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考古館 讓你直擊博物館後台

南科考古館直擊博物館後台特展揭幕,揭開博物館後台工作的祕密。(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南科考古館廿五日舉辦「直擊!博物館後台」特展開幕,造型屁貓與來賓們,帶著大家一起揭開博物館真實幕後工作的意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長華表示,考古館內有這片土地五、六千年來的文化,透過直擊特展,期讓考古走進生活。 「直擊!博物館後台」特展,廿五日開幕儀式,由影響新劇場以行動劇揭幕,演釋博物館從業人員的真實樣態,並以「打開博物館」為概念,由來賓與造型屁貓一起揭開博物館幕後工作的神祕面紗,勝利國小學童們率先進展館,驚奇地了解博物館台的祕密。 王長華指出,考古一直被認為是生冷的知識,此次與辛卡米克合作,將生冷的考古知識以溫暖、有趣且易理解的展示方式,呈現博物館後台工作,讓考古走入生活,也吸引大家一起關注考古文化資產及這片土地五六千年來的故事。 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揭幕,為大家揭開博物館後臺的祕密工作。(記者張淑娟攝) 策展團隊史前館助理研究員葉長庚表示,這次特展呈現考古遺留如何從考古遺址輾轉進入博物館,以及展示前必須經歷的一連串過程,過程中以七隻屁貓為主角,化身博物館不同類型的工作人員,帶領親子了解博物館幕前、幕後的工作情況,同時也設計四款陶片造型的學習單,讓親子在展廳裡可互動探索,實地操作電子顯微鏡觀察植物矽酸體,或使用文物典藏系統查詢文物資訊,體驗博物館人員的工作日常,特展將持續至明年五月七日止。

Read More

全台首見 億載金城台語文簡介上架

文化局推出全台首份古蹟專屬台語文導覽簡介,創造最生活化的母語環境。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推廣母語並創造友善語言環境,文化局繼舉辦「講台語遊金城」億載金城台語文導覽活動後,推出億載金城台語文導覽簡介版並正式上架。 文化局強調,這是全台第一份專為古蹟以台文編寫的簡介,提供遊客索取使用,並可以線上版「台語」語音導覽服務,歡迎遊客以母語來認識府城的歷史文化。 文化局指出,有別一般導覽簡介,大多以英、日、韓文等語言翻譯,攜手「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首度以台文結合古蹟歷史主題,設計全台第一份古蹟專屬的台語文導覽簡介,介紹億載金城「起造」歷史故事。 搭配地圖介紹包括城門kap吊橋、牆仔扶(扶壁)、兵仔房kap細門炮彈藥庫遺跡、人工山崙仔等古蹟與歷史文化;阿姆斯壯大砲以Armstrong大炮音譯,小砲翻譯為「細門炮」,可搭配行動條碼,進行台語語音導覽。 文化局指出,認識古蹟同時,也能聽母語,增加使用機會,創造最生活化的母語環境,民眾可上文化局古蹟YouTube專屬頻道收聽。

Read More

跟菱在一起 官田社區農村再生

結合觀光規劃農村遊 帶動經濟產業 南市100個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 居六都之冠 台南市政府農村再生計畫審查小組人員實地走訪官田社區。(農業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官田社區農村再生計畫,相當具有特色,於十一月廿五日獲審查小組決議通過。台南市截至目前為止,已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達到第一百個,居六都之冠,南市府未來將持續輔導通過之社區依計畫實現願景。 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市長黃偉哲非常重視農村產業發展,要求農業局積極推動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官田社區位於南市官田區中心位置,社區臨近烏山頭水庫,面積約六百卅七餘公頃,主要農作物以稻米、菱角、胡瓜、番茄、芒果為主。 官田社區規劃「低碳空間活化區」、「生態保育與創意遊學區」、「產業文化保存區」、「菱角樂活體驗區」等四大分區,作為社區點線面之區域整體發展,並以「官田慢漫遊,跟菱在一起」為發展願景,期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結合鄰近觀光景點,如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及八田與一紀念園區,規劃整體農村旅遊路線,帶動社區經濟產業發展,朝向幸福農村社區邁進。 農業局說,官田社區是官田區第三個通過農村再生的社區,審查委員對於社區現況及發展願景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與建議,社區代表均表示能實質幫助社區推動農村再生。黃偉哲期盼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後,為台南農村再生帶來新氣象,帶動更多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使社區文化得以保存傳承,產業得以永續發展。

