即可,額外的添加物並非必要。 林騰立指出,毛料、毛衣或是尼龍材質的衣物可能會使搔癢感更加明顯,可考慮使用棉質衣物;另外,飲食上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天氣越來越冷,開暖氣要注意室內環境的溼度,以免空氣太乾燥反而讓缺脂性皮膚炎變得更嚴重。

Read More

本土+1.6萬死亡+26 6都仍逾千例

7日新增1萬6694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增中重症90例,其中26人死亡。圖為1名比丘尼戴著口罩在北市雙連市場化緣。(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公布,新增1萬6694例本土個案,和上週三相比下降5.5%;另增47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本土病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只剩6都還在千例以上,分為新北市2758例、台中市2213例、高雄市2032例、桃園市1941例、台北市1507例、台南市1220例。 新增死亡個案為21男5女,介於50多-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4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

Read More

阿卡貝拉葉克膜 救回心衰孕婦

北榮首例經皮式心室輔助器搶救成功案例 免開胸、存活率高達92%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4歲陳小姐在懷孕21週時,因嚴重腹腔內感染必須引產,但引產後仍因嚴重感染、敗血性休克造成心臟及多重器官衰竭,需插管使用呼吸器及葉克膜維生系統。使用葉克膜3天後心臟功能恢復不佳,台北榮總團隊改用俗稱「阿卡貝拉葉克膜(ECPELLA)」順利搶救,成為全台首例。 北榮心臟外科醫師陳沂名表示,陳小姐10月底發現異狀,經婦產科診所診治後轉往北榮急診,但因為嚴重感染,在醫師評估下,最後只能引產。 陳沂名表示,因為感染引起嚴重心衰竭的案例臨床很少見,且陳小姐在使用葉克膜3天後心臟功能恢復不佳,沒有進步的跡象。醫療團隊考量長時間使用葉克膜易造成血栓及肺水腫,而傳統開胸手術植入心室輔助器,手術時間長、風險高、傷口大,復原緩慢,最後建議植入新型免開胸經皮式心室輔助器。 在3位心臟外科主治醫師、3位麻醉主治醫師及多位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完成北榮首例使用經皮式心室輔助器搶救急性心衰竭的成功案例。 北榮外科部心臟移植及人工心臟中心主任張效煌表示,ECPELLA是非常尖端的治療方式,國內剛引進,光是原子筆大小的機器加上微型馬達,每分鐘可以提供5公升血流量,可以取代傳統葉克膜,減少心臟移植機會,且可以不需要開胸、移植。 陳沂名表示,ECPELLA救治1年後的存活率高達92、93%,同時也可以進行長效型的治療,提供無法僅靠葉克膜救治的嚴重心臟衰竭患者,或因葉克膜造成心臟負擔的病人治療選擇。

Read More

迎來防疫鬆綁…

中國大陸防疫進一步解封。圖為人們坐在咖啡館外。(路透)

Read More

腹部超音波揪肝癌 腹腔鏡切除

醫師陳雁捷說明肝腫瘤動切除術。(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69歲蔡女士有C肝病史,日前因上腹部不適就診,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3公分肝腫瘤,透過影像學及理學檢查確診為肝細胞癌。經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日前已康復出院,無需輔助治療,後續安排整合醫療門診,於肝膽內、外科定期追蹤治療C肝及肝癌,及每3~6個月抽血檢驗肝功能及胎兒蛋白,以及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 衛福部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陳雁捷指出,目前臨床上肝癌治療有手術切除、局部消融(電燒)與肝臟移植等方式;其中,手術切除完整癌細胞後,剩餘肝臟組織仍患保有功能。主治醫師會評估肝腫瘤大小、顆數、位置、是否靠近血管及轉移,年齡及其它身體狀況亦納入手術考量因素。 陳雁捷說明,相較傳統肝臟手術上腹部大L型或賓士型傷口,腹腔鏡微創手術擁有較小的傷口,併發症、術後疼痛較少,術後較早恢復正常生活。 部苗院長李明輝指出,肝癌是沉默的癌,根據統計,超過6成發現肝癌時已是晚期,提醒有B、C肝病史者,定期肝臟追蹤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提高治癒率。

Read More

奇美科學儀器輔助 精準照護病患

護理師以傳統目測或拉取導管輸液管線對準零點位置執行水平校準,易產生測量數值偏誤而影響醫療決策。 (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9歲張先生下班返家途中車禍,頭胸遭受猛烈撞擊送醫,診斷顱內出血、肋骨骨折併心臟挫傷,緊急開顱手術後住進加護病房,並放置腦室外引流管連接顱內壓監測器、測量血壓的動脈導管及監測中心靜脈壓等導管裝置,持續監控生命徵象重要數值變化,輔以科學儀器輔助醫療精準照護,順利康復出院。 副院長陳志成表示,透過監測儀器螢幕上顯示生命儀表板上數值反應變化浮動,患者處於腦灌流壓不足、低血壓休克、低心輸出量及體液容積不足等危及生命的處境,立即給予對應治療照護。精確監測血液數據,有效率地回饋醫師判斷與治療處置及病人生命安全。

