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音亭門神修復 安門開光

根據廟方考證,大觀音亭門神出自一代彩繪大師丁清石之手,,歷兩年完成修復,昨天由高功道長進行開光上門儀式。(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財團法人台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二廟的門神都出自名家之手,興濟宮斑駁的門神於二年前委託南藝大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李志上的維修團隊修護完竣上門開光;大觀音亭門神由信眾黃純健出資,再度委託李志上老師歷經兩年修復完成,於昨天安門開光。 門神不僅代表著一間宮廟的門面,並有護佑蒼黎的意義,三百五十年以上歷史的大觀音亭和祀典興濟宮同屬一個管理單位,兩廟都座北朝南,廟門都遭到嚴重的風吹、日曬、雨淋,尤其是夏季強烈的「西曬日」,讓廟門的彩繪嚴重地斑駁脫落,興濟宮的門神出自薪傳獎大師陳壽彝之手,大觀音亭門神則據新考察事證,出自和陳壽彝同輩齊名的丁清石之手。 廟方先後委託李至上率領的名襄修護團隊,進行二所廟門的修護工作,興濟宮的六面門神,已於二年前完工,大觀音亭四扇門神近日修復完成,昨天良時吉辰由副董事長侯明福率領董監事向神明上香,安門開光後繼續庇佑國泰民安。 值得一提的是,大觀音亭廟門的修護經費由信眾黃純健出資捐贈,他是虔誠的公祖和佛祖信徒,強調能出份心力協助廟方進行廟門修護,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安慰。 大觀音亭的門神分別是伽藍尊者、韋馱尊者、金剛力士哼、哈兩位將軍,造型莊重典雅,線條流暢優美,極具藝術之美。廟方表示,作者丁清石和其父親丁網都從事於寺廟彩繪工作,曾獲得二00一年第九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工藝類獎之榮譽,雖然已於二00四年過世,但據南市多位資深藝師如潘岳雄等人回憶,民國六十二年時,大觀音亭的廟門應就是丁清石所繪。 大觀音亭門神在修復期間都是以大型輸出圖替代,如今原版重新上門,負起保護眾生之使命,並讓信眾近距離欣賞大師的藝術之作。 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董監事為修復完成的門神進行開光上門儀式。(記者陳俊文攝)

Read More

慈院智慧藥箱 遠距把關用藥

中央社∕花蓮縣18日電 花蓮慈濟醫院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合作開發「智慧藥箱」,可透過物流直達偏鄉;若沒有準時吃藥,內建通訊系統會通報個管師及照顧者,把關用藥狀況,最快明年進行臨床試驗。 花蓮慈院指出,副院長許文林帶領癌症研究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合作開發「模組化遠距健康照護系統-智慧藥箱」,獲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花蓮慈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駿指出,高齡病人、慢性病患者常因用藥複雜,出現忘記用藥、錯誤用藥狀況。智慧藥箱由專責藥師完成複雜藥品分裝,避免分配錯誤、藥物混合交叉感染或受潮疑慮;用藥時間到會提醒用藥,病人半小時內未取藥,將透過APP或LINE群組通知,個管師可電話關切。 許仁駿表示,智慧藥箱以群組方式團體管理,成員包括主要照顧者、藥師、個案管理師等,透過通訊軟體遠端掌握用藥狀況。智慧藥箱內建行動通訊、攝影鏡頭,可記錄病人是否真有吃藥,還是藏在床鋪下。 許仁駿強調,連續處方箋用藥透過模組化的智慧藥箱,經由物流宅配送到病人手上,可彌補偏鄉藥局不足狀況,目前規劃一組智慧藥箱可安裝2個14天量藥盒,藥量可達4週,符合長期處方箋需求,也可客製化。 花蓮慈院表示,智慧醫藥箱預計明年在院內做小規模臨床試驗,未來預計採會員制推行,細節仍待規劃。