Read More

統一實業第4度簽訂團體協約

勞工局長王鑫基(前排右二)見證統一實業工會與公司簽訂團體協約。(勞工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統一實業工會廿五日與統一實業公司簽訂團體協約,簽約儀式由南市勞工局長王鑫基、大台南總工會副理事長陳美靜共同見證。 統一實業公司總經理徐金成表示,這一次是工會與公司第四次簽訂團體協約,雖然本次議定的團體協約僅有十五條,但該有之事項皆已在協約中約定,希望勞資雙方本於誠信原則遵守,勞資雙方在創新中求進步,同享共好。 統一實業工會理事長邱偉彰指出,這個團體協約之有效期間為三年,在協約期滿前三個月勞資雙方就團體協約之內容再進行協商,感謝公司對工會之照顧,工會也將繼續支持公司之政策,勞資雙方共同為公司之營運績效而努力,再創佳績。 勞工局長王鑫基說,勞資和諧是希望家園的一部分,他代表市長黃偉哲感謝工會與公司為台南市這個大家園的努力;工會在勞資對話溝通的角色是潤滑劑,期許能轉為黏著劑,將勞資雙方關係黏牢牢,勞資共同合作創造共贏,一起攜手打拚,業績再創高峰。 另外,工安要做得好,勞工朋友快快樂樂的出門上班,將愉快的心情帶入工作中,才會有好的績效。下班時,才可快快樂樂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Read More

巨大聖誕靴現蹤 廣山滯洪池造型吸睛

將軍區廣山滯洪池,空拍有如聖誕靴。 (水利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台南市將軍區的廣山滯洪池,空拍有如聖誕靴,造型可愛吸睛。這座滯洪池面積達一公頃,最大滯洪量可達一萬八千噸,平時是地方社區的蓄水槽,雨季時成為保護社區免於水患的關鍵,是將軍區最大的滯洪池。 水利局表示,這座滯洪池是在市長黃偉哲要求下,於二0一九年向民間價購土地來闢建。滯洪池的造型並未經過事先設計,面積大小是根據對於當地所需滯洪量來規劃。等到完工驗收時,空拍後才發現造型有如聖誕老人穿的靴子。 從空拍上來看廣山滯洪池,在靴子的鞋尖有一塊灰藍色的長方形「補丁」,其實是水利局特別為當地裝設的抽水站,每秒可抽取兩噸的積水,提升當地社區的防洪能力。 去年八月九日凌晨三點,將軍區廣山社區遭受暴雨侵襲,三小時累積雨量超過一百二十毫米。根據原有排洪設施的能力,這個雨量需要八小時才能退水,但當天卻在三小時內就退水,早上八點時社區已無大礙,居民外出不受影響,可見廣山滯洪池與抽水機發揮巨大作用。 廣山社區居民說,以往當地每年都會至少淹水十次,留下來的居民大多是難以搬家的長輩。「0八二三」豪雨時,有長輩甚至困在房間無法下床。但市長黃偉哲上任第一年就完成這座滯洪池,這兩年都沒有發生水淹及膝的狀況,許多長輩平常還會在滯洪池附近散步,就好像社區多了一個景觀池。 水利局補充,目前全市共五十七座滯洪池,累計總滯洪量約一千萬噸。