Read More

待業男4年買到欠債 驚罹購物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多歲陳先生自大學畢業4年來一直沒有穩定工作,疫情期間更常宅在房內滑手機、看電視,最近更不斷網購,收到貨也凌亂堆積在房內,不但耗盡積蓄、更欠下債務,媽媽向醫師求助。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表示,陳男很可能罹患「購物癖」,是一種強迫性購物的心理行為失當障礙,也稱為強迫性購買症、購物成癮、購物狂,概念上泛稱為「非理性購物(消費)」。 引起購物癖(非理性購物)的因素,陳家駒指出,主要是消費購物者、商品質量價格,及消費購物環境不良影響。因消費者與商品價值的關係扭曲失衡,消費者本身定力、心態狀況不佳,無法辨識商品價值與價格是否相符,加上不良的購物環境,網路購物、各種強勢推銷的誘惑,信用卡、線上支付的便利,即使無法看到實際物品,仍忍不住要購買,輕易取得商品,形成非理性消費模式。 購物癖導致消費者和其他成癮者一樣,沉溺於消費誘惑陷阱,造成個人失控、錢財損失,生活失常、困難、萎靡不振,個人剩餘價值不斷被剝削掏空,更可能沉淪犯罪。 陳家駒表示,購物成癮有幾個特點:花錢時沒想過自己有多少錢,買入的東西不一定真的需要,很多購買的東西都沒用過,同樣的東西重複購買,要購物消費才會感覺快樂,覺得不買不行,在購物後經常覺得後悔等,當發現自己有前述特點且已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財務問題時,可能有購物成癮的徵兆。 治療方面,陳家駒提到,透過行為成癮治療、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多管齊下來改善購物成癮的情況,逐步建立理性消費行為及生活習慣,計劃管理金錢財務,謹慎認真理財,練習自我心智管理,管控慾望,抗拒壓力誘惑,並遠離不良購買情境。儘量在實體消費,認知後消費,了解自己消費的動機原因;不使用預借、信用卡等借貸消費,避免超過自己付款能力。堅持需要的消費而非想要,學習辨識商家商品真假虛實,價格與價值是否合理,了解認清各種誘惑詐欺陷阱。 此外,有時購物成癮也伴隨著憂鬱、焦慮、強迫等同時發生,因此,陳家駒提醒,除了接受醫師治療外,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適時舒壓,學習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都有助於改善成癮的情況。

Read More

冬季賞鳥趣 追著黑琵趴趴走

七股潟湖、學甲濕地生態園區、安南區海尾路綠道成熱點 還可走訪西濱景點 學甲濕地生態園區毗鄰急水溪畔,當地底棲生態豐富,成為鳥類聚集的好所在,也是黑面琵鷺在台南的棲息地之一。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除了美食、歷史人文,冬季來台南還可納入季節限定的賞鳥行程。為方便遊客找到黑面琵鷺、黑腹燕鷗、鸕鶿等珍稀鳥類蹤跡,市府觀旅局提供實用賞鳥資訊及台南西濱景點,邀各地民眾來台南賞鳥過冬。 黑面琵鷺是國際級保育鳥類。台南七股潟湖、魚塭、曾文溪口海埔地、學甲濕地生態園區、安南區海尾路綠道與山海圳國家綠道間的海尾寮魚塭,都可捕捉其芳蹤。上述地區也成為欣賞黑面琵鷺的熱門景點。 除了黑面琵鷺,北門潟湖黑腹燕鷗群舞,也是難得一見的生態奇景。黑腹燕鷗約在每年十月、十一月來到台南北門潟湖過冬。在此期間,每到黃昏時刻,成千上萬的黑腹燕鷗在空中盤旋飛舞,密密麻麻非常壯觀。又稱魚鷹的鸕鶿,冬季會出現在七股潟湖,經常可見其迎風站立蚵棚的可愛身影。 觀旅局表示,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設有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北堤賞鳥亭。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的賞鳥季,在賞鳥亭會提供望遠鏡及攝影機,並安排志工駐點提供定時解說服務。七股頂山賞鳥亭也能看到黑面琵鷺。 學甲濕地生態園區毗鄰急水溪畔,當地底棲生態豐富,成為鳥類聚集的好所在,也是黑面琵鷺在台南的棲息地之一。賞鳥客曾在學甲濕地拍到灰胸秧雞、彩鷸等珍稀保育鳥類,有機會不妨親子同遊,一起造訪鳥類新天堂。 安南區海尾路綠道於二0一五年開闢完成後,就成為觀賞黑面琶鷺的最佳景點。黑琵來台季節,日落黃昏經常可見大批黑琶覓食,還有雁鴨等水鳥。海尾路綠道與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連接,兩側魚塭就是黑面琶鷺棲息地。不僅生態豐富,天氣晴朗時甚至可眺望玉山日出。 除了賞鳥,台南西濱地區風景名勝也不少。有時間不妨順道走訪北門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井仔腳瓦盤鹽田、北門雙春濱海遊憩區、將軍馬沙溝彩繪村、馬沙溝海洋休閒運動度假中心、青山漁港、七股國聖燈塔、鹽山、學甲慈濟宮、老塘湖藝術村、安南區台灣歷史博物館、台江生態園區、台江文化中心等景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