Read More

柳營奇美抗癌衛教上網 便利查詢

  柳營奇美醫院設置癌症衛教資訊整合平台「癌(愛)‧有阮尬您作伴」,提供正確抗癌自我照護訊息。(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柳營奇美醫院最近集結該院專業領域同仁,將首次化療病人需要的正確訊息放置在奇美醫療體系的網站上,設置癌症衛教資訊整合平台「癌(愛)‧有阮尬您作伴」,彙整145種抗癌衛教資訊、8部衛教影片,讓病人及家屬隨時可查閱,能少一點擔心,多一點安心。 柳營奇美醫院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黃文聰表示,該院94年成立癌症中心,陸續建立「癌症多專科醫療團隊」、「24小時癌症病友生命線」等,提供民眾高品質癌症治療服務,罹癌病人和家屬心情恐慌,身心煎熬,看到病人及家屬的需求,集結院內各專業領域同仁,初步先將首次化療病人需要的正確訊息放置在奇美醫療體系的網站上,提供病人及家屬需要時可即時查閱的便利性,希望透過零時差的訊息傳遞,正確獲抗癌自我照護訊息。 這個整合抗癌衛教資訊平台除提供治療注意要點,也提供病患如何吃,如何活動等自我照護訊息;依病人常見需求,平台中建置「運動治療」、「中醫調理」、「營養調理」、「自我照護」、「社會福利」、「健腦安心」、「管路照護」、「藥物資訊」、「諮詢管道」、「病友活動」、「學測園地」等資訊,整合145種抗癌衛教資訊、八部衛教影片,隨時會更新,期待衛教平台建立,能帶給癌友有溫度、有關懷的網路衛教訊息。 他表示,可上奇美醫院網站,點選民眾服務,即可找到柳營癌症衛教資訊,如果查閱相關資訊後仍有疑問,可打0800222899諮詢專線釋疑。

Read More

前甲元祐宮安座 3開基神明來賀

  來自東、北區三尊三百年以上歷史神明齊聚一堂,恭賀元祐宮李府元帥爺(後)「入厝」大喜。(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前甲元祐宮入火安座請來三尊同是「開基」的交誼境神尊登殿,三尊神明加起來上千歲,是少見「開基俱樂部」,為甫落成的新廟製造不少話題。 位於裕農路全聯後方的前甲元祐宮主祀李府元帥爺,總幹事李宗太表示,「元帥」神格聽起來總不如千歲、上帝等神明,但去年玉皇宮建醮時,元祐宮抽到的位置在龍邊第二個座位,離玉皇上帝只有一個座位,他就在思考,是否元帥爺也有後代子孫沒有想到神格和境界? 此次李氏子孫幫元帥爺百年圓夢蓋新廟,十一月十五日入火安座邀請交誼境眾神前來觀禮,玉皇宮就派出平常甚少出門的開基玉皇四殿下,若從一六七0年祂來台算起已是三百五十年歷史了。 再者,東區境主的關帝殿,若非角頭廟不能請出的開基老帝君,若從該廟創始的明永曆年代算起,迄今也是三百餘年,此次老帝君也在該廟做客長達一週,非常難得。 另一家前甲角頭廟顯明殿的祖上帝君,元祐宮入火安座前,廟方在公壇請示,祖上帝君寫下:李府元帥爺是祂的「老兄弟」,一定要親往慶賀,於是三尊同是三百年以上的老神明,才能同坐一桌和李府元帥爺閒話家常,非常難得一見的鏡頭,歷史上可能也只有這一次了。 由於三尊骨董級的神尊都是各廟的寶貝,元祐宮照顧起來也是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有失警覺被偷或損壞,不是金錢賠償就可以解決的,因此,廟方決定在十九日就將「開基俱樂部」諸神以神轎恭送回府。 關帝殿老帝君很少出門,此次因元祐宮入火安座,出來放放風。(記者陳俊文攝)

Read More

AZ混打 20、21日施打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打完第一劑AZ疫苗的民眾,第二劑將可選擇混打BNT或莫德納。登記預約時間為十九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並於二十日及廿一日兩天施打。 台南市衛生局說,目前僅開放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民眾進行混打登記,若第一劑非接種AZ疫苗,或已完成兩劑COVID-19疫苗接種,暫不開放疫苗混打調查。另外,未能及時於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完成預約的市民,合約醫療院所即日起開放網路掛號系統供市民掛號,提供網路掛號的專責醫院包含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新興醫院、柳營奇美、佳里奇美、永康奇美、衛福部胸腔病院、成大醫院、新樓醫院、衛福部台南醫院、郭綜合醫院、安南醫院。另有意前往北區陳文峰耳鼻喉科、志誠醫院、惠幼小兒科、劉伊薰小兒科接種疫苗者,可預先電話掛號。