Read More

醫養合一 黃偉哲視察榮家遷建進度

為落實「醫養合一」,市府推動遷建榮民之家,市長黃偉哲二十五日視察新建榮家工地。(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府推動遷建東區「台南榮譽國民之家」,市長黃偉哲二十五日視察新建榮家工地。兩棟建築分別位於永康區網寮北基地與東區平實營區R7基地;開工二年,目前總工程進度已達七十四趴,預計明年完工,後年六月榮家進駐。 黃偉哲表示,市府將加速書面審核程序,工程驗收盡快如質完成取得使用執照,讓榮家可以早日進駐,設施早日啟用,效益就能早點發揮。 將來完工後,總共有六百床,包含失智失能、日照、長照,還有單身安養、夫妻安養都有考慮到,希望高品質的榮家能夠盡早服務榮民及市民朋友,也能跟周邊社區結合發揮綜效。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遷建的「台南榮譽國民之家」分為兩棟建築,平實營區基地新建「台南榮民之家」提供長照服務,而網寮北基地會建置「台南榮民健康服務園區」,提供有行動能力老者的安養服務,兩者均鄰近高雄榮總台南分院。 啟用後,針對老化照顧之人身安全、健康維護、使用便利、居家氛圍等四大需求,可以提供醫療保健長照整合的「醫養合一」的頤養環境。 遷建計畫總經費約十四億八千六百多萬元,原東區榮家之機關用地,未來市府配合「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台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等重大計畫,透過變更都市計畫辦理整體規劃,將崇學路打通連接至未來鐵路地下化後之上方路廊,便捷東西向交通,並增設停車場以改善文化中心周邊停車問題,可望帶動東區延續發展。

Read More

歸仁之歌傳唱在地文化特色

歸仁區長魏文貴歡喜唱出歸仁之歌,加強行銷歸仁的好風光。(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歸仁報導 歸仁區公所將在地文化產業出專屬的歸仁之歌,區長魏文貴和老師黃聰典一起演唱,並以音樂記錄在地文化。魏文貴表示,歸仁之歌影片已在公所臉書及YouTube平台露出,歡迎大家一起傳唱歸仁的美好。 自去年歸仁區公所辦理歸仁美食三部曲行銷歸仁,大大提升歸仁美食知名度,如今又製作歸仁歌曲,讓大家聽見歸仁除了美食,還有許多值得走訪的亮點,包括在地農特產「釋迦」及「七甲花卉」、重要地標「台南高鐵站」、總鋪師文化及廟宇文化,再加上富有歷史意義的十三窯文化及老一輩記憶中的歸園等都在歌詞中。 魏文貴表示,詩經國風中就以歌的形式來傳送情感和地方文化采風,所以公所也藉由貼切的歌詞與優美的旋律,讓大家朗朗上口傳唱「歸仁行」,以加強區域行銷,宣揚歸仁在地特色。 魏文貴也指出,歸仁一曲是由戀戀沙崙站的創作者黃聰典作詞作曲,音樂錄影帶剪輯多張珍貴照片則由導演劉芳吉操刀,歌曲則由他與黃聰典一起唱,此曲可說是為歸仁量身打造的在地特色好歌曲。 歸仁歌曲一推出,還製作伴唱帶,目前已於多場活動放送,如平安宴、社區健走及社區活動等。魏文貴強調,期望用音樂傳遞歸仁的美好。

Read More

沙淘宮建醮 百萬入醮金破紀錄

大媽祖致贈頂太子沙淘宮入醮金一百萬元破了府城紀錄。(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受疫情封控限制,台南市好幾年沒有建醮,今年底火力全開,又以市區三醮最受矚目,從今天頂太子沙淘宮普度開始,明天馬公廟在南門路水交社登殿,首場宴王便是市區罕見的五星級,普濟殿更將出動四層樓高的普度公,可謂「鬧熱滾滾」。 年底市區三醮分別是以黑頭法仔聞名的和意堂、西門路頂太子沙淘宮和府前路歷史老廟馬公廟。今天沙淘宮普度植福,市區各交陪境從昨天上午便行封街,部分民生路、中正路都封了一半,普度最遠的廟宇到北區大興街的西來庵。 主祀中壇元帥的沙淘宮七十年沒有建醮,話題不少,其中最勁爆的祀典大天后宮鎮南媽鑑醮之外,還奉上一百萬元入醮金,破了台南紀錄,也可看出兩廟情誼。而大天后宮送給和意堂的入醮金是三十六萬元,光兩廟的入醮金,媽祖就破費一百三十六萬元,大廟的氣勢就是不凡。 馬公廟建醮明晚登殿,和其他廟宇封街辦活動相比,主事者選擇在消防隊對面的水交社空地,不用封街,場地也集中,除本廟之外,還有很多交陪廟頂普襄贊,普度當晚一定非常熱鬧,尤其各廟互相較勁,舞台上熱歌勁舞,人潮會隨著精彩處移動,內行人都不會錯過。 廟界人士預言,由於市區空地漸少,辦廟會活動常得封路惹民怨,未來像馬公廟這樣集中到水交社去辦活動會成為常態。馬公廟輔順將軍明天下午由各交陪境陪同登殿,隨即展開宴王宴,一路排至十二月三日的普度植福,普濟殿請來于美人,還將豎立四層樓高的浩克級普度公。 更熱鬧的是府城獨有的「送天師」遶境。和意堂自己送,不讓友廟出轎,沙淘宮選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馬公廟一一二年元旦,好久沒有大型遶境活動的府城,年底宗教盛會一場接一場,都值得期待。

Read More

資訊教育連9年全國特優

教師基本培訓課程達9成4 補助款考核滿分 明年規劃「師師能數位教學」 南市資訊教育推動成績亮眼,連續九年獲全國評比特優。圖為海東國小數位學習課程上課情形。(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因應生生用平板政策,南市率先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市府教育局支援各校全面建置師生平板設備與數位內容,完善出口網路頻寬。資訊教育推動成績亮眼,連續九年獲全國評比特優。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教育部校園資訊基礎環境一一一年執行成果暨一一二年推動計畫評比,對於南市前瞻規劃各項資訊教育方案,評審一致肯定。南市數位學習教師基本培訓課程達成率,已達九成四領先全國。 同時,資訊教育一般性補助款考核項目,無論量化指標或質性報告指標均獲滿分。一一二年起教育局將全面規劃教師數位學習實作課程、優化校園頻寬、提高無線網路涵蓋率、升級資安設備,朝「生生上資安課程」、「師師能數位教學」目標邁進。 市長黃偉哲強調,南市資訊教育成果豐碩,因應教育部推動生生用平板政策,南市率先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以打造智慧城市為藍圖。積極建構具前瞻性的資訊教育學習情境、善用適性化平台、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透過5G智慧學習應用、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等專案,積極營造學校創新教學動能。

Read More

官小種草莓 想到收成流口水

官田國小高年級學生教導幼兒園的小朋友種草莓,大手牽小手一起體驗。(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官田國小體驗種草莓,由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姊姊帶著幼兒園小朋友,從鬆土、挖洞,再將苗放進土裡,栽種的小撇步是將苗栽的弓部種在同一側,以利日後採收。小朋友都說,想到長大後鮮紅的草莓,口水都要流下來。 由廣泰金屬公司董事長周泰隆贊助,在官田國小原有溫室旁,興建一座約一百坪的大型不銹鋼網室。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表示,為讓學童體驗不一樣的種植樣態,網室內的草莓分別種在土地及離地栽培兩種。 日前在官田農會四健會義務指導員許玉燦、食農老師黃冠銘的協助下,指導高年級學生栽種草莓,二百株以土地種植為主;而離地栽培也就是種在盆子裡的二百株,則由幼兒園的小朋友負責。 在許玉燦與高年級學長姐指導下,小朋友先找出苗栽的「弓部」,將苗栽的弓部種植成同一側,方便管理苗栽,日後草莓結果也會長在同一方向,以便採摘果實。幼兒們拿著鏟子從鬆土、挖洞、施肥,再將草每苗從黑色軟盆底部推擠出來,輕輕的放入坑洞,最後再覆土,跟著步驟逐一完成。 官田國小學生體驗種草莓,直說好想吃到鮮甜的草莓。(記者盧萍珊攝) 五年級學生張馨之說,教導小朋友栽種又複習一次,覺得更上手。幼兒園的莫濰豪表示,種完草莓後每天都要去澆水,希望草莓趕快長大可以吃下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