Read More

馬丁李美潔跨海問候 黃偉哲感動

黃偉哲身體不適傳至海外,曾來台南演出的知名歌手馬丁賀肯斯與英國古典歌手李美潔,也獻花寫卡片祝福。(市府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長黃偉哲身體抱恙後恢復工作,十八日於議會備詢時引起多位議員關心,呂維胤送上雞精,荷蘭國際美聲歌手馬丁賀肯斯與英國古典歌手李美潔,也特地跨海送上鮮花問候,讓黃偉哲相當感動,除感謝議員關心,也強調千里鵝毛意不輕,跨海情誼彌足珍貴。 黃偉哲於臉書分享馬丁與李美潔,分別從荷蘭及英國送來的祝福,他向兩人表示,已恢復忙碌的市政行程,也特地回信感謝對方的支持與鼓勵,直說國際情誼溫暖人心;耶誕節將屆,黃偉哲也向兩人表示,想念馬丁招牌歌〈You Raise Me Up〉和李美潔的古典唱腔,他也分享去年的活動照片,邀請市民朋友一起回味。 黃偉哲原排定週一起於議會進行三天的自由發言,因住院延後三天,昨日為康復後首度至議會備詢,多位議員包括李偉智、呂維胤、陳碧玉、王錦德、沈家鳳、李啟維、周奕齊等人都關心其身體狀況,希望好好保重、多休息,減少行程。呂維胤還特地送上一盒雞精為黃偉哲補身。 黃偉哲感謝民眾和議員關心,生病後讓他深刻體會,健康最重要,對其讓大家掛心也直說抱歉;黃偉哲說,健康雖是個人隱私,但他願意向大家報告,週日因胸悶、胸痛,周遭至親好友曾有類似症狀,引發心肌梗塞離世,他特地至醫院檢查,醫生希望他住院,導致許多行程更動。 對外界指其爆瘦五、六公斤,黃偉哲也澄清指出,先前就透過飲食節制和運動數月,的確是瘦五、六公斤,是好幾個月累積,外界無須無謂猜測,「目前還在八十幾公斤」;近年來他以市政為重,此次入院讓他省思,身體健康很重要,才能兼顧市民和家人期待。 市長黃偉哲身體欠安,議員呂維胤特地送上雞精一盒,為黃偉哲補身。(記者林雪娟攝)

Read More

電動車成長冠全台 將廣設充電樁

  台南電動車數量激增,交通局指將於停車場增設充電樁。(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電動車數量成長率全台之最,議員王錦德指台南市電動車數量為一千兩百餘台,節能減碳的電動車是未來趨勢,要求交通局增設充電樁;交通局表示,預計一一四年在公有停車場部分,將設置四八二支,民營停車場設置將補助。 王錦德表示,電動車愈來愈多,台南市共有八萬三千多格停車位,然停車格設有充電樁卻只有六十五格,目前台南電動汽車一二二七輛,供不應求,建議儘速編列,真正落實節能減碳。 交通局長王銘德指出,上千台的電動車占目前全市小汽車數量六十餘萬量百分之零點二,會考量設置需求和數量,以免排擠一般油車停車空間。未來智慧停車柱第二期委外,將於路邊設置六十格智慧停車柱結合充電樁功能,公有委外收費停車場充電樁設置比例提升至百分之五、前瞻立體停車場設置提高至一成,包括路邊六十支,以沙崙地區為重要示範區,公有委外一四六支、前瞻立體停車場二七六支,總計設置四八二支,鼓勵民營停車場設置,會提供經費補助。 台南電動車新車掛牌平均數量成長率全台之最,特斯拉公司也推出台灣車主故事影片,以古都為地景,推出《古都零碳排》影片並舉辦永續城市投票,讓台南有機會成立特斯拉服務體驗中心。台南目前擁有兩座特斯拉超級充電站,包括南美館二館及奇美博物館,將古都、藝文和創新科技完美結合。

Read More

菩提澄園庇護工場成立 傳遞對環境與地球最大的「善」

  新設立的菩提澄園庇護工場,歡迎市民朋友前來消費用餐。 為落實黃偉哲市長的施政理念,打造臺南市成為職場友善、安心就業的「希望家園」,由市府勞工局輔導設立的「菩提澄園庇護工場」,在一一0年九月十三日正式開幕,以蔬食餐點、手工包子饅頭為營業品項,協助身心障礙者學習工作技能,適應職場生活。 場長莊雄行夫妻成立菩提澄園庇護工場─澄食蔬園餐廳的初心,是為了讓更多特殊孩子能有自食其力的就業機會,今天幫助一個人,受助者再幫助更多人,這世界就會有更多的愛和善,秉持此信念,餐廳提供蔬食火鍋、套餐、粥品、炒飯、麵食、手工包子饅頭等蔬食素食餐點,以在地蔬食,無毒食材製作,不只有益身體健康,更是對環境、地球最大的「善」。 在場內工作的「小憲」,經過勞工局職業重建個管員的協助,經職業輔導評量通過進到菩提澄園庇護工場,剛入場時他不愛說話,音量也很小聲,喜歡用手比,經與同事的相處與適應,小憲逐漸會主動與老師、同事打招呼,努力學習後,現在進入饅頭製作區做包子饅頭是他每天最期待的事,他很喜歡將自己參與一起完成的饅頭買回去,跟妹妹一起分享。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菩提澄園庇護工場提供十二名就業機會,現尚有六名缺額,歡迎麻豆地區對餐飲服務有興趣的身心障礙朋友,可向臺南巿政府勞工局職業重建服務個案管理員洽詢。 王鑫基說,歡迎大家踴躍訂購庇護產品,透過採買庇護產品,支持、肯定身心障礙朋友的工作能力,臺南巿的庇護工場除了菩提澄園庇護工場(06-5712342),還有製作烘焙餅乾的展翼烘焙坊(06-2014060);影印、印刷的創義庇護工場(06-2150218)及吉茂庇護工場(06-2901348);種栽無毒美生菜的蓮心園庇護農藝工場(06-6876008),以及製作冷凍食品的喜憨兒台南庇護工場(06-2642527),歡迎大家踴躍選購,做公益又吃的安心、健康。(臺南市政府勞工局廣告)

Read More

十年有成 台史博感謝捐贈

台灣歷史博物館成立十年,針對近年捐贈者舉辦感恩茶會並邀請他們參觀庫房,了解捐贈品保存現狀。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成立十年,舉辦「「十年有成,感恩有您─文物捐贈感恩茶會」,邀請近兩年來文物捐贈者至館,現場開封十年前館員共同揉製的老茶葉,邀請捐贈者及貴賓共同奉茶品茗,表達台史博感謝之意。 茶會邀請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陳澄波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前國策顧問與衛生署長李明亮代表文物捐贈者致捐贈感言,館長張隆志致贈感謝狀和典藏卡給三十四位捐贈者。 會中也邀請前館長呂理政一起開封十年前,和館員共同揉製的老茶葉,並與捐贈者共同親封新茶紀念收藏,現泡的十年老茶,搭配在地食材,如地瓜龍眼、芋頭鳳梨糕等精緻茶點,讓茶會別具族群共融的台灣味。會後以安排十年特展導覽及典藏庫房參訪,讓捐贈者理解台史博文物典藏與保存維護工作,更可信任家族珍寶進入博物館後,得到良好照護。 張隆志感謝各界熱烈捐贈,強調台史博是大家的博物館,透過文物捐贈留下大家的記憶,也為台灣歷史留下見證。有關台史博典藏文物詳細資訊,可上台史博典藏網查詢(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

Read More

血癌換髓排斥 糞菌移植救命

北榮以「糞菌移植」治療骨髓移植後發生排斥與感染狀況的血癌病患,治癒腹瀉與血便狀況。 (北榮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39歲急性白血病(AML)女性患者骨髓移植後,出現嚴重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GVHD),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生命垂危。經「糞菌移植」將正常人腸道細菌種入病人腸道,成功治癒腸道感染,完全控制急性反排斥反應,移植至今1年多病況穩定,血癌亦無復發跡象。 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說明,該個案家住中部,罹癌後首次化療初步穩定後轉至北榮;接受加強化學治療等待骨髓移植時,血癌再度復發。醫師發現,復發的血癌細胞帶有一種稱為FLT3-ITD的基因突變,預後不佳,讓王小姐幾乎想要放棄;但在孩子與先生不斷鼓勵下,決定接受治療。 在北榮血液科團隊治療,以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協助,在非完全吻合配對的情況下,完成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但由於血癌細胞帶有基因突變,特別是已經復發過的病患,骨髓移植後仍有很高的復發風險。移植團隊希望儘快減少預防排斥藥物藥量,讓個案儘早恢復身體免疫力,對抗血癌細胞,避免復發。 移植後近3個月,患者發生極為嚴重的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GVHD),終日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屬於最嚴重的第4級,死亡風險極高;使用類固醇與各種免疫抑制藥物效果不佳,並因免疫力低下合併敗血症與困難梭狀桿菌腸道感染,病況危急。 高志平說,經與胃腸科微菌叢實驗小組討論後,決定採經下消化道內視鏡進行腸道微菌叢移植術(FMT,又稱為「糞菌移植」),將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王小姐腸道,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盼同時改善嚴重腸胃型急性反排斥反應。 初步治療後,該個案曾短暫出現腹脹現象。1、2週後,腹瀉與腸道出血症狀明顯改善;再給予第2次的細菌種植,胃腸道症狀完全緩解,不僅困難梭狀桿菌的腸道感染成功治癒,急性反排斥也獲得完全控制,移植後一年多病況穩定,無復發跡象。 高志平表示,維持腸道內正常細菌種類,可對抗困難梭狀桿菌等致病的細菌,同時改善病人的免疫力。以腸道正常細菌(微菌叢)移植術治療骨髓移植後的急性反排斥併發症,國外研究顯示有成效,上述個案是國人少見的成功案例,值得進一步研究運用、作為醫界治療參考。  

Read More